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海峡魅影

    海峡魅影

    时间:2020-04-03 05:25:2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台军《青年日报》报道称,台湾海军首个“光华六号”导弹快艇中队5月18日正式编成,并进行了海上编队训练表演。在台军实施“精粹案”、大幅裁减兵力之时,海军却组建新的导弹快艇部队,引发岛内外高度关注。

    成军典礼兴师动众

    “军闻社”5月18日报道称,当天,海军在左营基地水星码头(潜艇码头)举行“光华六号”70号、71号艇成军暨“海蛟”5中队换装典礼。参谋总长林镇夷一级上将在海军司令高广圻上将、副参谋总长陈永康上将等人陪同下,主持了换装典礼。海军司令部对这次活动更是精心规划,专门邀请海军退役将领、历任“海蛟”大队重要干部及岛内外40家媒体记者登艇实地参观,以展现所谓的台湾海军自主造舰成果,让民众共同分享海军建军成就。

    在成军典礼上,曾经担任过海军总司令的林镇夷,代表“国防部长”高华柱宣布成军令,随后授予70号、71号艇艇长印信。典礼结束后,林镇夷与海军退役将领、台船公司总经理及“海蛟”大队官兵合影留念,并登上61号艇参观了解“光华六号”快艇性能。之后,由11艘“光华六号”快艇组成的海上编队,实地执行备战出港操演及编队航行进港,让参访的媒体记者共同见证所谓“光华六号”快艇近年来勤训精练的成果。

    实际上,在今年台湾海军春节战备演练中,“光华六号”导弹快艇就曾经亮相。《自由时报》1月27日报道称,延宕多年的“光华六号”导弹快艇终于按计划成军,并成为这次演练的重点。1月26日当天,“光华六号”导弹快艇以4艘编队参与春节战备演练。台湾海军高层宣称,“光华六号”导弹快艇的成军,让海军导弹快艇具备向前延伸打击的能力,可以独立作战。而之前的海鸥级快艇排水量小,加上配备的“雄风1”型导弹射程短,作战时只能藏在台湾沿岸伺机而动,平常躲在小渔港内,发现目标后突然出海行动打了就跑,但这种战法现在已经落伍。

    有了新型的“光华六号”导弹快艇,艇上装备的“雄风2”型导弹射程更远,加上排水量增大,耐波力比海鸥级快艇要好得多,且具有一定隐蔽性的外型可以降低被发现的风险,在战术运用上也较有弹性,可以直接远海出击。台军声称,目前的构想是让多艘“光华六号”导弹快艇以小集团直接开出海,在作战海域潜伏,当岸上通报准确目标坐标后,立刻发射艇上配备的“雄风2”型导弹,对目标进行饱和攻击,之后采取打了就跑的策略,在“敌”忙乱和疲于奔命之时乘机逃逸。

    “光华六号”专案始末

    1996年,台湾海军对现役舰艇部队装备进行了整体评估,其中对导弹艇部队的内部评估是:现役海鸥级导弹快艇不能满足未来台湾冲突的作战需求。主要原因:一是该型艇已经使用了20多年,严重老化,二是吨位小,在海况恶劣时不易操作,三是难以搭载有效的观测仪及攻击武器,四是航程短,作战范围小,缺乏防空能力,难以抵御战机的攻击。因此,台军认为,发展一种生产周期短、价格低、反应快、具备一定现代化作战能力的新型导弹艇,是台湾海军的迫切要求。“光华六号”专案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

    “光华六号”专案的主要内容是,依靠岛内造船力量,自行研制建造30艘180吨级、具有一定隐身功能的新型导弹快艇FACG,以替代50吨的海鸥级导弹艇。FACG由台湾海军后勤支援指挥部、海军造船发展中心和隶属于“国防部”的中山科学研究院,联合舰艇设计中心共同设计,原型艇由台湾海军高雄旗津造船厂承建。

    经过4年多的论证和研制,2003年4月1日,首艇FACG-60号交付台湾海军进行海上测试。FACG-60号艇长39米、宽7.6米,标准排水量为150吨,满载排水量180吨,最大航速30节,巡航时速18节,22节时可续航1150海里。“光华六号”导弹快艇的作战指挥控制系统可与海、空军作战系统直接联接,能够有效遂行海空联合作战。同时,其打击能力也比较强,艇上火力配置比较先进,包括携载4枚“雄风2”型导弹的2座双联装导弹发射架、2座T-75式20毫米机炮和2座AV-2型双管干扰火箭发射器。电子设备和作战系统代表了台湾海军当时的最高水平,包括HR-76C5型对海搜索雷达1部、DECCA型导航雷达1部、舰用“大成”系统和NGPS船位回报系统等。

