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论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论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时间:2020-06-03 05:17:5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竞争的基础是人才,人才的基础在于教育。作为一门世界各国进行沟通的主要语言,我国的英语教育发展值得深思。基于此,对我国当前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以及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路径。

    关键词:英语教育;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必要性;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7-0005-02

    从1840年后的洋务运动,到1919年“五四”后的新文化运动,再到1978年后的改革开放,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我国的英语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英语人才。究其背后的原因是:西方国家在包括经济、科技、教育、军事、医疗、社会保障等在内的综合国力上远远超过了中国,中国为了民族、国家的存亡就要向西方国家学习,而英语就以一门工具学科的角色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尤其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工业、农业、经济、科技、教育、军事、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综合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这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奋力拼搏,民族自信心、文化自信心、道路自信心空前强大,我们需要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英语作为世界各国进行沟通的主要语言无疑是最便捷的工具,这就引发人们对英语教育的思索: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应如何定位。

    一、当前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技能,轻文化。现行英语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能力,方式是分块练习,缺乏整体性思维,不利于学生英语表达体系的建立。即使经过反复练习建立了英语表达体系,但由于文化背景知识教育的缺失,学生会表现出无话可说。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语言是用来表达文化的一种形式,而对文化的不了解,即使会运用语言,也自然无话可说。正如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古迪纳夫在《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中指出的:“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

    2.教材存在缺陷。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传承西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语言要有相应的语境,而英语语境的设计多是以西方文化为背景。所以要想学好英语就得了解西方文化、风俗习惯、逻辑思维、表达方式等。而按此长期进行英语教育,必然弱化学生的中国人惯用思维方式,在风俗习惯上也更加西化,如圣诞节等西方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同时,学生进入职场或社会后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交际障碍,不适应本国环境。

    3.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因为学生缺乏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必然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纵向传承与横向传播。同时,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而软实力是国家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育中的缺失也将影响国家形象的树立。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分析

    传统文化是人类思想与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的精神,是创造力的源泉,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传统文化的价值已得到当今社会的公认[1]。

    1.文明传承,国家永续。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史,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经历了几多朝代更迭,社会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至社会主义社会。而中国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它是中国的根本,是中国生命力之所在。

    2.维护社会稳定。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文化的概念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家代表着团结、互助及凝聚力,在社会保障不健全的情况下,家庭、家族的力量对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3.提升全民素质,指明行为准则。《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愈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以此为准,则全民素质将得到极大提高。世界500强企业招聘时,如果应聘者在信仰一栏空白不填或填“无”的,将无条件被淘汰。因为一个人没有信仰就没有什么可以约束他的,那将是很可怕的。“礼、义、廉、耻”就是中国人几千年传下来的朴素价值观,丢掉它就会走向违法、无信、贪污、无耻。所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升全民素质。

    4.指明工作态度。儒家经典《论语》里仁篇有言,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说,人应该少说多做。这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一致的,告诉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工作,这也是战胜浮躁风气的不二法门。

    5.创新之源。随着时代巨轮的滚动,科学技术发展呈现迅猛之势,很多领域都遇到了发展瓶颈问题。如何突破瓶颈将科技水平提升到更高层次,在“飞天”梦想实现基础上如何对宇宙空间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需要发展哪些技术及如何发展等等,引起人们的关注。而突破这些难题的钥匙就隐藏在传统文化之中。正如有些科学家所指出的:“现在已经进入用科学解释宗教及古老智慧的时代,随着研究的深入,其中隐藏的能量是令人震惊与振奋的。所以,以创新的视角来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三、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教育的本质是文明的传承,因为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特色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个失去本民族文化支撑的人也是难以赢得他人的敬重的,失去文化之根将像浮萍一样漫无目的地漂泊,内心充满惶恐和迷惘[2]。而英语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之基,所以它们有融合的必要性。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改良现行英语教育,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尝试。它给英语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立足于本土文化,赋予英语教育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培养更具“中国味”的英语人才。随着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国人将更具传统文化内涵。同时,用传统文化来规范国人的生活,个人素质将得到极大提高,社会会呈现廉洁有序、可持续发展的局面。此外,这对中华文明的薪火相传也是有益的。

    21世纪世界各国的交往会更加频繁,国人将更多地走出去,他们所拥有的中国气质、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外国人。这无疑有利于传播中国文化,间接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再则,社会能否持续进步,关键在于创新能力,而创新的基础是本国文化的传承。对中国古老智慧进行深入的探究,会让中国古老智慧在新世纪迸发出更耀眼的光芒。正如1988年,全球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举行会议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头2 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2]

    四、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路径探究

    在明确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必要性的基础上,如何融合就是一个新的问题。下面从教材和教学方式两个角度来进行路径探究。

    1.教材创新。在教材方面改变思维,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优秀中国文化作品为蓝本进行英语教材创作,或直接翻译,或加工后翻译,从内容上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

    2.教学方式上可采用课下发现、课堂讨论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形式[3]。首先,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对自己感兴趣的传统文化表层现象进行英语表达及意义解释。然后,在课堂上可以与其他同学分享学习成果,同学间也可以相互提问、解答,通过质疑与释疑培养思辨思维,提高学习效果、理解深度。最后,要求学生用学到的传统文化来规范自己的学习、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等,从而通过习惯影响行为,行为的反作用力又促进学生学习,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及英语表达能力。

    五、结语

    现在的中国正处于民族自信心空前强大之时,相对于美国里根政府时期提出的“美国梦”,我国提出了“中国梦”,一个属于中国人的民族复兴之梦。近年来,国内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国学热潮,各阶段教育都相应地增加国学内容,从基础性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到更深入一些的儒家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家经典《道德经》等。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栏目也更侧重国学内容,如阎崇年的《明亡清兴六十年》、《大故宫》,易中天的《易中天品三国》,王立群的《王立群读史记》,钱文忠的《三字经》等。各地的地方性文化讲坛也更注重深挖本地区的历史文化源流,如湖北讲坛的《荆楚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方面,我国在世界各地开办了众多孔子学院,培养了很多外国学生,加深了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掌握,更以孔子这样的代表人物形象为品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性化一面。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发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将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趋势。英语教育是立足于英语人才的培养,而培养英语人才的目的在于让中国人了解世界,也让外国人了解中国,所以,英语教育理应顺应时代潮流。

    总之,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有融合的必要性及内在价值。通过融合,未来中国英语人才将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以及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姚晶静.高校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研究——以浙江地方传统文化为视角[J].社科纵横,2010,(2).

    [2]任德山.论语的智慧[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

    [3]任海燕.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教学实践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3).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英语教育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