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东亚区域合作中的美国因素分析

    东亚区域合作中的美国因素分析

    时间:2020-05-22 05:48:2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进程研究”(项目批准号:10ZD&054)。本文获得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中日经济共同研究中心”的资助。

    摘 要: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并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与此同时,东亚狭义来看,东亚是指包括东北亚和东南亚在内的地理区域;广义来看,俄罗斯远东、太平洋沿岸国家,甚至是印度往往也被纳入东亚的范畴,即亚太地区。}地区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发展迅速。地区主义的不断崛起必然会对霸权国家提出挑战。本文认为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美国通过商品美元的回流机制、石油交易的美元计价机制和对外债务的本币计价机制维系其金融霸权地位,并使东亚地区成为支撑美国金融霸权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与地区安全角度来看,美国根据其国家利益需要制定东亚区域政策,对把其排除在外的区域合作态度消极,对占据东亚地区的主导权态度积极。未来东亚区域一体化的关键在于中日两国对于区域领导权的配置及领导路径的选择。

    关键词:东亚区域合作 霸权 美国 中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经济飞速发展。1990—1999年间,美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4%,欧盟经济年均增长率为3%,而东亚地区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6%。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10%{根据世界银行网站相关数据整理而得,http://data.worldbank.org/country.}。这些数据表明,东亚地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维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东亚地区的崛起无疑对传统霸权国家美国提出了挑战。无论从历史渊源和现实经验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国家间利益关系、甚至是地区安全的角度来看,美国都是影响东亚区域合作的重要的外部因素。那么,美国对东亚区域合作的影响如何?尤其是美国霸权下东亚区域合作未来的走向及主导权的归属。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霸权与地区主义的博弈:美国与东亚地区的现实状况

    罗伯特·吉尔平{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M](杨宇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82页。}对霸权国的特征进行了一般性的总结,他认为霸权国的标志是该国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超过了国际体系中占绝对优势的国家;而且有意愿并且有能力对国际事务、国际体系进行一定的干预。普遍认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取代英国成为新的霸权国家,而埃森格林{巴里·埃森格林:《嚣张的特——美元的兴衰和货币的未来》,中信出版社2011年版,第3页。}则指出美元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国际货币了。如果把霸权看做是一种影响力的话,美国自取代英国成为霸权国家之后,其对全球的影响力是持续存在的,只不过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其影响的深度与广度略有不同。

    从1993年欧盟成立到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到再到2000年东亚地区“清迈倡议”的签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越发明显。从地区主义的角度看,地区主义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区域内国家乃至整体区域的综合实力,构建与本区域相适应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秩序,这种地区主义秩序的构建与霸权的影响力必然形成一种张力。这种张力表现为:地区主义既与霸权有契合性的一面,也有对霸权利益和影响构成挑战。美国作为霸权国家,尤其是美元的特殊地位决定了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地位的不对称,这种不对称性不仅体现在美国在国际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更体现在二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上。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空前强大,同时伴随着苏联解体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形成了以美国霸权为主导的欧洲、北美、东亚多极并存的格局。美国对战后世界秩序的构建是经过充分考虑与设计的{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M](嵇飞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第10页。},并把地区主义作为其霸权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策略。美国在北美地区建立了以其为主导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在欧洲创建了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的多边联盟网络;在亚洲地区多采取以军事同盟为主要载体的双边政策,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同盟国家为辅助的轮辐式(Hub-Spoke System)力量格局。然而,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美国、欧洲经济实力相对下降,亚洲地区经济实力相对提升,美国霸权下的亚洲辐射力量出现变化,美国与亚洲国家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微妙。本文认为可以把美国与东亚区域之间的关系高度抽象为霸权与地区主义之间的博弈,东亚地区的不断发展既与美国霸权表现出一定的契合性,同时又对美国的霸权地位提出了挑战。东亚经济体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决定了东亚经济体严重依赖美国最终产品市场,东亚地区作为商品美元回流的重要载体,已然成为美国金融霸权得以发挥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出与美国霸权具有一定的契合性;而从政治方面来考察,“朝核问题”、“中国威胁论”又使美国极其想要在东亚地区获得政治、安全问题的主导权,东亚地区的迅速崛起给美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然而,无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现实情况来看,美国对东亚地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种持续的影响力通过“制度霸权”得以实现,并通过“金融霸权”加以巩固{宋伟:《美国霸权和东亚一体化》,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第2期,第59页。}。

