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刍议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刍议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0-04-12 05:16:5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20世纪末以来,随着国外关于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的不断引进,国内学者开始关注教育心理学对实际教学的应用研究,在英语教学的研究方面,学者们从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界定、教育心理学运用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方面的理论研究以及实施策略研究等问题出发,不断表达自己的看法,这就极大丰富了我国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成果。

    【关键词 】教育心理学;英语教学;理论基础;实施策略

    有学者认为, 教育心理学就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就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互结合并逐渐形成独立的教育心理学分支的历史。它是研究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规律。笔者认为教育心理学,简单地说就是从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层面出发,研究怎样的教和学才是最有效的活动的一门科学。

    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国内学者有的从心理学主要派系出发将其分为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认知主义心理学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以及社会互动理论也有人将教和学单独分开来研究,即教师教学心理理论和学生学习理论。由于,分类较多,这里只选几个比较重要的理论加以介绍。

    行为主义学派的基本理论是学习是刺激与反映的联结形成或行为习惯的加强和改变。教学是对行为制约的过程,教师通过控制奖惩和刺激,使学生沿着预期的方向发生行为变化,他们主张程序化教学,听说教学法以行为主义理论作为其理论依据,对英语教学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也有其不足之处。仅仅把英语教学局限于某种行为模式中,不仅会忽视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创造性,而且也会削弱教师在语言学习中的指导地位。为了改变这些缺陷,认知心理学开始在教学中得到应用和发展。

    在认知学派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布鲁纳认为学习是通过认知获得意义和意向形成认知的过程,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重视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作用,提倡发现学习法。发现学习法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发现规则、原理,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本主义学派亦称情感学派,该学派认为认识是主体内部预先形成的结构的展开,学习是个性、潜能和价值自我表现和实现的过程。教学是一个行为制约过程,其实质关键在于创设一个能产生预期结果的情境。人本主义学派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情感教育法。基础英语教学中的“愉快教育”、“轻松学习”理念就是从情感教育入手,强调教师创设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参与教育过程,从而使英语教学的过程成为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地发掘潜能、发展个性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与行为主义学派强调学习是由外到内的过程相比,人本主义学派则认为学习是由内部发起的,在内部发起的同时,外部要给予适当的环境以保证内部状态的平衡,在和谐宽松的环境里,才能保证学生最大潜力的挖掘。

    互动理论是在大量社会互动现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论认为,通过社会互动的过程,可以理解人的内外活动,同样,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根据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程度来衡量教学质量的优劣。教师、学生、任务和环境是影响学习的四种关键因素,它们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处在中心位置的是知识构建的主体一学生。学生是互动的中心,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任务的布置要以学生能接受的范围为准则,而环境的创设也是为了保证学生更好的学习。所以,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学生意识,教师一切工作的中心,不是其他,只能是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根据他的发展中的多元智能理论,智能到目前为止可归纳为以下8种: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肢体动觉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多元智能理论的智能多元化和个性化教学理念突破了传统智力观念的束缚,给传统教育理念带来了巨大冲击。为了适应英语的课程要求,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个性,变传统的“求同”教育观为“求异”的思维模式。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注重多元化与个别性,根据能力的不同,给出符合学生自身的学习任务,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优势来学习英语 ,而不是盲目地一刀切。

    学习动机是外语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它是指对外语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动机有内在动机、外在动机之分,在英语教学中,既需要通过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使其全身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又要通过给予学生适当的奖惩等手段以保证学生在没有足够内在动机下依然能投入到学习中去。

    “互教式”也可以说成是“教学相长”。在班级里形成“人人为老师,人人又为学生”氛围,学生不会再因怕出错而不去尝试,也不会因出错而感觉没面子,从而在毫无心理压力的状态下充分学习。采用这种方式的老师,应该有这样的理念:师生是平等的,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别人甚至老师也不具备的长处和优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具备一双“慧眼”,专门来发掘和欣赏学生们的优点,表扬并鼓励他们,然后请他们去教给别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克服消极的情感,从而使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增进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关怀与帮助,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真正做到成为学生的知心大朋友,这样学生便会对教师充满情感,那么教学活动将不再单纯是一种授受关系,而升华为情感的共鸣与经验的共享,这时学生学习的热情势必会被带动起来,从而学好英语。

    由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可知,学好英语,学生的先天因素固然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对学生真正学好英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往往是学生的那些非智力因素,诸如学生个人的持续努力,学校为学生所提供的教育环境等。作为教师,应该深知,学生智力因素基本已经定型,而教师所能做的主要是充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爱上英语,从而更好地去学习英语。

    新课程推行后英语教学方法也有了许多变革,有任务型教学法、五步教学法、五指教法、3P教学法、交际型教学法等。面对众多的教学方法,许多新教师甚至是一些老教师便无所适从,不知道用哪个好,结果是只用自己平时擅长的方法,而不去尝试其他方法。这种做法对老师来说是省事的,有时也是高效的,但对学生来说是不利的,因为学生存在着差异,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到每一个学生。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多花功夫了解每个学生的大致特点,从而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每个班级通常都会有部分学困生跟不上英语课堂教学,如何照顾、帮助每个学困生,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呢?可以说单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同学间的帮助。在英语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所以教师往往只能照顾大多数学生,能使他们掌握教学内容就算完成了任务。但,剩余的极个别的基础差者,就不能掌握了,教师课上几乎没有时间辅导他们,为了弥补学困生与其他同学的差距,教师不妨让成绩好的同学去带他们,一对一的帮扶既可以增进同学友谊,也可以提高学困生英语水平。

    综合学者们对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看法,不难看出,这些措施是丰富的,事实证明也是有效的,对于英语教学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与丰富的教育学心理理论资源相比,我们开发的还不够,今后要在理论的运用上多下工夫。

    参考文献:

    [1]鲍静.(2009).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1,118—120.

    [2]程娥.(2014).浅析二语习得中的动机理论.科技信息,7,140—141.

    [3]曹嘉芮.(2013).浅析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广东科技,8,218—219.

    相关热词搜索:刍议英语教育心理学教学中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