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基于钻石模型的上海总部经济竞争优势分析

    基于钻石模型的上海总部经济竞争优势分析

    时间:2020-04-07 05:13:2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总部经济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其关键就在于它具有较强的持续竞争力。上海已经具备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和较发达现代服务业,城市功能也比较齐全。

    【关键词】总部经济 钻石理论 竞争优势

    一、总部经济

    所谓总部经济,是指企业总部在具有优良的基础设施环境与良好的商务服务业基础,人才、技术、信息、知识、资本等资源比较密集的中心城市(尤其是国际化城市)集聚,通过包括财务结算、投融资管理、市场营销、技术研发,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总部经济活动带动总部产业及各类相关服务业发展,形成总部产业集群;通过企业总部与周边地区产业基地分工协作形成企业价值链,以及围绕核心产业与关联企业分工协作形成产业价值链,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形态。

    二、钻石理论

    钻石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来的。“钻石理论”认为:一国经济发展以及国际竞争力水平,并非只与政治环境和宏观经济条件相关,微观经济基础也起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的竞争力集中体现在其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表现,而一国的特定产业能否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取决于四个因素,即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的优劣程度。此外,政府的作用以及机遇因素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这六大要素就构成了著名的“钻石模型”,如图1所示。

    三、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竞争优势分析——基于钻石理论

    1、总部经济竞争优势分析框架

    我们分析总部经济竞争优势的理论框架时,运用了波特的“钻石模型”。在钻石模型中六个方面选择了与总部集聚相关的要素对总部集聚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

    2、上海总部经济竞争优势分析

    (1)生产要素方面。第一,基础设施。上海作为我国的国际航运中心,交通十分便利,目前已形成海陆空三位一体的综合交通网络格局。2000年以后,上海更加注重城市的环境保护,实施了“环保三年行动计划”、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初步改善城市河道水质,在排水、污水处理、防汛以及地面沉降控制等其他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有很大发展。上海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平稳增长,投资比重继续提高。2008完成投资1733.1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2%。随着上海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环境的不断优化,将为上海发展总部经济奠定重要的基础。事实上,在2005年中国内地城市竞争力排名中,上海的基础设施竞争力就已是全国首位。第二,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上海拥有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一批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一大批精通外语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到2008年底,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61所,独立学院5所;研究生培养机构的数目达到53家,全年研究生教育共招生3.21万人。此外,上海吸引人才的政策优惠灵活,熟练工人和高级人才获得相对容易。如对于跨国公司的研发人员、高层次管理人员可以长期享受个人所得税返税政策。在2005年中国内地城市竞争力排名上,上海的人力资源竞争力还落后于北京处于第二位。但近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在2008城市竞争力排名中已经超过北京,位列第一。第三,资本资源。截至2007年末,上海市聚集了各类金融机构604家,其中,银行业机构109家,保险业机构261家,证券业机构94家。在沪经营性外资金融机构达到131家,全年新增25家。其中,外资银行及财务公司84家。外资银行及财务公司资产总计7567.11亿元。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0315.53亿元,贷款余额21709.95亿元。证券市场上市证券数1125只,全年通过资本市场筹资6668.95亿元,比2006年增长2.8倍。随着上海市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不断深入,其在国内的首位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巩固。第四,天然资源。总部经济的发展对于矿藏、水力、林产、耕地等常规性天然资源要求不高,而区位资源等天然资源却是必不可少的。上海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国际航线上,从上海到东京、汉城、香港、曼谷等城市的航程几乎相等,使得上海成为亚太地区的交通枢纽;同时,上海又是中国东部海岸带和长江入海口的交汇点,海陆交通十分方便,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带和沿长江产业密集城市带两大发达地带的结合部,具有得天独厚的江海交汇、南北居中的区位条件。

    (2)需求条件。居民消费需求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居民的收入水平,从可支配收入来看,2008年上海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26675元,比上年增长12.9%;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1385元,增长11.4%。增长速度呈现出不断加快的趋势。从消费层次来看,上海具有上百万年收入超过20万的中产阶层,他们比较注重生活质量和消费品质,有很强烈的购买欲望。根据2005年中国内地城市竞争力分项排名,上海名列当地需求规模指数(包括宏观经济预期、城市前景预期、当地的内需规模三个分指标)综合排名第一,而在需求质量指数排名上,上海仅次于杭州,名列全国第二。

    (3)相关与支持产业。一是现代服务业。高度发达的服务业是总部经济赖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能够增强对企业总部的吸引力,为发展总部经济提供良好的服务支撑。近年来,上海市第三产业得到持续快速的发展。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7350.43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7%,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更是强劲。2008年全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442.60亿元,比上年增长15%;信息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实现信息产业增加值1670.5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而且,上海市政府已经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海将积极转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将达到7500亿元,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的比重要达到80%以上。二是相关配套产业。长三角地区产业体系比较完备,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的协作体系比较健全,产业的集聚效应非常明显,长三角各个城市各具特色,每一个地区和城市都有其发展的特点。长三角地区目前已经整体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聚集了近半数的全国百强县、近百个工业产值超100亿元的产业园区、数千家大型企业集团,在汽车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等产业中己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为上海发展总部经济提供了比较完备的配套产业支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地区总部设在上海,正是为了利用上海和周边地区的产业分布特点,取得范围经济优势。根据各地不同产业集聚的特点,它们把生产制造基地分布在郊区及长三角地区各工业园区内,将某些非核心生产加工环节外包给浙江、江苏等地的民营企业,并通过上海的总部予以管理和整合。三是房地产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上海房地产业的发展态势可用“火爆”二字来形容,从2001年到2005年上海市住宅投资额翻了一倍,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也逐年上升,从2001年的23.4%到2004年的29.9%,2005年略有回落,但总的投资额仍在上升。全社会都兴起了房地产投资热,房地产的价格也是快速上涨。从2001年到2005年,上海房屋销售价格呈现出快速上涨的趋势,5年间总涨幅达到了71%,特别是2003和2004年,涨幅分别达到20.1%和15.9%,可以说是高速上涨,2006年在中央宏观调控的影响下,平均价格有所下降。

