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从巫山小三峡走进军事科学圣殿的辉煌之旅】 巫山小三峡游船时刻表

    【从巫山小三峡走进军事科学圣殿的辉煌之旅】 巫山小三峡游船时刻表

    时间:2019-02-19 05:31:3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四十年前,他揣着一纸初中毕业文凭从重庆市巫山县小三峡深处走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而今,他已是享誉军内外的军队政工专家、邓小平研究著名学者。陈继安,一个农民的儿子,是怎样走进被誉为“人民解放军智囊团”的军事科学院神圣的学术殿堂?一个战士,是怎样成长为写出那么多著作的专家、学者?带着尊敬和疑问,在北京西山红叶娇艳如花的季节,笔者走进军事科学院干休所,采访了这位传奇式的军人。一幅幅不断拼搏、不断攀登、不断求新的奋斗者的人生画卷,展现在我的眼前……
      
      
      他曾是雷锋式的优秀士兵,他也曾是中南海邀请的客人
      
      陈继安于1943年9月7日出生在巫山县白果乡黄林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的家在大宁河小三峡中小小三峡的马渡河边,这里有原生态的自然美景,也是土地瘠薄的穷乡僻壤。父母租种地主的土地,勉强维持生计。遇有饥荒,父亲去做长工,母亲讨米要饭。为了不被抓壮丁,父亲常常夜宿山洞,被地主恶霸欺凌更是家常便饭。解放后,父亲当了武装队员、农会干部,家中分得了土地房屋,精神上扬眉吐气。苦难的童年,新旧社会对比,使陈继安对共产党感恩,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树立了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这也成为他不断奋进的最初的原动力,是他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的基本原因。
      
      1961年,陈继安考上了巫山中学高中。当时正是我国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和因政策失误导致经济极端困难的时期,陈继安的父亲等几个亲人相继去世。他高中第一学期还没读完,就含泪退学回乡,挑起了养活母亲和小妹的重担。此后,他在农村整整干了4年。
      陈继安不甘于平庸,他要寻找新的人生道路。他选择了从军,投身人民解放军这座大熔炉,想把自己炼成好钢。1965年12月,他如愿以偿当兵入伍,来到驻在东北的某部坦克团修理连当焊工。
      部队正在开展学习雷锋、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活动。那个来自湖南的小个子战士,以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赢得了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成为全军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与雷锋一样,陈继安也有苦难的童年,翻身的幸福。他从雷锋身上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他下定决心: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干好,具体要从两个字上下功夫:一“干”二“学”。
      
      修理连是140多人的大连队,工种多、技术复杂,士兵的文化水平比其他步兵连队高,可以说强手如林,这对扎在人堆里毫不起眼的陈继安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他从小吃苦受累,工作的艰辛对他来说不在话下。一年中,他基本掌握了电焊、气焊、锡焊的技术操作,在老兵的带领下能胜任焊工的任务。除完成好本职工作外,他象雷锋那样,经常利用节假日做好事。星期天到厨房去帮厨,让炊事员休息。掏炉灰,把锅炉房打扫得干干净净。营区、车场的公共厕所粪坑满了,他约上老乡,用铁锹把大粪铲到推车里再运到菜地去。脚踩在粪坑里也不怕脏,嗅着大粪也不嫌臭。他还为战友义务理发、修鞋,替别人站岗,编写墙报、黑板报,积极参加部队组织的外出助民劳动。他政治学习、军事训练,样样走在前头。入伍仅一年,“五好战士”的奖章就戴在了他的胸前,他还被评为“学雷锋标兵”。
      雷锋有句名言,“人不吃饭不行,打仗没有武器不行,干革命不学习毛主席著作不行”,陈继安铭记在心。一到部队,他就如饥似渴地学习《毛主席语录》《毛泽东著作选读》。部队要训练,要工作,时间排得满满的,他就发扬雷锋提倡的“钉子精神”――“硬挤”“善钻”。1966年整个夏天的中午,别人休息了,他拿着语录本到连队营房山头的大杨树下学习;秋、冬季晚上熄灯后,蒙着被子在被窝里照着手电筒学一两个小时,每月6元津贴全买了电池。他的记忆力确实好,一条中等长的毛主席语录,他看了三四遍就能背下来。一年的功夫,他把一本《毛主席语录》(427条)全部熟读成诵,人送外号“活语录”。团党委派人到陈继安家乡调查他的家庭历史――苦大仇深、翻身农民;到他读过书的学校调查――艰苦朴素、品学兼优;在连队的现实表现更不用说――埋头苦干、助人为乐、勤奋好学、思想先进的“五好战士”。团党委决定,树立陈继安同志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先进典型。1967年5月,他当了班长。不久,他光荣入党。
      这年夏天,陈继安又被师和军树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师文艺演出队把他的事迹编成节目演出,军党委作出决定,让他到各团作报告。
      1968年国庆节,陈继安荣幸地成为国庆观礼代表,登上了天安门前的观礼台,并参加了周总理主持的国庆招待宴会,然后在北京参观工厂、学校,学习毛选四卷。这期间,国庆观礼代表团进党中央所在地中南海参观,并特许可以留影。陈继安激动地折下松枝捧在胸前,请摄影师拍下了这幸福而珍贵的一刻,他在相片背后留下了两句颇有诗意的话抒写内心的感受:“中南海的空气最新鲜、阳光最温暖。”1969年2月,国庆观礼代表团在首都体育馆受到毛主席接见。这次他离毛主席只有10多米远,看到主席红光满面,神采奕奕,陈继安热血沸腾、心潮翻滚,感到这是自己平生最幸福的时刻。散会后,他立即给团里连里打电话,让首长和战友们分享这一喜悦和幸福。此时,他得到另一个喜讯,1968年9月离队赴京以后,他又被上级破格越级提拔,任命为连副指导员。
      
