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康有为的流亡生涯]康有为岛现在是谁的

    [康有为的流亡生涯]康有为岛现在是谁的

    时间:2019-02-21 05:28:3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政府四处通缉维新派人士,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不得不流亡海外躲避灾难,在国外整整漂泊了16年。在这16年的时间里,他的人生经历是怎样的呢?   
      逃亡日本决心保皇
      
      话说1898年10月27日这一天,一艘英国客轮“重庆”号,远远地向日本神户驶来。乔装打扮一番的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正躲藏在这艘船上。此次抵日,他心中感慨颇多:维新变法,正是借鉴于日本,康有为在《日本变制考跋》中如是写道:“我朝变法,但操鉴于日本,一切已足。”而今变法失败,遁迹于此真乃汗颜。想到此,康有为不禁有些黯然神伤。突然一阵喧哗声打断了他的思虑,客轮已停靠在了神户码头。
      然而避难的事情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顺利。时任日本首相的山县有朋得知康有为已到神户,颇有些疑虑,皱了皱眉头道:“他现在来做什么?中国的维新运动已经失败了,维新派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已经难有作为,何况现在他又是慈禧太后通缉的政治要犯,把他留下无异和清政府作对。”说着挥了挥手,“就让他去吧。”如此冷遇让康有为始料不及,无奈之下,康只好写信给日本的弟子欧榘甲求助。在品川弥二郎等日本人士的力争下,康有为才得以入境。与此同时,清朝驻日公使李盛铎也得知康有为来到日本,立即密报清政府。慈禧太后旋即命令李盛铎派密探跟踪康有为,并伺机抓捕。
      孙中山此时也在日本横滨,当他听到要捉拿康有为的消息后,十分着急,遂托日本友人为康有为和梁启超安排住处。康、梁二人这才算安顿了下来。不几日,孙中山约来了宫崎寅藏,“如今保皇派和革命派已经齐聚日本,虽然各自的目标不相一致,但也可谓同舟遇险,保皇派遭清政府的捕杀,我们革命党也是清政府的逃犯,两派为什么不可以吴越相济,相互联合呢?”宫崎寅藏旋即将孙中山的联合之意转达给康有为,康有为犹豫片刻,说:“我有光绪皇帝的衣带诏,不便与革命党交往。”
      孙中山坚持认为:此时正是联合的大好时机,只要求大同,存小异,两派联合了,革命的力量就更强大了。于是再次请宫崎寅藏约康有为、梁启超见面。他二人不好再驳孙中山的面子,只好口头答应了,可是到了见面的时候,康有为竟然不来,只让梁启超出面。孙中山对梁启超说:“你回去对康先生说,他要是实在没空,我们就去拜访他。”
      三日后,小雨蒙蒙,天气寒冷,孙中山、陈少白、公韧三人到康有为的住处去拜访。康有为显得消瘦而憔悴,坐于屋内,眼睛似睡非睡地半睁着,见孙中山等人进来,睁了睁眼,对孙中山说:“因我有衣带诏在身,恕我不能起身迎接先生。失礼!失礼!”
      孙中山等人坐下后,陈少白不满地看了康有为一眼,开门见山地说:“清政府已经无可救药,先生也应当改弦易辙了。何况先生对清政府也算鞠躬尽瘁,可他们倒要杀你,你又何苦帮助他们呢?”孙中山也说:“只要先生肯革命,别的一切事情都好说。咱们联合起来,国家有救,人民也有救了。”
      康有为无动于衷地说:“我生为大清子民,朝廷重臣。今上对我恩重如山,我怎么能辜负了他!”
      陈少白反驳道:“你不能因为皇帝对你好,把中国都不要了……”
      康有为鼻子哼了一声说道:“一旦时机成熟,我将兴勤王之兵,杀到京城,解救圣上于瀛台。”
      公韧插嘴说:“慈禧早把大权揽在了手里,光绪现已成孤家寡人,你相信他还有复出的那一天吗?”
      康有为索性闭上了眼睛,说:“今上圣明,早晚有掌权的那一天。而革命是名不正,言不顺的。我奉劝你们,也改弦易辙吧!”
      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谈判无果而终。
      后因日本舆论界捅出了康有为假衣带诏之事,日本政府唯恐他在日本闹事,给了他9000元钱,令其立即离境。康有为只得远走加拿大。
      
