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望江北宋墓出土的青白瓷俑

    望江北宋墓出土的青白瓷俑

    时间:2020-03-19 05:20:1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1990年9月初,安徽望江县城郊护城村砖瓦窑厂工人在挖窑土时,发现一座北宋砖室墓葬,并出土一批人物瓷俑。当即由该县文物管理所征集,现为该县博物馆收藏。前些年经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批瓷俑共计26件,其中武士俑2件,文吏俑12件。武士俑(图1-图2)通高22.2厘米,形状大小基本相似,宽脸高鼻,头戴武士帽,身着武士服,双手抚剑置于胸前,倒悬两眉,怒目而视,雄壮威武,带杀气腾腾之感。文吏俑(图3-图7)大小相似,通高21.8厘米,面部方正,眉清目秀,头戴冠,身着阔袖长袍,双手捧笏,温文尔雅,文质彬彬,富有文人雅士之风。另有生肖俑(图8-图13)12件,大小相似,通高19.5厘米,面部方正,头戴冠,身着阔袖长袍,每人胸前置有一生肖动物,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猴、狗、鸡、羊、猪等属相。这些瓷俑,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质地系青白瓷,釉色晶莹温润,制作精细,应属北宋时期江西景德镇窑之器物。

    俑,本是我国古代为丧葬而特意制作的偶人,《礼记·云弓(下)》云:“谓为俑者不仁。”郑玄注:“俑,偶人也。”俑最早是用草扎制,继而用竹木修制或泥土模塑,泥俑经火焙烧则成陶俑,嗣后也有以金属或玉石为材质制作,但都尽量制作得和真人一样形貌,再后还涂敷彩色甚至穿着丝帛的衣服,这些作法都意味着俑是为了替代真人而创制的。俑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是相当悠久的。要真正溯源,那得从人类社会的葬俗历史说起。由于各个时代的社会制度不同,文化理念有异,其葬俗自然也就有所演变。据田野考古发掘资料证实,原始社会阶段,如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墓葬来看,其葬俗多为单人葬、合葬、男女合葬、以及群体葬、二次葬,埋葬的有男女老少,甚至有几十人埋在一起,说明当时没有阶级之分。到了殷商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的手中,阶级分化越来越严重,在葬俗上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出现了以活人殉葬的恶习。如1976年陕西武官村大墓道5米左右的地方就出现有191个商代祭祀坑,里面埋葬有1178人之多的奴隶(见《考古》1997年1期《从商代祭祀坑看古代奴隶社会的人性》和《文物》1974年7、8期《中国奴隶社会的人殉和人祭》)。嗣后由于奴隶社会逐渐土崩瓦解,新兴的封建制度迅猛兴起,用活人殉葬的做法逐渐少见,而是用俑来作为陪葬物。

    从文献及考古发掘资料表明,从东周末开始,历经秦汉,以至隋唐的许多墓葬里,都出现有木俑或陶俑随葬的习俗。到了宋代,瓷器烧造迅猛发展,瓷窑遍布全国各地,为了市场竞争,瓷器产品无论在质量或数量上,烧造技术和工艺装饰及造型等方面,都超过了前代,可说是我国制瓷业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随葬习俗中以瓷俑陪葬的习俗就大量出现了。笔者认为,从以活人殉葬到用陶俑、木俑陪葬,再到后来用瓷俑陪葬,不能简单地说是一个器物的演变,也是人类历史由初级到高级、由野蛮到文明的升华过程。

    这次望江宋墓出土的这一批瓷俑,也有一些令人费解之处:按墓志记载,该墓墓主仅仅是一个普普通通商人的妻子,社会地位并不高,可是陪葬有那么多瓷俑,这究竟意味着什么?是否表明在北宋时期,随葬品的等级观念不甚严格,随葬那么多瓷俑是为了显示墓主生前的富有?这种推断妥否,尚待识者指正。(责编:雨岚)

    相关热词搜索:望江青白北宋出土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