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宁为劲草迎疾风

    宁为劲草迎疾风

    时间:2020-03-20 05:08: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生在黄南,父亲为她起名冬芸,意即冬天的小草,岁岁枯荣,生生不息;

    长在黄南,工作后,身体残疾的母亲告诉她,养儿盼儿好,娃娃拉大就是国家的人,要为国家出力,苦些累些没什么,踏踏实实最重要,我好着呢,不需要你牵挂;

    投身基层,8年从教,10年宣讲,沃土深耕。如今,坚守过后,前路,已是淡定从容,哪怕,风动大野之时,身后,秀色无涯。

    时值隆冬,青南地冻天寒。那是周末,联系采访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史冬芸的电话接通后,那一头,夹杂着刺刺擦擦的声音,隐约听到,“晚两天行吗,我正在泽库联点乡蹲点………”那一刻,脑子里瞬间闪过“漫天飞雪草枯黄,风头如刀面如割”的场景,心里着实有些难受。

    史冬芸从黄南州委讲师团调任泽库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已近一年,每次通话,十有八九她总在泽库,于是,当嘴上的调侃和心生的敬意最终分道扬镳后,“了不起”这三个字便成了积淀在心底的一种触动!

    之后几次在同仁见面,她依旧是她,看上去瘦瘦小小,聊起天大大咧咧,笑起来爽爽朗朗,办起事风风火火,不禁让人感喟——苦地带给她的——莫非是浮华落尽后直面人生的一种达观!

    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往往被认为“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面对傲慢与偏见,内心最不能丢的恰恰是信念,她,唯有用执着与热爱证明

    山还是那道山,梁还是那道梁,她是土生土长的黄南人。

    任职州委宣讲团的十年间,这片山川谷底上的农村、牧区和城镇旧貌换新颜,搭温室,兴畜棚,盖新房,建新村,起高楼,架电网,修高速,联网络,通微信……这巨变中的星光点点,如浪花汇成春潮,呼啸群山。

    和每一个黄南人一样,她目睹着隆务镇的繁华熙攘,见证着农牧民的业兴家泰,呼吸着美丽黄南的活力清新。

    而基于一名基层理论宣讲员的使命和担当,她又务必悉心关注和深入探究时代的走向。

    作为欠发达地区,黄南面临既要保护生态又要发展经济的巨大压力,尤其是进入改革攻坚期,涉及的利益调整更加深刻、更加复杂。

    改革中的问题最终要靠深化改革来解决,让每个黄南人都能从中看到未来,重塑利益格局就找到了最大公约数与社会情感的共鸣点。

    时代在精进,理论在创新。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宣讲就要跟进一步。

    让党的理论政策知识为基层群众所掌握熟悉,让党和政府听到基层群众的感受诉求,她的责任是架桥通路,促进信息双向沟通,及时掌握基层动态,科学引领社会思潮,她自信于自己的工作无可替代。

    史冬芸曾经当过8年的中学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校团支部书记,她喜欢讲课,擅长讲课。

    8年讲台历练,让她深深懂得,基层理论宣讲,核心就是内容,内容,内容。“我总是花99%的精力去理解内容,只花1%的时间来讲课。”她说道。

    独上高楼,青灯作伴。一路走来,她为自己定下了许多目标。

    《党的建设》、《学习时报》、《求是》、《南风窗》、《半月谈》等十几种学习刊物——必读;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理论原著——反复研读;

    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国际国内时事——跟踪学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精髓——深刻领悟。

    俯首案头,衣带渐宽。为了让理论宣讲工作与黄南实际紧密结合,在全面分析州情、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她与讲师团成员一起研讨,审定宣讲课题,精心撰写了《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纳入反腐败工作体系的几点思考》、《端正学风从我做起》、《党员干部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解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打造文化名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解读》、《四个全面解读》等数十篇讲义稿。

    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她曾无数次地问自己,“怎样才能增强理论宣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你必须适应社会生活变化,体现时代特点,贴近受众需求。”她在苦苦求解种种答案中的共性。

    找寻一种“目中有人、由面入心”的宣讲形式,探究听众的认知方式和接受习惯,在扩大覆盖面、参与度上下功夫,在提高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用“大政方针本地化、主流理论大众化、严肃问题通俗化、宣讲形式多样化”的宣讲模式,以“小故事”见“大道理”、“百姓话”说“百姓事”、“微宣讲”显“大作用”等多样化的宣讲形式,与听众互动,从而达到思想交融、心灵呼应的效果。于她而言,这该是一段如何艰难的心路历程。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次宣讲的背后,心血和汗水的付出都无比贪婪地吸吮着她的心力。为备好一次课,她需要反复斟酌结构、内容、语言、事例,打磨讲稿,然后一字一句反复理解,直至背下来。以至于连母亲都觉得她经年不息的轻声诵读是否已成了习惯,抑或多少有些“神经质”?有好几次,这个戴着老花镜,年届八十的上海老太太喘着粗气喃喃道,说要来,等也不来,等也不来,来了,念啊,背啊,饭,吃的越来越少,这个姑娘,是有一些苦的!

