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从汉字透视古人的等级观

    从汉字透视古人的等级观

    时间:2020-03-19 05:18:3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从它对汉字字形、字义的分析可以窥见古人的价值观。本文试图通过对表示统治者(君,王,帝,皇)和被统治者(臣,妾,童,宰,奴,民,婢)两组称谓字的分析,窥探古人的等级观。

    关键词:汉字 字形 字义 《说文解字》 等级观

    叶秀山在《美的哲学》中指出:“西方文化重语言,重说;中国文化重文字,重写……中国文化其深层次的结构是以‘字学’为核心的。”[1]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是汉民族记忆、保存、形成、加工自己传统的意指方式和元符号系统。《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成书于东汉,是我国第一部完备的、权威的字典。它对汉字字形的分析和对字本义的考究,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的文化。东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级森严,等级观渗入了作者的思想,在解释汉字时也难免受其影响。本文选取了两组称谓字,以求考证当时人们的等级观。

    一、地位高者的称谓字

    中国历史进入汉代,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现今发现的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是奴隶社会,那时有奴隶主和奴隶两个对立的阶级,创造文字的是大众,掌握文字的是据统治地位的奴隶主。到了封建社会,这一状况有了少许改变,但使用文字的大部分还是统治阶级。这一事实直接造成了人们在对文字字形的创造和意义解释时对地位高者多了份尊敬。

    王 《说文》:“,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贯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凡王之属皆从王。”[2]“王”集天下权利于一身,是天地人的灵气所在,是人们尊敬的对象。

    (1)惟王建国。(《周礼·天官序》)陆德明释文引干宝云:“王,天子之号,三代所称也。”(王,天子的称号。)

    (2)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王,诸侯。)(《孟子·梁惠王下》)

    (3)汉五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皇帝的亲戚的册封爵位)(《史记·东越列传》)

    例(1)~(3)中的“王”表示的都是地位尊贵的统治者。再看《说文》中引用董仲舒、孔子对“王”字形的解说,更是把“王”进一步神化了。结合所列出的古文“王”的字形,可以看到其形状像向下斧头的形状。斧头是远古时代重要的工具和武器之一,因此“王”成了力量和权力的象征。文字的形成本来就有“据形构义的原则”,它的“义”不是精确临摹的原型而是关于表达对象的动机方式,是一个动态生成或命名的过程[3]。因为斧的重要性,当人们要造一个字强调皇权的威严和重要性时,两者之间就有了契合点,于是向下的斧头的形状,成为了统治者的称号。

    君 《说文》:“,尊也。从尹口,口发号,口。”[4]“君”的解释就是尊,对其尊敬之情溢于言表。在文献中也能看到古人对“君”的崇敬之情:

    (4)君,至尊也。(《仪礼·丧服》)郑玄注:“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君,即大夫以上有土地的统治者)

    (5)宜君宜王。孔颖达疏:“君则诸侯也。”(君,诸侯)(《诗·大雅·假乐》)

    (6)人之无良,我以为君。(《诗·墉风·鹑之奔奔》)毛传:“君,国小君。”孔颖达疏:“夫人对君称小君,以夫妻一体言之,亦得曰君。”(君,诸侯的妻子)

    (7)“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易·家人》)孔颖达疏:“父母,一家之主,家人尊事,同于国有严君。”(君,父母)

    (8)周公作《君奭》。(《书·君奭序》)孔传:“尊之曰君。奭,名。”(君,对对方的尊称)

    例(4)至例(8)中,“君”的解释各不相同,但都有尊敬的意味,或是地位高或是心里怀有尊敬之情。被称呼为“君”的都是尊者,没有称呼无名小辈为“君”的。

    皇 《说文》:“,大也。从自王。自,始也。始王者,三皇,大君也。自,读若鼻,今俗以作始生子为鼻子。”[5]吴大溦古籀补:“皇,大也。日出土则光大,日为君象,故三皇称皇。”

    《说文》中先是解释了“皇”的本义,又对它的文化发展作了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了最早称为“皇”的是三皇(伏羲,神农,燧人)。看吴大溦的补注,“日出土则光大”,符合了《说文》解释的“大”,又因“日”古时一般为“君”的象征,因而由“大”引申为皇帝。如果吴大溦解释不成立,单看《说文》的解释,“三皇”都是人们一直膜拜的对象,地位之高毋庸置疑。如果解释成立,那么可以看到“皇”的地位可与“日”相提并论,是其地位高的有利佐证。

    帝 《说文》:“,谛也,王天下之号也,从二,声。古文帝。”[6]《说文》对“帝”的解释,先用了声训,然后再解释其意义。许慎看到的是小篆,没有依据甲骨文的。郭沫若等学者认为甲骨文中的“帝”是个象形字,像“花蕾”和“摆放祖先牌位的木架子”。这就与“王天下之号”完全没有联系了,而许慎的解释只是当时人们所普遍解释的常用义。

    (9)会汉祖龙腾丰沛,奋迅宛叶,自武关与项羽戮力咸阳,创业蜀汉,发迹三秦,克项山东而帝天下。(扬雄《剧秦美新》)

    (10)秦故王国,始皇君天下,故称帝。(《史记·秦始皇本纪》)

    这里的“帝”指的都是皇帝,没有表示“花蕾”和“摆放祖先牌位的木架子”的意思。许慎将“皇帝”列为“帝”的本义,是汉代专制“大一统”主流意识形态的反映。

    以上都是表示地位高的人的称谓字,许慎对这些字的字形和字本义的解释,传达了一种文化信息——位高则尊。

    二、地位低的称谓字

    有表示地位高者的称谓字,相对的就存在表示地位低者的称谓字。经过几千年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等级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造字过程中这一思想自然会有所表现。

