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中国军人“触电”:从无名军长到暖男班长

    中国军人“触电”:从无名军长到暖男班长

    时间:2020-03-23 05:25:2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北京鼓楼外大街上,矗立着一座写有“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的大楼。这里是中央电视台军事部所在地,也是CCTV-7军事节目制作的大本营。

    中央电视台自建台起,就把军事节目列入整个宣传计划,由几名记者专管军事报道工作。1979年12月23日,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央电视台军事组改为中央电视台军事部,为师级单位,列入军队编制,接受总政和中央电视台双重领导。相比于电影,军事电视更为开放,更接地气。2006年,这个宣传中心推出了第一档军事“真人秀”——《超级战士》。

    这也是解放军对自己公众形象展示探索的一个新尝试,1949年以来,这种尝试就一直没停止,从国家史诗到军队整体,从开国将帅到具体的班长,都在推动军事宣传不断突破旧有的一些限制。

    国家主题

    最早的虚构军人形象出现在舞台上,出现在银幕当中。

    军事题材电影在中国的文化生活中曾经占据过绝对统治地位。从1967年到1979年,能够公开上映的电影只有几部:样板戏电影和“三战片”,《地道战》、《地雷战》和《南征北战》。一位机关干部曾经回忆在金州农村观看《南征北战》的场景,“电影开始了,站在自行车上的,蹲在墙頭上的,爬到树上的,银幕前后都被村民占满,黑压压的。散场时那才叫可怕,记得一散场,大家都往外拥,路边的厕所墙都被挤倒了,有人就掉到了茅坑里。”

    这部《南征北战》是中国1949年后的第一部战争题材影片,1952由上影厂出品,27年后仍然能保持挤塌厕所的上座率,真是让郭敬明王家卫等哭天叫屈的导演们羡慕得紧。

    《南征北战》的来源是一部名为《战线》的四幕话剧,话剧上映后,时任华东军区兼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观看后认为基础很好,如果拍成电影可以更广泛宣传人民战争的思想,于是交由三野政治部具体落实摄制任务。这也确立了后来国产战争片的制作模式:军方的电影,由军方出钱出人,从剧本到制作负责到底。

    1949年12月,陈毅邀请编剧到位于南京市青岛路的家里探讨剧本,最后明确指示,“你们应该设计塑造一个解放军团长,在大踏步后退的时候,丧失了胜利信心投敌,最后解放军大踏步前进时,又俘虏了他。”除了陈毅外,当时的总参谋长粟裕还给剧组讲述了解放战争期间的华东战局,林彪也修改过影片中解放军军长的一段台词。为了降低成本,粟裕还建议将电影的一个情节,炸弥河桥改成炸弥河大坝,这可能是中国电影史上最高层级的电影剧本修改方案。

    从《南征北战》开始,战争电影始终强调的是“史诗性”和“传记性”,从而具有极其鲜明的国家特征,由国家计划,国家投资,国家电影制片厂完成,通过国家的放映系统呈现给观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产电影,肩负着树立“国家历史形象”的任务。这种“国家风格”,在《大决战》系列中发展到了巅峰。

    大决战

    电影史上投资最大的电影,是1968年由前苏联制作的《战争与和平》。耗资高达5亿6000万美元,前苏联动用了12.5万名演员和35000匹战马,每位“士兵”都有自己的武器和军装。准备了695门法国拿破仑时代式样的大炮以及587门俄罗斯同一时期式样的大炮,其中20门是从博物馆里拖出来的。这部电影不仅规模宏大,在口碑和票房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席卷了西方电影市场。

    中国也有自己的《战争与和平》,那就是《大决战》系列。

    与其他献礼片不同,从《辽沈战役》上映开始,有关单位就不用组织群众观看,大家都是买票前往。知乎用户NoodleZhang回忆道,“我可能看了不下五十遍,唯一一样多的是《教父》三部曲。”在北京,还出现了黄牛倒票现象,原价两元钱的票被炒到十元。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香港公映后,《大决战》系列还进入了票房排行榜,《淮海战役》总共收获票房501万港币,《平津战役》收获293万港币,《辽沈战役》是100万港币,都进入前一百位。虽然无法同周星驰相比,但如此严肃的题材,有这样的成绩,已经相当惊人,体现了当时香港人对“国家电影”的认同度。

