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慈善事业与企业财务德性

    慈善事业与企业财务德性

    时间:2020-04-02 05:14:4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财务德性是企业拥有的能在未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一种无形资源,其高尚性表现在置入的价值高于财的价值,置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一个企业积极投身慈善事业,不仅是财务德性的追求,而且是财务理性的需要,它是借助于对其他利益的平衡来达到内部团结和谐,外部获取信任和美誉的目的,既是提升企业外部营销力的需要,也是企业积累社会资本的至善途径。因此,我国企业应调整理财观念,将经济规则、道德规则和文化规则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对慈善事业的支出与培育财务德性联系起来,以保证企业在持续发展中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和良好的公众形象。

    [关键词]财务德性;企业责任;财务行为

    [中图分类号]17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1-0172-03

    [基金项目]宝鸡文理学院基金项目“陕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批准号:ZK0711)

    [作者简介]马 焱,宝鸡文理学院财务管理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文化创新。(陕西宝鸡721013)

    一、引言

    企业财务德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环境的影响下,企业长期倡导和培养的,由理财者和全体员工在长期的理财活动中共同塑造而形成的最高层次的、非经济的精神财富的总和,主要包括财务信仰、财务价值观和财务行为准则等,它是企业可以在较长时期拥有的能在未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一种无形资产。高尚的财务德性总是置入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置共同价值高于个体价值,置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在财务行为上表现为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大量的研究资料显示,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企业家及其企业在慈善事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逐步成为社会慈善事业的主体。

    二、古今中外名人名家之理念

    世界著名企业家及其企业已把慈善事业作为实现其崇高理想、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至善途径,通过投入社会慈善事业的一定财务支出,达成经济德性与经济理性互补统一的完美境界。近年来,国外著名企业在财务德性上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一直关心慈善事业、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并不断地为其投入一定量的资金。据美国《商业周刊》2003年慈善家排行榜披露,美国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身家已超460亿美元,1999-年2003年他们夫妇先后向慈善事业捐赠230亿美元,并且立下誓愿,要在有生之年将400亿美元的财产全部捐献社会,为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疾病治疗提供资金,为美国当地的贫困社区和贫困家庭提供帮助。世界第二富翁美国银行家巴菲特还立下遗嘱,决定将305亿美元个人财产的99%捐给慈善事业,用于为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以及为计划生育提供医学研究资金。“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国内外企业和个人捐款超过400亿元,众多企业向四川灾区捐款捐物积极投身抗震救灾的慈善事业得到了世界舆论的赞美。

    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形式是最近二百多年来才广泛存在于社会之中的,早期社会中的企业基本上是手工业作坊,不仅规模小而且涉及的领域窄,对社会的影响也不大。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生产超过了个人能力的范畴,生产过程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协作,现代意义上的大规模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形式便应运而生。所以说,现代企业是由于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绝非因为投资者追求利润而产生(投资者逐利古已有之)。百余年来的工业化进程发展到今天已经彻底改变了整个社会的面貌,工商企业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形式,并成为社会网络中的重要连接点和中继站,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管理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它不仅要创造财富,也应承担社会责任贡献财富。于是,衡量一个企业业绩的标准就超越了财务报表的定义,上升到了与社会分享成果的崇高境界。1999年《财富》周刊企业排行榜的结果表明,评价一个企业的业绩,社会表现(社会形象)是最重要的指标。彼德,德鲁克曾说:“工商企业并不是为着自己的目的,而是为着实现某种特别重要的社会目的并满足社会、社区或个人的某种特别需要而存在的”。他认为任何社会组织包括企业有三项主要的任务:组织的特殊目的和使命;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员工有成就;处理组织对社会的影响和对社会的责任,它们是三位一体的。另外,站在系统论的角度分析,任何事物的价值一定存在于其所在的系统中,只有贡献价值于系统其自身才有存在的价值。所以,企业的价值在于对所处的系统即社会贡献价值,也就是为社会贡献财富,积极投身于慈善事业并踊跃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当然,这并不是说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对企业不重要,一个不创造经济利益的企业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应该被淘汰。但是,经济利益只是维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手段。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创造财富,为社会贡献财富。所以,企业如果只是一味追逐经济利益不承担社会责任,当国家和民族遭遇不幸时也认为拿出一部分资金投身慈善事业和自己企业的财务目标不相符合,那也就破坏了社会效益,阻碍了社会道德和文明的发展进步,这与企业为社会创造社会财富的最终目的是背道而驰的,对社会来说这样的企业照样没有存在的价值。就资金运营来说,一个企业对社会利益的兼顾,对慈善事业的支出也是一种营销手段,是借助于对其他利益的平衡来达到内部团结和谐,外部获取信任和美誉,从而促进企业自身资金运动的快速有效。发达国家的许多相关研究都表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和企业的财务绩效成正相关关系,即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会使企业获得更强的盈利能力。

