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浅谈田径运动训练过程中的过度疲劳及预防措施

    浅谈田径运动训练过程中的过度疲劳及预防措施

    时间:2020-04-14 05:16:1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现代运动训练水平日益提高,运动训练和竞赛的负荷越来越大,因此运动性疲劳及预防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了解运动训练后疲劳的产生并有效地预防过度疲劳对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增进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田径运动训练过度疲劳预防

    随着当今运动训练科学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运动训练的竞技水平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运动员为提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无一例外地选择了进行高强度、大运动负荷的日常训练和竞赛。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大大超过正常的心理和生理水平,随之而来的是能量供应总是赶不上消耗的速度,产生运动水平下降、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消极的症状。这就是我们所称的运动性过度疲劳。

    一、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

    运动性过度疲劳一般分为心理疲劳和生理疲劳。

    1.心理学机制。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较多地从生理学角度对运动性疲劳的定义、机制、表现、判断方法以及产生规律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未能从心理层面上进一步探究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所谓的运动性心理疲劳,是指从事体育运动者长期集中于重复的、单调的、大强度的运动时产生一种心理不安和倦怠感,往往更多地与身体和感知觉症状相关,但又并不单纯由生理能量的消耗所引起,它是锻炼者主观体验到的一种倦怠,它直接影响着锻炼的效果,有时甚至会引起锻炼者对锻炼的厌倦和冷漠。[1]

    2.生理学机制。所谓运动性疲劳生理学机制指人在持续一定时间工作出现工作能力暂时下降的状态,即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维持其机能在特定水平上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运动性疲劳是由于运动而引起的运动能力和身体功能暂时下降的现象,它的产生主要有如下几种学说:

    ⑴能量耗竭学说。在运动过程中体内的能源物质(ATP、CP、肌糖原、肝糖原等)大量被消耗,而又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引发了过度疲劳的产生。

    ⑵代谢产物的积蓄。在运动过程中某些代谢产物(乳酸、氨等)在体内大量堆积而又不能及时消除,对于骨骼肌和神经中枢有各种不良的影响而引起过度疲劳。

    ⑶离子代谢紊乱学说。该学说认为是由于PH值下降,水盐代谢紊乱,渗透压改变和激素不足等因素引起过度疲劳。

    ⑷保护性抑制。长时间重复同样的大强度的运动时,有大量冲动传至大脑皮质的相应中枢。由于神经细胞长期兴奋,当能量物质消耗到一定程度时,相应皮质细胞就由兴奋转为抑制,以防止细胞耗损,这时产生的抑制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性抑制的发展是疲劳的基础,疲劳本身就是各机体的保护性反应。

    二、过度疲劳的预防和消除

    疲劳的产生是运动训练和比赛中几乎无法避免的生理现象,所以运动员教练员必须采用合理的预防手段来延缓运动性过度疲劳的发生。

    1.正确合理的动作。在进行练习时,每个动作的正确与否对防止过度疲劳具有很大的作用。在适宜的运动条件下,为了防止过度疲劳,可以用符合生物力学的动作结构和肌肉收缩与放松的适宜交替来加大或减少用力。因此,动作的高质量,即练习时合理而经济的运动技术,能为节省能量消耗以及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恢复过程创造有利条件。

    2.正确采用提高运动量的各种形式。从生理学的观点出发,应该根据运动员的身体情况和他的任务, 采用提高运动量的各种形式,如逐渐提高、波浪式提高或阶梯式提高等等。不管采用哪一种形式,都有它的生理依据。但是不应该采用任何一种提高运动量的方法,而是应该根据运动训练过程的进展和条件,以及它的必要性去确定采用某种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有机体机能的不断提高,并为防止和消除疲劳创造条件。

    3.加强身体素质的训练。运动员在做动作时,如果缺乏必要的力量素质,那么肌肉的收缩强度是接近极限的,这样,运动员的肌肉不但不能做到协调收缩,反而可能引起损伤。所以提高肌肉的收缩力量和速度有助于提高肌肉的协调能力,从而更好地动员植物性器官和减少能量消耗。但是,必须指出,只有在动作协调、正确的基础上所获得的运动技能自动化,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4.常改变训练环境。经常在不同训练环境中训练的运动员,其有机体的高级神经活动就产生了“转移”。这和改变肌肉用力而得到的“转移”不同,在这种环境下,中枢神经活动的改变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刺激和远端分析器的兴奋作用,而引起的感觉冲动、传导路线改变的结果。很显然,这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也就得到了改变。因而可以这样认为,在改变训练环境时,大脑中物质代谢的生理过程得到了改变。

    当改变进行练习的环境时,由于运动技能的巩固,条件反射的结构是改变不了的。但是由于这时的条件反射是在改变大脑内在环境基础上进行的,就对周围神经活动有良好的作用。列什盖维奇发现,当运动员在田径场上按圈跑完20公里时,血液中的糖量就大大的减少,而乳酸量却急剧升高。可是,当运动员沿海滨公路跑完同等距离时,血液中的糖量保持着正常的水平,而乳酸量的增加也比较少。第一种情况,运动员勉强完成,第二种情况,运动员到达终点后还有体力,所以,当改变训练环境与肌肉活动的各种“转移”结合时,其效果是良好的。[2]

    三、小结

    正确运用运动训练对运动员的身心刺激,合理掌握对运动性过度疲劳的预防措施,使其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状态,达到提高竞技水平的目的。在比赛过程中能够跟上比赛节奏,减少运动损伤,表现出最佳的竞技状态,赛出理想成绩。

    参考文献

    [1]彭雪涵,陈伟霖.大学生运动性疲劳的机理、判断以及恢复的研究[J]. 福建工程学院报,2008(8)

    [2]张贵敏.现代田径运动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0)

    相关热词搜索:田径运动预防措施浅谈过程中疲劳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