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智能时代远程教育学习者,内生动力激发新路径

    智能时代远程教育学习者,内生动力激发新路径

    时间:2020-03-23 05:14: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远程教育是一种不断地使用新技术、新系统促进教育变革和创新发展的教育模式,发展至今已经进入第三代,驶入了数字化“快车道”。然而,其依旧存在很多问题,诸如学生流失严重、质量保证体系缺失、教学过程单调等,这将严重影响学习者的内生动力。内生动力是学习者求知探索的关键要素,本文从智能时代背景出发,从动力基础、动力萌生、动力维持和动力发展四个方面提出了四条新的学习者内生动力激发路径——智能数据分析全面了解学习者、智能人机交互有力缓解枯燥感、智能资源推荐高效激发求知欲和智能学习测评及时反馈新学情。

    关键词:远程教育;智能;学习兴趣;内生动力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23-0001-04

    一、信息技术和学习兴趣成为远程学习的外部力量和内生动力

    从远程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教育的变革与创新发展离不开新技术和新系统的大力支持。[1]从第一代的函授教育到第二代的广播电视教育,再到今天的第三代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在技术和理论的保驾护航下,远程教育已驶入了数字化的“快车道”。远程教育面向大众开展教育教学,以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了学习者之间的知识交流,用自身优势促进了教育公平,真正实现了“有教无类”;不仅如此远程学习还能够突破时空障碍,适应学习者同步和异步学习需求,成为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不二选择。朱肖川[2]认为,远程教育是教育走向平民化的一条重要渠道,是与精英化教育博弈的结果;教育平民化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现实中教育的供求问题。教育成为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远程教育更是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陈丽[3]指出,远程教育的变革发展是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依托,并明确强调在中国教育体系中,远程教育应成为与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一种教育形式。从函授教育到广播电视大学,从“互联网+”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应用,远程教育正处于信息化浪潮之中,附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远程教育已然成为学习型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教育方式。

    技术的发展无疑成为了推动远程教育发展的外部力量,而影响远程教育的内生动力则是远程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皮亚杰曾说过“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的”;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学习兴趣是学习者求知探索的一种内生动力,对学习行为的投入起主导作用。学习兴趣大体可以分为直接兴趣、间接兴趣、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既可以产生在学习活动之前,也可以萌发于学习过程中甚至在学习活动之后,是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影响因素。内生动力和外部力量并非相互独立,内生动力影响着外部力量的作用效果,外部力量则推动着内生动力的萌发、维持与转化发展,两者相互影响,缺一不可。那么在智能学习时代,远程学习的外部力量和内生动力呈现何种景象呢?本文将从分析远程教育的现状出发,剖析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技术这一外部力量思考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者的内生动力,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

    二、远程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剖析

    1.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流失问题严重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远程教育的学生数量不断增长,特别是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远程教育规模空前扩大,据2017年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远程教育本专科生在校人数已达到640多万。从现实情况来看,社会的生存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规模的扩大得益于不断加大的教育投入;另外,技术也是一大关键要素,从以前将电视机视为奢侈品到如今计算机和移动设备的普及、“车马”函授到视频网络会议,再到虚拟现实进入教育应用,技术真正成为教育发展的助推器,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不再是纸上谈兵。

    但与此同时,学生的流失情况也在逐步加重,有研究调查发现远程教育的学生流失情况相对传统教育约高出25%,[4]在国家统计局的官方数据中也发现,2016年的远程教育毕业人数约187万人,与当年的招生人数相比,学生流失高达78万之多。为什么在学生规模逐步扩大的同时会出现学生严重流失问题呢?总结起来主要有内部和外部两类原因。内部原因是指学习者自身不足,例如个人的学习技能不强、学习动机薄弱、学习兴趣缺失等。外部原因主要从教育机构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入手,教育机构在课程难易度设计上欠缺考虑、缺乏高质量师资条件、学习者难以平衡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家庭和社会支持力度不够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5]学生流失率持续走高,将严重滞后远程教育的步伐,如何降低流失率、提高课程质量将是远程教育发展的紧迫问题。仅追求量的增长是不够的,甚至是失衡的,从根本上解决学习者流失的问题才更为有效。而就目前情况来看,从学习者角度着手,提高远程学习的内生动力,似乎是最快捷也最根本的方法,当学习者有足够的学习兴趣时,才能将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技术支撑不断满足,质量保证体系缺失

