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印度软件业异军突起之奥秘

    印度软件业异军突起之奥秘

    时间:2020-03-17 12:36:4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编者按:世界上有一个连地铁和高速公路都没有的国家竟建起了发达的“信息高速公路”,这个国家就是印度。中国与印度,同样历史古老,同样人口众多,同样勤劳智慧,同样属于发展中国家。本文通过作者亲历亲闻,透视了印度软件产业异军突起的奥秘,为我们中国IT业界提供了一面镜子。

    人们知道,印度并不富,而且难、题颇多:全国10多亿人口有4亿是文盲,城乡差别很大,贫富差异悬殊,但问题的蹊跷之处在于:这样一个并非经济强手的国度,竟然能产生令世界称奇的信息产业!

    当我们飞到喜马拉雅山的那一边,双脚真正踏在印度土地上的时候,对这种明显反差体会得更为直观。无论是在尘土飞扬的新德里,还是在大厦林立的新兴城市海得拉巴、印度“硅谷”班加罗尔,可能就在一群横七竖八躺在马路边的流浪者的正上方,赫然悬挂着一幅巨大的某某.COM网络公司的广告牌。

    这种不协调难免叫我们疑窦丛生:古老的文明’与新潮的软件如何并存?一个连高速公路都没有的国家如何建设“信息高速公路”?这也成了我们在印度走一路问一路、常提常新的问题。

    软件出口:书写印度“新神话”

    用“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句我国时下的流行语来形容信息技术产业在印度经济中的定位,再恰当不过了。印度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其实不过才几年工夫,但速度惊人,一跃成了世界上软件业增长最快的国家,近几年来增长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要知道,世界软件业增长率是20%。在2000年度,印度的信息产业的总产值就达到59亿美元。可以说,软件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印度打开了一条日进斗金的黄金通道。近10年来,印度的软件出口额增长了30多倍,2004年出口达50多亿美元,占印度出口总额的8.6%。从早在2000年的统计中得知,仅解决千年虫问题这一招儿,印度的IT业就有30多亿美元的进账。

    现在,在全球软件开发市场中,印度占据了20%多的份额。在信息产业最为发达的美国,印度占据其软件销售市场份额高达60%以上。难怪连比尔.盖茨都惊呼:“未来的软件超级大国不是美国,不是日本,也不是欧洲国家,而是印度。”

    印度“硅谷”:经济腾飞的跳板

    印度信息产业这一片蓬勃景象的背后,是强大的科技人才库的支撑。有10多亿人口的印度现在有合格的软件人才60多万人,而且还有众多的科技人才正源源不断地从外国赶到印度。目前,印度已经建立了7个国家级、两个邦级的软件科技园区,有500多万专业人才服务于数于家公司,仅在海外工作的印度软件工程师就有40多万人。调查显示,印度的软件科技人才正以每年6万人的速度急剧增长。

    斯坦福大学一位经济学家称,现在,在硅谷的高科技公司工作的印度裔美国人多达30多万,他们每年的收入总计达1600亿美元以上。他说,这些印度人大多把赚来的钱用于投资印度,投资的速度为平均每人每年20万美元,投资项目也多是高科技产业。

    从我们所接触的印度朋友的口气和心态上,可以明显感到他们对印度的信息技术产业寄托着很高的期望,把它当作启动印度经济的一块跳板。

    他们的期望没有落空。这块起跳板不仅弹起了印度的经济,也让世界注目。在南印度的海得拉巴市,我们参观了一座高新科技园的一期工程的主楼。不要小看了这座占地159公顷的现代化智能大楼,它吸引了当今全球顶极信息产业巨头的目光:微软在美国本土以外的第一个软件开发中心就设在这里,IBM、爱立信、摩托罗拉、通用电气等大公司也都十分看好海得拉巴这座软件王国,欧洲的巴安公司已经决定把全公司80%的全球研究工作转移到海得拉巴来进行。现在,这座大楼里集中了全世界40家IT公司,正在集中开发世界三大热门软件:网络通信、服务器和加密软件。

