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大水冲了龙王庙_从大水冲了龙王庙说起

    大水冲了龙王庙_从大水冲了龙王庙说起

    时间:2019-02-10 05:29:2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2009-08-18 11:02      我想,七月里北京东城区北总布胡同24号梁林(梁思成和林徽因)故居所遭遇的风波,大概可以称为今年文化界的十大事件之一。
      初听这则消息时真的吓了一跳。心想北京怎么了,城改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连北京城保护神的老宅子也不要了?梁思成已是举国公认的文化遗产保护的象征。想一想,用撒野的铲车和推土机把这高贵的象征干掉,说明了什么?
      前两天,在美术馆举行活动,待完了事,即与一位友人到北总布胡同看个究竟。据友人说,由于梁林故居拆迁一事的社会反响强烈,拆除工作已被叫停,相关部门已明确地将其列为“保护对象”了。然而,站在这深深的老巷里,还是看到这幢失不再来的名居险些被毁的惨状。真像战争后的废墟!倒座、门楼已如狼牙狗啃,顶子被掀去,惊见云天;然而,一些老房子还在,一株树干有胳膊粗的石榴树和高大的绒花树枝繁叶茂,竟然还有几颗开始熟红的石榴沉甸甸地垂下来。这株石榴至少有六七十年,是林徽因亲手栽的么?这个院落、这些房间就是他们为许多华夏遗存的命运所焦虑和操心之处吗?
      这里需要思辨的是,名人故居是否只是名人离世之后留下的房产?它的价值能够仅以建筑史和建筑学的价值来衡量吗?
      一个为历史做过重要贡献的人去了,他的生命气质、他的往事、他独有的个人生活,乃至他的精神,除去留在他做过的事情或相关的文字里,还无声地存在于他的故居中。惟有徜徉于屠格涅夫卢布尔耶那庄园的森林与原野,才能感知《猎人笔记》的灵感是从哪里来的;也只有坐在克林的柴可夫斯基那间小小的六边形的摇曳着光和影的玻璃厅里,才能体味到作曲家心灵中特有的气息;屋中的画、家具、窗帘和桌上小小的物品,无不告诉你主人的审美的格调与天性的敏感;只有看见凤凰城中沈从文先生屋里那台陈旧的手摇唱机,才知道他的写作必须有音乐作伴。我们体验过他文字中声音的元素吗?所以说,故居的本质不是物质性,而是精神性的。
      创造了一个城市的是一代代人。每一代人都有它的精英与代表。他们是这个城市或地域的灵魂。故居正是这种城市灵魂的象征与确凿存在。它是一个城市或地域十分重要的精神遗产。从文明角度来说,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当然,文明是一个认识过程。这个过程有幸从梁林故居风波的演进中被我们看到了。从开始遭遇破坏,到富于文化责任感的各界人士发表意见;从有关部门推诿责任,到站出来承担保护;更重要的是,愈来愈多的普通群众对其表现出关切――我在梁林故居这一会儿,就见到有母女二人来到现场,关切此事。孩子是中学生,很崇拜梁思成先生,因此十分关心梁林故居的存亡。我听了很感动。北京民众的文化意识确实令人钦佩。而且上述的一切不都在表明社会文明的自觉与进步?
      近三十年大规模城改中,许多重要而珍贵的名人故居灰飞烟灭,消逝于无。这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份量日渐稀薄的原因之一。这使我想起曾住在巴黎时,常见一些老街的街口竖一块铁质的牌子,黑底红字。标题一律是“巴黎的故事”。牌子上写着这条街上居住过哪些重要的人物。其中有些人物可谓大名鼎鼎,令人心生敬意,远远胜过仰着脑袋去瞧那些谁都会盖的摩天大楼。我们不是总叫喊着把城市的文化“做大做强”吗?把文化做精做细才是真正做“强”,而非花大把钱折腾几个大吵大闹、过后影儿也找不着的文化节。
      我突发奇想,是否绘制一张北京的名人故居地图,也叫中外游人来客见识一下北京文化的“深不见底”,也让北京人由此生出文化的自豪感来!
      希望遇难呈祥的梁林故居更能够使我们看出城市的文化。
      (本刊有删节)

    相关热词搜索:龙王庙大水冲了说起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