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旧债未了又添新债的同类句 [一重未了一重添]

    旧债未了又添新债的同类句 [一重未了一重添]

    时间:2019-02-11 05:40:5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清代赵翼在《题遗山诗》中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国家的不幸、爱人的离去、生活的漂泊,使李清照的作品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声声慢》是其代表性作品之一。本文从语言魅力、形式独特、情感厚重、富有意境四个部分进行全新的阐释。
      关键词:《声声慢》 语言魅力 形式独特 情感厚重 富有意境
      
      中国文学史上女性作者寥寥无几,如汉代的蔡琰、唐代的薛涛、鱼玄机、宋代的朱淑真,而文学成就最高的就是李清照,她被人尊为“婉约正宗”,是一位词家的大宗。李清照不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易安体”,而且还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词论,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有辑本《漱玉词》。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李格非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是散文家、学者。她的丈夫赵明诚是金石学家,婚后两人唱和诗词,收集金石书画,生活甜美。然而靖康之难,金石典籍的散失,丈夫的病逝,一次次打击着她。言为心声,生活的巨变使她的作品出现了前后期的不同。清代赵翼在《题遗山诗》中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国家的不幸、爱人的离去、生活的漂泊,使李清照的作品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声声慢》是其代表性作品之一。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一名《胜胜慢》,又题为“秋情”,是词人凄凉晚景的真实写照。词的上片描写了主人公百无聊赖、若有所失、内心焦灼、精神空虚的情态,想要借此寻找一种寄托,却发现到处是冷清的,这种冷清更加剧了她内心的失落,难以言说的痛苦,所以作者用“凄凄惨惨戚戚”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但是这六个字、三个词汇并非是并列结构,而是递进,表达感情逐渐上升,和前面的感情相联结,独自的寻觅是“凄凄”,孤独无依,环境的冷清使她更加感觉“惨惨”,而这所有的一切,作者用“戚戚”来表达。后面列举三个不同场面来具体阐释“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只此三句,定下了一种孤独、无依、痛苦的基调。“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两句词,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作者含而不露的感情,事物已经超越了它们本身的内涵,多了一层作者所赋予的独特感受。这两句表面上的意思是,天气的突然转变,使身体难以调养。三两杯的淡酒难以抵御寒冷。其实内涵的感情在我看来是这样的:无论什么样的季节,作者脆弱、受伤、痛苦的心情都难以释怀,只能借酒消愁却愁更愁,更何况晚来风急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当作者心情极度低落、难以排遣时,大雁飞过,又添一层伤心,曾经的期盼,曾经的甜蜜都不复存在。因为大雁曾为她和丈夫“云中寄锦书”,而大雁空在,丈夫却不在人世了,勾起了内心深处对丈夫的无限思念。
      词的下片写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园中的菊花茂盛,秋意盎然,如果是靖康之难以前,作者将会十分有雅意地去欣赏,题诗作赋,然而如今容颜憔悴,心情压抑,今非昔比,还有谁会去管园中的菊花呢?第二个场景是:“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作者独自一人守着窗儿等着天黑,这是何等难耐和寂寞,偏偏又是淅淅沥沥的小雨打在梧桐树上,一点一点、一滴一滴到黄昏,天黑后,又要独自等着天亮,又是一个痛苦、无奈心情。面对这样的情境,作者发出了内心的呼唤:“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确是如此,此情此景,不是一个愁字可以表达的。
      李清照的词作不同于男性作闺音,有女性独有的魅力,在写作技巧上有其独特处,感情细腻、纤柔,被评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以下笔者将分别从语言的魅力、形式的独特、情感的厚重、富有意境美四个方面进行鉴赏、解读:
      一、 语言魅力
      (一)叠字创意出奇
      李清照词叠字的精彩运用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如张端义说:“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贵耳集》)词作一气连用十四字,而且前后有序、感情深入,这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简单的十四字容易造成堆砌、重复、繁琐之感,而李清照的这十四字不同。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看出李清照用字的功夫,主要在于言、声、情三者的统一,如叠字连用形成紧迫的节奏,与人物的感情相符合。“觅”、“戚”是协韵,属于入声职韵,与人物的凄苦的心情相符合;逐层深入的内容与紧凑的语言相协调,凄凉、落寞的心情用一个四字的纯齿音表现得十分充分。