    美国金融霸权对东亚区域合作的影响

    追溯历史,美国对于东亚区域合作的影响力是持续存在的,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冷战之前的政治威慑,更表现在冷战之后美国对东亚区域国家经济上的“绑架”。

    二战结束后,美国接替英国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迈克尔·赫德森{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M](嵇飞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第16页。}认为,美国维持其金融霸权的关键是在军事、科技和经济实力的基础上,通过国家力量维持美元霸权机制以及对全球资源和粮食的控制,尤其是形成了石油美元、商品美元的双循环体系。那么,东亚地区在此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呢?实际上,东亚地区既是美元体制的支撑者同时也是美元体制的受害者。美国金融霸权对东亚地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美国作为最终产品市场的提供者,二是东亚“美元本位”。

    (一) 国际分工决定了东亚地区成为世界工厂,而美国提供最终产品市场,东亚经济体赚回的美元不得不购买美国国债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得益于东亚地区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政策,该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如表1所示,2000年美国从东亚地区进口额为1 731亿美元,占美国从世界进口额的15%;2011年美国从东亚地区进口额为4 603亿美元,占美国从世界进口额的23%。实际上,东亚地区已经成为美国消费最终产品的加工厂。 表1 美国从世界及东亚地区主要经济体进口数据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WTO统计报告。http:///version-2013819/cgi/template.dll?product=101&user=ipaddress&dummy_forcingloginisapi=1.

    注:外汇储备中不包括黄金储备数据,东亚主要经济体包括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台湾和泰国。

    (二) 东亚“美元本位”为商品美元的回流加以保证

    东亚地区出口导向型战略及其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使得东亚各经济体在汇率政策安排上对盯住美元汇率政策形成了明显的依赖。这种依赖性不仅表现在东亚经济体的汇率政策上,同时也表现在东亚经济体货币中美元的隐含权重上。拉贾(2011)在IMF报告的基础上,参考了各国中央银行和其他权威机构的相关资料,整理了东亚经济体的汇率制度。他认为东亚多数经济体(中国香港和日本除外)实际执行的汇率制度并非官方宣称的管理浮动或独立浮动,而是采取盯住美元汇率制度{拉姆齐森·S.拉贾:《亚洲新兴市场汇率体系调控》[J],载《亚洲区域合作与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改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06241页。},即使是盯住一篮子货币,美元权重也很高(Frankel and Wei{J. Frankel, S.J.Wei,“Yen Bloc or Dollar Bloc?Exchange Rate Policies of the East Asian economies,”[J] In Takatoshi Ito and Anne Krueger, Macroeconomic Linkage:Savings,Exchange Rates, and Capital Flows,NBER-EASE Volume 3,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pp.295333.},1994;麦金农{罗纳德·I.麦金农:《危机过后东亚美元标准的复兴:对高频率盯住汇率的一种诠释》[J],载《东亚奇迹的反思》,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第140171页。},2005)。

    (三) 美国对东亚区域潜在的经济合作较为支持

    从经济层面上来看,东亚地区已经与美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东亚国家越是希望保证对美国的出口,就越要维持其货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而越是想要维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就越需要更多的美元储备。同时,东亚“美元本位”又使得东亚经济体对于美元汇率的变动极为敏感,东亚各经济体不得不将一部分由对美顺差所获得的官方储备回流到美国,这一资金循环不仅直接为美国提供了支付能力,而且把东亚国家经济与美国最终产品市场联系在一起。

