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发挥亚太引领作用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

    发挥亚太引领作用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

    时间:2020-05-25 05:18:3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热点材料】

    2013年10月7日至8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其主题为“活力亚太,全球引擎。”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题为《发挥亚太引领作用,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讲话,阐述了对当前世界经济的看法,强调亚太经合组织正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应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维护亚太经济金融稳定,推动各成员深化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亚太地区继续在世界经济复苏方面发挥引擎作用。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了题为《深化改革开放 共创美好亚太》的重要演讲,强调中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中国将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我们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抱着坚定信心,中国将给亚太发展带来更大机遇,中国希望同亚太伙伴们携手同心,共同创建引领世界、惠及各方、造福子孙的美好亚太。会议发表了《活力亚太,全球引擎——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宣言》和《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和世界贸易组织第九届部长级会议声明》,承诺加强政策协调和多边贸易体制,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深化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

    【理论分析】

    一、 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

    1. 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指出,中国经济发展正在从以往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更多依靠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转变。

    2. 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指出,我们将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宏观调控、财税、金融、投资领域体制改革。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指出,我们将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4.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指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经济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应该争取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放大正面联动效应,防止和减少负面外溢效应。

    5. 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要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努力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指出,中国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提高国际投资合作水平,切实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二、 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

    1.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指出,中国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更广泛地区、更广大民众。

    2. 国际组织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和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指出,亚太经合组织承载着推动本地区和全球发展的重要使命,面对各种挑战,应该展示勇气和决心,发挥引领和协调作用,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亚太地区继续在世界经济复苏方面发挥引擎作用。

    3.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发展是维护和平的保障。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指出,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4.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身的发展,又通过自身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指出,中国受益于亚太经济增长大环境,中国实现了自身发展,同时又以自身发展为亚太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

    三、 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分析

    1.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发挥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指出,亚太经合组织正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站在历史新起点上,让我们携起手来,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思想,推动亚太经合组织发挥更大作用。

    2.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指出,亚太各经济体利益交融,命运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这个动态平衡的链条中,每个经济体的发展都会对其他经济体产生连锁反应。

    3. 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同时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指出,亚太是个大家庭,中国是大家庭中的一员。中国发展离不开亚太,亚太繁荣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将会给亚太发展带来更大机遇。

    4.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指出,我们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改革创新,释放内需潜力、创新动力、市场活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5.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亚太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实现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和健康成长,将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6.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总体朝好的方向发展,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突出,实现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和健康成长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7. 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指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解决当前问题的同时,更要谋划长远。

    8.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好主要矛盾。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 “活力亚太,全球引擎。”为主题,体现了亚太经合组织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善于抓住重点。

    9. 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要求我们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善于抓住主流。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指出,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经济增长及其他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预期目标之内,一切都在预料之中,没有什么意外发生。

    10.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亚太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1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发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指出,我们既要创新发展思路,也要创新发展手段。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用创新培育新兴产业,用创新发掘增长动力,用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12.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指出,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通过改革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13.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指出,我国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13年10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指出,中国经济发展正在从以往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更多依靠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转变。其经济学依据是

    A.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

    C. 消费对生产起决定作用

    D.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2. 2013年10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指出,我们将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宏观调控、财税、金融、投资领域体制改革。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

    3. 2013年10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指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经济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应该争取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放大正面联动效应,防止和减少负面外溢效应。这说明

    A.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B.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C. 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D. 经济全球化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4. 2013年10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指出,中国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提高国际投资合作水平。以下做法属于“走出去”战略的是

    ①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 ②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 ③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④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

    A. 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

    5. 2013年10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指出,中国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更广泛地区、更广大民众。其根本原因是

    A.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 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C. 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D.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6. 2013年10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指出,中俄在亚太拥有广泛共同利益,中方愿同俄方加强协调和配合,共同维护亚太安全稳定和发展繁荣。这说明

    A. 中国和俄罗斯的根本利益相同

    B.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C. 中俄间的共同利益是中俄两国合作的基础

    D. 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7. 2013年10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指出:“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 和平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C. 发展是维护和平的保障

    D.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8. 2013年10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指出,我们要携手建设开放型经济和区域合作框架,以开放包容精神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这蕴涵的辩证唯物论道理是

    A. 正确认识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

    B.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C.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D.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9. 2013年10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指出,任何一项事业,都需要远近兼顾、深谋远虑,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是不会长久的。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主要是

    A.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 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D. 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10. 2013年10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亚太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实现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和健康成长,将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③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④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1. 2013年10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指出,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经济增长及其他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预期目标之内,一切都在预料之中,没有什么意外发生。这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 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善于抓住重点

    B. 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C. 要正确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D. 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善于抓住主流

    12. 2013年10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指出,长远发展的关键在于改革创新。下列对创新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④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二、 非选择题

    13. 阅读材料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背景材料】2013年10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指出,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我们必须坚定改革开放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创造活力,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切实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1)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对外开放?并对我国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提出合理化建议。

    (2)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坚持改革的正确认识。

    14. 阅读材料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2013年10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指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改革创新,释放内需潜力、创新动力、市场活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材料二:2013年10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指出,中国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更广泛地区、更广大民众。我们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1)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谈谈我国应该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请分别从《政治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角度,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参考答案

    1. D 2. D 3. B 4. A 5. D 6. C 7. B 8. B 9. C 10. A 11. D 12. B

    13. (1)①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②要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我们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第二,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第三,要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第四,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2)①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14. (1)①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因此,我国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②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是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因此,我国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③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我国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我国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分析: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因此,我国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②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因此,我国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好主要矛盾。因此,我国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作者单位:韶关市乳源高级中学)

    责任编校 李平安

    相关热词搜索:开放型世界经济亚太引领发挥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