    现代科技的快速更新,教育信息化的稳步推进,为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电视传播手段为远程教育搭建了第一条技术通道;计算机的应用为远程教育创造了电子载体;多媒体技术为远程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和工具;互联网技术重构教育新生态,为远程教育带来了新的“春天”;移动通讯技术为远程教育拓宽了时空领域,实现了“时时可学、处处可学”;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应用为远程教育的个性化服务创造了提升空间。技术支撑不仅突破了时空、教学、测评等多方面的难题,还为未来指明了应用与发展方向。技术的发展为远程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理论的发展却滞后于技术的脚步,这导致虽然在技术和相关硬件设备上满足了远程学习要求,但学习质量却难以保证,形式走在了教学效果前面。任何技术的实践都需要一定的科学理论进行指导,需要有相應的政策法规进行约束和规范。很多地方到目前为止甚至还保持着原先“电大”的一套教学和管理办法,这当然是不合乎时代需求的,更没有与智能时代接轨,学习者学习满意度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消沉也可想而知。政策法规是宏观质量体系内容,[6]教学资源、学习过程控制、学习支持服务、教学管理和系统运作[7]是微观层面的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五大要素。除此之外,远程教育课程内容和课程证书的质量也同样需要有相关政策的规范,只有教学质量提高了,远程教育的价值才能彰显,学习者才会真正有兴趣参与其中。因此,远程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撑作用,同样也少不了质量保证体系,两者并驾齐驱,才能共同推进教育的高质、高效发展。

    3.教学过程依然单调,资源供给亟待改善

    通过自身体验,我们发现目前远程教育的教学过程相对过去依旧单调,并没有很好地做到资源创新和技术运用。学习者除了面对屏幕观看枯燥的学习内容,最多的活动就是完成硬性的课程作业,即使创建了交流社区,功能也被忽视,只有少数人主动参与交流,所起到的学习效果微乎其微。例如,李超[8]研究指出目前远程教育的教师大多是“资源搬运工”,资源内容简单呈现,并未充分考虑远程学习者的学习环境和认知特点。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技术和理论更新了,但是我们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根深蒂固,未做出相应的变化,单一的教学资源和枯燥的教学过程,未能更好地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服务。教学过程的单调性在很大程度上会消减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资源的适时供给能够有效地保持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有力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和认知延续。

    因此,教学过程应该与新时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相匹配,教学交互是远程教育的核心主题,也是设计在线学习最关键的要素。[9]特别在智能学习时代,教学交互不仅是指学习者之间的交互,还包括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技术和学习理论的发展让教学交互的研究不断走向深入,教学过程的改善将是教学交互理论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改善教学过程的同时,远程在线学习资源的供给模式也亟待改善,任何知识的深入,仅靠课堂内容的学习是不够的,相关资源的供给是有效的拓展之道。尤其是在大数据技术支撑下,更能做到结合学习者兴趣进行个性化资源供给与推送,这也将是发展学习者内在动力的有效路径。

    4.学习测评过于片面,学情反馈不够及时

    2010年,谢阳斌与桑新民[10]的学者对话,对反思当前远程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提出了重要意见,他指出创新评价体系可能是解决我国远程教育当前遇到一系列发展“瓶颈”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从现有测评形式来看,多数远程课程依旧逃不出传统考试“以分数定成败”的“牢笼”,不注重学习者过程性评价,考核的指标太过片面。此外,学生只知道一个简单的分数,却不了解自身的具体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以及与其他学习者相比的优势与不足。再者,学习反馈也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对学习者过程性考查的欠缺导致难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进度,不利于及时反馈学情和及时调整远程教学方案。