    图2 商品美元回流体系

    在经济方面,东亚经济体尚未形成成熟的区域性合作组织,同时东亚区域货币金融合作多表现出危机推动的特征,虽然目前合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如东亚内部外汇储备库的建立,东亚经济体间货币互换协议的签订等等,但是这种合作程度远远低于东亚区域需要的合作程度。尤其是东亚区域内部以中间产品需求为主的产品需求结构,以及最终产品严重依赖区域外市场的贸易模式已经构成了东亚区域内潜在的经济合作,并且这种潜在的经济合作比实际上取得的合作成绩要深入得多,同时这种合作也深深地融入世界经济秩序中,并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美国对于这种潜在合作的态度如何呢?商品美元的回流以“东亚美元体制”加以保障,使东亚区域作为一个整体在美国金融霸权循环体系中处于一个重要的位置。实际上,美国促进了这种潜在的合作,而且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美元体系下的合作形式并不会发生改变。商品美元和石油美元的回流机制缺少任何一个都会对美国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东亚地区的“三角贸易”{本文中的“三角贸易”实际上是指东亚地区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贸易模式,即东亚其他经济体向中国出口中间产品,中国向美国等发达国家出口最终产品。在此过程中,中国对东亚其他经济体的贸易逆差与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同时存在,中国用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贸易顺差弥补对其他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参考李晓、丁一兵、秦婷婷《中国在东亚经济中地位的提升:基于贸易动向的考察》[J],载《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第5期,第3页。}关系越紧密,美国作为东亚地区最终产品市场提供者的地位越发得以加强,越能够促进商品美元的回流。因此,美国支持并且支撑着这种东亚地区潜在的经济合作。

    美国政治力量对东亚区域合作的辐射

    从理论上看,以往学者对于美国与东亚区域合作关系的分析多基于霸权国家与地区主义之间的关系;从现实来看,多基于美国对东亚地区合作组织或者是合作意识的态度。美国主要根据对自身利益的判断,分别对区域性合作以及跨区域合作采取不同的态度。鉴于东亚区域合作的复杂性,可以将东亚区域合作分为次区域合作、区域性合作和跨区域合作三种类型。可以看出,美国对这三种类型的合作分别持有不同的态度{张小明:《美国是东亚区域合作的推动者还是阻碍者?》[J],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7期,第9页。}。

    美国对于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建经过详细和周密的安排,这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方面,更体现在地区政治和安全方面。正如布热津斯基{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M](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在《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中提到的美国欧亚大陆“大棋盘”的构想,并提出了“三期目标”{布热津斯基提出的“三期目标”为短期内防止能够对美国霸权提出挑战的国家的出现;中期培育战略上能够协调的伙伴国;长期内在美国领导及伙伴国辅助下,形成分摊政治责任的全球核心。}。从这三点可以看出美国无论对经济秩序还是政治秩序的建立都必须符合其国家利益,虽然其国家利益在不同时期的表现略有不同,但概括起来可以认为美国始终发挥着其持续的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的发挥在东亚地区主要体现在其对东亚区域合作的态度及参与程度上。

    (一) 美国对东亚次区域合作的态度:一般性支持

    美国对东亚次区域合作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其对东盟的政策和态度的变化上。总的来说,美国十分重视东盟在亚太地区的战略意义,并积极促进与东盟的对话,东盟部分国家对奥巴马总统提出的“亚洲再平衡”战略予以支持。可以说,美国对于东盟地区的合作给予一定的支持。具体来看,冷战时期美国对东亚次区域合作采取的态度是一般性支持,这一战略计划的初衷是在这一地区遏制苏联的影响。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根据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国内政治经济的需要对全球战略进行大幅度的调整,东亚地区成为战后美国谋求海外经济利益和维持其霸权地位的关键,而东盟在此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鉴于其政治上的开放及其所处的环境,东亚新兴力量既不会把东盟看作是竞争者也不会把其看作威胁。因此,美国把东盟看作其在东亚地区重要的辐射力量。东盟的重要作用不仅体现在东盟部分国家作为美国传统盟国对其冷战时期东亚战略的支持,更表现为东盟主导的东盟地区论坛(ARF)对美国亚太战略的辅助作用。东盟自1991年开始积极推动亚太地区多边安全合作体制,而美国明确表示{王帆:《冷战后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调整与联盟政策》[J],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第29页。}其对多边安全体系的支持是建立在稳固的双边联盟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东盟主导的ARF是辅助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联盟关系和前沿部署的。然而,东盟并不能够成为东亚地区的核心领导力量,鉴于东亚地区特殊的政治、文化等因素,任何国家想成为东亚地区的领导者并非易事。