      他是出色的政工干部,他更是战士的贴心人
      
      1969年8月,他又被提升为指导员。修理连原是全团最落后的连队,党支部是三类(落后)支部。这个连四个排、人最多;车、钳、铆、电、焊,工种多;每天一开工,分散在各车间,管理难度大。难题摆在这个26岁的指导员面前。陈继安是个从不怕困难、不服输的人,他开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指导员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是领导政治学习。通常,指导员念文件和学习辅导材料,照本宣科,战士们在下边听,千篇一律的学习,实在乏味。陈继安动起了脑筋。学习毛主席著作四卷,他把每篇文章的注解细细研究,加上文章的内容提到的史实,再查资料补充,自编了一本党史。在学习辅导时,他把文章所涉及的背景,有关的生动的人物、事件、战例结合起来,使辅导报告有血有肉,具体可感。干部战士们听得津津有味,收益颇深,对他的报告经常报以热烈的掌声。他们说:“听我们指导员的报告是独有的‘偏得’。”陈继安还在战士中培养了10个报告员,让他们走上讲台,一人讲一段,很受欢迎。
      陈继安做战士的思想工作的独到之处是走进战士心里,做战士的贴心人。除了加强常规教育和管理,他着重抓了转变后进战士的工作。他与后进战士结成“一对红”,看到进步就适当表扬,错了则私下个别谈话指出。他还发动周围的人都去关心后进战士,与家长写信沟通情况,始终热情不变,使战士们获得进步。
      大凡技术性强的兵种,老兵多,工作也很难做。老兵退伍的时候,各种思想问题和不满情绪总是不断出现,是连队思想工作经受考验的时候。陈继安当指导员,以作战士的贴心人为目标,对战士体察入微,亲如同胞弟兄。他平时对战士的合理要求,能解决的尽量解决。评残,实事求是;退伍时还没入党的积极分子,把情况介绍到地方;家庭困难的,与其家庭所在的公社联系,发动社会力量帮助和照顾;因公不能探亲的,就让其父母和亲属到连队探亲;老兵要退伍了,陈继安发动干部并自己带头替要走的老兵站岗。战士们说,我们能在修理连当兵,实在荣幸。当陈继安被调到团政治处工作时,即将退伍的老兵们主动要求为指导员轮流站一晚上的岗,让他好好地睡一晚上安稳觉……即使过去了30多年,说起这件事,陈继安仍热泪盈眶,哽咽难言,感叹:我们的战士,太好了……
      在连队,陈继安带着全连搞过海上游泳训练,组织过千里野营拉练和10公里的长途奔袭,多次组织连队在寒冬酷暑的条件下,带有演习性、检验性的修理保障训练。把一个全团“老大难”的后进连队转变为先进连队,三类党支部变为一类支部,多次在团、师、军和军区介绍连队建设的经验。
      1973年12月陈继安又被越级提升为团政治处副主任,1975年3月提升为主任,团党委常委。担任团政治处主任时,他首创全团政治教育的集中备课制度,把营教导员、连指导员召集起来,组织大家研究学习内容、讲课提纲、具体事例,力求教育活动搞得生动有趣,切实有效。他主持下的政治处第一次被沈阳军区装甲兵树为先进政治机关。
      