    以《国富论》扬名的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道德情操论》中提出,经济人本身就是道德人,二者是可以内在地统一在一起的,经济人只有在道德的支撑下才能完成追求自身利益和促进社会利益的双重目标。正如马克斯·韦伯所说:新教伦理所创造的资本主义精神和道德的力量是“养育现代经济人的摇篮的护卫者”。日本著名学者涩泽荣一曾提倡“道德与经济合一论”,他认为若将道德与经济分开,经济非但不振,道德也会蹈空。所以说,经济人如果离开了道德的支撑,就不可能造就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西方社会的市场经济也不可能合理地发展到今天。在当代理财文化中融进德性与理性相结合的伦理价值观,更有着当代环境的深层原因。首先,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公众对优质的产品,对高尚文明的精神生活越来越渴望。这种渴望或追求,强烈排斥企业的非道德理财行为。更有,信息以光速在传递,任何一个企业在追逐自身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忽视或漠视社会责任,把慈善事业当成企业财务成本的认识和做派,瞬间会产生负面广告效应。其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争的是忠诚的顾客。一方面,哪个企业的顾客满意度高,就留得住顾客,就能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哪个企业有社会责任感,乐于社会慈善事业,就能给员工创造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职业平台,也就能留住人才。还有,管理的实质是协调,想使理财活动卓有成效,就必须做到方方面面在利益的分配上相协调,包括将资金投置于慈

    善事业。这不仅是企业作为社会人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更是企业科学理财的道德底线。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倡导科学与和谐,这就要求任何一个企业在理财活动中不仅要关注微观经济效益,更要关注社会经济效益,保持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公平和谐的文明发展观。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我国自古就有以“和”为美的审美观念,认为天地自然之间的美没有比和谐更伟大的。所谓“天地之道而美于和”,“天地之美莫大于和”(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阴阳》)。自然界是如此,人类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企业理财活动也不例外。中国人所崇尚的“中庸之道”的“中”字,有善守“天极”(所谓“度”)而保持无过无不及之最佳状态之意。“适中”为“和”,以“和”为“好”,以“和”为“善”,以“和”为“美”。在这个意义上,通常所说的“见好就收”,并不是要人做了一件好事之后就不要再做好事的意思,而是要人凡事都要力求“止于至善”,并遵守“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有时的原则,从而达到并维持一种“无过无不及”的最佳状态。否则,就会“泰极而否”、“物极而反”,以至于“过犹不及”(《论语·先进》)。我国文化还将对立双方的和谐相处视为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推动力。《国语,郑语》日:“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企业理财虽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最终目的,也应讲求和谐生财,在理财指导思想上以追求相关方相应之和为最高境界。企业商品和服务物美价廉、经营合法、交易诚信和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于社会慈善事业,都是理财实现相关方达到相应之和的基本前提。