    (二) 美国对区域性合作的态度:消极支持和积极反对

    实际上,东亚区域合作的性质多以论坛、峰会等非制度性的协商和协调为主,鲜少有制度性加以保障。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马来西亚、日本均提出建立“东亚经济集团(EAEG)”、“东亚共同体”等类似于欧盟的、以制度性加以保障的一体化组织。另外,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更使东亚地区认识到区域性合作的重要性。在此实用主义的指导下,东亚区域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果,如“清迈倡议”、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等。可以看出,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在地区政策上有所转变,东亚经济体地区主义快速增长并且层次分明,从与周边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到东盟10+3部长级会议再到东亚峰会,其显著的特征就是:东亚地区主义多基于东亚内部,而把美国排除在外。

    显然,这种把美国排除在外的地区策略遭到了美国的强烈反对。首先,美国通过向其东亚地区的传统盟国日本和韩国施压,反对“东亚共同体”的组建。迫于美国的压力,“东亚共同体”和“东亚经济集团”的计划最终流产,使其不能够发展成为把美国排除在外的区域性组织;其次,针对东盟“10+3”及其扩大,美国采取的措施是分别与东亚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区协定。目前,美国已与新加坡和韩国签订自由贸易区协定,与马来西亚和泰国正在谈判中,并有意向与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建立自由贸易区{D. Nanto, “East Asian Regional Architecture: New Economic and Security Arrangements and U.S. Policy,”[J] CRS Report for Congress, 2006,No. 3, p.17,http://fpc.state.gov/documents/organization/75280.};最后,美国积极参与东盟峰会,更体现出其惧怕东亚区域形成把其排除在外的一体化组织。然而,鉴于美国在东亚地区持续的影响力,东亚国家试图把美国排除在外实现区域一体化亦不现实。因此,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应致力于协调美国与东亚地区的关系。

    (三) 美国对跨区域合作的态度:积极支持

    美国对东亚跨区域合作的支持主要表现在其对两大跨区域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支持。然而,与其说美国对跨区域合作持支持态度,不如说这些跨区域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美国所主导的。

    亚太经合组织(APEC)始建于1989年,是环太平洋主要发达经济体主导的非制度性的政府间经济合作组织。APEC是松散的、非制度性质的组织,美国的霸权地位决定了其在APEC中仍处于领导地位。APEC自成立以来,作为太平洋地区最广泛的协商平台,其作用和影响并不是持续的。在“茂物宣言”的倡导下,东亚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1997年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APEC中的发达经济体对亚洲危机国家极其有限的援助使东亚国家认识到区域内部合作的缺失。因此,APEC在亚洲地区的作用和影响逐渐减弱,直到美国“9·11”事件的爆发,美国再次把APEC作为亚洲地区的安全平台,极力倡导反恐合作,在此期间经济合作取得的成果相对较少。可见,无论是经贸自由化还是反恐和地区安全,APEC已然成为美国干预并主导亚洲事务的平台。

    在APEC合作停滞不前,“茂物宣言”宣布延期的同时,太平洋沿岸四个小国提出建立“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但是,起初该协定并未受到大多数国家的重视,但自从奥巴马总统于2009年高调宣布美国加入该协定后,该协定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关注。然而,本是太平洋沿岸小国倡导的自由贸易协定又何以引起美国的极大重视呢?在APEC成果甚微且合作议题向安全方面转变的同时,TPP成为塑造跨太平洋自由贸易区的“新样板”,同时也是美国抗衡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扭转美国被排除在外的不利局面的重要推手。可以认为,美国参与TPP一方面是东亚地区的回归,另一方面也是对APEC的补充。

    图3 亚太区域合作概况{资料来源:D. Nanto, “East Asian Regional Architecture: New Economic and Security Arrangements and U.S. Policy,” CRS Report for Congress, 2006,No.9,p.23.}

