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行走于影视与文学之间

    行走于影视与文学之间

    时间:2020-04-16 05:22:0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广西壮族作家凡一平的小说备受影视界青睐,与影视结下不解之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小说作品关注普通人的命运,具有人文精神,首先能打动导演的情怀;文本具有影视剧改编的各种有利因素与潜在张力;作家有意识地量身定制,主动谋求与影视界的合作。

    [关键词]小说 影视 人文精神 基本因素 创作意识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广西文学在中国文坛渐显崛起之势,尤以小说和影视创作成绩喜人,而此二者之间,又有着一种必然的联系。即新锐作家的小说作品具有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质,为影视剧创作提供了优秀的改编文本。而富有才华的青年作家的强势介入,又提高了广西影视的竞争力。这不仅在更为广阔的领域为广西文学获得了更为响亮的知名度,而且为中国的新影视提供了优良的文学资源。广西壮族作家凡一平近年来在中国文坛名声鹊起,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小说不断地被改编为影视作品并产生强烈反响不无关系。

    凡一平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跪下》、《变性人手记》、《顺口溜》,中短篇小说集《浑身是戏》、《女人漂亮男人聪明》、《寻枪·跪下》、《广西当代作家丛书·凡一平卷》、《理发师》、《撒谎的村庄》等。先后获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作品奖、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广西青年文学“独秀奖”、壮族文学奖等奖项,成为文坛新桂军中颇具实力的重要干将。若论广西文学影视热现象,凡一平是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在广西新锐作家进军影坛的过程中。凡一平一马当先,首先以《寻枪记》的改编为文坛新桂军进入中国影视圈炸开一个缺口。由此而引起影视界对广西小说和广西新锐作家的关注。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凡一平的小说大多受影视界的欢迎,长篇小说《跪下》著名导演夏纲看中,并买下电影版权。又被中国长城文化艺术中心改编拍成二十集电视连续剧;中篇小说《卧底》也被著名导演章明看好,并买下版权《寻枪记》则被陆川搬上银幕,有媒体认为,这是中国电影界第一部将艺术性和商业性融合得很好的作品《寻枪》的上映,使凡一平名声鹊起,一时之间热遍大半个中国:由凡一平自己改编的《理发师》由陈逸飞搬上银幕后,在影视界亦产生不小的影响。因其小说作品被影视界高度关注,故被评为“2002年中国十大文学现象”之一。此后,小说《投降》被改编为《最后的子弹》。由毛卫宁执导,尚未拍成已瞄准戛纳电影节,被炒得沸沸扬扬。此外,凡一平还与章明合作一部描写纯情的《爱情海》,又与导演章明、制片邓建国合作打造“铁三角”。推出《爱情狗》:而长篇小说《顺口溜》的版权由北京某影视公司买下,其老总在《小说月报·原创版》看到《顺口溜》节选部分《博士彰文联的道德情操》,前后仅短短五天时间就签了版权合同;凡一平与导演章明联袂强档推出的力作《撒谎的村庄》问世不久,就被著名制片人王浩一看中。改编成影视作品。凡此种种,仅仅数年之间,凡一平就成为影视界炙手可热的人物,被称之为“备受中国当代出品人、制片人、导演青睐的小说家”,与影视界保持紧密的联系。作为一种相当突出的现象,凡一平这种奇异的创作经历引起了人们的十分关注。凡一平在当今文坛桂军中与影视界结缘最深。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凡一平小说得到影视界的关注,首先在于其小说作品关注普通人的命运。深深地打动导演。当下中国文坛,小说创作异常繁荣,每年均有上百部长篇小说问世。中短篇小说更是难以数计,其中能够进入导演和制片人视线者却相当有限。当然,入选者或许要由于某种机缘,但更重要的是这作品首先要打动导演和制片人。凡一平的小说关注社会人生,往往以普通小人物为关注的对象。《寻枪记》根据一个从朋友口中听来的现实生活发生的事件,叙述一个普通警察马本山不小心丢了手枪之后的遭遇,表现出对人物命运的关注。新锐导演陆川被这一小说打动,电影《寻枪》着重表现警察丢了枪以后精神失重一一由偏颇到执著,再到回归的历程,表现一个人寻找生命支柱和意义的过程,让观众目睹一个男人如何步入生命的黑暗,在黑暗中挣扎,并最终依靠自己的力量让自己的灵魂获得救赎的过程。而《理发师》中的陆平也是一个小人物,在历史的风云变迁中,他由普通人到将军,又由将军到理发师。命运的小舟在历史的波涛中被肆意抛掷。著名导演陈逸飞因此而被小说深深打动,全力以赴拍摄这部作品。为了这一作品,陈逸飞呕心沥血,甚至为拍摄好这部片子病倒在拍摄现场,结果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正因为凡一平的小说关注普通人在特定生活事件过程中的生存状态、心理历程和非常命运,表现出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具有首先能打动导演的情怀并使其萌生作品将可能受到观众普遍注目的一种良好预期。因此,凡一平小说在众多的小说作品中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进入影视人的视线,也就不足为奇。