    《大决战》的立项是在1982年,由时任总书记胡耀邦提出的。片子从1989年开始制作,当时的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对预算有直接指示,“拍三大战役,要舍得花钱,可能要一个亿。就是一个亿,也该花。”根据当时的八一厂厂长萧穆回忆,片子拍下来并没有用到一亿,中央军委批准的预算是7000万,实际支出6000万,这个预算并不算高,尤其是放在当下来看。但如同《战争与和平》一样,这类“国家电影”有很多的隐形支出被忽略了。在《战争与和平》中,为了拍摄波罗季诺会战的场面,苏军一共动用了124533名战士和35000匹战马,这些成本都是不计入在内的。同样,《大决战》系列也动员了大批官兵参与拍摄。

    1989年2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联合发文,宣布成立《大决战》影片摄制领导小组和顾问委员会。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和广播电影电视部的负责人任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北京军区、沈阳军区、兰州军区、济南军区和南京军区全部参与了拍摄。五个大军区所属的陆海空军及武警部队,25个军级单位、33个独立师团单位一共出动了13万余名干部、战士。参加拍摄的部队官兵和群众累计共达345万余人,还动用了大量的飞机、舰艇、坦克、火炮、车辆等大型军事装备。这种阵容,你可以说是一部电影,也可以看作是另外一次战役。

    除了向好莱坞借鉴叙事手法外,《大决战》还突破了一些禁区,比如林彪。根据《百年潮》的一篇文章回忆,正面刻画林彪是杨尚昆表的态。“剧中要有林彪,如果不写林彪,那当年东北战场的仗是谁打的?而且写林彪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因为他后来不好,就把这个人写成从头至尾都坏。”实际上,作为当年的战友,杨尚昆对林彪的情感可谓一言难尽。据扮演林彪的马绍信回忆:《大决战》完成后,杨尚昆在接见剧组主要演员时,急切地问:“林彪呢?林彪呢?”当有人指着马绍信说:“在那儿呢!”杨尚昆便急速上前,紧紧握住了马绍信的手,抖了又抖。

    真人秀

    “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推出的《超级战士》,可以说是生存挑战型和游戏比赛型真人秀的结合体。它的创作初衷是“以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训练课目为依托,展现扣人心弦实兵对抗‘真人秀’,激发爱军习武的军事热”。

    不过《超级战士》的重点在于军事比武,对于战士个性的展示远远不足,只是秀,距离“真人”两个字还相距甚远。国内第一档具有突破意义的真人秀是2012年云南电视台推出的《士兵突击》。

    与之前的战争电影和《超级战士》不同,这一次制作方成为节目的主导者。针对制作方提出的方案,武警总队出动了6个组奔赴云南所有支队,对参加的战士进行海选。“导演组想挑有故事,有个性的人,”云南武警总队新闻站站长苟继富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但一些90后小孩的叛逆心理还没有完全被部队磨掉,我们控制不了怎么办。这不像之前拍的一些军事纪实片,我们能够把控。这样的节目我也是第一次经历,军队的形象容不下半点破坏和损伤。”

    苟继富讲出了部队的处境,他们认同这样表现战士个性的真人秀更有吸引力,但对不能完全把控表示忧虑。部队在中国社会中一直是个绝对强势的群体,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身段也逐渐柔软下来,军事真人秀就在这种相互碰撞和妥协中诞生。虽然最后还是有种种不足,最终这档节目还是以较为复杂的规则和大跨度的时空,具备了表现参与者最真实生活状态与人性特点的核心特征,突破了军事报道禁区,正式开启国内军事真人秀的時代。

    《星兵报道》剧照

    《士兵突击》后,2014年北京卫视推出了《星兵报道》,将明星引入了军事真人秀中。2015年,国内真人秀的鼻祖湖南卫视引进了韩国MBC电视台《真正的男人》版权,推出国内版的《真正男子汉》,成为真正热播的节目,并获得军方最高层的认可。而第二季节目中的班长王威,也成为公众喜欢的年轻偶像,出现在官方的研讨会上。

    现在,回头再来看电影《南征北战》,解放军的最高指挥官是军长,由著名演员陈戈出演。这样一个重要角色,居然无姓无名,只有一个军队头衔。实际上,除了军长外,军政委也是无姓无名。为了突出军队的整体形象,这些指挥官只是符号性存在,不需要有任何个性。从展现集体的《南征北战》到体现个性的真人秀,从无姓无名的军长到暖男王威班长,军队的形象就这样从整体到个体,越来越清晰。

    相关热词搜索:军长触电班长中国军人到暖男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