      他是享誉全军的优秀教员,他更是我国军事心理学的拓荒者
      
      时光流转,到了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复出主持中央军委工作以后,我军军事院校恢复招生。邓小平指示,要抽调最好的干部到院校学习,以适应部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需要。1978年3月,陈继安作为第一批学员,被送进装甲兵指挥学院第一期营团政治培训队学习。毕业后,他又被选中留校任教,当政工教员。当时的政工课不仅没有系统完整的教材,而且教学内容和方法也不大适应部队情况和学员的需要,因而教员不愿讲,学员不愿听。初上讲坛的陈继安决心改变这种状况,但这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他决心一边勤奋学习充实自己,一边积极探索,改革求新。
      他在装甲兵指挥学院任教的8年间,几乎每天晚上工作学习到深夜12点,早上四五点钟起床,精心备课。他年年都是教研室内完成工作量最多的教员之一,周围的同志都说他是工作起来不要命的人。吃饭多数时候是简单地煮玉米面糊糊或下面条,因此人们送他一个“面条大王”的雅号。长时间过度操劳,他明显消瘦了,体重一度降到49公斤,眼圈发黑,脸色青黄。同志们和他爱人都劝他注意休息,但他总是笑笑说:“没搞出东西来,心里不踏实啊!”
      20世纪80年代,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政工课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针对以当时以文件为教学内容的情况,陈继安编写了既讲政工发展历史,又讲政工理论原则的教材,形成系统的“史论结合”的架构,受到学员的普遍欢迎;针对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部队的政治教育和经常性思想工作面临的新问题,陈继安通过思考和调研,从共性和个性关系出发,写出了适应新形势的教材,对学员今后的工作很有指导意义。
      在教学方法上他也进行了大胆改革。他认为,政工课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员的政治工作能力。为此,他同其他教员一起,借鉴军事课中的某些做法,把“作业法”引进政工课教学,组织学员在学习理论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练习。他还在教学器材上精心准备,使政工课加强了感染力,成了最受欢迎的课。
      陈继安在教学岗位上取得了成功,他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教员、先进个人,连续荣立三等功,但他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求新不止,痴于创造已成为他个性中的显著特点。他总结自己在连队和团政治处作政治工作的经验,体会到,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只凭政治观念的灌输,还要洞察工作对象心理的奥秘,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产生了一个想法:把心理学引入思想工作领域。
      新的攻坚开始了。他以前没有接触过心理学,而且当时这方面的书籍资料很少。“文革”中,心理学被斥为“资产阶级的伪科学”,书店、图书馆都没有心理学书籍。他辗转通过一个战士找到一本苏联翻译过来的教育心理学,封面上还盖着“文革”留下的红印“处理”!又买了曹日昌主编的《普通心理学》(上册)。陈继安如饥似渴地啃起了心理学。他一边学习心理学知识,一边搜集思想工作方面的资料,还兼学了美学、伦理学、语法、修辞及写作知识,这为他写作和讲课奠定了更雄厚的基础。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他的讲座《掌握人的心理特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也被学院列入课程。1983年,陈继安又对讲稿作了一次修改,写成新教材《学点心理学,多掌握一把思想工作的钥匙》。陈继安把心理学与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这是一大创举。
      陈继安没有停下攀登的脚步,他把掌声和鲜花作为冲向新的高峰的鞭策,他决心为我国200多万政工干部写一本《思想工作心理学》,以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陈继安虽已有心理学讲座材料作基础,但要写成学术性的理论专著,而且是这个领域的第一本,实际上无异于从头开始。他自感功底不足,于是一边讲课,一边加强学习,啃下了国外几十本心理学专著,剪贴摘录了200多篇资料。攻坚中存在不少疑难问题,陈继安便到大专院校向专家请教,拨开了重重迷雾。他还到铁路局、工厂调查研究,搜集案例,特别是青年工人的情况,以期书稿能更贴近实际。1984年6月,陈继安终于写出了22万字的《思想工作心理学》。心理学界的一些专家认为,这是我国第一本把心理学原理运用于思想工作的理论专著。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秘书长、北大教授汪青专门为该书写了序言。
      陈继安并没有陶醉于所取得的成绩,他把下一个目标瞄准了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军事心理学。经过200多个日日夜夜的刻苦钻研和辛勤写作,陈继安又写出了25万字的《军事心理学概论》。这本教材详细论述了军人个体心理、集体心理、战时心理、教育训练心理等问题,不仅介绍了英、法、德、美、苏及我国军事心理学发展概况,还引用了古今中外大量的名人轶事、格言警句和事例,仅战例就达近百个。陈继安研究军事心理学的开拓精神,受到总参谋部装甲兵部领导同志的热情赞扬,中国心理学会副秘书长李令节也作了高度评价。这本书不仅应用于装甲兵学院的教学,而且被国防大学列为教学参考书,被总参谋部装甲兵部评为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
      在装甲兵指挥学院任教的8年,他实现了从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到著书立说、在军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和学者的飞跃。
      1986年,是陈继安军旅生涯中收获最丰富的黄金之年。除了获得各种成果和荣誉,他还获得一项殊荣――被邀请到中南海,为守卫中南海的部队大队和中队的政工干部班上课一个星期。18年前他进中南海参观,感受到来自党中央毛主席最温暖的阳光,最新鲜的空气;这次他来住了一个星期,受到了保卫中央首长的精锐之师的战友们的欢迎和礼遇。课余,他徜徉在林荫道上,流连在湖水之滨,他在问自己,这时的感觉是什么?虽不再象当年那般激动,但幸福的滋味依然……
      