    (四) 各合作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

    东亚区域合作组织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相互重叠,次区域合作、区域性合作与跨区域合作之间互相影响,并且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从图3中可以看出,东亚区域合作的任何一种形式(组织或者论坛等)基本上都包括东盟、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和俄罗斯。而从东亚区域合作层次的角度来看{具体指区域内合作、区域合作和跨区域合作。},东盟、中国和日本、美国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可以说这三者是东亚区域合作的关键,而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复杂。首先,东盟在东亚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十分特殊,东盟中很多国家是美国的传统盟友{在这里主要指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与美国关系较为密切的国家。},东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东亚地区性合作的重要推动者。美国除自身对APEC施加影响外,同时也通过东盟对APEC施加影响;其次,东盟“10+3”概念由来已久,然而区域性的合作始终未能突破“清迈倡议”,仅在经济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关键在于区域性合作主导力量的缺失。那么,中国和日本对区域性合作的意愿以及主导力量的配置将成为未来区域性合作能否取得进展的关键。最后,美国实际上是把亚太地区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冷战过后美国与东亚地区间轮辐式格局到奥巴马政府“重返亚洲”战略,可以说美国是从更高层次上对东亚地区施加影响,也就是说东亚地区试图摆脱美国的影响形成区域性的合作不具备现实条件。

    结 论

    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角度来看,目前东亚地区制度合作现状明显滞后于地区实际合作情况。但是对于整个东亚地区而言,实现类似欧盟的一体化组织并不具备现实条件。本文认为,东亚地区实际合作现状与制度合作现状不匹配的原因不仅在于区域性主导力量的缺失,更重要的原因是美国霸权对东亚地区施加的影响(或干预)。霸权国家与地区主义之间的张力必然导致美国对东亚区域合作的态度莫衷一是。从经济方面考虑,东亚地区实际上已经成为美国金融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金融霸权的支撑下,东亚地区潜在金融合作完全超越了制度合作的现状,也反映出美国在客观上是支持东亚地区的金融合作的。从政治与地区安全方面考虑,美国对东亚区域合作的态度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1) 东亚地区是否会出现以东亚一体化为依托并对美国在东亚的地位提出挑战的大国;(2) 东亚一体化的发展是否会对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安全格局提出挑战;(3) 美国是否被排斥在东亚一体化进程之外。

    综上,美国霸权影响(或干预)下的东亚区域合作应在深化区域货币金融合作基础上形成除美国以外的东亚区域性合作的主导力量。未来中、日两国对于区域领导权的配置以及领导路径的选择将是影响东亚区域一体化的关键,当然这将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张小明.美国是东亚区域合作的推动者还是阻碍者?世界经济与政治[J],2010(7):416.

    [2] 宋伟.美国霸权和东亚一体化.世界经济与政治[J],2009(2):5766.

    [3] 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M].杨宇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4] 巴里·埃森格林.嚣张的特——美元的兴衰和货币的未来[M].中信出版社,2011.

    [5] 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M].嵇飞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6] 拉姆齐森·S.拉贾.亚洲新兴市场汇率体系调控[J] //亚洲区域合作与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改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206241.

    [7] 罗纳德·I.麦金农.危机过后东亚美元标准的复兴——对高频率盯住汇率的一种诠释[J].//东亚奇迹的反思.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140171.

    [8] 李晓,丁一兵,秦婷婷.中国在东亚经济中地位的提升——基于贸易动向的考察[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5):17.

    [9] 王帆.冷战后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调整与联盟政策.首都师范大学学报[J],2004(3):2733.

    [10] 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M].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1] Frankel J, Wei S J. Yen Bloc or Dollar Bloc?:Exchange Rate Policies of the East Asian economies[J]// Takatoshi Ito, Krueger A. Macroeconomic Linkage:Savings,Exchange Rates, and Capital Flows,NBER-EASE Volume 3,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295333.

    [12] Nanto D. East Asian Regional Architecture: New Economic and Security Arrangements and U.S. Policy[J].CRS Report for Congress,2006(9):142.

    (责任编辑:张晓薇)

    相关热词搜索:东亚美国区域合作因素分析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