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捐书人潘世兹先生与《宝礼堂宋本书录》_宋初三先生

    捐书人潘世兹先生与《宝礼堂宋本书录》_宋初三先生

    时间:2019-02-12 05:46:2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偶阅郑振铎《西谛书话》,其中有《宝礼堂宋元本书目》一条:说“书录出张菊生手,甫印就,潘明训君即下世,其嗣君乃封存之,故传世绝罕。余尝托菊生先生索取一部,竟不可得”云云。郑振铎所说《宝礼堂宋元本书目》就是现在一般人所说的《宝礼堂宋本书录》。“文革”后,扬州广陵刻印社将其影印再版。有潘明训哲嗣潘世兹先生所撰文言序文,卷首并附有书影若干帧。我最早读到的便是这样的影印本,可见此书早已成为不易寻访的现代善本。直到近年来,上海古籍出版社才又列入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出版点校本,并附索引,颇便读者使用。
      几年前,在《随笔》杂志上读到贾植芳先生写的《我的后来者――潘世兹先生》一文。谈及这批藏书及捐献者潘先生一九五七年后的坎坷经历,颇具传奇色彩及史料价值,当为喜谈掌故者所乐闻。
      原来潘先生的父亲潘明训老先生,广东南海人,是英国租界工部局的官员,文化不高,但是很有钱,于是就送儿子去英国剑桥大学读书。老潘先生好藏书,收藏了不少宋元明清版的古籍版本书,是位大收藏家。其收藏中的精品有一大部分来自袁世凯之子袁寒云的旧藏。所谓宝礼堂者,即收藏有其得诸袁克文之南宋光宗绍熙三年三山黄唐刊本《礼记正义》而得名,潘明训老先生生前曾以珂罗版精印此书,以馈赠海内外同好者。
      潘先生回国后历任圣约翰大学历史政治系主任、教导长、代理校长,思想进步,一九四九年大陆解放时留了下来,一九五○年参加了民主同盟,并将父亲的藏书无偿捐给国家,是一件社会上十分轰动的新闻。本来宝礼堂藏善本,解放前已悉数运往香港,潘先生将之运回献给国家,实属爱国之至。这与当时许多世家为避祸捐献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黄裳先生《唐女郎鱼玄机诗》跋语有云:“今冬宝礼堂藏书归公,自海道运归。入京之前,徐伯郊氏招余往观,匆匆得见宋本三十许种,皆精绝,此册亦在,已裱成册叶矣。云烟过眼,未能忘情。今乃无意中获此影本,与原迹不差毫黍,观之忘倦。漫书卷尾。辛卯岁暮,黄裳。”辛卯为一九五一年。徐伯郊氏为徐森玉先生。宋书棚本《唐女郎鱼玄机诗》为清黄丕烈、民国初年袁寒云旧藏。黄裳所得为周叔�珂罗版影印本。近年北京图书馆又有精影印本,夹板亦以旧楠木为之,颇具虎贲中郎之效。
      潘先生一九五七年响应号召,提了些建议,便被打为右派,降级降薪。“文革”前夕,有人诬告潘先生和同年被打为右派的历史系王造时、外文系孙大雨两位著名教授组织中国社会党,图谋不轨。王造时死于狱中。孙大雨提前一年释放回上海后被勒令在城隍庙扫地。潘先生被关了七年,放出来后也被分配到复旦印刷厂“劳动改造”, 与在此接受改造的贾植芳先生成了难友。贾先生因胡风一案牵连,身陷囹圄多年,此时被放在印刷厂劳动改造。
      不过潘先生的确有钱,在印刷厂带午饭,常有烤乳猪、炸牛排、叉烧、酸牛奶、矿泉水,面包里夹果酱、奶酪,这类西式餐点当时很为工人所新奇,不知都是些什么。他没事时还吹个口哨,是个蛮率性有趣的人。潘先生本来住在沪西一栋花园洋房中,由于房间过大、过多,“文革”前夕前来逮捕他的公安人员事先埋伏在他家中,竟然毫无察觉。
      潘先生的夫人陈永娟原是圣约翰大学的学生,是学校的“校花”,和潘先生结了婚,院系调整后也跟着到复旦外文系当讲师。潘夫人的家庭是英国太古公司的买办,她从小在西方接受教育,所以汉语倒没有西文来得好。记得潘夫人是比较讲究的,打扮时新,还化着妆。潘先生落难后,她由于不懂戴反革命帽子是何意?拿着判决书向人打听。
      潘先生晚年曾任复旦图书馆长。由于夫人随儿子定居国外,退休后的他一个人雇了三个保姆照顾起居。潘先生晚年还英译《三字经》在新加坡出版,曾经郑重其事地以宣纸信笺,墨笔蝇头小楷写信向继任的图书馆长贾植芳先生请教《三字经》的版本问题。可见,他并没有继承藏书家父亲鉴定版本的家学,何况其父身后尚有高人指点。本来他在英国所学的是政治学,与传统的目录版本之学风马牛不相及。后来年纪大了,也没有什么病,就过世了。贾植芳先生为此很发了一番时代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感慨。现在,连当年撰文纪念他的贾植芳先生也成了古人了。
      潘先生所捐这批国宝如今完好收藏在北京图书馆,除了微缩胶片,一般人自然无从寓目。由于《宝礼堂宋本书录》著录详瞻,一册在手,其庐山真面目倒也不难领略。
      《宝礼堂宋本书录》出张元济之手,素称精审。据笔者孤陋寡闻,其明显的讹误只有这样两例。
      一是题宋刻《黄氏补千家注杜工部诗史》一书,此书福建刻书风格显著。一九七○年山东明鲁荒王墓中出土了几种书。其中有一部与宝礼堂所藏相同,卷三十二后面的半叶上,有“武夷詹光祖至元丁亥重刊于月崖书堂”一行。宝礼堂藏本正好缺这半叶。至元丁亥是至元二十四年,距南宋咸淳十年之亡仅十三年。正如冀淑英先生所言,这点差距在版刻上是难以反映的。这也为元版书假充宋本增添了一个例证。
      二是元大德南海志残本,陈垣先生撰写《书元大德南海志残本后》,开头谓潘跋不详撰人,这显然是出于为贤者讳的笔法。陈先生这篇跋文解决四个问题,一是所谓南海县志之“县”字系后人所加,应为一路之志,撰写者为路一级官员;二是南海志足本应为二十卷,潘跋据十末有一“终”字,遂谓终于十卷,不知卷末终字或有或无,本无定例;三是书刻成后再印时或有增补,应在大德刻本下增“致和后续有增纂”;四纠正潘跋年号错讹,致和年号系泰定五年二月所改,并非明宗之号,明宗即位于天历二年正月,致和元年亦非明宗即位之年。由于陈先生精于元代制度,故能发此前人未发之覆。

    相关热词搜索:书录礼堂生与捐书人潘世兹先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