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子夜》之结构探析]子夜的结构是

    [《子夜》之结构探析]子夜的结构是

    时间:2019-01-30 05:42:1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子夜》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宏篇巨作,不仅具有厚重的历史容量、深邃的思想内蕴,其精湛的结构方式也是值得关注的重要方面。全书整体结构严密精湛,游离部分匠心独运,枝蔓细节安排巧妙,本文即从这几方面入手,对《子夜》的结构进行一番探析。
       茅盾先生的长篇小说《子夜》,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宏篇巨作,因其厚重的历史容量、深邃的思想内蕴,其社会作用和时代价值,得到了高度评价和普遍赞赏。小说在1932年2月初版后仅仅三个月内,就连续再版四次,每次五千部,不仅爱好新文学的青年学生对《子夜》爱不释手,就连那些从来不看新文学作品的资本家的小姐少奶奶们也争相阅读。《子夜》之所以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不仅因为其历史内容、思想深度和写作技巧,它精湛的结构方式,也是吸引读者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即试就《子夜》的结构进行一番浅探。
       一、整体结构之严密精湛
       《子夜》截取了1930年五、六月两个月间中国社会生活的横断面,时间虽然较短,但作品却深刻反映了广阔的社会内容,表现了复杂的矛盾冲突,展示了众多的人物关系,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社会图景。《子夜》全书可分三个部分:一至三章是故事的开端;四至十六章是故事的主体;十七章至十九章是故事的结尾。三个部分构成《子夜》的宏大结构。
       作品开头,借吴老太爷引出中心人物吴荪甫,为牵动整部小说中所有线索、事件、人物的中心主角定制了开场。接下来的二至三章,借吴老太爷的丧事让多数人物总亮相,并伏下小说情节发展的各条线索。在四至六章的发展和十七章以后的高潮中,作品沿着前面提携的线索迅速地展开了情节。而且层层相生,环环相扣,衔接得非常紧密。第四章沿着“四乡农民不稳,镇上危在旦夕”的电报,写了双桥镇农民暴动。五至七章承接暴动,沿着办银团、工人怠工、秘密多头公司的线索,写吴等建起了益中公司,又任用屠维岳巧妙地平息了第一次工人罢工,还取得了公债上的第一次胜利。八至十二章写由吴的大计划引出赵的大计划,于是吴办实业和与赵斗争成为这一部分的主要情节。十三至十五章记叙由于吴在公债上的失利而加强了对工人的剥削,由此引发了工人的第二次罢工,于是转入对工人罢工的集中描写。至十六章由朱桂英一家过渡到周仲伟的破产,由周的破产写出益中实业的末路。于是自然转入十七至十九章,吴、赵公债市场上的背水一战,直至小说结束,构成小说的高潮和结局,有头有尾,连贯完整。
       根据以上的情节发展,整部小说围绕吴荪甫这一中心人物展开了五条线索:吴荪甫与赵伯韬在公债市场上的斗法,吴与孙吉人、王和甫等人合办实业,吴荪甫及其他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双桥镇的农民革命与阶级斗争,吴荪甫的家庭生活与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生活图景。这五条线索齐头并进又相互关联,形成巨大的网状结构,同时也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吴、赵的矛盾着墨最多,贯穿全篇,成为作品中最突出的部分,牵扯进其中多数人物的命运,是毋庸置疑的主线。而五条线索通过人物的来回穿插,情节的交错以实现了盘根错节的密致结构。如,沿着双桥镇的线索牵出无赖曾家驹,而曾又在后来的罢工情节中充当一环;沿着公债市场的线索,逐步牵出了杜竹斋、赵伯韬以及冯云卿、何慎庵、李壮飞的“合股公司”,又引出“钻狗洞”的冯眉卿、充当间谋的刘玉英、交易所经纪人韩孟祥等人的活动,所有这些都统一在了吴办实业和与赵斗法的两条线索之中。同时,作者通过前后照应、细节描写使整部书更加严密完整。其中吴老太爷的随身法宝《太上感应篇》便是极好的一个例证。吴老太爷初到上海时,《太上感应篇》见证了这个封建老古董眼中上海的光怪陆离;吴老太爷去世时,《太上感应篇》又目睹了这“古老僵尸”的“风化”;而在尾声之中,仍是这部《太上感应篇》,又成为经历心灵剧变的四小姐的随身法宝,直至她找到新的精神寄托。