    马克斯’韦伯认为,传统社会中的许多巨贾富豪只是在临终之前为了弥补良心的愧疚才将自己的财富捐赠给教会或社会。虽然“经济领域非道德”的观点仍有很大市场,然而,在现代社会尤其是近一百多年来,文明社会的人们却发现了两个巨大的秘密,那就是通过“经济理性”和“经济德性”来实现“财富之路”和“德性之路”的汇合统一,从而创造出一个自由繁荣的新世界。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一书中认为,首要的秘密是经济理性。它是通过和平地利用交换机会,以科技理性为手段、以严密的经济核算为工具,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这种经济理性包括:“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计算理性;将科学技术应用到生产工艺过程的技术理性;将合理的组织形式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应用到经营过程的组织理性;通过合理的产权制度、契约制度、法人治理制度等具有可计算性的法律制度设置而形成的制度理性。经济理性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促进了经济的自由繁荣,促进了社会的民主进步。经济理性也有局限性,那就是经济活动都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个人物质利益至上,以利已主义的计算理性作为行动的原则。经济理性的核心是主体理性,它可以调动人的内在占有欲,通过利益机制激发创造财富的热情,但也容易引起人际关系的冷漠无情、紧张对立,引发矛盾和斗争,造成社会政治经济危机。所以,20世纪中叶以来,理论界、企业界的有识之士试图探寻另一条企业发展的路径,以弥补经济理性的缺陷。20世纪80年代很有代表性的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的企业公民(corporate Citizenship)观点,要求把企业当作社会公民来对待,企业在通过其核心业务为社会提供价值的同时,也向社会各方面显示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Dirk Marten等(2003)对代表性企业公民进行了三种形式的划分,第一种形式就是企业公民与企业慈善活动、社会投资。该理论强调企业作为社会中的经济实体必须承担应有的义务,实现经济行为与更广泛的社会价值的沟通与互联。王兴尚在《培育企业经济德性》一文(2005)中认为,经济德性成为企业发展的另一个秘密,与经济理性以物质利润为中心不同,经济德性是以精神利益、声誉收益乃至终极价值的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利他和互利来谋求企业共赢共荣,从而获得长远的、广泛的利益。这种经济德性包括:“经济人”出于长久和全局利益的利他主义伦理德性;将人文知识渗透到劳动审美、工作伦理、生活实践的人文德性;通过非正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建立起来的交往德性;通过企业文化规范和礼仪而形成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实质德性。

    三、未来的期盼

    近年来,随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在企业文化的精神层面构建高尚的财务德性受到中外著名企业家及其企业的高度重视。比如:惠普公司总裁戴维·帕卡德指出:“社会应当由于惠普的存在而变的更为美好些”。目前,不少企业在运营中已经基本走出了资金运动只讲效果与效益、漠视道德伦理、忽视人文精神、轻视文化规范的误区,形成了重视人本管理、重视企业社会责任、重视企业财务德性建设的良好文化氛围。“5.12”汶川特大地震灾难检验了我国企业群体的财务德性。绝大多数企业在民族灾难面前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自己的利益诉求,自觉地把社会责任担在了肩上,通过慈善捐赠履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这种高尚的财务德性和财务人格给全球市场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可以信任的企业形象,这种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财务行为直接提升了企业的外部营销力,也为企业家及其企业积累了丰厚的社会资本。所以说,慈善事业的“舍”就是“得”,即“内得于己、外得于人”,它是企业赢得公众好,取得社会信任,提升财务德性,改善财务关系,获取长久发展以及实现企业家终极价值的至善途径。彼德’德鲁克曾说:“工商企业并不是为着自己的目的,而是为着实现某种特别重要的社会目的并满足社会、社区或个人的某种特别需要而存在的”。据对中国企业的研究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许多著名企业家及其企业已经把兴办企业、回报社会、报效祖国作为实现自身及其企业崇高理想和社会价值的途径。

    企业财务是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财务德性是财务活动的道德性质和道德特征的文化表现,即财务活动目标、手段、结果的既合规律性又合目的性的文化参照和文化度量,是财务活动过程中企业与社会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属性和道德关系的精神特质。因此,在现有的理财环境中一个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壮大,就必须尽快改变以往宁肯把利润用于自身奢侈性消费而逃避承担社会责任的短视作为。必须尽快调整理财价值观,改良理财规则,把经济规则、社会规则、道德规则和文化规则等有机结合并纳入财务规则体系,在资金运营中重视对硬资源的节约和软资源的有效培育,把对慈善事业的财务支出与构建具有责任意识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财务德性联系起来。必须尽快将对慈善事业的投入作为企业财务文化建设的一项内容纳入日常财务管理中。企业理财的基本职能是有效培育与配置财务资源,其实质是恰当地协调相关者之间财务利益的过程,而构成这一过程的不仅仅是财务资本与收益等经济因素,还有社会因素和伦理道德因素。在我国现有的财务体制下,企业的未分配利润只属于所有者,纯粹的经济目标显然不能使员工真心认同,不能充分调动全员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也难以使企业保持经久不衰的发展活力和发展态势。因此,我国企业从其社会属性出发,必须提高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觉意识,结合我国的经济实际,在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调整理财目标定位和理财责任结构,把企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渗透到理财文化中,把社会责任的相关元素溶人到企业的预算内容中,在财务责任指标体系中增加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指标,内容,将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目标逐层细分,渗透在各车间、班组或项目部的定额指标中,以强化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群体财务意识。

    相关热词搜索:德性企业财务慈善事业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