      (二)语言的音乐美
      《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不仅叠字运用创意出奇,而且词还具有声调美。如词里的“点点滴滴”是双声又是叠韵,“黄花”、“黄昏”是双声字,音乐效果很明显。李清照用韵比较灵活,故而读她的词总能体会到作者的感情。韵脚紧随感情的变化而抑扬顿挫。同时她喜欢在词里用双声叠韵,不仅使作品富于音乐性,更接近于口语,而且含而不露地表达了感情。词本来就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写的歌诗,十分重视词的音乐性和抒情性,李清照在《词论》强调词不同于诗,“词别是一家”,注重词的音律美。夏承焘先生在《唐宋词欣赏》中认为具有乐章美,因为此词齿音、舌音交互运用,表达作者内心情感。
      (三)语言的通俗化
      宋代张端义在《贵耳集》中评李清照词《永遇乐》:“于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皆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妙者难。”她的词风婉妙,清新自然,浅显易懂,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由此可见她的语言驾驭能力之强。如《声声慢》中“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些词语朴实而非华丽、通俗而非粗俗,清新雅致、浑然天成,使我们感到作者情感的笃真、性格的率真自然。出现这种婉妙的效果,一方面是作者吸收了民间的俚语、俗语,以俗化雅。另一方面,她将选用的这些俚语、俗语进行精心锤炼,使其天然淳朴,不见痕迹,并且这些通俗化的语言与环境中人物的感情相符合,使人读来通俗易懂而又韵味深长。
      二、形式独特
      (一)含而不露的家愁国恨与生命意识相统一
      本文前面部分对《声声慢》进行了内容上的解读,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并非只是简单的悲秋言愁,而是将个人的不幸遭遇与整个国家的命运相连,产生了巨大的共鸣,试想当时社会上会有多少个李清照,她们的人生都是悲剧的,社会的动荡使她们生活无依,夫妻不能团聚,更谈不上享受生活的美好,于是她们感觉到时光易逝、生命短暂。这种独特的感情以文学为载体,将家愁、国恨、生命意识充分地表现出来,成为杰作,触动着人们的内心。
      (二)层次分明
      《声声慢》共分为三部分,五个情境,结构上是总――分――总式。十四字叠字是第一部分,总写作者无绪的状态、精神的恍惚、处境的孤独、无奈、百无聊赖。自叠字之后至“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第二部分,写了五个具体情境表现作者伤心、痛苦、思念丈夫等复杂感情。最后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总结并增强了难以言语的苦难。
      三、情感厚重
      李清照的这首词蕴含着四层情感,第一层是丈夫的思念,如“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第二层抒写了对战乱、国亡的深切体会。第三层是漂泊不定,客居他乡的乡愁。由于战乱、国亡,她被迫流亡,离开故乡。第四层是她本人的情感,最为明显的是十四字叠字,虽然只有十四字,但是包含了以上三个情感。虽然蕴含了这四层情感,但是词作中流露出鲜明的时间易逝、生命短暂的感慨。
      四、富有意境
      意境在中国古代文论里有一个发展的历程,意是情意,境是景象,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合一。通过上面由外而内的层层赏析,我们可以很理性地找到《声声慢》的独特魅力,然而这几部分并非独立而是一个完整体,至此综合来看,我们体会到了全篇所蕴含的意境,即情景交融。
      《声声慢》作为脍炙人口的作品感动着无数人,李清照用女性独有的细腻,大胆而真挚地表达着自我的情感世界,用通俗化的语言创造出词体的音乐美,用层次分明的形式表达出家愁国恨,整篇词作婉约而有意境,实为上乘之作。
      
      参考文献:
      [1]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2]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侯健,吕智敏.李清照诗词评注:附录[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
      
      
      作 者:冯丽,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武汉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在读博士,深圳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讲师。
      编 辑:杜碧媛E-mail:dubiyuan@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未了一重添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