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艺术见证历史

    艺术见证历史

    时间:2020-03-20 05:15:3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一、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红旗飘飘-20世纪主题绘画创作研究》是关于新中国美术创作研究的学术著作,它从新中国的萌芽开始,一直到新中国建立后的2008年。由于收录了大量关于历史和现实的绘画作品,因此它同样也是一本丰富的新中国建设与发展的图片史。

    主题性创作是20世纪中国美术的一条主线,这一时期产生了丰富多样的主题绘画作品,存世数量众多。

    《红旗飘飘-20世纪主题绘画创作研究》第一次将其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整理和梳理,并对其进行归类研究。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把20世纪中国主题绘画创作的特色以及同一主题在不同时段的不同创作所反映的时代特点,作了比较明晰的阐述。全书分25章,囊括了自民国到改革开放以来与中国现代历史发展进程相关的表现重大事件及重要人物的绘画作品。不仅在历史的层面上体现学术的内涵,而且还原时代烟云背后的历史真实,为我们呈现出一部生动的20世纪社会发展的图像史,也为一部完整的20世纪中国绘画史研究建立起宏观的构架,指明方向,为未来深入研究微观问题打下基础。

    二、书里有什么:

    《红旗飘飘-20世纪主题绘画创作研究》最初的选题设想从2005年开始,时值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想通过一系列红色经典的绘画作品反映出一段革命的历史。选题提出后,经反复考虑,找到美术史论家陈履生担当主编,从此开始了漫长又艰苦的编辑过程。

    随着编辑与作者一步步的深入探讨和磨合,选题思路和形式逐渐清晰起来。2008年项目正式启动,2009年申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获得批准。从立项到2013年成书,历时6年,比较全面地搜集了20世纪以来约1500位画家的主题绘画创作近4000幅。分油画、国画、版画等不同的画种。也包括在20世纪中后期产生重要影响的宣传画作品,其中有很多著名画家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创作的宣传画,如古元1954年创作的《我是保卫和平的战士》、艾中信19 51年创作的《全力支持抗美援朝志愿部队》、罗工柳、蒋兆和1960年创作的《纪念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诞生九十周年》、刘继卣、李琦、袁运甫1960年创作的《庆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十周年》,另外还有靳尚谊、詹建俊等的宣传画作品。他们的宣传画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画家全面的绘画才能,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一个时代一段历史的绘画创作现象,又是一段历史的鲜活的见证。

    每一章节内的图片排列,以油画(包括水粉、色粉、水彩、综合材料)、中国画、版画、素描、漆画为序。在每一绘画品类中以创作年代先后为序。另外,同一画家创作的同一题材的另一版本,虽然年代不同,仍然附于最初的版本之后。

    本书还呈现了一些经典绘画的不同版本,如黎冰鸿三个版本的《南昌起义》,分别作于1957年、1959年及1977年,第一幅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第二幅藏于中国美术馆,第三幅为黎冰鸿与吕洪仁、陈守烈等人被派赴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绘制历史画时所作,现藏龙美术馆。1957年创作第一幅时正值黎冰鸿艺术创作的旺盛时期。他于1956年出访保加利亚,途经莫斯科等地,参观了许多画展和著名美术馆,眼界大开,为后来的探索油画民族化的创作道路奠定了基础。第三幅的创作始于1976年,那时“文革”刚刚结束, “文革”期间被迫放下的画笔又再次拿起,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该画与1959年的版本相比,画面增加了红旗的数量,画面色调也提亮许多,体现出这一时期创作的时代特色。除了黎冰鸿的三个版本,书中还收录了相同题材的其他画家在不同时期创作的油画作品,如莫朴1957年的《南昌起义》,是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而作,1957年在北京首次展出。由于作者在同年的“反右”运动中蒙冤,作品展出后即被打入冷宫,一时不知去向,后来才知道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这是一件革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作品,是莫朴的代表作之一。莫朴于1956年接受此画的创作任务之后,走访了陈赓将军等当年的参与者,绘制了大量草图(书中可以看到现藏中国美术馆的其中三幅)。莫朴的创作饱含激情,画面的光、影、色、形让人感受到暴风雨来临前的那颤抖的空气、燃烧的天空……同时收录书中的还有1977年蔡景楷、钱志林、王征骅合作的《南昌起义》,同年陈衍宁创作的《南昌起义》以及2007年罗田喜、张长东的《南昌起义》版本。