    在倡导培养21世纪技能的诉求下,学习测评是对目标实现的关键测量,其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全面性是核心标准。总结性评价固然存在优势,但对学习过程或学习投入的考量是相当有必要的,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动态化、个性化发展。学情反馈是远程学习动态发展的参考数据来源,教学反馈的及时性与策略的有效性呈现高度相关。古语有云“知不足,而后改之”,学习测评更重要的作用是在学习过程中知道自己的薄弱点,有针对性地改正和提高,让学习者真正对学习产生兴趣,主动进行学习和测评。因此,学习测评不应只依靠传统的测评分数,需要结合实时学情做出全面的合理考评。这将是远程教育走向个性化教学的重要路径,特别是在综合素质教育、终身学习体制下,学习测评和学情反馈是重要的教育数据来源,对教学过程走向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内生动力缺失是当前远程教育面临的紧要问题

    从上述分析现状来看,无论是学习质量保障体系的缺失、教学过程乏味还是学习测评反馈不及时,这些现象或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学习者外部和内部学习动机,最终都将导致学习者内生动力不足、兴趣低下、学生流失问题严重。随着时代和技术的更替,内生动力的激发和培养路径也必然有所变化,一些看似难以实现的方法如今也可以走进教育现实。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矛盾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曾经技术和理论的“生产”难以满足现实需要,但在“生产”充分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抛弃陈旧的教育理念,实现“生产”与“应用”的平衡发展。而阻碍应用的重要原因是学习者的内生动力缺失,即使生产再充分,也无法得到很好的运用,这也成为当前远程教育面临的紧要问题。智能时代远程教育学习者内生动力激发路径也必然要结合新技术的特点,发挥智能时代的特色,更好地为远程教育服务。

    四、远程教育学习者内生动力激发新路径

    1.智能分析奠定动力基础

    古往今来,“因材施教”都广受推崇,只有切实了解学习者的特性才可以“有的放矢”,这是远程教育学习者内生动力激发的基础。学习者的特性决定着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是一切后续学习活动的直接参考,这与常规教学中第一步学习特征分析不谋而合。但真正做到全面了解学习者一直很难实现,第一是人力物力的投入跟不上,因为过去给予学生真正个性化的关注,每个教育机构需要數十甚至数百名专业人员;第二是缺乏大规模收集和处理学生个人数据的适当方法。值得庆幸的是,大数据技术的新发展为全面了解学习者带来了新希望。智能时代的来临,在整合教育大数据、机器学习、学习分析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智能教育云服务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以支持其自主发展,这破解了教育在个性化培养方面不足的难题,个性化学习在实践层面有了可实现的契机。[11]在现有的智能技术支持下,已经可以实现了解学生的独特学习偏好与兴趣、诊断学习缺陷和弱点,对学习者的内生动力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例如,基于AprioriAll算法,挖掘分析相同或相近学习偏好、知识水平的同一簇群体学习行为轨迹,并以学习者特征与学习对象媒体类型、理解等级、难度级别的匹配计算为基础,能够生成精准个性化学习路径,可为差异化教学提供新思路。[12]

    2.人机交互萌发学习动力

    从目前多数远程教育课程的实际情况来看,除了观看二维视频和参与专区讨论再没有其它学习活动,这枯燥的学习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会消减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学习交互是知识建构的有效方式,国外学者摩勒(MOLLER)1998年提出并证明在网络学习空间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知识交互。[13]学习者围绕课程内容持续不断地产生和积累知识碎片,不断地改写、融合,使碎片化的知识逐渐整合起来,实现与自身原有知识体系的对接,逐渐达到合零为整的实效。[14]时下弹幕功能是远程观看视频过程中最为及时的人机交互途径,不仅能够将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内容本身,还可以促进学习者之间的社会化学习,有效缓解了单纯视频学习的枯燥感。在此作用下,学习者对课程中产生的疑问能够通过知识交互的方式解决,会萌生继续学习的内在动力。智能时代,人机交互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视频实时互动(直播课)、虚拟立体交互(VR眼镜等)运用于远程教育课程之中,丰富了人机交互的形式、内容和意义。无论是出于好奇心还是课程知识本身,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会在智能化的人机交互或社会交互中继续萌生和发展,有力缓解了传统远程学习过程中的单调枯燥感。

