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淮海战役:解放军军火补给揭秘】淮海战役军火哪里来啊

    【淮海战役:解放军军火补给揭秘】淮海战役军火哪里来啊

    时间:2019-02-20 05:45:4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国共三大决战最激烈的一次战役,经过65昼夜的浴血奋战,人民解放军共歼敌55万余人,取得了解放战争决定性的胜利,从根本上动摇了蒋家王朝的统治。   凡战争都要消耗,特别是弹药消耗。像淮海战役这样的大战役,解放军所需的弹药是如何补给的,又是怎样运送到战场上的呢?最近。记者走访了当年的一个军需物资中转站――山东威海俚岛镇,将那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还原于世人面前。
      众所周知,陈毅元帅在淮海战役结束后有一句名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粟裕将军也说过:华东战场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山东人民的小推车和大连生产的炮弹。
      山东人民的小推车自不必细说,在3年解放战争中,山东人民有700多万人加入到支前行列,将4亿多公斤粮食及大量的作战物资运达前方。山东老百姓用车轮将粮食源源不断送到前线,为参加淮海战役的解放军不断地注入血液。但是。粟裕将军将大连的炮弹与山东的小推车一并提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之间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大连的炮弹又是怎样运往前线的呢?
      60年前在威海市俚岛小镇发生的那段历史沉默着,往日的码头与商行早已没了踪影,支前的亲历者大多数已经故去,但历史的辉煌终究存在。凭着粟裕将军一句话的提示,记者按图索骥,将那段历史的封尘拂去。
      
      大连:后方军工厂
      
      根据《雅尔塔协定》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规定。1945年8月22日,苏联派兵进驻旅大并对该地区实行了军事管制。
      大连是被日本帝国主义长期占领的工业城市,日本投降后,虽然工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钢铁、机械、化工等行业基础尚未被摧毁。1946年11月,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利用大连现代化工业基础和海上运输的便利条件,进行兵工生产,支援解放战争。当时,大连的大型企业几乎都由苏军军管,经大连党组织与苏军交涉,1947年7月。苏军将在大连的化学厂、钢铁厂等企业移交中方,中共第一个大型军工企业――建新公司在大连正式成立,
      建新公司成立后,从1947年至1950年的3年多时间里,共生产日式三八、九四、一二四炮和美式七五山炮等各类炮弹54万余发,药筒26万余个,自配M式野山加引信9.5万个,改产掷弹引信55.6万个,修理旧引信16.2万个,生产美式、日式底火60.9万个,雷管24万只,六○追击炮1430门。苏式冲锋枪1563支,还生产出弹体钢3000多吨,各种型号无烟药450吨。其中,除为辽沈战役提供了百余吨炸药外,绝大部分武器弹药都是经海路越过国民党军队的封锁,送到在山东半岛东端俚岛的我军物资接送站,然后再由山东支前大军用成千上万辆小推车运往华东前线。
      
      俚岛:天时 地利 人和
      
      当时东北全境还处在国民党军的控制之下。大连因为有苏军驻守,国民党军队未能进入,于是,大连成了中共在东北地区唯一的出海口。此时胶东半岛大部分地区还被国民党军占领,解放军控制的港口只有威海市辖内的石岛、龙须岛、俚岛、南我岛等几个小港。
      俚岛港的地理位置比较优越,是天然避风良港。它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海岸线长80华里,东有外遮岛挡住东南风,西北有层峦小山削弱西北风。当时的俚岛镇规模不大,道路三纵两横,只有东街和西街两条路略宽,但比起其他几个小港,交通相对要好一些,这里是全县商贸中心。附近石岛、夏庄等镇的商贩都到这里进货、做生意。此外。港口三面环山,只有东部一个开口,比较隐蔽。加上这里是老解放区,群众基础较好。从东北大连生产的炮弹便从这里源源不断地上岸送到淮海战场。
      
      海运:瞒天过海
      
      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尚无海军,黄海和渤海的制海权都由国民党海军控制,每当运送军需物资的船只一出海,就暴露在国民党海军的火力之下。运送物资遇到极大困难。粮食药品等生活物资主要靠苏联商船帮助运输,解放军则利用夜间秘密运送一部分。运送军火时,为了避开国民党军的封锁,船队从大连出发后,先向东驶入朝鲜海域,然后再掉头沿西南方向朝俚岛进发。这样,运输船在出发时国民党军误认为是驶往朝鲜半岛的商船,而船在折回驶向俚岛时,又让国民党军当成从朝鲜开过来的商船。由于国民党军的舰艇有限,无法对这一海域进行全面的封锁。解放军的军需运输船就能绕过封锁,驶向解放区。
      现年76岁的村民杨永尧告诉记者,军需船从大连绕道到俚岛大约需要一天一夜,“头天晚上从大连发船,第二天天黑到俚岛。”
      
