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浅谈新理念指导下的音乐欣赏教学|音乐欣赏课怎么上

    浅谈新理念指导下的音乐欣赏教学|音乐欣赏课怎么上

    时间:2019-02-19 05:40:5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新理念下的音乐欣赏教学旨在摒弃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弊端,尊重学生激发兴趣,培养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一.遵循音乐艺术的感知规律,唤起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是凭借声波振动而产生,通过人类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它能以真挚、生动深刻的感情去拨动人的心弦,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音乐又是非语意的艺术,不具备明确的语意性,它是抽象的,没有标准答案,因此在情感体验、形象思维等方面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家庭出身、文化素养的不同,在情感体验上会有一定的差异,老师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剥夺学生欣赏音乐的自由。而应该遵循音乐艺术的感知规律,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爱好参与的特点,让学生用表情动作表现音乐;用乐器富有表情地演奏乐曲;用简单的图画来表现音乐的基本情境和内容,这样每次的音乐欣赏都有新意,让学生每次都有新鲜感,学生参与热情也会提高。通过自己对音乐的亲自参与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二.把握学生欣赏心理,激发欣赏兴趣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的心理活动,在具体的审美鉴赏中包括审美需要,审美兴趣,审美理想三个由低到高的审美心理。无论处于怎样心理状态的学生,都会有追求音乐美感的期待,渴望通过教师的引导了解作品,并表现出先听为快的强烈欲望,这就是审美兴趣的形成。作为教师应及时把握各种心理,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满足并增强这样的期待,使他们的审美需要上升为审美兴趣,从被动到主动,产生一种投入、参加的欲望,从而对欣赏课产生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地去倾听欣赏音乐作品。
      三.营造和谐欣赏氛围,鼓励学生参与表现创造
      传统的教学模式片面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当作“容器”来“灌输”知识,损坏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现代教育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走到学生中间,成为学生的朋友。师生间保持良好的交流,给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想说、想做”的和谐教学氛围。教师也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运用各种教学艺术,采取各种流动形式,鼓励学生参与表现和创造音乐。
      四.启发学生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在欣赏分析中国民歌的类型特点的过程中,可以先启发学生确定每一种民歌类型的音乐欣赏的研究主题。如欣赏中国民歌中的《放马山歌》和《赶牲灵》,学生倾听完,我接着启发:“你们能听出它们是我国哪一种类型的民歌吗?”学生纷纷回答:“山歌。”结果引发了他们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山歌,演唱风格特点却不同呢?”从而让学生自己确立了研究主题,我进一步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引发他们研究讨论学习的兴趣欲望。学生的思维非常积极活跃,我只是做启发引导:“想一想这两首山歌产生地区有何不同?”并走到学生中去指导他们注意观察曲谱以及再一次让他们注意观看课件中播放的插入影片中的背景画面。学生最后经过自己的观察研究分析,发表他们的观点看法,最后我把他们的观点综合,进行点评式分析“《放马山歌》与《赶牲灵》都属于山歌,但由于地区不同,在旋律、曲调上又有各自的特点。《放马山歌》这是一首流行于云南的反映放牧生活的著名山歌。《赶牲灵》是一首陕北人民喜爱的山歌(信天游)。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间野外自由抒发内心思想情感的抒情小曲,它不受劳动节奏和动作的特约。各地山歌的风格、色彩和特点也各不相同。一般说来,高原地区的山歌比较高亢、嘹亮、粗犷有力,平原地区尤其是江南一带的山歌比较流畅、秀丽,草原上的牧歌则辽阔、舒展而热情奔放。共同的研究成果,让学生体会到他们研究的价值意义,从而使他们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感受到研究学习的快乐。
      总之,我们音乐教师只有本着与学生合作,师生共同发展的理念思想,多方位地让学生自主体验和学习探究,才能上出一堂别开生面的优质音乐欣赏课。
      (作者通联:427100湖南省桑植县十一学校)
      

    相关热词搜索:浅谈指导下音乐欣赏新理念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