    台湾海军规划,这艘形似小“拉斐特”舰的快艇,未来将量产30艘,除逐步取代海军使用多年的海鸥级导弹快艇,也将搭配基隆级导弹驱逐舰及其它现役的成功级护卫舰、康定级导弹护卫舰或是济阳级舰以及500吨级的锦江级舰,编成“高低配”的海上打击舰队。

    “光华六号”导弹快艇首艇FACG-60成军后,曾于2003年8月在“汉光19号”演习中首次亮相,并公开试射舰上配备的“雄风2”型反舰导弹。时任岛内领导人的陈水扁亲临现场,称该型快艇将成为台海冲突时的“海上轻骑兵”。

    后续艇投标惹争议

    然而,“光华六号”计划自原型艇建造开始到后续艇生产,可谓一波三折。台海当局原希望民间承造,但却多次流标,故在2000年10月经“国防部”核定,由位于高雄旗津的海军第四造船厂自行建造,投资金额高达新台币10亿余元。

    “光华六号”导弹快艇首艇FACG-60建成后,台湾海军开始后续艇的建造准备。而后续艇筹建过程更不顺利。按预定建造计划,后续30艘将交付以中国造船公司(简称中船,2007年初在岛内所谓的“正名”过程中被改为台湾国际造船公司)为首的岛内造船业组成的联盟生产。结果因为投标问题,一拖就是好多年。

    在2005年7月的“光华六号”后续艇采购案招标中,由中船得标。根据该合同,中船公司将于2007年3月交付30艘艇中的首艘艇,其余29艘则在三年内,即2010年前陆续完工交付。但由于参加这次“光华六号”竞标的中信造船公司出价105亿元新台币却败给出价126亿新台币的中船,中信随即向“行政院工程会”提出行政诉讼,指控海军“绑标”偏袒中船。

    而台海军方面则辩称,“光华六号”招标标准除了考虑价格外,还要审视承包商的技术、实力和过去造舰的纪录实绩,中船除价格输给中信外,其它各项指针都优于中信。但尽管如此,竞标活动结束后,海军却迟迟没有了下文。

    到了2006年,“光华六号”招标一事再度掀起波澜。岛内亲民党“立委”孙大千指出,“光华六号”案牵扯两帮“宫廷派”互斗,是一场“红顶商人”的大对决,孙大千当时曾指,庆富和中信两家厂商,都动用岛内当局高层政治人脉相互角力。该案后来又被前民进党“立委”李文忠揭发,整个招标评分过程存有明显弊端。

    为此,“国防部军备局”不得不将相关资料移送岛内“法务部调查局”侦查。2007年5月,军方澄清,经检调单位调查全案,并未发现军方相关人员、评审委员与参标厂商勾结涉及贪渎等不法事证。随后,在台军高层的压力下,海军即展开与台船修约和签约作业。海军与台船签约时,仍要求台船必须在2010年以前完成

    后续的所有30艘艇的建造任务,而整个采购案的价款也完全不变。但这次并非台船一家独立完成“光华六号”后续艇的建造,而是由三家船厂共同完成。当时预计,首艘艇将在2008年交货。

    对于三家船厂共同建造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分析认为,原因是在稍早前为台船进行正名挂牌活动中,台湾当局高层曾经秘密指示台船,在“光华六号”案上要与另两家船厂平均分配,如以分包方式,让另两家船厂各自承造10艘快艇。而在台船方面,之所以愿意分包“光华六号”工程给另两家船厂,是因为“光华六号”案已经拖了两年,有交船合约的压力,因此最后在外界的协调下,台船也顺水推舟,将工程再分包给另两家船厂。最后,三方签订合约,三家厂商以联盟方式。共同合作建造船段不同部分,最后再由台船负责系统测试,出现任何问题也由台船负全责。

    但台军与中信和庆富接触后发现,仅获得两家公司愿意与台船联盟的口头同意,对于台船将分包多少工程给两家船厂的具体计划,三方尚未触及。熟悉造船产业的人士说,未来若分包工程的利益不均,甚至台船分包的利润不及另两家船厂的期望,三家船厂的合作恐怕迟早会出现裂痕,结果可能再次导致后续艇的生产周期延长。果不其然,由于三方配合出现问题,最终导致2010年前全部交船的目标再次落空。

    辉煌不再的“海蛟”大队

    此次接受新型导弹快艇的“海蛟”大队是由原台海军快艇大队于1979年11月16日扩编改名而成,共分为5个快艇中队及支持中队。“海蛟”1中队的前身“自强”中队,成军于1979年5月16日,同年11月16日与鱼雷快艇大队扩编为导弹快艇大队后,正式命名为“海蛟”大队。“海蛟”2中队在1980年10月1日成军,“海蛟”3中队在1981年3月16日成军,“海蛟”4中队在1981年6月1日成军,“海蛟”5中队则在1981年8月1日成军。每中队拥有lO艘导弹快艇,分别部署于台湾海军左营基地、嘉义基地、台南基地、澎湖基地及苏澳基地。“海蛟”大队全部导弹艇成军后,在1981年8月1日成立支持中队,负责导弹快艇的后勤维修任务,下辖5个支持分队,负责支持各中队快艇的维修工作。

