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文心雕龙》与中国文论感觉体验性话语的建构

    《文心雕龙》与中国文论感觉体验性话语的建构

    时间:2020-04-05 05:21: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根植于深广的诗性文化,中国文论喜欢用五官的日常体验去比拟文学,从而延生出大量的富于感官体验的直觉性文论范畴和概念。以《文心雕龙》“视、听、味、佩”说为代表的感觉性文论话语,大量运用于从文学创作到阅读欣赏的一系列过程的描述,从而从最根本的意义上决定其文论思维特征的体验性。以《文心雕龙》为代表的成熟期的中国文论,从范畴概念、话语方式到思维方式,都具有的感觉体验性,建构起一套富于民族特色的感觉体验性的文论话语。这套感觉性的文论话语对于后世文论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文心雕龙;感觉体验;话语建构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7)08-0135-07

    中国古代的文论家们以五官的日常体验去比拟文学,从而延生出大量的本来是用来表达人的感官体验的直觉性文论范畴和概念。建立在大量直觉性范畴概念基础上的古代文论,对文学从生产到阅读的一系列过程的描述都是富于直觉体验的,从而从最根本的意义上决定了古代文论思维特征是感觉体验而非逻辑推理。正如列维—布留尔所说:“与其说他们在思维,还不如说他们在感觉和体验。”①关于古代文论感觉用语的援用,汪涌豪先生有专门论述。②我们认为,这不仅仅是“用语的援用”,用语毕竟是表象,真正起支配作用的是其内在的思维,大量感觉用语的援用是中国文论诗性思维的生动反映,是中国文论感觉性话语建构的具体体现。中国文论成熟时期即魏晋南北朝时期就非常注重感觉性话语的建构,《文心雕龙》就是一个值得个案分析的经典文本。一般认为,《文心雕龙》是古代文论中逻辑性最强的著述。多年来的龙学研究也更重视其逻辑性的分析,有意无意地遮蔽其最富民族特色的感觉体验性。实际上,《文心雕龙》无论从范畴概念、话语方式到思维方式,都有很强的感觉体验性。《文心雕龙·总术篇》云:“视之则锦绘,听之则丝簧,味之则甘腴,佩之则芬芳。”这里的“视”“听”“味”“芬芳”等概念,原来是人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的用语,今引之以论文,似乎文学也视之有色,听之有声,品之有滋味,闻之有香臭。这种五官感觉用语的化用及其思维的体验性最富于原始感觉,也是最富于诗性特征的。

    一、视之则锦绘:诗性视觉

    眼睛是人的最重要的感觉器官,眼睛虽小,却能看到整个世界。亚里士多德说:“此于五官之中,以得之于视觉者为多。”③美国学者韦勒克说:“诗歌不仅是写给耳朵听的,也是写给眼睛看的。”④钱钟书也说:“人于五觉中最重视觉(the primacy or privileged position of the sense of vision)。”⑤外部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被人感知的,所以人对外界的视觉观感类概念也比较多,比如形状、大小、颜色、高低、疏密、肥瘦、远近、方圆等等,都是视觉类概念。在维柯看来,视觉体验是人类许多思想观念的基础,“人类的思想开始是从用肉眼观照天象所产生的”,先民们“在世界中第一個观照的对象就是天空”⑥。这跟《周易·系辞上》所说的先民们通过仰观俯察来认识世界的道理是一样的。刘勰正是通过观察天文地理悟出文学之道,《文心雕龙·原道篇》就是通过“丽天之象”和“理地之形”来体悟“道之文”,这也是刘勰所谓的“形文”(《文心雕龙·情采篇》),这是基于视觉体验的文象。天地万物千变万化,人的视觉体验也丰富多彩。基于道通万物的诗性思维,先民们自然把对万物的视觉感受转移用来比拟文学,于是文学也有形有色、有疏有密、有肥有瘦。

    不同时代人们的视觉审美趋向各不相同,所谓“黄唐淳而质,虞夏质而辨,商周丽而雅,楚汉侈而艳,魏晋浅而绮,宋初讹而新。”(《文心雕龙·通变篇》)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视觉审美爱好,所谓“平子得其雅,叔夜含其润,茂先凝其清,景阳振其丽,兼善则子建仲宣,偏美则太冲公干”。(《文心雕龙·明诗篇》)但人们的视觉审美也有一些共同的地方,往往比较注意醒目、突出者。鲁道夫·阿恩海姆说:“视觉是选择性的”,“在它们最喜欢选取的东西中,最多的是环境中时时变化的东西”⑦。所以出类拔萃的作家、作品自然引人注目,评论家们也往往褒奖有加。例如,刘勰多处用“颖”一词称道作家。如“根盛而颖峻”(《文心雕龙·隐秀篇》)、“贾谊才颖”(《文心雕龙·才略篇》)、“锋颖精密”(《文心雕龙·论说篇》)、“陆机断议,亦有锋颖”(《文心雕龙·议对篇》)、“颖出而才果”(《文心雕龙·体性篇》)、“才颖之士”“颖脱之文”(《文心雕龙·通变篇》)、“瑰颖独标”(《文心雕龙·才略篇》)等等。颖,就是事物最突出的部分。《说文解字》:“颖,禾末也,从禾,顷声。《诗》云:‘禾颖穟穟。’”《说文解字注》:“浑言之则颖为禾末,析言之则禾芒乃为秒。”⑧可见,“颖”一词是农耕文化背景下的视觉经验积累。

