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文革”时期宣传画画面设计分析

    “文革”时期宣传画画面设计分析

    时间:2020-03-20 05:19:2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文革”时期宣传画画面设计以鲜明的色彩,简洁的构图,醒目的标题,运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的独特表现手法,营造出具有强烈视觉效果的宣传画面。本文从画面人物形象、版式构成、视觉动态、设计色彩四个方面结合典型案例对“文革”时期宣传画画面设计进行分析和阐释,并对其价值与局限做出简要评述。

    关键词:“文革”宣传画;设计;分析

    1宣传画

    宣传画主要张贴于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其目的是吸引流动人群的注意并对其产生影响,因此创作者在作品创作形式与表现手法上须认真考虑。简洁明了的、呼吁性的、热情洋溢的文字标题是宣传画区别于一般绘画的重要特征,而文字标题则是宣传画作品不可或缺的部分,标题配合画面内容使表达更为明确、清晰,也更富鼓动性。根据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方针,宣传画的创作如火如荼,并明确要求为政治服务①。建国初期的宣传画设计,以“三突出”为创作原则,以“文艺为政治服务”为创作口号,以“宣传和教育人民,揭露和打倒敌人”为创作目的。

    2“文革”时期宣传画

    “文化大革命”始于1966年的“五·一六”通知。“文革”作为一场“革命”,需要广泛的、简明直接的宣传,这就为宣传画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而毛泽东指出:“一个政治口号,一条革命标语,一张传单,配上简单明确的图画,农民就能看懂,一目了然,革命的宣传就形象化了。”②成为催生这一时期宣传画的理论总动力。同时,宣传画作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武器和方法成为毛泽东时代美术中的典型。这一时期的宣传画创作主体主要为红卫兵、造反派和工农兵。红卫兵多以崇拜和讴歌毛泽东为主题,以自身形象为武器,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打倒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和反动派。70年代初宣传画的创作方法和原则、创作题材和创作主体发生了一些变化,工农兵形象更为常见,表现方式突出“红、光、亮”,表达内容多为批林批孔。

    3画面设计分析

    宣传画的公众性和宣传性要求画面在视觉观感上的明确化。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创作者理清思路,构图和色彩运用上突出画面重点。突出重点、弱化周边,使作品在短时间内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感染受众。这样的表达方式基本成为程式化的范本,这时期的大部分作品均以此为模版。

    (1)人物形象。根据60年代江青为样板戏确立的创作原则,这一时期宣传画画面形象多是工农兵人物、毛泽东选集、四人帮、走资派等,突出“高、大、全”的形象造型。人物面带微笑,情绪激昂,拳头紧握,面部红润宽阔,姿势高大,神情坚定。因此大部分作品采取仰视角度进行创作。同时,“红、光、亮”也成为重要的创作原则,“红”是指描绘的主要形象要强壮健康、红光满面、精神饱满;“光”是指通过采用写实的绘画技法,画面细腻逼真、光滑平整;“亮”是画面干净明朗,充满阳光感。③

    这时期的典型作品如:由单孝联创作的《做人要做这样的人》宣传画,画面右上方为京剧《红灯记》中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形象的李铁梅,以一面鲜艳的红旗飘展为背景,右手举红灯,目光坚定。主体人物为身着草绿色军装的女民兵,右手托枪,左手持红宝书《毛泽东选集》,胸口带有领袖像章,立场鲜明。左侧空白处“做人要做这样的人”八个字借用《红灯记》中经典台词,点明宣传画的主题。沈尧伊创作的《炮打司令部》表现金黄色的背景下红旗舞动的红海洋,毛主席右手执笔,左手作前进状挥手姿势,用细腻的写实手法刻画毛主席的面部表情。画面下方人群举起毛主席像,挥舞红旗做出斗争的姿势,气势宏大。两作品在塑造主体时均采用仰视的角度,人物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

    (2)版式构成。上世纪六十年代,是我国宣传画报头类图案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在特殊的“文革”历史时期,文艺工作者创作出大量以“工农兵群众形象”为主题的报头宣传作品。这些作品版面构成形式明确,重点突出。

    “文革”时期高举《毛泽东选集》报头宣传画画面主要由红黑白三种色块组成,其构图简明有力。虚实相间的方形结合,既有节奏又使画面响亮;近似梯形的版画人物构图,使画面在活跃的红色背景之下更为庄重和神圣;画面整体给人以较强的视觉冲击。该宣传画主题人物共同将《毛泽东选集》托举于头顶之上,其人物整体呈三角形态势。造型中的几何中心与人的视觉中心较为接近,具有上仰的动势。图案的表现形式以版画的剪影式人物与发散状的光影相结合,形成自由与规律对比的视觉效果,同时黑与白、红与白的虚实对比转换使画面的视觉效果较为生动。该作品画面构图形式反映了当时的报头宣传画特点,是“红、光、亮”特点的典型案例呈现。

    (3)视觉动态。强有力的明确指向性是这一时期画面动态的典型特征。打倒走资派是“文革”中期时毛泽东思想宣传栏的报头作品。画面以人物动态为视中心分界,采用发散式设计手法形成两个视觉灭点,一是人物充满力量的拳头、坚定的眼神及锋利的铁锨所形成的视觉交汇点;另一点是由画面背景中动势线向远处交汇所形成的灭点。但整个画面的视觉中心并未受两灭点的过多影响。该作品为稳定的三角形构图。人物状态前倾,左手握铁锨,右手握拳,目光坚毅,突出了“高、大、全”的工农兵形象。整幅画面造型结构生动、简洁明确,富有强烈的动感。该作品从视觉效果来看,具备了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是“文革”较为典型的造型手法,突出了对“对立”阶级立场人物批判这一特殊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4)设计色彩。文革时期的宣传画,主要以纯度、明度较高的红色、黄色与黑色搭配,呈现鲜明的程式化特点,醒目突出,烘托出积极、热情、坚定的情感。明确的对比,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增强画面的视觉吸引,调动了无产阶级运动的积极性。

    4“文革”时期宣传画的价值与局限

    与其他绘画形式相比,宣传画的创作较为突出的特点是:艺术的大众化和艺术品为政治服务。而相对应的创作要求则需符合人民大众在心理上的接受特征,即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宣传效果。为了以上目的,宣传画艺术家们运用多种创作形式规律与表现技法,从标题的设置、画面的聚焦、色调的强化、形象的表达诸多方面入手,设计出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的作品,发挥出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文革”时期宣传画把工农兵作为英雄和新文化的创造者加以大范围的描绘,站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这一角度,运用将形象理想化、想象化的表现手法,使这种宣传艺术为大众广泛接受。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强大的宣传力量使其在特定时期为宣传国家政策和教育人民、改造人民、打击敌人,巩固政权和社会秩序提供了有力保证。

    然而,这一时期的宣传画作品,过于夸大其“艺术政治化”而忽略了“创意”这一本质特征,这并不符合宣传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所应有的表现。从题材表现到艺术形式的选定,从画面构成到表达方式,都表现出内容的僵化和公式化。同时,这时期的作品中更多的突显英雄主义与伟人精神,某种程度上讲对宣传画这一艺术类别的发展带上了无形“枷锁”。这也是其最大的局限所在。

    注释:①陈世强.红色绘画之旅——冯健亲宣传画创作生涯[M].华人时刊杂志社,2008(12).

    ②潘嘉峻.毛主席关怀革命画[J].美术,1977(5).

    ③费文明.新中国宣传画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2.

    作者简介:单芳霞,女,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设计艺术学专业。

    相关热词搜索:宣传画文革画面时期分析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