    3.智能推荐维持内生动力

    学习兴趣的培养重在维持,这是学习者赖以持久学习的关键保障。兴趣维持的有效措施就是“投其所好”,做到类似淘宝一样的智能化资源推荐。充分收集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数据,利用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判断学习者的高频知识点和兴趣点,基于此做到智能化的相关学习资源推荐。这不仅能够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针对学习内容做出相关拓展和深入。2016年,王焱[15]在分析P2P教育资源的特点和共享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群智能算法支持的P2P远程教育资源搜索和推荐模型,证明了资源推荐的有效性;讯飞研发的智能教学系统集成智能推荐服务,其基于学生的基础信息和学情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并通过行为建模、经历建模,在自适应学习技术的帮助下,为学生智能化推荐教师,选择微课资源、试题资源、课件资源和其它学习资源。[16]智能化推荐不仅减少了学习者在信息爆炸时代的搜索时间,还为学习者建立了系统化的资源信息库,促进了学习的高效、便捷。因此,在不断的资源智能供给模式下,学习者的求知欲得到了高度满足和激发,有效维持了学习的内生动力。

    4.智能测评助推动力发展

    学习测评是对学习者学习情况的准确反映,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学习者付出努力的肯定,带有激励性质,客观准确的学习测评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目前很多测评只注重结果或者说是“分数”,这样一种轻过程、重结果的评价方式是无法认识到每个数字背后不同学习者各自的学习情况的。而且,评价的形式过于单一,最普遍的依旧是“一纸试卷”,试卷的片面性是大家所公知的。比如,王均霞和陈明选[17]指出网络课程中存在学习评价缺乏、学习评价形式单一等诸多问题,即使国家精品课程所配备的网络课程也同样如此。因此,对于远程教育学习者来说,学习测评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肯定和价值评判,是影响学习兴趣发展的关键因素,单一的分数无疑会挫伤更多学习者的积极性。智能时代,智能识别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将是有力的测评支撑,对于教育新时代来说,数字背后的内涵和意义更为重要,测评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学习品质。另外,过程性评价的数据收集分析,有助于及时掌握最新學情,帮助课程开发者吸纳意见、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习者认清自身学习状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这样的学习测评对于学习者才是终身受益的,既能收获课程知识,还可以在课程之外结合智能推荐资源库继续发展兴趣,助力内生动力的发展,以此健全知识体系和深化知识内涵。

    参考文献:

    [1]张坤颖,王娩娩,张家年.“互联网+”视域下新技术对远程教育的影响与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16(2):82-89.

    [2]朱肖川.远程教育:教育平民化的崛起[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2):46-52.

    [3]陈丽,林世员,郑勤华.“互联网+”时代中国远程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3-10.

    [4]刘永权,牛健,李莹.国内外远程开放教育辍学研究之比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2(5):57-64.

    [5]谭明杰,周仲文,邵培基,李莹.中国远程教育学生流失现状及归因[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4):67-72,106.

    [6]王冬青.远程教育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8(8):38-42,79-80.

    [7]陆海云,龚祥国.基于Web 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 2006(2):42-46.

    [8]李超.新时代人工智能对远程教育的影响[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32-34.

    [9]王志军,陈丽.国际远程教育教学交互理论研究脉络及新进展[J].开放教育研究,2015(2):30-39.

    [10]谢阳斌,桑新民.远程教育的两大攻坚战:学习评价与资源评价[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1):3-9,79.

    [11]牟智佳.“人工智能+”时代的个性化学习理论重思与开解[J].远程教育杂志,2017(3):22-30.

    [12]姜强,赵蔚,李松,王朋娇.大数据背景下的精准个性化学习路径挖掘研究——基于AprioriAll的群体行为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8(2):45-52.

    [13]MOLLERL.Designing Communities of Learners for Asynchronous[J].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development,1998,46(4):115-122.

    [14]王帆,舒杭,蔡英歌,钱文君.“互联网+”时代众传知识的创生与实践——智慧教育新诉求[J].电化教育研究,2016(4):42-48.

    [15]王焱.群智能算法支持的P2P远程教育资源搜索和推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9):25-28.

    [16]吴晓如,王政.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发展趋势与实践案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8(2):5-11.

    [17]王均霞,陈明选.高校网络课程学习评价的设计与实现——以“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1(8):70-72.

    (编辑:王天鹏)

    相关热词搜索:学习者远程教育路径激发内生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