    臣 《说文》:“,牵也,事君者,象屈服之形。”[7]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甲金文)均象一竖目之形。人首俯则目竖,所以‘象屈服之形’者,殆以此也。”从这一解释就可看出“臣”本为战俘。有例为证:

    (11)臣则左之。(《礼记·少仪》)郑玄注:“臣,谓囚俘。”孔颖达疏:“臣,谓征伐所获民虏者也。”

    既然是战争中的俘虏,地位就不会高。郭沫若《奴隶制时代·驳〈实庵字说〉》:“更具体的说时,臣是家内奴隶。”赵岐注、宋孙奭疏《孟子注疏·滕文公章句上》:“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司徒主人,教以人事。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夫夫妇妇,兄兄弟弟,朋友贵信,是为契之所教也。)”臣子需要对“君”尽自己应尽的义务,受“君”的领导。虽然后来随着历史的演变,臣也成了统治阶级,但始终没有摆脱地位相对低下的命运,宋明程朱理学就提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妾 《说文》:“,有罪女子。给事之得接於君者,从䇂从女。《春秋传》云:‘女为人妾,妾,不聘也。’”[8]“从䇂”标识有罪,古时对罪犯和奴隶会有一定的标识,像中国古代的黥、劓、刖刑等等。既然是罪人,其地位自然不会高。

    (12)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祗复之,我商赉尔。(妾与臣并列,释为女奴。)(《尚书·周书·费誓》)

    (13)聘则为妻,奔则为妾。(妻以外另娶的女子)(《礼记·内则》)

    例(12)中的“妾”是女奴,或为罪犯,或为战俘。例(13)中的“妾”是不需要像妻一样要聘礼的,在家里的地位也低于妻。只是原来的女奴因为自身聪明,会讨主人喜欢,进而取得比一般的奴隶高点的地位。但与用聘礼娶来的妻相比,地位还是低下,妻才是明媒正娶的主人。

    童 《说文》:“,男有罪曰奴,奴曰童,女曰妾,从䇂,重省声。”[9]“童”也“从䇂”,也是有罪的标识。

    (14)丧其童仆。(奴隶)(《周易·旅》)

    (15)童手指千。(《汉书·货殖传》)颜师古注引孟康 曰:“童,奴婢也。”

    “童”是受过“䇂”刑的罪人,对有标识的罪人,人们不可能尊敬他。“童”只是奴隶,是主人财产的一部分,根本没有做人的尊严。

    宰 《说文》:“,罪人在屋下执事者。从宀,从辛。辛,罪也。”[10]“宀”是古窑洞的象形字,表示房子,“辛”是对罪犯用刑的工具。由此可见,“宰”指在屋内劳动的家奴。

    (16)宰右执镫,左执盖。(《仪礼·公食大夫礼》)郑玄 注:“宰谓太宰,宰夫之长也。”(奴隶的总管)

    后来,“宰”多指宰相,是统治阶级的组成部分,但有时也指管家。

    (17)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论语·公治长》)何晏注:“宰,家臣也。”

    例(16)中的“宰”,地位已经大大提高,但它不过是卿大夫家的管家,还是能看到家奴的身影。

    “宰”后来的地位和“臣”一样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作为君王奴隶的命运,它只是君王用来更好地治理国家的工具而已。

    奴 《说文》:“,奴婢皆古罪人。《周礼》曰:‘其奴,男子入于罪隸,女子入于舂稾。’” 郑玄 注:“奴,從坐而没入縣官者,男女同名。’从女又。”[11]

    婢 《说文》:“,女之卑者也。从女卑,卑亦声。”[12]从《说文》对“奴”“婢”的解释可以看到这两个词标识的是地位低微的罪人,这是奴隶社会的遗留。在奴隶社会,奴隶的地位还不如牲畜,这在西周青铜器上已有记录:五个奴隶=一匹马+一束丝。这一现象的存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奴”“婢”在人们的心中就是地位卑下者。

    民 《说文》:“,众萌也,从古文之象。”[13]《说文》对“王”的解释,体现了许慎“王贵民轻”的思想。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周代彝器)作一左目形,而又刃物以刺之。”“周人初以敌囚为民时,乃盲其左目以为奴徽。”

    既然是战后的俘虏,身上还带有奴隶的标志,那么这种人的地位当然很低。这一现象在文献中也多有记录,而且在记录“民”时多与“君”“臣”“人”等对立。如:

    (18)“宜民宜人,受禄于天。”(《诗·大雅·假乐》)朱熹集传:“民,庶民也。人,在位者也。”

    这一组字或为受刑者的称谓,或为战俘的称谓。人们对他们多了一份轻视与不屑,这也体现人们的等级观念——位低则卑。

    千百年来的等级制度,使等级观念深入人心。汉字既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又是汉文化形成、发展的见证者。《说文》中的称谓字丰富了我国古代文化,揭示了古人的等级观、价值观。

    注 释:

    [1]叶秀山.美的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6~27.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3:9.

    [3]孟华.汉字:汉语和华夏文明的内在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2004:94.

    [4]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3:32.

    [5]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3:10.

    [6]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3:7.

    [7]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3:66.

    [8]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3:58.

    [9]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3:58.

    [10]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3:51.

    [1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3:260.

    [1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3:260.

    [13]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3:265.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3.

    [2]孟华.汉字:汉语和华夏文明的内在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2004.

    [3]王贵元.汉字与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丁娟娟.现代汉语新词折射出的社会文化信息[J].保定师范专科

    学校学报,2004,(4).

    (邓慧爱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410008)

    相关热词搜索:汉字古人透视等级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