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浅谈微课视域下的高中历史导学案设计

    浅谈微课视域下的高中历史导学案设计

    时间:2020-03-23 05:12:3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微课因其短小精悍与数字化表达方式等特性,引起教育工作者们的重视,也开发了不少微课视频素材。但目前,微课的实践研究主要是局限于微课资源开发,且主要是针对比赛而开发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并不多。对于大量已经开发出来的微课资源,如何避免沦为形式主义资源的浪费,笔者认为,其关键在于针对性地设计基于微课视域下的导学案,即微学案。本文就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基于微课视域下进行导学案设计。

    【关键词】微课;微学案;高中历史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网络环境的发展,碎片化学习成为网络时代学习的普遍特征之一,微课便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微课因其短小精悍与数字化表达方式等特性,迅速引起我国教育工作者们的重视,开发了不少微课视频素材,也产生了不少相关理论研究。

    微课最早起源于国外,微课程(Micro-lecture)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Course),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OneMinuteLecture,简称OML) 。

    2006年,美国的基金公司分析员Salman Khan创办“可汗学院”。他从向亲戚的孩子讲授的在线视频课程开始,创办了在线学院——“可汗学院”。该学院的课程影片每段长度约十分钟,借助网络,该学院的课程影片可以重复利用、便捷传送于世界各地。美国林地公园高中( 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 )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WoodlandPark学校的化学老师 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s为那些耽误上课的学生,录制在线视频课程,创造了“翻转课堂模式”(FlippedClass Model) ”。

    2011年开始,“可汗学院”引起国内教育界对“微课”的关注。国内最早引进“微课”这一概念的是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胡铁生主任。他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胡铁生主任组织了微课大赛,并且形成了很多相关的研究成果。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李玉平则开发的“五分钟视频课程”,提出一个课程讲一个故事。重庆市江津聚奎中学、江苏、浙江、上海等部分学校也围绕微课开展了探索性建设和应用。

    上述研究者对于微课含义的理解并不统一。正如黎加厚教授指出的,李玉平的微课程是将PPT数字故事用于教学活动,这种小故事带出来的教学情景是教学的反思、总结。而佛山的微课大赛在刚开始的时候更接近于课程实录。总的来说,目前,微课的实践研究主要是开发微课资源,且主要是针对比赛而开发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研究运用则更少。

    江苏则在金陵馆长的带领之下,提出微课程教学法,在打破微课沦为闲置学习资源的困境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微课程教学法将微课嵌入翻转课堂的前置学习环节,配合课堂教学,构建了有本土特色的翻转课堂。微课程教学法对微课资源提出了高度个性化的要求,对于大量已经开发出来的微课资源,如何避免沦为形式主义资源的浪费,笔者认为,其关键在于针对性地设计基于微课视域下的导学案,即微学案。

    二、什么是微学案

    1.从教学系统观出发理解微学案

    教学系统观认为,教学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动态要素是教师、学生及心理环境,人的要素——教师和学生是控制和制约教学系统进行的关键因素;相对静止的要素是教学媒体和物理环境,是物的要素,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载体,而心理環境是使教学系统中人和物的要素得以有机运作的文化与情感支撑。

    从教学系统来看,是微课学习方式中的核心与关键。

    “微课”是指围绕数字化的微资源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最终形成系统的微课程。它包含:微资源、微学习、微课程三个要素,是静态与动态相统一的。

    微资源:是指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制作的简短而完整的教学资源,它不超过10分钟,以数字化表达方式为主,可供在线教学所使用。

    微课程:将零散的、碎片化的微资源,按照学科知识与能力体系的要求而进行建设,最终形成系统的微课程。

    微学习:是以教师提供的微资源依托,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一种自主学习方式。

    “微课”作为教学有机整体的一个必要环节,只有将微课资源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等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微课学习。

    如图示,微学案是将微资源、微学习、微课程串联起来的关键环节。微课视域下的导学案:即微学案,是教师针对学生在微学习过程中而开发的学习方案,借助这一学习方案,将教师的主导与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结合在一起,使微资源的学习变得有导向性与针对性,从而提高微资源的利用率。

    总的来说,传统导学案是提供给课堂教学使用的学习方案,其优势集中在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但是由于统一面对面的授课,无法很好地兼顾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也无法解决学困生的问题。而微学案则是提供给碎片化的网络学习使用的学习方案,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它的学习容量是传统教学内容的1/4,约10分钟左右的内容,学习者比较容易接受。学习者需要完成该内容的学习时间则因应学习者的学科基础、学习能力的差异而或长或短。因此学习者可以自由调控自己学习节奏,学困生的问题也因此能得到缓解。

    三、如何设计微学案

    1.微学案的设计原则

    微学案作为微课视域下的导学案,本质上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优化探究的学习方案。结合上文所述微学案的优势与劣势,笔者认为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有:以学生为本、目标设置专一化、问题探究情境化、问题解决方法化、知识归纳结构化、检测反馈实时化。其中,以学生为本是首要原则,后面几点是实际操作是应遵循的技术性原则。

