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村时代”下的旅游场景

    “村时代”下的旅游场景

    时间:2020-04-19 05:21:3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发展乡村旅游,根本目的是让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高品质的乡村生活已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乡村逐渐走向生活空间导向的乡村生活2.0时代。

    乡村旅游,也应加强场景打造与运营设计,深耕“村时代”,步入“2.0"。

    乡村成景:考验的是场景与运营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乡村就是一个野奢度假综合体,产品、内容、场景、运营是必不可少的四大要素,而场景与运营尤为重要。对乡村闲置资源进行整体改造与度假化利用,将村落打造成为高品质乡村旅游度假区。

    一要确保建筑材质乡土化。改造过程中最大限度使用当地材质,尽量呈现传统民居形态,营造浓郁的乡味建筑。二要强化旅游体验乡土化。在旅游体验活动的开发中,最大限度地利用村落中的乡土资源,以及生产生活工具、场景等,配套现代休闲理念,形成极具乡土性的乡村体验产品。三要追求度假氛围乡土化。一方面展现乡村原生态景观,营造出浓郁的乡土意境;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保留乡村原有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气息,将乡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状态作为重要的无形资产。

    同时,要主动拥抱移动互联网,借助“乡村+社群”,构建“社群新零售网络”,形成以社区为中心的新消费场景,打造生产端到消费端直接互动的渠道,打通农产品从乡村到城镇的向上通道,以及消费人群从城镇到乡村的向下通道。

    村庄成景:要害在品质与业态

    村庄景区化,是对乡村价值的再认识、再利用、再创造,让乡村成为新的奢侈品,成为新的人类美好生活方式的集合體。在景点旅游时代,游客更多关注4A级、5A级等传统景区;在全域旅游时代,游客希望放眼望去都是景,所经之处都是旅游目的地。村庄景区化的使命就是如何打通全域旅游的“最后一公里”。

    村庄景区化的重点是农、旅、文、康、养大融合。这个大融合的核心是以推动产业融合为核心的休闲农业与以乡村生活体验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包括城乡融合、产业融合、文化融合、与当地生态环境的融合、与当地生活方式的融合等五大层次;农业观光园、田园综合体、国家现代农业庄园/中国农业公园、家庭农场、休闲农场、共享农庄和市民农庄、传统古村落、主题特色民宿、乡村创客基地、乡村度假综合体等10余种业态。

    眼下,全域旅游已进入“村时代”。如果说差异化的山水田园是村庄景区的标配,是乡村能持续吸引游客的基础;那么村庄景区化的引爆点是特色景观、特色产业、在地文化、建筑形态、生活方式、人文环境等,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取决于村庄景区的变现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这就要以市场化运作、产业化支撑、公司化经营的方式,高质量供给村庄的IP及产品研发、品牌输出、项目策划、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基金管理、产业运营、物业管理等全链服务。

    比如,浙江省实施的“万村景区化”,提出到2022年,使1万个村成为A级景区村庄,其中1000个村达到3A标准。其目的是通过“旅游+”将政府、投资者、艺术家、村民等参与主体凝聚在一起,深度整合闲置资源,不断开发爆款产品,在餐饮、住宿、产业、服务、休闲等最大化方面放大招。

    旅游场景:应注重规划与模式

    发展乡村旅游最大功能是让农村美起来,让农民富起来。这需要解决投资主体、景区管理、经营主体三大难题,需要聘请专业化团队实施基于产品和生产要素的运营,并围绕“运营”这一核心真正将乡村资源变资本、产品变商品、村民变股民、人力变人才,进而在乡村实现做美生态、做优环境、做强产业、做好生活。

    一做好乡村物产的运营。不能仅运营一个单一村庄的产品或者物产,而应该以此为基地或平台,去经营一个地理标签的物产。首先,无论是农业种植、养殖,在品种选择与经营方式上,要营造生态、原始的农业产品品牌IP,这是市场导向。其次,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通过文化包装或创意包装,运用互联网电商、中央厨房的思维,向城市输出产品,这是未来乡村产业运营的主力。再者,从采摘上升到劳动体验、亲子社交,即从村民散户化经营到公司定制化经营。

    一做好乡村文化的运营。包括历史、民俗、节庆、非遗等在内的乡村文化,是村庄景区的核心IP。乡村的文化建筑、民居建筑、肌理空间,都是文化运营的依托。文化演艺、咖啡茶吧、乡村游学、国学培训,都是文化运营的赢利点。

    一做好乡村生活方式的运营。乡村对于游客市场的吸引力,关键是异于城市的场所环境与生活方式。单一的生活方式供给,可以交给当地居民、创客;但整体的生活方式及环境氛围的营造,需要顶层设计,需要平台化支撑。单一的生活业态是很难有生命力的,而侧重整体生活方式的打造,则需要平台精心包装、品质植入。

    相关热词搜索:场景时代旅游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