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何其难]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何其难]

    时间:2019-02-06 05:24:4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启功是清代皇族后裔、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知道许多皇家掌故。他在《启功口述历史》中,曾根据自己的听闻谈道:雍正计有十子,长子早在乾隆出生的前七年即已死去,二、三、七、八、九、十子,皆夭折,六子过继给了别人。只有第四子弘历和第五子弘昼,有继承大统的可能。结果,弘历当了皇帝,即清高宗乾隆皇帝,弘昼只能被封为和亲王。
      在争夺帝位的过程中,弘历和弘昼的关系十分复杂微妙。生辰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只因弘昼比弘历晚出生一个时辰,就决定了他们的兄弟关系,及其终身的君臣地位。影响他们复杂关系的,还有一个特殊背景。按清制,某后妃生了孩子,必须交给另外的后妃去抚养,目的是防止母子关系过于亲密,进而联合起来别有所图,甚至谋求皇位。和亲王系雍正耿氏妃所生,而抚养他的,则是乾隆的生母(雍正时被封为熹妃,乾隆即位后,禀雍正遗命,尊为孝圣宪皇太后)。而乾隆生下来之后,又由别人代为抚养。
      乾隆的生母,虽不是和亲王的生母,但因从小把和亲王抚养大,对其感情也就特别深,对他的喜爱,甚至远远超过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乾隆。乾隆长大后,自然很了解此种感情和这层关系,他当上皇帝以后,也就时时加以提防。因为他继承了皇位,生母就是皇太后,而太后在清朝是有很大权力的,甚至是废立大权。乾隆总担心太后因喜爱和亲王,会借故废掉自己,而立和亲王为帝。所以,就采取了极为审慎周密的措施:一方面,对太后十分恭敬,晨昏定省,礼仪上格外尊崇,甚至大兴土木,修建大报恩寺,为太后做寿;另一方面,到哪儿都带着太后,表面是向外界宣示母慈子孝,自己时刻侍奉于太后左右。实际上,是时时处处盯着她,隔断其与和亲王的联系。让给别人看着,究竟不如自己看着更放心、更踏实。
      《清史稿・后妃传》云:“高宗事太后孝,以天下养。……太后偶言顺天府东有废寺,当重修,上从之。……上每出巡幸,辄奉太后以行。南巡者三,东巡者三,幸五台者三,幸中州者一,谒孝陵,猕木兰,岁必至焉。遇万寿,与王大臣奉觞称庆。……庆典以次加隆。……先以上亲制诗文、书画,次则……诸外国珍品,靡不具备。”
      对“史”与“实”的抵牾之处,启功说道:“如果把‘奉太后’”南巡、东巡’等解释为‘孝敬’,也许勉强可通,但‘�木兰’就令人费解了。‘木兰’是满语‘吹哨引鹿’的意思,清朝皇帝常于每年秋率王公大臣到围场打猎习武,称‘木兰秋弥’,称其地为木兰围场。……显然,‘木兰秋季尔’,就是当时的军事演习,这和太后有什么直接关系?为什么也非要带着她?而且非要等她病重后才把她送到承德的避暑山庄?这不明明是对太后存有疑虑,才时时带在身边吗?”(《启功口述历史》第12―13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清史稿》的有关记载,居然蒙骗过了现代著名学者王伯祥,他在《乾隆以来系年要录》里,对乾隆每天亲侍太后左右,两人如何母慈子孝,大书特书,作为“煞有介事的美谈”。了解“大孝子”乾隆真相的启功,为此书所作跋中有云:
      后世秉笔记帝王事迹之书,号曰“实录”,观其命名,已堪失笑。夫人每日饮食,未闻言吃真饭,喝真水,以其无待申明,人所共知其非伪者。史书自明实录,盖已先恐人疑其不实矣。又实录开卷之始,首书帝王之徽号,昏庸者亦日“神圣”,童呆者亦曰“文武”,是自第一行即已示人以不实矣。
      叶圣陶十分欣赏这段话,以为“此事可通读报章”。可见“实事求是”之难。

    相关热词搜索:实事求是何其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