    “海蛟”大队成立后,整体规模于1983年达到最高峰,当时除了原编制的48艘导弹快艇,更新增纳编“龙江”舰(PGG-601)及“绥江”舰(PGG-602),共有50艘舰艇。当时“海蛟”大队的舰艇平均舰龄不到3年,正处于舰艇整体性能最高峰的黄金时期。1996年,“龙江”舰及“绥江”舰移编至131舰队。2003年12月,编号FABG-5的以色列制毒蜂级导弹快艇除役。目前,台湾海军仅剩1艘毒蜂级快艇FABG-6在役。而FABG-32号艇早于1994年即将火控雷达系统拆除,移植到“锦江”舰(PGG-603),此后,该艇--g作为巡逻快艇使用。

    1998年7月11日晚6时,海鸥级导弹快艇FABG-46号与其它3艘快艇,在澎湖湖西乡龙门村外海东方约2海里处操演时,触礁进水,后在拖带过程中因艇身破损严重而断裂沉没,经渔船及保七警艇救起13名官兵,当时艇长为李仲元上尉。

    近岸战力有所提升

    为打造所谓的新一代导弹快艇,台湾海军自2000年10月开始自行建造“光华六号”导弹快艇,历经多年波折,编号FACG-60的“光华六号”快艇原型艇正式成军。经过进一步改良,“光华六号”首批后续艇于2007年11月26日在台船公司高雄厂区开工,2009年5月26日举行交艇典礼,到2010年5月18日止,已陆续完成6批12艘艇的建造,后续尚有18艘正在持续依计划建造中,预定2011年底全部完成,以汰换现有老旧的海鸥级导弹快艇。

    “光华六号”导弹快艇在设计时,参考了法国生产的拉菲特级导弹护卫舰,棱线下方外倾,棱线上方内倾,可有效降低雷达渡反射效果,以达到隐身的目的。“光华六号”快艇长34.2米,高7.6米,宽4米,最大吃水3米,配置3台16缸的德国MTU 4000系列柴油主机,每部主机最大输出功率2720千瓦,最高速度32节,续航力1000海里,设计排水量171吨。艇上装备有导航雷达、雷达预警器、AV-2干扰火箭2具、“雄风2”型反舰导弹4枚、7.62毫米T-74排用机枪2艇及20毫米T-75机炮1座。

    台军宣称,“光华六号”在速率、耐波力、航程、战斗能力上,都能适应海军近岸作战打击任务。加上吨位小、速度快的机动特性,不仅不易遭到锁定,更可担任海上快速反应兵力,对解放军舰艇实施反舰导弹攻击,并可依令分散配置进驻台澎各战备水域,视战情及任务需要,结合舰队作战行动及时调整战术位置,遂行制海作战,有效提升台湾海军战力。

    担任第一个换装“光华六号”快艇中队的中队长吴信贤宣称,“海蛟”大队原本编制的海鸥级导弹快艇已经孤身服役二三十年,有其危险性,且吨位较轻,因而在海上的耐波力不如“光华六号”艇。而就“光华六号”艇上的反舰导弹射程而言,射程可达150公里,较海鸥级艇配备的“雄风1”型导弹射程仅36公里,战斗能力已有大幅的改善。强大的打击能力、快速的机动力,更使作战半径可达1000海里,加上隐身效果,对“敌”舰更具威胁。

    吴信贤还称,“光华六号”艇对海搜索雷达的范围可达18海里,人性化的设计,使得艇上各系统操作简单、监控容易,例如在机舱内附有4具防水数字热影像摄影机,人员、装备使用状况,可在驾驶台上一目了然。“光华六号”艇的成军换装,对于海军整体战力的提升、兵力运用的弹性和规划,都有大幅改进。今后,中队官兵将继续发扬“快、准、稳、狠”的队风,尽快使“光华六号”形成战斗力。

    岛内军事媒体报道称,“光华六号”艇的主要任务是弥补台湾海军主力战舰的不足。“光华六号”属于近岸作战打击兵力,依台澎金马防卫作战考虑执行战略部署,战术上则是遂行防卫作战目标,锁定“敌”方中大型舰或是搭配主战舰艇运用,属于防卫性反制或是防卫性奇袭兵力,可以进行不同的组合运用。如果能够获得充足的侦测和瞄准目标信息,“光华六号”艇能够利用防御优势,发挥极大的致命效果。相较于解放军海军现役同级的导弹快艇(021型)约170吨、航速30节,配备4枚反舰导弹,该型导弹快艇没有隐身设计,在启动火控系统后极易被发现。至于022型穿浪双体导弹快艇,虽然“光华六号”艇速度比其略低,反舰导弹射程也不如其远,加上双体船本身在恶劣海况下的耐波性也优于单体船,但台湾海军认为。“光华六号”续航力较佳,另“雄风2”型导弹进行整合后,在战术运用弹性上应比解放军海军有“优势”,符合台海军“以小博大”的战术指导。台军还称,虽然台湾海军与大陆解放军海军力量悬殊,但随着现代化海战技术的不断增加,“光华六号”将成为一种典型的不对称战争模式下的新兵器。