    (4)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拥有极具活力的微观经济主体。长三角地区微观经济活力比其他地区要更强,民营经济的发展很快,外资企业在这个地方投资也比较多,建立相当多的研发机构。长三角民营企业数量接近全国的三分之一,GDP占四分之一。长三角地区是近年来全国利用外资总量最大、势头最猛、增长最快的地区。沪苏浙一市两省累计批准三资企业8万多家,合同利用外资及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全国的半数和4成。迄今为止,世界500强已有400多家进入长三角,合同利用外资累计近1500亿美元。其中200多家进入上海,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落户江苏。资料显示,最近10多年间,世界500强等外资在江苏投资了600多亿美元,为其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同期在浙江投资的世界500强有54家。在2008年中国内地城市竞争力排名中,上海的企业本体竞争力位居第一。

    (5)政府。一是法律制度环境。上海政策法规较为健全、政府注重信息公开。市民重信誉,讲诚信;重商价值取向明显,精明务实;勤劳创业,勇于创新,竞争意识强。上海的制度竞争力比较强,其中产权保护制度和地方法制建设完善程度居于全国第一,市场发育比较充分,政府审批和管制比较好。二是政府办事效率。政府办事效率明显加快。以电子政务为例,目前“中国上海”门户网站拥有144项网上受理、咨询或投诉项目,561项2000多种下载表格,工商、财税、公安、劳动保障、民政、外经贸等许多政府职能部门都已开始在线互动服务。现在许多事情都不需要一趟趟跑政府部门,只需上网提交文件就行了。这不仅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也大大降低了暗箱操作的可能性。三是吸引总部的政策设计。随着总部经济的不断发展,上海也相应的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提高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2006年4月28日,上海总部经济促进中心发布了上海首张总部经济地图,宣布将对全市16家总部经济基地予以重点扶持,为发展总部经济创造良好的空间载体;2005年首次将“降低综合商务成本”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增强上海再吸引企业总部方面的区位竞争优势等等。此外,上海还提供大量的优惠条件,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如对于跨国公司的研发人员、高层次管理人员可以长期享受个人所得税返税政策。

    (6)机会。2010年的世博会将是上海向世界展示其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投资环境和居住环境的机会,上海应当充分利用这个机会,争取在2010年后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来沪设立地区总部,使上海成为亚太地区最有竞争力“总部之都”。

    四、提高上海总部经济竞争优势的对策建议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良好的总部聚集的空间载体

    总部经济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空间载体,应该加大CBD和高科技园区的建设。目前,上海的总部经济基地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交通不够发达和辅助部门缺乏。例如陆家嘴CBD在规划时一度强调以集中建造高档写字楼为主,相对忽略了配套商业零售和餐饮、娱乐设施的布局与建设,这样写字楼员工倍感不便。在重点扶持的总部经济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吸取教训,避免盲目开发,实现总部经济基地的功能多样化和交通便捷化,创造一个具有活力的社区。

    2、加大发展知识型服务业的力度,为总部经济提供产业支持

    一个城市知识服务业发展的水平直接决定该城市能否吸引到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总部的入住。服务业与总部经济发展具有联动关系,特别是知识型服务业对总部经济的发展具有支撑作用。上海发展知识服务业的建议有:(1)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转变政府职能;(2)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依赖于技术和知识的进步,依赖于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3)加速技术知识在现有服务业或传统服务业中的应用和推广,提升服务业服务水平。

    3、加强区域合作,形成合理的价值链

    上海是长三角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应该加强与其他城市的经济合作关系,形成合理的产业价值链与空间价值链,实现长三角总部经济发展模式,即以上海为核心,发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总部;以南京、杭州为副中心,重点吸引跨国公司分支机构、国内大企业总部或区域总部、省内本地企业总部;而宁波、无锡等城市则可重点挖掘自身特色优势,主要是留住本地企业总部,并适当吸引省内大企业总部,从而使区域合作的分工更加明确,以形成长远的竞争力。

    4、政府科学引导,优化总部经济发展的综合环境

    总部经济是一种经济现象,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也就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在城市化达到一定阶段时,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重新配置资源,改变企业形态的一种经济现象。所以,在发展总部经济时,政府应该起到“守夜人”的作用,为总部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上海市政府应该进一步实现从提供优惠政策向发挥上海的综合环境优势来吸引国内外总部入住的转变。提高办事效率、健全法律法规,将职能严格限定在加强制度建设和强化公共服务上,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硬环境。

    (注: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都市圈产业体系与布局模式研究——以长三角都市圈为例》。批准号:06BJL004);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项目(人文社科)《总部经济产业价值链与空间价值链的研究》,编号:07ZS96;本研究成果得到国家“985”二期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都市圈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RCMRC)资助。)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2.

    [2]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5.

    [3]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华夏出版社,2005.

    [4] 赵弘:总部经济[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5] 赵弘:2007-2008年: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6] 中国总部经济网[EB/OL]./.

    [7] 上海统计年鉴[M].2007-2008.

    相关热词搜索:竞争优势上海钻石模型总部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