    其二,凡一平的小说具备影视作品改编的重要基本因素。非常适合于影视剧的改编。凡一平不愧为编织故事的一把好手。其小说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即有“戏”可做,有“戏”可看,有“彩”可出,具备打造优秀而可能获得高票房的影视作品的重要基础和良好条件。《寻枪记》一开头就悬念顿生,被评为先进的乡镇警察马本山竟然在酒醉之后把枪丢了。接下来是交际花李小萌被杀,神秘的杀人者自称“武松”,与李小萌有关系的“西门庆”们个个自危,小镇之上人心惶惶。警察丢枪,非同小可!人命关天,事情重大!马本山一心要寻找回关系到自己前途和命运的枪支,又被指派负责侦破杀人的案件。于是。寻枪与破案就交织在一起。人物的关系与人物的命运也被捆绑在一起,情节发展曲折跌宕。故事经过柳暗花明。根据小说《寻枪记》改编的《寻枪》。虽然将情节作了较大的改动。但是却保持了原作品故事性强的特点,《寻枪》剧本在台湾得了奖,授奖评语称这一作品“充满悬念。有张力”《撒谎的村庄》讲述一位照相师傅走进封闭的小山村。由此而发生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村庄也会撒谎?为何撒谎又如何撒谎?故事本身就具有一种诱人的传奇色彩。《理发师》中的陆平遭遇坎坷,身世沉浮,且牵联一段生死爱恋。凡一平很善于发现和收集生活中的轶闻趣事,在反庸常的伦理秩序中。建构引人入胜而又令人深思的叙事,表现现实伦理与生命伦理之间的矛盾对抗,展示世俗欲望与人性本质的尖锐冲突,让人物在各种世俗的羁绊中撕开外表,裸露出让人惊悸的人性本质,以鲜活的人物形象和跌宕起伏的情节走向。在一种极致化的审美追求之中,给读者带来一种强劲的情感冲击与剧烈的心灵振动。著名文学评论家陈晓明教授认为,凡一平的作品包含了很强的戏剧性。及符合电影的内爆性需求,直面生活的死结。因此他的作品很容易受到电影人的关注。

    读凡一平的小说,我们不难发现他在小说写作中往往运用了电影艺术的手法。这里仅以《理发师》为例,小说开头写到:“理发

    师陆平给一个连的士兵剃了光头。只剩下一个人没剃——他软磨硬拖。死活就是不肯。连长谢东恼了,一声令下,几个光头朝一个有毛发的包抄过去,像抓一头猪似的把人擒住。绑架过来。将头摁进水桶,把毛发弄湿。然后摁在凳子上。”这段场面描述颇具有一种镜头感,这种带有一定方向和角度感的语言在国内小说叙述中并不多见。凡一平在谈创作体会时说到:“这可能与我从小喜欢看电影有关。在我成长的桂西北山村是读不到小说的,但却能看到电影。电影队两个月一次的来临,对我乃至整个山村就如节日。每看完一部电影,其中由一个个画面组成的故事、情节、细节都会在我脑海里反复映现。等到我读到小说又写小说的时候。我的画面感已根深蒂固,这也使我的叙述缺少心理探究与描写。凡一平小说的这种强烈的画面感,实际上即具备了影视剧改编的有利因素与潜在张力。

