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论霍译《红楼梦》中的“归化”翻译策略] 霍译版红楼梦

    [论霍译《红楼梦》中的“归化”翻译策略] 霍译版红楼梦

    时间:2019-02-11 05:45:3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归化”是指译者用与原语意义和功能基本对等的译语来翻译,使译文的语言本土化,这种方式主张使用译语中现成的表达方式和传统的文学形式来取悦译语的读者。中国的四大名著之―《红楼梦》在西方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和翻译大师霍克斯采用的“归化”的翻译策略是息息相关的。这种翻译策略的采用使西方读者眼中高深莫测的中国文化变得平易近人,霍克斯恰到好处的归化使其译文地道简洁,生动活泼,易于被西方读者接受,达到了跨文化传播的目的。
      关键词:归化 霍译 文化差异 《红楼梦》
      
      对于翻译中外学者曾经下过很多的定义,如“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换的活动”,“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的是要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把原作品包含的现实世界的逻辑印象,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译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等,虽然这些定义的措词不同,但其中的共同点都提到翻译可以视为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所以我们可以说翻译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文化的交流。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的两种不同的策略,这两个术语是由美国著名翻译家Venuti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中提出的,所谓“归化”是“译者尽可能地不去打扰原作者,而让作者向读者靠拢”。即指译者用与原语意义和功能基本对等的译语来翻译,使译文的语言本土化,这种方式主张使用译语中现成的表达方式和传统的文学形式来取悦译语的读者,由于使用的是本国人熟悉的语言来翻译,所以译文自然会比较地道、顺口。读者读起来也容易理解和接受。人们常说:“最好的翻译就是读起来不像是翻译。”这就是归化翻译极致的表现。我们提到翻译的本质是促进交流文化,恰到好处地归化可以使译文地道简洁、生动活泼,便于译入语读者理解和接受,从这方面看来,归化翻译能够较好地达到此目的,能被读者广泛地接受。
      《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蕴藏着极为深厚的中国文化。这些文化差异使外国读者对中国文学望而生畏。文学翻译作为另一种形式的创造,译者也有他的“意向读者”,译者为了充分实现其翻译的价值,使译作在本土语境中得到认同,他在原文选择过程和翻译过程中,必须关注其潜在读者的“期待视野”。霍克斯的“意向读者”是西方读者,根据大多数读者的“期待视野”,霍克斯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来翻译这部巨著,目的就是让外国读者能够越过文化差异真正看懂并喜欢这部小说。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释霍克斯译本中采用的“归化”的翻译策略。
      
      一、书名翻译的归化
      
      霍克斯在《红楼梦》的多种名称中选择了《石头记》作为书名,并在前言里说明了原因:“有一点比喻,石头记爱好者可能会在我的译本中忽略过去,这就是小说中到处可见的红字。小说标题之一的开头第一个字,就是红字,红是一种象征,它有时代表春天,有时代表青春,有时代表好运或者繁荣,在整个小说中一再出现。不幸,在英文中,红除了代表青年们玫瑰色的脸和朱红色的嘴唇以外,没有那么多的涵义。我觉得,中国的红,可以译成英国的金色和绿色(‘春天,绿色的春天’,‘金色的青年男女’,等等)。我知道这里有一点损失,但我还没有本领采取其他办法。”霍克斯强烈的读者意识使他认识到了中英文中“红色”不同的文化内涵,为了增加译本的可读性和和接受性,考虑到《红楼梦》中的“红楼”的文化涵义很容易引起西方读者的误解,因而选择了《石头记》作为译本的名称。
      