       正是作者将条条线索,各色人物通过精心设置的结构展示出来,这部作品才实现了整体形式上的艺术特色,外观上宏大复杂、错综难解,内部却缜密明晰,条理分明。
       二、游离部分之匠心独运
       茅盾在谈到《子夜》的创作时说:“原计划打算通过农村(那里的革命力量正在蓬勃发展)与城市(那里敌人力量比较集中因而也是比较强大的)两者革命发展的对比,反映出这个时期中国革命的整个面貌,加强作品的革命乐观主义。小说第四章是伏笔。但这样大的计划,非当时作者的能力所能胜任,写到后来,只好放弃。而又舍不得已写的第四章,以至它在全书中成为游离部分。”“成为半肢瘫痪……”“本书也成为现在的样子――偏重于都市生活的描写”。
       虽然作者认为第四章对农村革命的描写造成了全书的“半肢瘫痪”,但被保留的这一部分作为文章的有机成分与全篇密不可分,与中心人物吴荪甫息息相关。在吴办实业的问题上,两者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双桥到益中,人们可以看到吴发展民族工业的勃勃雄心。双桥王国的毁灭,一方面激励了吴荪甫发展上海势力,一方面也在资金上影响了他上海实业的发展,并由此关联到吴、赵在公债市场上的斗争。作品写吴在办实业和作公债的过程中,多次提到双桥损失给他带来的影响,还几次借费小胡子的报告,介绍双桥形势的发展,让双桥镇跑出的曾家驹,在裕华丝厂表演了前后一致的流氓行为。而双桥镇农民革命的描写,也作为背景的展现增添了作品的历史感。由此可见这一部分看似“游离”,实则必不可少。
       因此,从结构上来说,这一看似与全书的都市生活描写孤立的部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注意力的过于集中,在核心之外设置了一个关注点,并由之牵动部分线索,平衡了整体的结构形态。
       三、枝蔓细节之巧妙安排
       前面已经提到《子夜》结构的严密明晰,而在其盘根错节的网状结构背后是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图景的一种全景式展示。其所涉及的人物之众多,层面之广泛,现象之繁杂,无不体现出作者创作之初的“野心”。虽然最后的作品呈现没有完全达成这种超大规模的描写中国社会的“野心”,但其在主要线索之外的枝蔓描画,不论是略着笔墨还是一笔带过,也为我们全面了解那个时代和身处那一时代的各色人物提供了视角。
       在吴荪甫家庭生活这条线索中,穿插了吴少奶奶林佩瑶与雷参谋的爱情,表现了资产阶级女性的婚恋悲剧。而以林佩珊、范博文、吴芝生、杜学诗等人为代表的青年人对待生活、爱情以至家国命运的各色态度,也引人思考。经历了由封建大家族走入现代上海都市的四小姐和七少爷的命运同样吸引着读者。此外,贪婪、无耻的冯云卿用女儿使美人计套取公债情报,工人运动中潜藏危机,资本家与军队勾结以利用战争发财等等情节,都构成了全书不可或缺的枝蔓,充实着作品的结构和内容。
       而这些枝蔓细节的安排在结构上的巧妙之处还在于,它们使得情节安排疏密相间,虚实结合,有张有弛,扣人心弦。在矛盾尖锐,节奏紧张之时,这些插曲起到了缓冲、调节的作用;在争斗、利益之中,这些情节加入了“人”的因素,使作品具有了情感、起伏、悲喜,而真正成为有血有肉的杰作。
       总言之,《子夜》在一个宏伟的框架中向我们展示了三十年代初的时代风貌,在张弛起落之间形成了多样而统一的结构形式,在这种结构之美的基础上传达出作品强大丰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王振洲.巨作之精构――《子夜》之结构美赏析[J].现代语文,2008(6).
       [2]温璧赫.谈《子夜》的结构艺术[J].辽宁师专学报,2005(2).
       [3]李志连,冯金铎.《子夜》的结构形态美[J].山西师大学报,1993(3).
       [4]骆飞.略论《子夜》的结构艺术[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3(2).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子夜探析结构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