    在微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通过微学案的引导,使学生学会学习是微课学习的最终目标。因此,在微学案的设计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作为出发点,以有利于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的达成为落脚点。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中,高中历史课标明确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有三: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在教材中有明确而清晰的讲述,作为高中的学生只要通过阅读教材便可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完全不需要教师提供额外的帮助。但受教材的局限,后面两点课标的要求就很难保证学生能顺利掌握。以教材对联邦制的权力结构的论述为例,虽然花了大半个版面的篇幅来讲述,但其配图(见下图)却没能准确反映出将总统、国会、最高法院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反而不利于学生掌握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特点。因此,笔者针对这一重难点,为学生制作了微课资源《美国的三权分立》,并配合微课资源设计了相关的微学案。

    2.微学案的设计方法

    下面,结合笔者的微学案《美国的三权分立》,谈谈微学案的具体设计方法。

    在微学案实际设计中,遵循上文提到的技术性原则(即:目标设置专一化、问题探究情境化、问题解决方法化、知识归纳结构化、检测反馈实时化)开展。

    (1)目标设置专一化

    与传统导学案以课时化为原则不同,微学案的学习目标是小而精的。微学案的学习目标不追求大而全的知识容量,可以是针对某一知识点、技能或题型。在目标设置需避免空泛,要符合可操作、可检测的原则。具体可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精准锁定。

    例如,按照课标要求,在《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中,学生应当掌握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特点。那么怎么确定学生能掌握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特点呢?笔者结合自己任教的学生的实际学情,将目标确定为:能选用合适的模型自主构建总统、国会、最高法院三者之间的关系。

    (2)问题探究情境化

    问题探究情境化,是指将每一节微课学习所要解决的目标创设成一个具体的材料情景,通过情境化的问题探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真实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内化,从而实现有效地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情境设置,通常可通过真实的历史案例来对照理解现实的政治生活的问题。例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国联邦政府中总统、国会、最高法院三者之间的关系,笔者在微课学习资源中,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历史案例“尼克松弹劾案”加以讲解。而在配套的微学案中,笔者则从现实的政治生活切入,以“震惊世人的大嘴总统”题,创设了一个问题探究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要兑现竞选诺言在美墨边境修墙,请问,他的决定要经过什么程序才合法?特朗普虽然是总统,但是在竞选时曾放出了许多奇葩言论,令世人为之震惊。因此,有不少人认为特朗普会在总统任期第一年内被弹劾。一旦弹劾成立,总统有可能被罢免。请问,美国总统是在什么情况下才会被弹劾?通过弹劾罢免总统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3)问题解决方法化

    问题解决方法化,要求微学案充分结合学习目标,贯穿学法指导。学法指导,包括知识梳理、技能训练、解题等的方法、策略,目标是指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路径、策略,运用结构化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在微学案中通过案例示范等搭建支架,循序渐进地落实学法指导。如上文所提到的通过真实的历史案例来对照理解现实的政治生活的问题。

    另外,结合本节微课学习所要达成的目标,选用合适的模型自主构建总统、国会、最高法院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笔者设计了三种模型(见下图),引导学生思考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是由哪些机构构成的?具有怎样的特点?然后,选用合适的模型自主构建总统、国会、最高法院三者之间的关系。

    (4)知识归纳结构化

    即使微课学习中涉及的知识容量比较小,仍然要用简明清晰的文字提炼出要点,或者通过框架图或思维导图进行结构化的归纳。特别是后者,有助于弥补伴随微课学习而出现的知识碎片化困境,从而有利于系统性知识的构建。

    例如,在本节微课学习中,已经采用结构图的方式构建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的示意图,因此知识归纳就不再用框架图或思维导图的方式,而采用文字表达的方式——写一写: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由哪些机构构成?其突出特点是什么?

    不管是文字总结,还是图示总结,都应该有该知识点的微链接,提示学生把碎片化的微知识点串联起来。微链接一般是承前启后,提供两个微知识点的串联。如,此课可提供的微知识点串联:孟德斯鸠论三权分立、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的异同。以此接连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的理论来源,又为比较英美两国代议制的异同做好铺垫。

    (5)检测反馈实时化

    为了检测学习效果,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一般采用3-5个选择题的形式。为了提高学生做检测题的积极性,可以在微课资源中插入在线的检测与反馈。笔者使用的是UMU互动学习平台在考试系统,教师和学生均能实时查看分数,了解通过率,从而掌握学生的答题情况。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给教学改革带来新的冲击与机遇,微课就是信息时代引起的教学系统的新变化。随着大量微课资源的开发,针对性地设计微学案显得非常迫切。微学案将微课资源、微学习、微课程串联起来,针对学生在微学习过程中而开发学习方案,借助这一学习方案,将教师的主导与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结合在一起,可以使微课资源的学习变得有导向性与针对性,从而提高微课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金陵.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4

    [3]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1.

    [4]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5]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6]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13(4):15-18

    [7]胡铁生.区域性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与思考.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13(4):19-22

    [8]吴秉健.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13(4):23-26

    [9] 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4)

    [10]王竹立.移动互联时代碎片化学习及应对之策——从零存整取到“互联网+”课堂.远程教育杂志,2016(4):9-16

    [本文是廣州市白云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微课视域下的高中历史导学案设计》(课题批准号:2015GHKT26)项目的成果之一]

    相关热词搜索:视域浅谈学案高中历史设计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