      情牵美国浪漫姻缘
      
      1899年春,康有为来到加拿大的温哥华。此后,他在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国居住了两年。华侨冯俊卿帮他在加拿大购置了房屋,并取了一个古色古香的名字“廖天室”。此处岛屿众多,雪山环抱,康有为每天游一个小岛,泛舟吟唱,饱览北美的奇异风光,然而心中仍然充满着报国无门、郁郁不得志的惆怅。此间,孙中山等多次与康有为接触,就合作事宜反复磋商,但由于康有为坚持保皇,谈判始终没有成功。
      一次,康有为到达了美国西部的非士那(FRESNO)。当时,海外数万华侨报国无门,无论康有为出现在何方,他们都趋之若鹜,想亲眼目睹这位维新领袖的容貌。
      这一日,康有为在华侨领袖的拥戴下,气宇轩昂地走上讲台。他目光炯炯,环顾四周后,声若洪钟地讲述开来,“变法维新”、“君主立宪”、“创办实业”,一个个维新派的主义在他的描述下显得那么具有吸引力,而中国在他的改革描绘中也呈现出一幅幅宏伟的蓝图。人们仿佛看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正在鲜血中探索光明、寻求解放……
      此时,人群中一位眉目清秀、相貌端庄的姑娘正默默地注视着他,这是当地一位老华侨的女儿,名叫何金兰(英文名LILY),又名何旃理,她自幼受教于一位博学儒生,不仅熟悉中国文化,而且能歌善舞,通晓四国语言。这次听闻具有传奇色彩的维新派领导人康有为要来演讲,特地约了几个小姐妹,风尘仆仆地从几十里外的庄园赶来。
      “同胞们,人都是天生的,有其身必有其利,如果谁侵犯人权,就是侵犯天权……男女虽然性别有异,但其他一切都是一样的。我们必须解禁变法,实行男女平等!”台下掌声如雷。
      何金兰激动得热泪盈眶,待康有为演讲结束,她趋步上前,恭行大礼:“南海先生(康出生于广东南海,故人们尊称其康南海),您讲得真是太好了!我还想多听你讲些道理呢。”
      “好吧!”康有为凝视着眼前这位美丽端庄的姑娘,满口答应。于是在朋友的撮合下,康有为就去了何家庄园小住。几日下来,何金兰对康有为儒雅的气度和深刻的思想佩服得五体投地,情窦初开的心泛起了涟漪。
      不久,康有为离开非士那,周游美国各地。然而他心中不时浮现这位17岁美丽少女的倩影。心想,现在多么需要一名懂外文、知书达理的红颜知己啊。于是,康有为投石问路,写信给何金兰表达爱意。一封封热情似火、真挚感人的情书让何金兰心潮澎湃。
      这年夏天,康有为接到欧洲弟子来信,敦请他去处理一大笔捐款。临别之际,何金兰终于向康有为表白:“南海先生,我真不想和你分开啊,我要跟您去欧洲。”康有为心中一阵激动,但随即说道:“金兰,我们年龄相差30多岁,你还是征求一下父母的意见吧。”
      金兰把此事告之家人。“你怎么会爱上一个50多岁、被大清王朝通缉的头号钦犯?”家人坚决反对。但何金兰据理力争:“你们知道什么?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他的变法救国思想是多么振奋人心哪!”说罢泪流满脸,头一仰,嚷道:“他现在需要我,你们不要反对了,我非他不嫁!”家人看倔强的女儿态度如此强硬,也只有依了宝贝女儿的意思,同意了这门婚事。
      于是康有为与新婚夫人漫游世界,何金兰则开展夫人外交, 使康有为如虎添翼。康有为老来交桃花运,格外疼爱这位三太太,并生有一子一女。
      康有为虽然提倡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然而自己却妻妾成群,一生共有五位妻妾。
      
