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与思维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与思维培养

    时间:2020-04-05 05:15:2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 动手操作一些数学用具可以克服小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抽象性问题,促使小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使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培养,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关键词】 动手操作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208-02

    数学学科本身的抽象性,和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特征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困扰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突出问题,而动手操作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手段。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动手操作的意义

    数学这门学科具有鲜明的抽象性的特点,很多数学定义、数学公式、法则的阐释,在思维方法上都需要逻辑推理与抽象概括,而从小学生的认识发展特点来看,正处于从非常直观的形象思维向十分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时期,小学生获取知识很多时候依靠直观感知,通过动作展开思维。所以,要对数学学科性质和小学生认识能开之间的矛盾,教学时,教师应当科学组织学生展开操作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相互配合,取得良好的感知效果, 这样有利于创造积极的条件,促进学生能够由感性认识顺利上升至理性认识。

    动手操作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得到改善。从传统教学模式来看,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很多时候虽然老师使用了教具,但是往往是老师对学生演示,学生看的形式,这特别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也限制了教学的直观性,使得学生学习过程中难以充分调动自身的多种感官,在学习过程中制约了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地位难以真正贯彻落实,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对学生听课过程中过于被动的情况要想改善,加强操作活动是最好的途径。

    动手操作有利于增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在小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方面,具体操作活动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第一种活动是突出手和眼之间的协调,整个学习过程能够动态感知数学材料,第二种操作活动是能够加强手和脑之间的有效沟通,也就是通过一种智力内化方式实现外部活动向内部隐性语言形态的转化。具体操作展开时,小学生能够将自身内部思维活动和外显的动作过程有机统一起来,实现二者的和谐,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时期,所以这种方式对于小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解数学知识具有很大的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应答达到手、脑并重,这样不仅会促进其的思维的发展,也会切实促进其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

    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数学是重要的工具与基础。所以小学生应当从小打好数学学习基础,重视学生对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发展,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

    利用操作活动使得所有学生均能够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展开学习,最终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积极主动,能够更好地理解掌握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大面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多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这与儿童思维认识发展的规律是相符合的,也就是说从形象思维慢慢过渡至抽象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动手操作,可以借助于教学用具或组织进行折纸、画画等方式,为小学生掌握直接感性认识创造条件,之后通过手脑并用,便可建立起清晰鲜明的表象,进而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观念、抽象思维能力。

    人的大脑功能的发挥,实际上是脑区域能动地将不同的功能系统联系起来的协调活动。要是对某个大脑半球片面利用,就会同时抑制到大脑另一半球的发展,要是大脑左半球负担过重的驱动抽象思维活动,而要是人的右半球驱动形象思维活动负担不足,就会导致人出现神经过度紧张、思维缺乏的情况,会损害人的个性和谐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对于大脑功能系统能够协调活动非常有利。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对手、眼、口、脑、耳等感官一齐并用,协同作战,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动手操作需要注意的事项

    1.指导学生有目的、有程序地操作。

    课前让学生准备好要用的教学用具,设计好操作步骤,以及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的问题,操作中,要让学生明确操作要达到的目的,掌握利用操作要解决何种问题,避免随意操作与盲目操作。

    2.要将思维能力训练与语言表达,与实际操作结合。

    时间儿童思维的发展就是其外部活动慢慢内化的过程。教学时应当倡导学生对操作过程进行复述,利用语言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表达,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正确引导。

    3.操作学具必须把握适量、适时、适度。应当对操作契机充分把握;适量,指不能滥用学具操作;适度,指在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知水平的时候,应让学生及时抽象丰富的表象,上升至理性认识。

    教师们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多年的教研探索,证明该项教学活动切实可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钱学森主编,关于思维科学。上海:上海人发出版社,1986

    [2]孔慧英,梅智超编著,现代数学思想概论。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3]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郑晓波的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小学数学动手思维培养操作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