    鲁道夫·阿恩海姆说:“视域中的某些永不变化的因素,如阳光照射时那种永不变化的色彩,很容易从意识中消失。”⑨多彩亮丽的颜色往往招人喜欢,所谓“辩丽本于情性”(《文心雕龙·情采篇》)。这里我们以《文心雕龙》“丽”一词的运用来作些分析。尚丽意识是魏晋南北朝文论的一条主脉。曹丕《典论·论文》云:“诗赋欲丽”。陆机《文赋》曰:“嘉丽藻之彬彬”“清丽芊眠”。到《文心雕龙》,“丽”一词更是频频出现,并专门有《丽辞篇》。《体性篇》中所谓“八体”之中就有“壮丽”一体,其尚丽意识是显而易见的。具体用例有“丽天之象”(《原道篇》)、“古诗佳丽”“景阳振其丽”(《明诗篇》)、“文丽而义暌”(《杂文篇》)、“赞序弘丽”(《史传篇》)、“淮南泛采而文丽”(《诸子篇》)、“丽于黼黻文章”(《章表篇》)、“公干笺记,丽而规益”(《书记篇》)、“商周篇什,丽于夏年”“新进丽文”(《通变篇》)、“岂营丽辞”“崇盛丽辞”“丽句与深采并流”(《丽辞篇》)、“各竞新丽”(《总术篇》)、“李斯自奏丽而动”(《才略篇》),这里除“丽辞”“新丽”稍有贬斥之意,其他“丽”字多为褒义。当然,刘勰推崇“丽”是有原则的,他提倡“雅丽”“清丽”“丽则”,如“圣文之雅丽”(《征圣篇》)、“文辞丽雅”(《辨骚篇》)、“清丽居宗”(《明诗篇》)、“丽词雅义”(《诠赋篇》)、“清文以驰其丽”“雅丽黼黻”(《体性篇》)、“商周丽而雅”(《通变篇》)、“羽仪乎清丽”(《定势篇》)、“诗人丽则而约言”(《物色篇》)等。刘勰反对过度的“丽”,即所谓“淫丽”“巧丽”“靡丽”“绮丽”“缛丽”“诡丽”等,如:“宋发巧谈,实始淫丽”“词必巧丽”(《诠赋篇》)、“魏初表章,指事造实,求其靡丽,则未足美矣”(《章表篇》)、“韩非云艳采辩说,谓绮丽也”“绮丽以艳说”“为文者淫丽而烦滥”(《情采篇》)、“辞人丽淫而繁句”(《物色篇》)、“李斯自奏丽而动”“子长纯史,而丽缛成文”“搜选诡丽”(《才略篇》)等等。与“丽”一词相似还有“采(彩)”一词,也是视觉体验,如“郁然有彩”“符采复隐”“光采玄圣”(《原道篇》)、“夫子风采”“秀气成采”(《征圣篇》)、“风人辍采”“采缛于正始”“各有雕采”“俪采百字之偶”(《明诗篇》)、“铺采摛文”“时逢壮采”(《诠赋篇》)、“镂彩摛文”(《颂赞篇》)、“其才清采”(《铭箴篇》)等等。与“丽”一样,刘勰对于“采”也要求适度,所谓“符采相济”(《宗经篇》)、“符采相胜”(《诠赋篇》)是也。与“丽”类似的词还有“艳”,如“中巧者猎其艳辞”“艳溢锱毫”(《辨骚篇》)、“相如上林,繁类以成艳”(《诠赋篇》)、“艳词动魂识”(《杂文篇》)、“观其艳说”(《时序篇》)、“洞入夸艳”“景纯艳逸”(《才略篇》)等等。刘勰同样不喜欢过度的艳,如“侈艳”“巧艳”“夸艳”:“楚汉侈而艳”(《通变篇》)、“连珠七辞,则从事于巧艳”(《定势篇》)、“洞入夸艳”(《才略篇》)等。从日常体验来说,好颜色招人喜欢,但色彩过度则适得其反。以这种视觉体验评文学,则要求创作文采飞扬但又不失章法,否则则为瑕、为俗。刘勰强调文章的“丽”“采”和“艳”,顺应魏晋六朝人的时代审美情趣,同时也是视觉审美基本经验的体现,也是其“文而不侈”(《奏启篇》)、“唯务折衷”(《序志篇》)写作原则的具体体现。

    相关热词搜索:文心雕龙文论建构中国话语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