      他不仅走进了军事科学的最高学术殿堂,他更攀登上邓小平研究的高峰
      
      陈继安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军事心理学方面所取得的学术研究成果引起军内最高科研机构――军事科学院的关注。1987年3月,他被调入该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所工作,参与编书、发表文章,笔耕不辍。翌年春,陈继安被调到政治部宣传部当副部长,主要承担了宣传部和政治部机关的文字工作。
      1990年11月,陈继安被任命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所所长,1992年3月晋升为大校军衔。他开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组织编辑出版了一系列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的理论著作,成果突出,获得了丰厚的优秀成果奖励。
      陈继安还担任军科院战略研究部研究员、中国军事科学学会理事会理事、硕士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军事科学院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这些都证明了陈继安在中国军事科学界的学术地位。
      1994年夏天,军事科学院在北戴河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领导干部读书班,学习《邓小平文选》第3卷。陈继安象以前读《毛泽东选集》一样,把《邓小平文选》第3卷通读了三遍,连注释都细细钻研,在每篇文章上作记号,写点滴心得,并作读书笔记。北戴河的海浪、沙滩等迷人风光他没有功夫去欣赏;游泳、冲浪等活动他没有时间去参加,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读“邓选”上,以致把这本书翻卷了角。在《邓小平文选》的字里行间,他发现邓小平在各种场合有不少自我评论,多次对外宾谈到自己的人生。他对自己的经历、志愿、信念、意志、兴趣、爱好、幸运、喜怒、功过和他推崇敬重的人物以及他的身后事等等,都有他自己的说法和评价,陈继安决心对邓小平的自我评价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论证和阐发。
      1994年9月到1995年1月,组织上派陈继安到中央党校进修部学习,内容又主要是学习《邓小平文选》第3卷。中央党校有着良好的学习环境,几个月时间,除了集中学习讨论的时间,陈继安利用自学时间、星期天、节假日、晚上自由安排的时间,专心读书、写作。终于陈继安用四个月时间写成了《邓小平谈邓小平》这本30万7千字的书。该书以独特的视角,充实的内容、畅达生动的文笔,把邓小平的自我评述完整、准确、客观地展示给读者,受到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李琦和邓小平研究组的专家的充分肯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同志欣然题写了书名。该书一推出就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这以后的五年间,陈继安每年都要推出研究邓小平的著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阐释邓小平理论,展示邓小平的伟大形象。1996年,陈继安与人合作撰写了《邓小平与20世纪政治人物》(上下两册),着重介绍邓小平的交往活动,全面展示了邓小平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1997年,陈继安与人合作撰写了《邓小平之魂》,集中展示了邓小平的精神世界;1998年,邓小平逝世一周年,《邓小平文选》第3卷已出版发行5周年,为了进一步推动全国人民深入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理论,陈继安撰写了《邓小平如是说》,从邓小平说“不”入手,联系十几年改革开放的实践,系统阐述邓小平理论的特色和基本内容;1998年正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为了让人们牢记邓小平对这次会议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陈继安编著了《敢说“不”的世纪伟人――邓小平胆略漫述》;199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陈继安又撰写了《举重若轻治大国――邓小平与新中国》;人民,是邓小平所有讲话或报告的主题,为了阐述邓小平的人民观,2000年陈继安写成《一生为百姓的世纪伟人》;从2001年开始,陈继安用了三年多的时间搜集资料和调查研究,构思写出了一部以反映邓小平完美人格为内容的著作《邓小平风范》,洋洋52万6千言,这是陈继安献给自己心中最崇敬的世纪伟人诞辰百年的厚礼,同时也是他一生的封笔之作。
      多年超负荷工作,陈继安积劳成疾。已过退休年龄的他,仍笔耕不辍,后突发心肌梗死,抢救后,医生再三叮嘱,家人恳切劝告,他只得以身体为重,就此搁笔,安度晚年。
      陈继安从军40年的经历,最有力地印证了“天道酬勤”的真谛。他不愧是巫山人民的骄傲,是小三峡这片名山胜水的骄傲。

    相关热词搜索:巫山军事科学之旅小三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