      俚岛:记忆碎片
      
      国民党军没想到解放军能在他们眼皮子底下把军需物资一批批地运到俚岛,更没想到俚岛这个当时人口不过千人的小渔港竟能转移数量惊人的军需物资。1947年前后的俚岛是宁静而又热闹的,在繁忙的商业活动的掩盖下,一场声势浩大的军需物资大转移就在这里秘密进行着。炮弹、汽油、生铁等物资源源不断地从这里沿着乡村土路,一站接着一站运往前线。
      现年90岁的村民杨云举老人当年曾参加过运送炮弹到前线。据他讲,装炮弹的箱子有1米长、30厘米宽,一个箱子重70来斤。此外,运送的货物还有铜板、铁砣子等等,其中300多斤的汽油桶还得五六个人来抬。
      俚岛是小港,几百吨的大船无法靠上码头,必须用小舢板来摆渡。这种小舢板长十四五米,最宽处约两米。96岁的峨石村村民杨振加老人,当年参加过装卸炮弹。他告诉记者,他沿着半米宽的木板,把炮弹一箱一箱从大船上扛下来,装到小船上。从大船到小船之间的垂直高度有两层楼那么高。
      杨永尧对记者说,船上的货物卸到岸上后,汽油都搬到俚岛东西两边的山腰。靠山排放,这样国民党军的飞机发现不了:炮弹一类的军火就搬到东西大街的仓库里。当时老百姓的草房也成了临时仓库,港口所在的俚岛村。几乎所有村民的房子都做过仓库。
      由于军火箱子在转运过程中也有破损,所以“军火从仓库运走后,地上满是硫黄”。
      “我们在码头卸货的时候,国民党军的飞机在头顶上飞过,机枪朝我们扫射。我们赶快跳进海里。心里那个怕呀――要命呀!”杨永尧回忆道。但尽管如此,俚岛人民的支前热情并没有丝毫减弱。“那阵儿的人思想可不得了,觉悟高。只要听说是给共产党运炮弹,大家干劲都很足。卸一天货都不累。”
      军需物资太多,又没有现代交通工具,很多货物不能及时运走。“运不了的就送到东兴公司。”关于这个公司。记者没有找到任何文字记载。据杨永尧老人回忆,这个公司是在1945年俚岛解放以后成立的,主要负责粮食和油脂的运输。它可能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一家负责战时军需供应的公司。由于当时胶东大部分地区被国民党军占据,战局不定,成立时不便公开身份,便以“公司”命名,隐蔽其政治倾向,工作人员应该都是地下工作者。   推着小车一站又一站
      
      淮海战役中,参加支前运输的人员分为3种,第一种是临时民工,第二种是随军常备民工。第三种是二线常备民工。第二种在当地叫出夫,即在每个村挑选三五名群众随解放军前进,期限几个月,吃喝睡都和部队在一起。出夫走后,家里的田地不能耕种或农忙时节人手不够,当地政府都会采取措施弥补或帮忙。中共中央华东局曾于1946年11月18日做出规定:出夫必须是全村合理负担,记工算账发工票,常备夫一个工算一个半工,出夫家的农作物由村中及时还工,代耕代种,适当照顾其家庭生活,不得有违农时。
      从港口运往前线的陆路运输队属于临时民工,由于从大连来的军需船时间不固定,因此不可能专门找人运输。每次来船都与党的地下组织单线联系,一级一级通知,并由当地党组织和各村负责人出来动员。当时,基层组织都将动员群众参加支前工作当做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
      73岁的村民袁正杰老人和父亲都参加过运送军火。他回忆说,当时村里有小车的农户都参加过运输军火:“俺爹推(小车),我拉。小车是木头轱辘,能推4箱炮弹,一箱70斤。当时运的不光有炮弹,还有其他物资,运到文登大水泊,最远送到了文登七里塘。”
      袁正杰告诉记者,他运一趟可以领25斤玉米。货送到目的地要开单据,清点货物,目的地是一个露天大空地,货物就堆在那里。
      杨云举也是当年运输队的一员。他说:“(货)运到西边文登城是120里路,还要往西运70里到乳山,这190里三天三夜打个来回。在乳山县有大车拉,咱这个地方没有公路,都用小车推,那阵子小车那个多啊!”
      “一块去的有多少人?”
      “附近村(的人)都去,全俚岛的村庄没有不去人的。”
      “空中有没有敌人的飞机?”
      “没有。但青岛有。”
      “你们晚上在哪儿睡?”
      “晚上住店。到文登城一路净是开店的,睡觉不用给钱(军队负责)。吃饭用我们自己带着的干粮。”
      杨云举老人说,他最远走到过海阳桃村,和袁正杰不同,他当时运炮弹领的是钱。但具体数目他记不清了。
      
      出夫:挑着炮弹上前线
      
      俚岛的群众把炮弹等军需物资运到指定地点后,当地民众和随军民工再将物资运到下一站,直至运到战场。曾做过随军民工的杨云彬说:“我当时去火线运炮弹子弹,打国民党都用俚岛运过去的弹药。我最远去过平西,还去过掖县、莱阳、莱西、招远等。打莱阳的时候我们走了三天三夜。”
      为了保护支前民工的安全,军队有规定不能安排民工上火线,如必须要在危险地段使用民工,应组织战斗部队掩护。
      “前后左右都有军队保护,军火都在俺们身上,当时运军火的有300人,150人用扁担挑。”杨云彬老人说。
      跟随着人民解放军的脚步,像杨云彬这样的胶东农民挑着扁担、推着小车将军火源源不断送往前线。成了解放战争中军火运输的主力军。
      在淮海战役中,也有许多随军民工血洒疆场,可以说淮海战役的军功章有战士们的一半,也有民工的一半。
      60年过去了,发生在俚岛的这场军火大转移不应被忘却,因为这是淮海战役乃至整个解放战争的胜利之源。
      
      (责编 江 风)

    相关热词搜索:淮海战役军火补给解放军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