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影视人类学数据库建设探索

    影视人类学数据库建设探索

    时间:2020-04-17 05:16:2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影视人类学数据库的建设背景及意义,探讨了数据库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建设方案,指出了应当注意的问题。其数据库建设的意义在于:对于多元文化的传承、发展十分必要,对国内外影视人类学发展研究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知识产权问题、合作共建与数据规范化问题、数据库后期维护问题。

    【关键词】 人类学;影视人类学;数据库建设;意义;方案

    一、影视人类学数据库的建设背景及意义

    1、影视人类学数据库的建设背景

    在信息化的21世纪,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资源建设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各个领域信息资源建设的一项重要标志。近些年我国社科研究各类数据库的建设正在飞速发展。人类学学科的发展也在不断借助数字平台完成资料的汇集和分享。在中国人类学学界现有的网络平台中较有影响力的有如下几个机构设置的网络数据库: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主办,包括:世界人类学民族学专家学者数据库、世界人类学民族学机构团体数据库、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历年研究项目数据库;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包括:基础数据库、普查数据库、专题数据库、调查数据库;《中国人类学评论》杂志主办的中国人类学评论网;中山大学主办的中国人类学网;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网页下设的西南少数民族研究数据库、西南少数民族信息系统、影视人类学影片库;云南大学东亚影视人类学研究所、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主办的资料库包括论文资料库、影片资料库、网络资料库、图书资料库。就现有的中国人类学数据库规模而言,数据库建设呈现出以高校社科研究中心为据点已经开始起步,但资料库规模参差不齐,内容重复,已入库的资料基本以文字形式为主,影像资料少且不系统。整体上数据库的建设只有框架,缺乏实质性的内容。面对信息时代的洪流,未来的人类学学科建设应当把数据库建设作为一个重要支点,完成新时代人类学资源的共享,让人类学走出书斋,走出高校,让更多的人了解人类学。

    作为近些年发展迅速的人类学分支影视人类学在新媒体时代蓬勃发展,无论从数量到质量都进入到一个无法比拟的时代。这种快速发展也使得影视人类学需要一个更大的学科平台。人类学家菲利克斯·路易斯·雷格纳尔特早在1912年就提出了创建档案的设想,以期通过创建档案更好地保存民族学和人类学的影像资料。[1]这个倡议已经得到人类学发展较为成熟的欧美国家的响应。德国、日本、美国已经建立了相当规模的人类学档案系统。

    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玛格丽特·米德、贝特森夫妇首次有意识地将照相、摄像技术运用到人类学田野调查开始,人类学不断与现代技术结合:胶片的影像、数码的影像资料极大地丰富了现有的人类学资料,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出现了,如此浩瀚的影视资料数量众多、内容繁杂,毫无系统地分散在各个小型研究所、网络世界中。如果能通过计算机技术在影视人类学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促进现有人类学影像资料的收集、加工、处理和传播,那么伴随人类学电子化和网络化的日益完善,数据库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应当成为现代人类学发展的基础。

    2、影视人类学数据库建设的意义

    上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第九届国际人类民族学联合会,大会通过了《关于影视人类学的决议》,号召人类学和影视人类学专家拿起视听设备,抢救、记录人类因现代化到来而即将消失的传统文化。[2]影视人类学数据库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保存、传承即将消失的传统文化,而影像的客观、真实性、形象性成为保存传统文化最有效的方式。

    (1)影视人类学数据库的建立对于多元文化的传承、发展尤为重要。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承在其历史以及现实中有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基本功能。[3]中国自元代以来奠定的广袤疆域以及多民族文化并存的历史现实,让我们格外重视民族文化的多元发展。人类学家弗朗兹·博厄斯(Franz Boas)及其弟子一生都在研究传统文化如何决定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自我认同。如今每一种类型的文化与其原生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传统文化对其所属部族成员的功能已被大家熟知,但却没有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足够的重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民族、国家间文化交流、文化复制的同时也伴随着传统文化的流失。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机构已经注意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传统文化的保护,影视人类学数据库的建设应当成为未来人类文化多样性保护的主要阵地。

    (2)影视人类学数据库的建设对国内外影视人类学发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影视人类学学科创建的时间相对其它学科较晚,尤其在中国,至今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学科建设系统,在如何就现代传媒技术及人类学数据库在人类学和影视人类学中的运用研究,也还没有进入规范化和系统化的研究轨道中。虽然全国有影视人类学硕士生点,在开展教学和科研,但中国的影视人类学的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通过影视人类学的教学科研、数据库支持服务系统的创建开发,把中国影视人类学教学科研成果展示在世人面前,使中国的影视人类学教学科研和国际影视人类学的教学科研接轨,促成影视人类学学科发展的系统化、科学化和整体化。