    当然, 《开国大典》的4个版本也收录其中,作为一个经典案例,本书对4个不同版本的创作进行了详细解读,而且由点及面,你会发现很多类似的案例,如蔡亮的《延安火炬》与《八一五之夜》。在总述中可以看到这样的文字:作者蔡亮从马克西莫夫“油画进修班”毕业之后,趁势于1960年创作了他的代表作《延安火炬》,展现了延安人民听到抗战胜利的消息,打着火把敲锣打鼓、奔走相告、连夜庆贺的场景,成为这一题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件作品。可是,它在“文革”时受到了批判,认为画面中的军民都放下了武器,没有表现抗战胜利之后要“将革命进行到底”,有着“刀枪入库,兵马入林”的和平主义思想,而这在那个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时代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因此,作者重新画了一幅《八一五之夜》,将《延安火炬》中的人物群像整体后移,而在前面增加了一组抬毛泽东画像的军民,这是前后的最大变化,有着明显的“文革”烙印。《八一五之夜》中除了前面抬毛泽东画像游行的军民仍然背着枪之外,还在右边增加了牵手的一军一民,表明亲密的军民关系;八路军手举步枪欢呼胜利,而民兵荷枪实弹迈步向前。这一改变不仅强化了主题,弱化了原来右下角女八路和抱娃的当地妇女在交谈中所反映出来的那种亲情,同样表现出了军民团结这一主题,但突出了武装斗争。由此可见,修改是“文革”时期主题创作中的一种特别的现象。

    这些不同的版本在过去或者不为人所知,或者被人忽视,第一次全貌展现和系统梳理,使读者能够对20世纪主题绘画创作有更深入的了解。

    从结构上看,本书以6万多字的主题绘画创作研究总论开篇,结合书中收录的绘画作品,分别以“题材与社会功用的历史和传承”、“新时代、新文化与新主题”、“组织创作与题材规划”以及“主题创作在开放的时代中”等11个小专题进行论述,这是全书的专业学术研究论文,也最能体现本书的学术价值。之后以时间为顺序,以“民国”、“旗帜”、“建党”、“星火”、“长征”、“苦难”、“抗日”、“延安”、“解放”、“开国”、“援朝”、“国际”、“缅怀”、“跃进”、“农村”、“建设”、“新象”、“军事”、“领袖”、“文革”、“开放”、“英模”、“救灾”、“崛起”、“综合”为专题,辅以相应作品图片进行展示及分论述,并对重点作品作个案研究。每一幅作品均尽可能标出作品名、作者、年代、尺寸、画种等信息并加作者简介。对于作品所反映和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则有单独的词条解释。同一题材作品可能既有三四十年代也有2000年以后的创作,体现不同的风格和创作手法。

    三、设计理念:

    本书由敬人设计工作室承担设计,吕敬人先生担任艺术指导,将如此浩瀚复杂的内容层层铺开。

    封面选用具有时代特性的长宋体,厚重但不失飘逸感。封面装帧材料采用具有强烈肌理感的装帧布,横向交错的纹理象征红旗飘动的主题。其粗糙质地,与内文设计的序列感形成反差。

    内文采用的是90g涂布轻质纸,使本书的重量只有铜版纸(128g)书籍重量的70%。此书具有史论和工具书双重功效,所以文本与图片的体量需尽可能均衡,图、文之间的横向、纵向空隙要保持统一,以此减少翻阅过程中因图片分布变化、文本排列错位以及图文穿插形成的波动感。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内文将页面底色调为本白色,避免全书一味应用红色。这些细节色彩的设定对阅读起到辅助作用。类似的隐藏设计带给读者舒适的阅读感受。

    静读《红旗飘飘》,每一页都是一个空间,翻阅起来又是连续的时间!这是一部纸上的历史与艺术的双重展览,既可作专业学者的学术研究参考,也是普通读者的视觉读本。

    相关热词搜索:见证艺术历史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