    印度软件产业·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海得拉巴,班加罗尔更是一颗光芒耀眼的IT明星。这座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的高科技印度因特网用户城市,现在经营高科技行业的企业有4500家,其中1000多家有外资参与经营,1998年外商投资总额高达11.4亿美元。如今,班加罗尔被称为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甚至被认为已经具备了向美国硅谷挑战的实力。

    非技术因素:我们能够借鉴什么

    探寻印度软件产业迅速崛起的奥秘,你会发现起着巨大推动作用的,恰恰是高科技之外的“非技术因素”。

    政策:几乎任何产业的兴衰都与政策的引导存在着某种必然联系。1984年,拉吉夫.甘地执政伊始,印度政府就把计算机的开发当成了一件大事,他曾大声疾呼:“要用电子计算机把印度推向21世纪!”他甚至因此而被人戏称为“计算机总理”。拉奥总理执政后,政府又采取了许多新办法支持发展信息产业,特别是推出了许多优惠政策,比如:免除进入高科技园区的公司进出口软件的双重赋税,允许外商控股100%,免征全部产品用于出口的软件商的所得税等等。1998年,印度政府还组建了“国家信息技术特别工作组”,由国家总理任组长,制订了“印度信息技术行动计划”,在税收、贷款、投资等方面全方位采取措施,为信息技术产业提供政策支持。

    由于这些优惠政策的刺激,吸引了全球著名的信息业巨子纷纷在印度设厂开工。对于中国来说,如果要参照印度的成功做法,首先要在产业政策上下功夫,尽快拿出一套科学的产业政策来,扶持中国的信息产业。这些政策应当涵盖税收、资金、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知识产权的保护、软件出口、软件基础建设等各个方面。只有依托政策这块基石,以软件为核心的信息产业才能真正在中国大地上挺立起来。

    教育:说实话,印度的基础教育让人不敢恭维。但他们的高等教育却在发展中国家中非常突出。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在培养科技人才方面可谓是有识之士。他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按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样子,在全国陆续建起了6个“印度理工学院”(I—IT)。今天,正是这些学院的毕业生支撑着信息技术产业大厦。

    印度的计算机教育从小抓起。现在,印度全国的中学都开设了电脑课,大专院校开设了计算机及电脑软件专业。此外,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多媒体教育设施,全国每年都有25万人以上接受信息技术培训。

    目前,我国计算机方面的专门人才比印度要少得多,从小学到中学直到大学,计算机课程在不少人眼里不过是应景的陪衬和摆设。印度的做;法告诉我们,信息科技“从娃娃抓起”实在必要,计算机课与数理化课程平起平坐,应当是目前中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对现有的信息科技人员的再培训也应当更加重视。

    我们的目光还应当密切关注那些散布在大洋彼岸的众多信息科技精英。要拿出一套有足够吸引力的政策和优良的工作生活环境,激发他们的报国热情。为此付出的成本可能会很高,但他们的回报则可能会是几十、上百倍。

    语言:几乎人人懂英语是印度发展信息产业上的独有优势,使得印度人在开发研制软件上如鱼得水,没有任何语言障碍,这就大大加快了科研开发的速度。不能不承认,目前我国互联网普及还不够,这与绝大多数人不懂英语有直接关系。连使用都不顺畅,又何谈开发?因此,对英语这门国际语言,要有措施加大它的普及力度,特别是青少年要成为必备素质。应当说,面对信息社会的到来,这个要求不算过分。

    成本:曾有人测算,印度编程人员的工资只有发达国家的1/8到1/5,这就使许多发达国家纷纷把软件的设计等工程交给数学天分很高而工资却相对很低的印度人去做,客观上带动了印度软件业的发展。中国历来是劳动力成本不高的国度,按理说这方面的优势很强。但不能不看到,近年来情况已经有所变化,有些地方投资成本不高的优势开始减弱。比如,有些外商却步不前的原因是,中国的通信费用过高,如果在中国投资办企业,通信成本首先就占去了一大块,算下来.还不如在本国经营划算。

    在印度这块既古老又现代、既贫穷又富裕的土地上行走,在如火的骄阳下,我们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什么叫热浪。与此同时,我们更能感受到信息产业涌动的热流。但愿这股来自喜马拉雅山南麓的热风,能对我们有所启发。

    (编辑:谢娱)

    相关热词搜索:软件业印度异军突起奥秘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