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着力点

    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着力点

    时间:2020-05-10 05:20:3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时代发展和思想政治课程的改革呼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文章强调可以从构建实现创新创业功能目标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理念、构建渗透创新创业理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内容及构建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模式等方面着力,以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素质和能力,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9-13

    作者简介:王 英(1968—),女,福建南平人,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高等教育的改革趋势

    2015年,我国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唤醒和提升民族的创新基因和创业精神,十八大更是将“创新驱动”上升为国家战略[1],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奏响了创新创业时代主旋律。在此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必然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势必要承担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思维、精神、能力和人格的重任,并将其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二)推动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切入点

    创新创业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的主体地位,旨在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热情,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得以迸发和提升,更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因而高职院校谋求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互动,将创新创业的理念和精神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中,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增强大学生的参与感和创造性,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思维,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塑造其创新创业人格,以此作为推动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有效切入点。

    二、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着力点

    (一)构建增强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理念

    在当前形势下,增强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理念应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创新创业教育,努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二)构建渗透创新创业理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内容

    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要努力挖掘課程创新创业教育元素,提炼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品格,使大学毕业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2],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因此我们把创业素质、创业价值、创业观念与创业方法等内容渗透到教学之中,重新设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以创新创业教育为载体,把创新创业教育与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法治理念以及改革开放示范典型结合起来,构建全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丰富和延伸思想政治课的内涵和外延,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服务。

    (三)构建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立体实践模式

    通过改革,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功能,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重要的实践问题。为了使创新创业的理念深入大学生心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联系实际的实效性,高职院校概论实训占1学分,一般展开3~4次的主题实践教学。探索将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第二课堂教育相结合,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通过热点聚焦、文创比赛、微视频比赛(或手抄报比赛)、社会调查、志愿服务、课外活动、专业跟岗、顶岗实习等多样化地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形成和提升的教育教学活动,构建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课内课外联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实践模式,建立起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促进大学生在实践中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蕴藏的强大理论创新自觉精神内化为自身的创新创业品格及创新创业能力[3]。

    1.组建实训团队

    根据学生的意愿,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6人左右,由组长组织全组成员完成教师规定的团队实训项目。

    2.精选实训项目

    为了在促进团队合作的同时兼顾个性呈现,将实训项目分为必选和任选、团队和个人类别。

    (1)必选项目3~4个,如热点聚焦、文创比赛、微视频比赛(或手抄报比赛)、社会调查等(团队合作)。

    热点聚焦:每节课安排一个小组的学生,结合课程教学内容,选取典型案例或时事热点(如十九大专题等),制作成PPT或视频,进行课前播报(或表演展示)和评述。

    文创比赛:鼓励学生团队在感受优秀文化魅力的基础上,学习用创新的表现手法和形式,进行文化创新创意设计,在班级向师生展示作品,进行创意说明。优秀作品经教师指导推荐参加学院、学校比赛。

    微视频比赛:鼓励学生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或相关热点),进行团队微视频作品制作(包括自主选题、脚本创作、角色扮演、视频拍摄和制作),并进行作品展示,各班推荐评委进行评分,教师点评。

    手抄报比赛:学生团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手抄报设计、制作,要求主题明确,内容必须积极向上,具备知识性、趣味性与可读性,注重突出原创性。

    社会调查报告比赛:学生团队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选题、设计问卷、展开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制作PPT,再进行评比,展示、交流优秀报告。如“追寻改革开放之路,引航青春梦想”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比赛。

    (2)任选项目:鼓励学生参加和组织各种校内外活动,如创新创业活动、兼职活动、企业参观考察、各类比赛、志愿者活动、文体活动等(团队合作、个人皆可)。

    3.期末考核

    撰写课程实训总结:要求以Word形式撰写1000字以上的课程实训总结(附佐证照片)。

    三、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价值体现

    (一)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提升教学实效

    马克思主义是充满创造精神的理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它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理论创立者的创新精神,是具有感召力的重要创新教育资源[4]。高职院校应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挖掘增补思想政治理论课概论中与创新创业精神相关的内涵与元素,优化课程育人教学设计,构建面向全体及不同专业大学生的教学内容,将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的教学内容渗透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建设“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融通的课程内容体系,提升教学实效。

    (二)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新素质和能力

    1.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兴趣,塑造创新人格

    创新兴趣是创新能力的原动力和基础,而大学生的创新兴趣需要不断激发和培养。概论课通过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品质和丰富的创新思想意蕴,引发学生对学习这一理论的热情与兴趣。教师通过多样化的实训项目的设计和开展,创设不同的情境(必选和任选、团队和个人、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倡导团队合作又兼顾个性呈现,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塑造创新人格。

    2.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在大学生身上表现为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大胆地去设想和想象、质疑乃至提出新的见解,而这一过程正是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过程。因此,概论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问题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疑难辨析法等方法和手段,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引领大学生感受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品质,塑造其创新创业人格,课程实训中,培养学生的質疑精神,让他们开拓思路,提出有创见性的问题、创新方法和成果,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

    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是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通过为大学生学习创新思维提供方法论指导,启迪学生敢于并善于创新,促使学生的创新潜能更大程度被激发和调动。实训模式中的团队实训项目,一方面可以发挥大学生“群体”的学习作用,让大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与空间,进而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培养其团队精神;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给予其独立思考的空间,倡导不畏常规、敢于超越,使大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大胆求新,从而发展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4.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愉悦感

    体验有助于大学生的感性认识学习,在发展大学生的知情意行及价值观和创新思维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每个大学生都有展示成功的欲望,都渴望有自我表现的空间,都想体验成功后的喜悦。为此,在实训模式中,教师设置团队竞赛、成果展示点评环节,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并给予其充分肯定,鼓励他们勇于创新,能使大学生更加充分地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自我的价值和其中的乐趣,进而成为他们创新的动力。

    (三)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

    通过设计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和实践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如加入校园模拟创业平台、参加兼职活动、参观考察企业、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等),激发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觉参与到自身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培养和提升的训练中,并使其创业素质和能力如捕捉商机的能力、分析市场风险能力、应变能力以及综合利用各种资源的能力各有不同程度的体验和提升,更有部分学生因此走上创业道路,实现创业梦想。

    参考文献:

    [1][2]周文静.创新创业理念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研究[J]. 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3):36-38.

    [3]董德福,魏志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刍议——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J].学理论,2013(21):289-290.

    [4]赖章盛,孙国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渗透与实施创新教育初探[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7(5):9-11.

    相关热词搜索:着力点政治理论渗透课教学思想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