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追忆胡耀邦主政川北二三事_追忆母亲二三事赏析

    追忆胡耀邦主政川北二三事_追忆母亲二三事赏析

    时间:2019-02-18 05:30:3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建国初,胡耀邦主政川北行署近3年。我当时是团川北工委的青年干部,曾近距离接触耀邦同志,对他的道德风范、工作作风至为佩服。几十年了,一些往事时时在脑际萦绕,挥之不去,成为我做人行事的楷模。现追记其中部分,以飨读者诸君,也是对老领导的思念。
      
      一到任就遭土匪袭击
        西南解放后,原四川省(不包括现雅安、西昌等地)被划分为4个相当于省一级的行政区,秦岭及大巴山南麓至四川盆地北缘这一大片土地,属川北行政区。该区共1750万人口,辖1市35县,9万平方公里。既是老革命根据地,又是贫穷落后的新解放区,治理、建设任务非常繁重。中央将这个任务交给十八兵团政治部主任、团中央委员、年仅34岁的胡耀邦同志。并且让他身兼三职;川北区党委书记、川北行署主任、川北军区政委。当时人们称耀邦同志是“中国最年轻的省委书记”。
      身负重任,耀邦同志由陕人川,于 1950年2月19日晚抵达行署所在地南充。那时南充才解放没多久,社会治安不好,耀邦同志一下车,就遭到土匪袭击,幸好有惊无险,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晚他在干部大会上说:“我们胜利了,但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敌人刚才还向我开了两枪呢!我们今后任务艰巨啊!”说这话第二天,他就投入紧张工作。
      在党中央以及西南局领导下,他发动全区人民开展征粮剿匪、减租退押、土改、镇反、抗美援朝,在农村推行互助合作,在城市开展“三反”、“五反”运动,短短两年多时间,就迅速荡涤了反动封建势力,建立了民主政权,改变了社会风气,发展了党团组织,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恢复和发展了工农业生产。在他领导下,全区社会安宁,生产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广大群众在歌颂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以及毛主席的同时,对耀邦同志给予极高评价,称赞他是毛主席的好干部。那时,耀邦同志在川北威信相当高。
      
      耍“三面威风”不能耍“八面威风”
      
      耀邦同志在川北期间很注重抓作风建设,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他参加干部会,尤其青年干部会,必讲“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等等,以致于这些话当时成了川北青年干部的座右铭。
      1951年6月,耀邦同志在团川北工委《关于南充市中等以上学校重视正课学习中解决工作与学习矛盾问题的报告》上批示:“这是一份非常生动、非常深刻的报告,我认为值得把他(它)用很好的纸、大的字印现来,发给全区中共各级宣传部长,政府各级文教科长,文联、学联各级负责人和中学校长,仔仔细细读一遍,并开展讨论。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一刻也不要脱离群众,随时倾听群众的呼声。”
      就在这个批示中,耀邦在列举许多政治名词之后,特别强调:“等、等、等、等,都是伟大的名词,如果离开了实际,则一文不值,无论如何我们得把它和实际结合起来!”对一些干部出现的不好的思想苗头敲了一记重锤。当时面对革命胜利形势,干部中渐渐滋长一种居功自傲情绪,群众观点有些淡漠。
      他这个批示,针对性很强,在川北干部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有段时间,全区在干部中开展检查空谈“伟大名词”活动,一些不好的思想苗头迅速得到遏制。
      也是这一年,耀邦同志在一次团干部会上说:“你们青年同志尤其要注意联系群众,团结各界青年,同他打成一片,千万不能向群众耍威风。过去不是说‘八面威风’吗?这个要不得!我们今天只能耍‘三面威风’,也就是说只能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耍威风,因为它们是我们的打击对象,不能对工人、农民、士兵、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少数民族、宗教界人士、国际友人耍威风,因为他们是自己人,要注意团结大多数。”耀邦同志这个“耍威风”的观点,在川北也传得很开。
      耀邦同志不仅这样要求别人,自己也身体力行。在短短时间内,他就走遍了川北的山山水水,他直接到边远山区,就地研究贫苦农民翻身解放问题,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他出差时总是轻车简从,平易近人。经常穿一身洗白了的旧军装,脚登旧军用胶鞋。西南局给他配了一辆轿车,但他一般都是坐一辆吉普车。他夫人李昭同志也是老革命,一到川北就分配到丝三厂当军代表,长期生活在工人群众之中,从未听说她有特殊化表现。耀邦同志经常说:“我是吃‘小灶’的,比你们‘大灶’吃得好,但你们可能不知道,我们区党委一起吃‘小灶’的人中,还有一个炊事员,因为他是老红军,所以我们按规定吃。”
      “三反”运动中,在区党委统战部召开的一次大会上,我听到耀邦同志一次检查,他诚恳地检查了超标准买书的事。其实那些书都放在机关图书室,并非他一人专用,只不过他借阅较多而已。但他还是主动承担了责任,并认为这是特殊化的一种表现。他当场宣布回去就归还,决不搞特殊化。
      
