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中国的日本研究水平亟待提高|日本经济学研究水平

    中国的日本研究水平亟待提高|日本经济学研究水平

    时间:2019-02-08 05:31:1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日本行,中国更行》的书名看似有些民族主义,通俗得甚至有些土气,但是内涵丰富,立意新颖,放眼未来。在书中,王锦思先生不仅道出中日当前差距的现实,还探索中国未来复兴的方式;既肯定了日本的优秀之处,也表达了中国人的信心和期待。中国的日本研究水平亟待提高
      
      尽管日本这个国家十分重要,并且不断地和中国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中国人也看似对日本探究得头头是道,时而慷慨激昂时而义愤填膺。但要是让人们说出国人创作的有关研究日本的著作却比较困难,甚至几乎找不出一本可以作为谈资的佳作。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显然不能满足国家内政外交的需要,也不能对中国读者和民间以有效的告知和引导。
      中国和日本有两个“远”,一是感情,二是差距,前者情有可原,后者必须缩小。战争的损失有形,忽略日本的损失无形,后果却同样深远。对此,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当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三,日本却还横亘在前,综合国力高出中国五个段位,甚至在中国人祖传的陶瓷、中药等领域具有某些优势。可见,两国间的距离、差距远不止这些。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认为,对于日本,要把爱和恨放在一边,在理智与情感之间寻找平衡点。
      美国人写得关于日本研究的著作在世界上影响较大,如赖肖尔的《日本人》和埃莫特的《太阳也会西沉》。1946年问世的《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是没去过日本,也不通日语的本尼・迪克特分析日本人文化和性格的专著,在一定程度上,此书为美国占领日本提供了有效指导。1979年,沃格尔写的《日本第一》畅销全球,再次确立了美国对日本研究的巅峰地位,该书还被新加坡列为政府官员必读书籍。即便如此,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仍然认为:“日本对美国的了解要比美国对日本的了解深刻全面得多。”
      理论上,和日本一衣带水、恩怨交加的中国更应该在日本研究上有所作为,但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大都处于强势地位,习惯于沉浸在天朝大国的盲目自诩心态之中,流于对“小日本”或轻蔑或讥讽或仇恨或嫉妒之中,难以皓首穷经潜心钻研撰写相关专著。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曾从阶级分析角度出发,认为日本政局不稳、工潮迭起、民不聊生,暴力革命指日可待,日本帝国主义灭亡在即。因此,“文革”时期《人民日报》驻日本记者刘某虽目睹了日本的卓越成就,却不能对此进行正面报道。改革开放后,国人从盲目排外中走出来,跨出国门,才知道日本的发展已经远远走在了我们的前面。
      二战后的30年间,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都建立了日本研究机构,我国的清华大学直到2009年4月才开始建立相关研究机构。目前,我国涉及日本问题研究的机构大约有200多家,但是职业研究专家的数量始终没有超过日本研究中国的专家人数。而从狭义上粗略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会日语,可以适当从事粗略日本研究的大学生、研究生、职业学者至少上千万人,这足以组成世界上最为庞大的日本研究大军;广义上,13亿中国人其实都在研究日本,甚至小学生和偏远地区的农民也会瞪大眼睛讲述日本的种种是非。但是,许多人其实只是一知半解,凭着教科书、影视作品的感性经验去想当然的理解。
      正因为如此,我国日本研究专家王锦思今年推出的《日本行,中国更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本著作从许多全新的角度分析日本和中国的种种差距,甚至可以被看作是“中日发展和差距的分析报告”。《日本行,中国更行》的书名看似有些民族主义,通俗得甚至有些土气,但是内涵丰富,立意新颖,放眼未来。在书中,王锦思先生不仅道出中日当前差距的现实,还探索中国未来复兴的方式;既肯定了日本的优秀之处,也表达了中国人的信心和期待。他还认为,只有承认日本“行”,知耻而后勇,中国才会更“行”,中国更“行”是未来的可能和必然。
      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王锦思先生在自序中所说的:“中日关系中,侵略不是唯一,交流也不是唯一,偏重任何一方都将失衡。在牢记历史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日本的长处,这对于旨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至关重要、不可或缺。我偏执地觉得,研究透日本,就能解决中国问题,中国复兴指日可待。”

    相关热词搜索:日本亟待中国水平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