      周游世界生财有道
      
      康有为携何金兰七赴法国,八游英国,十一次出入德国,还游历了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西班牙、希腊等国。
      1904年6月,康有为到达罗马,欣赏了大理石雕刻的艺术作品,参观了雄伟壮观的古代建筑和现代化工厂。所见所闻使他不由感叹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的先进。
      1904年底,康有为来到瑞典。这一天,他行至斯德哥尔摩东南沿海的一座小岛,岛上有许多灌木和杉树,波罗的海深蓝色的海水在阳光下波光粼粼。康有为坐在海岸边,禁不住感慨万千:“瑞典百千万亿岛,楼台无数月明中……岛外有湖湖外岛,山中为市市中山……欲徙宅居之。”于是,他买下斯德哥尔摩东南沿海的沙丘巴登(意为盐湖浴场)地区的一座小岛,不久一座具有中国园林式风格的建筑在此建成。迁居之日,康有为看着年轻貌美的娇妻,欣然写下了“北海草堂”四个大字。在此居住期间,康有为走访了城镇乡村,参观了监狱和贫民窟,闲暇时到歌剧院、皇宫和公园走走。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斯德哥尔摩的露天博物馆斯坎森,这里汇集了瑞典各地100多个民俗建筑,依天然地势而建,充分体现了人工与自然完美融合的园林之美。
      康有为以撰写文章、发表演讲,开展一些公益活动来获取游历欧洲的费用。他的这些活动很有成效,不仅化解了自己的财政困难,还拿出很多钱来资助亲友。每年寄给梁启超和他家人的钱就达5000银元。
      在游历世界期间,康有为也表现出他在经营上具有独到的眼光。1906年春节前后,康有为又回到北美的墨西哥。一天,康有为漫步在墨西哥城,一路感受着当地的风土人情,行至广场处,见人声鼎沸,大家都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议论着什么,遂上前打听,原来墨西哥城正准备修筑有轨电车,然而经费不足,正号召大家凑款呢。康有为未作声,低头离开了喧嚣的广场。突然,他心中生出一个念头,三步并做两:步回了家,一进家门,便拽着何金兰,说:“金兰,我有一个好主意……”他绘声绘色把自己的主意一说,金兰听得兴奋不已。
      于是,康有为利用各地华侨提供的捐款,在电车轨道经过之处购置了地产。不久以后,这些地产价格上扬好几倍,他净赚十多万银元。
      
      保皇梦灭黯然“退场”
      
      虽然身在海外,但康有为一直没有改变过拯救光绪帝的心愿。他在海外成立了“保救大清光绪皇帝会”,成立了“保皇军”。并在英国、美国到处游说集资,建立了“保皇会”的分部。
      康有为保皇之心不死,四处招兵买马,于是有人向他力荐一人。此人小矮个、驼背,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体重不超百斤。康有为抬眼看了看此人,心中暗自好笑,“这个小驼背能做成什么大事?”怎料此人倒不卑不亢,进到前来,向康有为施了一礼,“康先生,请相信我定能助您一臂之力。”此人叫李荷马,曾就读于美国西点军校,终因身体原因没能被军队录用。
      康有为起先对李荷马并不怎样看重,随着交往的加深,对李荷马的军事才能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他的军事韬略钦佩有加。没过多久,康有为代表光绪皇帝册封李荷马为“大将军”,让他来训练“保皇军”,还发给他一套大清帝国的将军服。在“保皇会”总部的办公室里,并排挂着康有为的照片和穿着将军服的李荷马的照片。
      后来李荷马回到中国,在山西组织了一支“保皇义勇军”,准备杀回北京救驾。但当地官府很快察觉到了他的行踪,迅速采取行动,逮捕了“保皇义勇军”里许多中级指挥官。李荷马侥幸逃脱,但他却上了清政府的悬赏通缉令。李荷马不肯认输,经过短期强化训练后,一支残余部队又继续向北京进发。保皇军到达北京的那一天,正好是“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和光绪出逃之时。李荷马带兵一阵猛追,怎奈护送慈禧的都是清朝的精锐,李荷马的短训部队如何能敌,最后被清兵打得溃不成军,他本人也只身逃往香港。不久,李荷马为躲避追杀又逃到日本,在那里遇到了孙中山,很快成为孙中山阵营中的重要成员。而康有为拯救光绪的计划也流产了。
      辛亥革命后,清朝土崩瓦解,对康有为的通缉令自然也解除了。康有为不识时代潮流,耐不住寂寞,回到国内联合张勋复辟清王朝,自然仍以失败告终。这次失败对康有为是个沉重的打击,他心灰意冷,再次出走国外,渐渐地淡出中国的政治舞台。
      虽然康有为“维新变法”事业未成,但却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超级旅行家。康有为曾请著名画家吴昌硕刻过一枚印章,上写着:“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这27个字生动地概括了他流亡16年游历世界的生涯,同时也印刻出了一代思想者充满变数的人生。
      (组稿、责编 杨海)

    相关热词搜索:流亡康有为生涯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