      讲演时作捉迷藏状
      
      在川北,无论年龄大小,文化高低,人人都喜欢听耀邦同志的报告。耀邦同志作报告最主要的特点,是能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对象运用不同的讲演方法,而且很善于抓住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深入浅出地讲党的方针政策,以理服人,从不夸夸其谈。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除了在各界人民代表协商会等重要会议外,他很少照讲稿念,往往只带一个提纲,有时连提纲也没有,即席发言,但把他讲话速记下来,就是一篇中心突出,层次清楚,内容丰富,语言准确的讲演稿,记者有时就按记录整理发稿。耀邦同志本来有点“口吃”毛病,但他在讲演时巧用慢腔、拖腔和笑声以及手势,这一掩饰,不知情者很难发现他的毛病。而且他讲演时语言风趣幽默,比喻恰当得体,会场气氛特别好。
      1951年冬,区党委统战部在川北大学召开民主人士、教授座谈会,听取搞好大学民主改革意见,专门请耀邦同志到会讲话。耀邦同志却不先讲话,而是一个一个地询问与会者姓名、党派、教授专业,然后问寒问暖,他谈笑风生,会场气氛顿时变得活跃,大家无拘无束,争先发言。最后耀邦发表即席讲话。他从三皇五帝,刘邦项羽,三国鼎立,盛唐兴衰,一直讲到被外强凌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和蒋家王朝的覆灭,说明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说明了知识分子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才有前途的道理。整个讲话,充满人物故事,哲理名言,还经常使用文言助词,之手者矣焉哉。与会者都被吸引住了,听得聚精会神,连连称是,都赞耀邦同志博学多才。谁能相信耀邦其实只上过初中二年级?
      1952年六一儿童节,数百名少年儿童和少先队辅导员在莲花池区党委小礼堂举行庆祝会,耀邦同志代表区党委和行署前去祝贺。一上台,他高举双手讲了句开场白,就离开讲台,在主席台上游走,边走边说。他讲了六一儿童节的由来,他在井冈山领导儿童团开展的斗争,讲了长征路上和敌后根据地中的少年儿童英雄事迹,鼓励少年儿童学好本领,建设、保卫国家。他在讲话中,时而讲故事,时而背儿歌,时而打比喻,时而提问题,比比划划,讲得很生动,台下一双双小眼睛望着他,一会儿全神贯注,一会儿哄堂大笑,会场气氛十分活跃。讲到诚实问题时,他双手蒙住自己脸,作捉迷藏状,同时微弯着腰,语气轻柔地说: “你们看不见我了,你们看不见我了!”然后偷偷透过指缝往台下看,大声问:“你们看不看得到我?”孩子们齐声回答:“看得到!”耀邦同志放下手,说:“这就对了。一个人要老老实实。你站在那里,用手遮住自己脸,以为别人看不见,别人还是看得见你。你有缺点自己不承认,别人还是看得见的。”听了他这话,全场都乐开了。
      
      过目成诵的秘密
      
      当年川北流传很多耀邦同志自学成才的佳话,出于对他的景仰,有的传得很神,说他14岁读初中时参加红军,就能背诵很多古文、古诗,长征途中在马背上读书,抗日烽火年代在战壕里还手不释卷;说他能全文背出司马迁《报任安书》,说他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记得烂熟,甚至于说他能过目成诵。
      关于这个过目成诵,大家能说出许多事例。因为每次开会,耀邦同志一讲话,上头的方针政策,下面的实际情况,他都说得头头是道,典型数据,拈之即来。1951年秋,南充市召开万人大会,动员捐献飞机大炮,支援抗美援朝战争,耀邦同志手持讲话提纲,讲了一个多小时,他讲了朝鲜战场形势和川北区各条战线捐献飞机大炮具体情况,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青年、妇女中捐献积极分子的姓名、工作单位、家庭来,清清楚楚。听的人在台下感叹:他工作那么多,对如此浩繁的事例和数字怎么记得那么清楚?
      半年后,我终于有了答案。那是 1952年春天一个阳光和煦、微风拂面的星期天的上午,我同一位朋友到行署大院学骑自行车。路的右前方有幢红砖平房,那就是耀邦同志的宿舍。平房外没有围墙、花坛、树木,只是数十平米大的三合土晒坝。我们看到耀邦同志正独坐在阳光下聚精会神地阅读什么,大概我们弄出了声响,他抬起头朝我们这边望,我们于是连忙下车向他打招呼,“胡主任在看书呀?”
      “哪在看书!是在背书。”他回答说。
      接着他又说:“这些材料背得了,以后才好用啊。星期天不记一点,平时哪有时间?”
      我们说:“你也该休息一下呀!”他说:“哪像你们这些小鬼,就知道耍,星期天应看看书呀!”紧接着他又说:“当然你们活动活动也可以。”
      一来一去地说着,我们走到他书房门口,透过窗玻璃,我们看到书架上摆满了书,就像图书室一样,里面有张大办公桌,上面也堆着材料和书。至此我顿时明白了,耀邦同志之所以知识渊博,对情况熟悉,那是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强记苦背的结果。真是梅花香自苦寒来。
      1952年7月,川北行署撤销,并入四川省,耀邦同志奉调北京,担任团中央书记,以后我再没有直接见过他了。但几十年里我无不时时想念他。

    相关热词搜索:主政追忆二三胡耀邦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