    近些年国内外人类学研究人员采用各种现代媒体介质记录了大量宝贵的人类学影视资料,但因为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呈现平台,现有的影视人类学资料散落在各个角落中。进入21世纪,网络化的信息革命从根本上推动了整个人类文化的迅速传播,通过数据库的建设,不但能共享传统的人类学文字资料,还能通过分类、编目、查询、资源共享、传递等固有的模式,实现研究信息的高速传递。为今后人类学和影视人类学研究以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提供强大的数据库研究平台。

    二、影视人类学数据库建设的基本内容、建设方案

    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需求(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在数据库领域内,常常把使用数据库的各类系统统称为数据库应用系统。[4]作为人类学数据库子库的影视人类学数据库的设计应当在具有其它普通数据库特征的前提下拥有自己的特点:集人类学与电影学的学科交叉性,以视听资料为重心的形象直观性,以互联网为支撑的信息共享性。

    资料的搜集整理是数据库建设的最重要环节,对信息资源的筛选直接关系到数据库的质量和应用效果。如果资料不系统就会影响检索的权威性。影视人类学数据库建设信息资料的采集应当涵盖人类学研究领域中能够用视觉影像表达的所有材料:第一,从制作手段上来讲它应当包括:文字的、图片的、胶片影像的、数码影像的;第二,从地域上讲它应当包含中国境内各个省份的文化;第三,从民族上讲它应当包括我国现有的56个民族。

    以下我们以中国的藏族为例分析数据库建设中的内容设置问题。中国的藏族:下设一级目录,二级目录,三级目录,每一级目录下包含相关的不同指标。一级标题下分别包含:历史地理、民俗文化、语言文字、宗教、考古、文学、艺术、医药、天文历法等标题;每一项一级标题之下分别下设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系统地梳理藏族文化。其他民族文化以此类推。

    三、影视人类学数据库建设应当注意的问题

    1、知识产权的问题

    在数据录入的过程中要注意知识产权的问题,引用的资料要标注清楚来源,资金允许的情况下要付给原作者一定的稿费。

    2、合作共建与数据规范化的问题

    数据库建设的质量控制表现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标准化和著录的标准化。[5]由于没有统一的建设标准,现有的人类学各资料库之间内容重复,交叉现象严重且数据库间的数据资料共享基本没有实现。大规模数据库的建设一定要保证资源的共享。因此各个数据库的建设应把平台的兼容性,呼应性作为信息完整与否的衡量指标,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包括统一的界面、统一的检索词、统一的信息表达方式、统一规范的检索门户,以及统一的数据维护约定。同时为了确保各资料库之间信息的畅通性,数据库平台的选择应该尽量使用已经通过认证的软件平台和系统,在数据格式上以国内和国外标准为依据,遵照数据交换协议和数据加工所采用的标准规范。最大可能地实现资源共享。

    在以信息的共享性作为创建的首要原则的前提下,文字资料的输入、视频、音频资料的采集中保证数据格式的一致性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数据库的质量以及数据库的应用与持续发展的问题。应当按国家标准或按国际标准匹配。

    影视人类学数据库的建设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数据库建设,影视人类学数据建设的重点部分应该是视频的采集和音频的采集。音频、视频的采集应当注意格式的统一,比如所有视频的采集统一使用FLV格式,音频使用MP3格式。

    3、数据库后期维护的问题

    数据库建设完成之后最大的问题就是后期维护。除了数据库系统技术层面的数据备份、日志备份等维持系统健康运转的日常维护之外,最主要的维护内容就是新数据的输入。数据资料的来源应当以高校为基地,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掌握影像介质完成第一手资料的搜集整理。培养一批有志于民族志影像的人员,形成创作梯队,保证数据库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结语

    由于地域和学科发展的有限性,影视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仍处于滞缓状态,作为影视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平台,影视人类学数据库的建设更是无从谈起。中国辽阔的地域和丰富的文化是影视人类学发展的天然基地,影视人类学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将带动中国影视人类学及相关学科迈向新的台阶。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应用研究,数据库的建设任重而道远。以现有的人类学数据库为基础开创中国影视人类学数据库的建设将成为国际影视人类学数据库索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世界上最完整的在线中国人类学信息图书馆。未来的影视人类学数据库将完成全中国上万部人类学影视资料的检索,为社会科学、影视学、传媒业提供丰富的信息,是所有未来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尤其是人类学研究的不可或缺的研究工具。

    【参考文献】

    [1] (意)保罗基奥齐著.知寒(译).民族志电影的起源[J].民族译丛,1991(1)42.

    [2] 保罗·霍金斯编.影视人类学原理[M].海牙:1975年版.转引自《民族译丛》1991(1)483.

    [3] 刘小雄. 转型期西北地区多元文化的传承、创新与构建[J].四川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0(4).

    [4] 叶小平,汤庸,汤娜,潘明编著.数据库系统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150-151.

    [5] 陆凤红,梁向明.回族历史文化特色数据库建设问题探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2)90-92.

    【作者简介】

    杨 伟(1977-)女,甘肃迭部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影像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人类学探索数据库建设影视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