    台军《青年日报》发表文章称,“光华六号”导弹快艇建军主要是考虑台海作战环境纵深浅、预警短、决战快的特质,同时面对解放军海、空战力的持续增强,台湾与大陆战力极不对称的战略态势,如果大陆突然对台湾发动海、空攻击,台军将因难以掌握早期预警,战力集结整合时间不足,以致战力难以保存。因此,台湾海军必须采取机动、集中,速决的用兵原则,集中优势作战兵力,进而遏制重要海域,遂行防卫制海作战。“光华六号”艇具有较大吨位、耐波力佳、作战半径大、隐身性高与打击力强的特性, 其先进的战斗系统可以针对解放军的渡海作战及封锁威胁,发挥一定的功能。

    报道称,目前台湾海军已经拥有4艘基隆级导弹驱逐舰、8艘成功级导弹护卫舰、6艘康定级护卫舰等较先进的舰艇,但面对解放军海军战力快速成长的现实,为使用更加灵活、弹性,海军仍需拥有可恃的导弹快艇战力,才能弥补主力舰艇的不足,构筑坚强的海上防线。此外,因现代海战形态复杂,海军必须采取兵力均衡的造舰政策,方能遂行制空及防空、水面及反水面、潜艇及反潜,乃至两栖、支持作战等,掌握制海权,因此台海军获得新一代导弹快艇不仅势在必行,而且还相当急迫。

    台海军对新艇没信心

    尽管台军声称“光华六号”导弹快艇性能优越,但实际上存在问题很多。岛内一些防务专家认为,“光华六号”导弹快艇艇载武备设计追求大而全,使其隐身性能大打折扣。从艇首到艇尾遍布的栏杆、过高的舰桥、舰桥后方的2个救生筏、裸露的反舰导弹发射架和后甲板上的通风排烟装置等,都足以破坏该艇的结构隐身性能。专家们评析,除了改进隐身和上层设计的缺失较为重要外,真正影响未来“光华六号”快艇作战效果的还有下列关键环节:数据链能否有效、及时、正确地传递海空情报信息;如何与其他空、海、陆作战编组使用;如何发展一套真正适合这批快艇的攻击战术;以及其部署的商渔港及相关后勤设施,甚至沿岸山壁洞库是否适合其隐藏与出击。只有这些问题全部解决后,“光华六号”导弹快艇的性能才能真正超过海鸥级艇性能。但目前这些问题都还一定程度的存在,后续快艇也没有更多的改进计划,因此“光华六号”导弹快艇的实际战斗性能有限。

    “光华六号”导弹快艇除爆发招标争议外,这款10年前就由已故前“立委”顾崇廉在海军总司令任内指示设计的快艇,外界质疑恐怕已无法应对两岸作战型态。因为解放军海军方面的隐身导弹快艇时速已可高达45节,“光华六号”导弹快艇“要追也追不上、要躲也躲不掉。”但就是这样,台军为何要再次上马呢?

    曾经担任过海军司令的台“国防部军备副部长”林镇夷在“立法院”公开表示,海军也知道“光华六号”的性能不尽人意,但因为预算已经编列,加上原有的海鸥快艇实在已经过于老旧,因此只能“先求有、再求好”,未来有预算再换更好的快艇。但也有台军将领自欺欺人,声称虽然“光华六号”快艇速度不及解放军的新式快艇,但台军有射程较远的“雄风2”型反舰导弹,导弹打了就跑,快艇根本不需要接触,也不会出现追和躲的问题。

    不过,台海军对新型导弹快艇的实际作战能力并没有多少信心。这主要是因为新型导弹快艇至少在两方面存在较大不足。首先是隐身性能不可靠。台海军认为,新型导弹快艇在艇身设计上存在缺陷,难以达到海军方面提出的隐身要求。其次是火力仍然偏弱无法满足作战需要。台海军认为,这将无法满足支持外岛作战的需求。此外,台湾附近海域复杂的水文环境也对导弹快艇的作战活动形成了一定制约。因此,台海军对“光华六号”导弹快艇装备部队后,所能产生的作战效能并没有太高的期望。再加上曾经发生过的搁浅事故,台军对“光华六号”导弹快艇的态度自然也就没那么热心了。

    相关热词搜索:海峡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