•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道德品质与志向的培养 人的道德品质包括哪些

    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道德品质与志向的培养 人的道德品质包括哪些

    时间:2019-02-03 05:42:1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政治课堂中道德教育是任课老师的首要工作。但这些年来,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降低,已受自各学科的关注。一般来讲,社会科学所关注的道德教育,主要侧重于中学生做人道德的培养;自然科学所关注的道德教育,主要侧重于中学生做事能力的锻炼;思维科学所关注的道德教育,主要侧重于中学生思维品质的磨砺;人文科学所关注的道德教育,主要侧重于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培育。这种多学科视野中的道德教育思想反映了不同学科对道德教育的价值期待和价值取向,可以说是多学科围绕道德教育进行学科对话的基础和前提,更是对道德教育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一、人们形成优良道德品质和志向的标志是道德信念或道德意志的确立,而道德意志的确立又需要以道德认识为前提,以道德行为为基础,又是以道德情感为联结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纽带,而这些都离不开政治课的教育职能。在这方面,学生德志的确立则通过两种基本形式表现出来,一种是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即环境教育形式,另一种是政治课堂教育形式,其中政治课堂教育形式是学生德志确立的主要形式,因为政治课堂教育是直接影响学生世界观形成的“接受教育的阵地”。
      二、政治课堂教学就其内容与形式有其独特的特性,因为思想政治教材的内容本身是从文学、科学、历史、地理、自然、社会、综合、逻辑、哲学等方面选来的精品,能够综合反映自然、社会与人生,能够透彻地揭示古今中外的真善美、假恶丑,这些内容为学生品德志向的养成提供了丰富的感染之源。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情感总会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受到熏陶与潜移默化。美好的大自然能激发学生立志美化自然;美好的生活环境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并为之奋斗之情;美好的人物还能使学生找到做人、干事业学习的榜样。相反,那些假、丑、恶的人、事、物又能使他们摒弃,从而领悟人生价值,养成完美健康的道德品质。
      三、思想政治教材除内容独特外,还有其语言的哲理性、形象性、生动性,这就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德志上的优势。因为思想政治教材是用语言的逻辑性艺术展示内容,语言的哲理形象性最容易使青少年学生受到感染,引起联想、激发情感。如学生在阅读作品时,从语言哲理中领悟进去,书本中的历史人物可以“复活”,人物形象可以在脑中再现,绵绣河山可以触摸,深情妙理可以品味,于是心神动而情感生,从而达到舍伪取真――背丑恶向美善的境地。这种深刻的感染力促使学生品格的养成,决定人生道路的选择。
      四、政治课教学还具有情境性的特点,学生个性成长受到熏陶尤为深刻。因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总是要创设情境的,无论是展开作品中的固有情境(道德情境、文字情境、生活情境等),还是特意创设的教学情境如问题悬念情境,竞争情境等,都可以提高学生的感染效果。一定的情境,总会产生一定的情感,一定的情感总会引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在这种情境相生的氛围里学习,就容易使学生养成较强的事业心、报国情,陶冶美的情趣与情操,形成自己明辨是非的判别能力,完善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思想政治教材(包括爱国主义教育)中众多作品中的榜样人物,他们的形象在特定的情境里可以传神地“活”起来,以撞开青少年学生的心扉,永生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引发他们长期积蓄的高尚情感,促使他们健康成长。例如:在学校集体组织学生看完电影《良心》后,学生们被影片中人物白花子,崔福顺,无名英雄“金穗”,“白云”们先进事迹感动着,这时教师适时的进行引导,号召学生们做好事,并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而后就发现学生们的互帮互助行为多了起来,教室里被损坏的桌椅被修理好了。这正是道德情感的力量推动着他们的道德行为的发生,真是“水道渠成”啊!相信这正是道德情感教育推动了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形成。
      五、政治课堂教学与学做人是统一的。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动。我们平时很注意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但没有道德情感的支配,仅有道德认识是不会形成道德行为的,即使暂时有了道德行为也不会持久,因为只有情,方可导之以行。在德育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并激发他们对道德行为的敬佩爱慕之情,要引导他们去体验进行道德活动所获得的愉快和满足,感到道德的价值和需要。所以它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教育密不可分,从思想政治课上的听说读写记练,到课外实践活动的种种形式,都渗透着教学生做人的实践活动。政治课堂教学既要鼓励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的兴趣,又要发现并鼓励其他方面的兴趣,要让学生明白,任何方面特长的发展,都离不开思想政治这个基础。积极引导学生兴趣的发展是指导学生做人的重要环节。注重学生道德品质与做人志向的培养,能把学生平庸乃至低下的情调引向高尚执着的人生追求。
      六、改变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设计“四重四轻”的现象:一是比较重视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而相对忽视道德志向方面的内容;二是比较重视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而较为忽视现实政府政治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教育;三是比较重视学生对系统思想政治观念的学习和掌握,而比较忽视学生参与政治实践和实现政治社会化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四是比较重视直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进行直接学科课程设计,而比较忽视以间接的课程设计方式进行间接的学科课程设计,从广阔的素质教育背景下进行德志课程设计等。这些都影响了政治课堂教学课程与学生道德志向形成的结构关系。
      七、结语
      道德教育的使命在于尊重人的平等意识,打破过去那种仅把社会精英当作教育权威的片面认识和做法,科学地建立代际间的平等、和谐关系。尤其是青少年,处在一个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他们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其主体意识、独立意识、平等意识强烈。他们用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方式表达着对新生价值的追求,他们的学习观念中包含着新的社会、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萌芽。这其中有许多值得成人学习的地方。两代人的双向社会化将成为信息社会中道德教育的一个突出特征。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只有处于统一、连续的文化生态中,只有彼此交往与沟通,只有通过社会情景中行动和言语的相互映射作用,才能真正促成完整道德教育的代际间重构。在德育过程中,我们应不失时机地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同时,我们不应忽视其他三个方面的道德要素的应有作用。我们应注意抓一端(即一要素)以促进其余,使得各个要素能相互协调配合,以发挥其最大的整体功能。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让德育发生畸形,从而形成全面发展的立体德育。■
      
      参考文献
      [1]杨叔子等.中国大学人文启示录 第1卷[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320
      [2]许庆朴.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5
      [3]杨叔子等.中国大学人文启示录 第3卷[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102
      [4]周远清.论文化素质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60.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
      [6]高德胜.生活德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51.
      [7]高德胜.略论国外关于强化、奖励和内在动机关系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7(2)

    相关热词搜索:志向课堂教学中学生道德品质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