    其三,凡一平具有使作品改编为影视剧的强烈愿望,其创作有意识地为影视和演员量身定制,主动谋求与影视的合作。他的小说《投降》就是有意识地为影视和演员量身定制的一个典例。凡一平早在写《理发师》的时候,就希望作品搬上银幕,由著名演员姜文来出演陆平,后来因为某种意外的原因,未了“姜文情结”。虽然有所遗憾,但并不由此罢休。其《投降》又有意为姜文、姜武兄弟量身定制。凡一平坦言,小说《投降》就是为姜文、姜武兄弟量身打造的:“其实电影《寻枪》后,我们都希望再合作。所以我写了《理发师》,可惜与姜文的二次合作‘半途流产’,于是我又写了《投降》。因为姜文、姜武没有合作过,为了促成合作。《投降》整个创作都是根据姜文、姜武的个性风格来设计的人物,马一文、马一武这两个角色的性格也完全不同,马一文刚烈剽悍,马一武斯文柔弱。”而商业片爱情轻喜剧《爱情狗》则是尝试与第六代艺术片导演章明与电影大腕“炒作大王”邓建国的合作。也是一种机缘巧合。此时未了,凡一平又已考虑继续和章明、邓建国合作。认为“这个铁三角,也许会很有意思。”凡一平这种有意识与影视联姻的小说创作,特殊之处还在于他首创了中国小说家与导演的强档联袂,《撒谎的村庄》就是他与著名导演章明联手强档推出的小说力作。

    凡一平在谈到影视和文学创作的苦与乐时曾经说到:“这几年来,很多作家都在搞影视,因为影视比小说有巨大利益的诱惑,让人无法拒绝。我就是属于不安分写小说的作家之一。我每写小说之前之后。总是希望首先它能发表,然后被转载。再然后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我有几个小说做到了这一点,所以有的人说我很幸运,而导演就是给我带来幸运的人,影视界则是我的福禄之地,因为如果不是影视的推动,我就不会有现在的名气,我的书也不会有人抢着出版,我的生活更不会比过去好。”自从“触电”以后。凡一平已经成为许多导演关注的对象,其作品与身价水涨船高。同样,他也通过“触电”得到了许多实惠和启示。凡一平认为作家“触电”是一件好事,可以改变作家生活状况,还可以扩大作品影响力。最主要的是,影视剧讲究结构、戏剧性,这些对作家创作小说很有帮助。凡一平甚至还做起了导演梦。他曾与好友著名作家东西讨论到自己当导演,留意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将来把自己的作品搬上屏幕,把作品中的想法真实地表达出来。以减少作品被任意改编的遗憾。但是,凡一平在很多场合却不止一次地声明:“我的骨子里还是一名小说家。”

    行走于文学与影视之间的凡一平可谓“名利双收”。这不仅因为影视改编增加了经济收入,进行一种文学“自救”,而且也从影视剧改编中发现自己小说之不足,并将影视手法进一步移用于小说写作,不断丰富小说的艺术表现力,以拓展自己小说的表现空间。营构更具有表现力的小说文本世界。在小说地盘渐渐缩小、小说读者日渐减少与影视日益走红的今天,凡一平轻松自如,潇洒地行走于文学与影视之间,他的这种“两栖”创作,作为一种成功的典例。不无借鉴和研究的特殊意义。

    相关热词搜索:行走影视文学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