    10年宣讲。

    她并非明星大腕,三尺讲坛上,却拥有一群铁杆“芸粉”, 在州直机关、四县、社区、学校,理论宣讲邀约不断。

    她博闻强识,从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到基层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谈来总是从容;

    她的宣讲个性鲜明,鲜备讲稿,却总是条理清晰、逻辑缜密,各种数据、各个事例信手拈来,准确无误;

    她的宣讲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颇具风趣,讲到精彩处,常常引得全场掌声不断;

    她尤为擅长组织大型宣讲报告会,起草方案,筹备策划,邀请人员,布置会场,宣讲主持一肩挑;

    她忠诚践行基层理论宣讲的职责和使命,让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形势政策及时准确有效地传达到基层,扎根在干部群众心中。

    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是事业的讲台,亦是心灵的讲坛,它会在一个人身上刻下深深的烙印,即使告别多年,你会发现,她,仍站在讲台上,从未走远

    2015年1月,史冬芸履职新的岗位,可熟悉她的人认为,她依然是那个讲师味十足的史冬芸。

    开玩笑的时候,她的脸上会不经意地留露出不怒自威的表情,和朋友聊天,大嗓门的她语气中会不自觉的夹杂着一丝命令的口吻,即使走起路来,腰杆笔直的她也掩饰不住为人师表的小小破绽。

    听到这些,她起初哈哈大笑,调侃道,难道这样不好吗?而后却将头扭向窗外,双手掩面,用指尖沾落眼角的点点泪滴。

    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失去的恰恰是完美。

    10年过去。

    那个青春、灵秀、洒脱的史冬芸走了,不见了,留下的是一个眼角刻着鱼尾纹,发际线越来越高,鬓角略显斑白的中年妇女。

    要想把一种气质真正渗透到骨子里,的确需要拥有付出代价的勇气,就像一只凤凰,不浴火,何以重生?

    张莹是史冬芸的学生,也是州委讲师团的同事。谈及往事,她说,其实有很长一段时期,三个人的讲师团因两人被抽调,上台讲课的只有老师一个人,除了备课,讲课,她还要联系会议室,下通知,准备桌签,摆茶杯……有很多次,看到瘦小的她抱着投影仪长长的支架,磕磕碰碰地爬着楼梯,心里……

    在黄南州电视台,我们看到了这样一段视频,就在去年12月1日,史冬芸带着新组建的县乡村三级宣讲队来到泽库巴滩牧场叶金木村,宣讲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顺便了解牧民对精准扶贫有些什么样的建议。

    村委会的院子里,百余位牧民围坐在一起听着宣讲,狂风不时卷起一股股黄土,吹得大家睁不开眼,张不了嘴。宣讲却依然在进行,整整一个半小时,她端坐在主席台上,一动不动。事后听她吐槽,什么端坐着,其实那天整个身子都被冻僵了,等回到屋里,嘴硬得连话都说不清楚。

    连续几天的采访,她绝口不提泽库自然环境的严酷和工作生活的艰辛,逼问多了,她便显露出不耐烦的表情,“没什么,不就是睡眠不好,没有食欲,掉点头发吗?泽库有七万五千人口,都在这里生活。我很难理解有人会说,只要呆在泽库就是奉献,他们可能没有看到泽库这些年的发展变化吧,比如县城建的越来越好,比如有机畜牧业的发展速度很快,你没看见,那是因为你没走进泽库,融入泽库,更深地感受泽库!”

    2015的泽库,观望牧草如潮的原野,即便在那最偏远的牧场,牧民们都会迎来县里的宣讲队,抑或是收到漫画版的藏汉双语宣传画册,那些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明星”——“泽库好人”,此刻就站在他们面前,和他们一一握手,给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这一年夏天,蓝天为幕,草色新新,广袤的草原上歌声荡漾,青青牧草托起长袖飘飘,牧民脸上的笑容像格桑花般绽放,连舒缓的泽曲和游走的牛羊都在倾听。一支全新的民族团结弹唱文艺小分队驻扎在草原上,他们载歌载舞,他们唱红了《和谐泽库》,他们把《各民族亲如一家》印在了牧羊人的心里。

    这一年秋天,新组建的泽库县乡村三级宣讲队开拔了,他们走家串户,与牧民谈心交心,说说省委实施青甘川三省交界地区平安与振兴工程给泽库带来的实惠,讲讲建设和谐泽库,大家要拧成一股绳的道理。

    同样在这一年,全县的机关干部欣喜地发现,手机上竟然弹出了“微行泽库”的二维码,泽库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大家热情关注着身边人和身边事,抑或投投稿,收获信息栏里写着自己名字的那份喜悦。

    最大的惊喜来自于,在黄南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歌咏活动中,泽库县编排的以赵一曼为争取中华民族独立与解放事业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剧《母亲的家书》技惊四座,在州直系统和四县15支参演队伍中力拔头筹。

    这一年,置身于泽库基层宣传文化工作这一个个悄然发生的变化中,史冬芸正润物无声地走进泽库,融入泽库,感受泽库,她依然在用另一种方式宣讲。

    连续一周,每天凌晨两三点,县委办公楼里,办公室的灯火不熄,那是她在审定漫画版的藏汉双语宣传画册;

    带着县乡村三级宣讲团,带着泽库县先进个人典型事迹报告团,带着民族团结弹唱文艺小分队,她走遍了全县9个乡镇;

    主持编排情景剧《母亲的家书》,她曾流着泪为42名藏族演员朗读赵一曼写给孩子的那封信;

    ……

    这让我坚信,从来就没有什么华丽的转身!

    结束采访时已近黄昏,告别史冬芸,我们踏上归途,萧萧牧野,草色枯黄,光脉动荡的地平线上,留下的,是高海拔的美丽,大江源的壮阔、缺氧的幸福和寒冷的温柔!

    相关热词搜索:劲草疾风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