      二、人名翻译的归化
      
      据专家统计,《红楼梦》中涉及到的人物有四百多个,其中主要人物也有一百五十多个。由于原作者曹雪芹对汉语运用娴熟,在很多人名中都包含着隐语、双关等辞格,从而使这些名字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如此多的人名对于西方读者是一个沉重的负担。霍克斯对人名的翻译策略也体现了其译者主体性。他尝试各种办法来翻译原文中的人名,尽量将人名中的文化信息表达出来。当然翻译方法的选择也并非随机的,霍克斯在仔细分析了源语的信息之后,根据小说中人物不同的类型,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首先,对于姓,主人的名以及年长仆人的名,他采取了依据汉语拼音进行音译的方法。其次,《红楼梦》中有大量的仆人,这些仆人的名字是原作者精心设计的,可以体现出主人的地位、主人的情趣以及主人的意愿等;霍克斯运用法语、拉丁语、希腊、意大利词汇对这些人名采用意译的策略,使译文读者有机会了解原名字的意义,减轻读者要记住太多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的中文名字的负担。例如:王夫人的两个丫鬟金钏、玉钏被翻译成了Golden(金)silver(银);宝玉丫鬟袭人、晴雯分别被译为Aroma(芳香)sky-bright(晴天);而林黛玉的丫鬟雪雁被译为Snowgoose(寒冬离群之孤雁),暗含了主人身世的孤单,紫鹃的名字则被译为Nightingale,这样翻译也表现了译者的用心,因为杜鹃在英文里面是cuckoo,与英文里面的单词cuckold(妻子有外遇的人)读音相近,因而译者用另一种优美的鸟夜莺代替。对于文中女戏子,与佛教道教相关的人物,他采取了用法语、拉丁语进行翻译的办法。Char-mante(龄官)Elegante(文官)Tresorc宝官)Parfumee(芳官)所有这些女戏子的名字中都含有“官”字,这是她们女戏子身份的一种标志。翻译过程中,霍克斯先生借用了法语词来翻译这些名字。因为法语是一种文学语言,用法语词汇来翻译人名更能表现女戏子们的身份。此外,法语有阴阳性的区分,而英语却没有。以上例中词缀“-e”表明这些戏子都是女性,法语对于英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在读到这些名字时不会有任何困难,更能使读者理解。
      
      三、宗教词汇翻译的归化
      
      根据冯庆华的统计,《红楼梦》中“阿弥陀佛”共出现40次,霍克斯采用归化翻译34次,直译4次,意译2次。例如,在三十一回中有这样一句话:湘云笑道:“阿弥陀佛!刚刚的明白了。”霍克斯选用了基督教中的用语。“Holy Name!”said Xiang-ytm,"She understands,”又例,四十四回中,我命里怎么就该犯了“夜叉星”。霍译为‘I don’tknow,I reckon I must have been bom under a henpeckedhusbands"star!”“夜叉星”是梵文yaksha的音译。佛教中把一种形象凶暴丑恶的吃人厉鬼称为夜叉,也指守护佛教的天龙八部神众之一。这里贾琏是指自己命不好,触犯了,夜叉。霍克斯译为“惧内星”,进行了替换,并转换了视角。另外,霍克斯的译文中经常会加人他自己对某个文化标志的解释。如在第十四回中,“传灯照亡,参阎君,拘都鬼,筵请地藏王,开金桥,引幢幡”,霍克斯译为"Hehad raised up a golden bridge,and now,by means of alittle flag which he held aloft in one hand,was conducting over it those souls from the very deepest pit 0f hell whostill remained undelivered,”“幢幡”为佛教用物,用来供奉和装饰菩萨像等。霍克斯用了数十个单词解释“引幢幡”的文化涵义,目的是让读者能充分了解“幢幡”为何物及其用途。
      
      四、俗语翻译的归化
      
      “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粥来,叫我怎么样呢?”霍译为“I don’t see what I am supposed to do without any capital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make bread withoutflonr。”中国是一个饮食大国,有着丰富的饮食文化,在翻译这句话时,霍克斯采用归化翻译策略对原文进行了处理,即用“bread”来代替“粥”,用“flour”来代替“米”,霍克斯的译文将原文中中国的生活习性完全与西方的生活习性联系起来,以便于西方读者接受和理解。
      薛姨妈道:“织女牛郎会七夕。”霍译:“On SeventhNight the lovers meet in heaven,”“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是流传在我国民间历史的传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杨宪益译本忠实地直译了织女与牛郎的形象,然后用注释的方式解释了这一典故的意思。霍译则将“织女牛郎”意译为“the lovers”,以便于译语读者理解。
      (黛玉)因笑道:“好,这一去,可定是要‘蟾宫折桂’了。我不能送你了。”霍译“Good,I wish you every Success,I’m sorry I can’t see you off,”在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场,每年秋闱大比刚好在八月,所以人们将科举应试得中者称为“月中折桂”或“蟾宫折桂”。以蟾宫折桂比喻科场得意。也表现出我国古代人民对月亮的美好向往。霍克斯充分主要考虑了读者的接受能力,把它意译为“祝你成功”,部分传达了原典故的语用意义。
      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本身就有着巨大的差异,《红楼梦》半文半白的语言,多如牛毛的历史典故和诗等等都使这部巨作的翻译难上加难。霍克斯恰到好处的“归化”手法的运用,使《红楼梦》这部承载了高深的中国文化的历史巨著走下神坛,被西方读者所接受和喜爱。

    相关热词搜索:归化红楼梦策略翻译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