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日益严峻的水下杀机

    日益严峻的水下杀机

    时间:2020-04-04 05:26:1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随着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世界的战略和经济重心也开始逐渐向亚洲移动。但是,这里的“亚洲”究竟指哪里?或者更确切地说,关系到全球安全和繁荣的“亚洲”范围到底是哪里?答案是印太亚洲。

    2013年3月,美军太平洋战区司令洛克利尔在国会作证时就用到了“印太亚洲”,这一词较以往加强了印度洋在整个地区的重要性。将这一新兴的战略和经济秩序定位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简称“印太地区”),要比亚太或窄化到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更可信,也更符合现状。印太地区是一个涵盖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新兴亚洲战略体系,在地理上包含利益和影响力不断上升的中国和印度,也容纳有美国持续的战略存在和角色。

    印太亚洲国家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速和较大的人口数量,还对海洋经济有着固有的依赖。在这片广袤的地区,有已探明总储量超过中东产油国的油气资源及新能源(页岩气、可燃冰等),有马六甲海峡、巴士海峡等重要的海上能源和贸易走廊,有中国、印度两个新兴经济大国的巨大市场。总之,不仅美国已经嗅到印太亚洲的发展红利,就连印太亚洲国家自身都在紧锣密鼓地推出国家战略或应对策略。

    一国的国家战略与其经济、外交、军事等层面的战略,具有相互影响的内在属性。因此,国家战略的嬗变反映到军事层面,就体现在军队建设、军备采购等国防要素的对应变化上。2013年3月接连出现的3条新闻成为拨动人们敏感神经的“俄罗斯轮盘”,先是台湾当局吹风,欲再次外购或引进技术自造潜艇,接着是印度成功试射“布拉莫斯”潜射超音速巡航导弹,最后是最应让我们重视的日本《读卖新闻》的报道:“日本防卫省预定在2021年度之前,增购6艘新型潜艇,将现行的16艘潜艇扩增为22艘。”

    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与潜艇相关的新闻轮番出现,这不得不使我们意识到,这款兵器恐怕早已成为印太亚洲国家海军觊觎印太时代大棋局的重要棋子。印太亚洲国家海军为何对潜艇青睐有加?这些游弋水下的“海狼”是何来路?日益严峻的水下军备竞赛和对抗究竟会对印太亚洲国家带来哪些战略影响?本专题将一一解读。

    纵论篇

    潜艇 VS.水面舰艇

    数百年来,水面舰艇统治着海洋。那些年代,谁的舰船体积最大、数量最多、舰载火力最强,谁就能控制最主要的海上航线和海域。无论是风帆时代、蒸汽时代还是内燃机时代,这一点都是颠扑不破的海权真理。

    直到1864年2月17日,水面舰艇无敌手的状况才被改写,挑战者便是初出茅庐的潜艇。当时正值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南军建造的“亨莱”号潜艇用水雷炸沉北军巡航舰“胡萨托尼克”号,潜艇也同时葬身海底,这是世界上首次潜艇击沉敌舰的战例。

    诚然,21世纪的战场已今非昔比。水面舰艇经历着一次次进化,多体船型、隐身技术、雷达技术使其焕发出极强的生命力,以航母战斗群、两栖远征群为代表的水面舰艇编队是现代海军的典型作战单元。但要装备一个攻防兼备的水面舰艇编队,不但花费对于中小国家

    是个天文数字,而且这样庞大编队的生存力正遭到日益严峻的威胁。

    先算算经济账。以在建的美国海军“福特”号超级核航母为例,这个“巨无霸”可以说是水面舰艇的登峰之作,将成为21世纪美海军航母战斗群的新核心。服役后,可搭载约100架作战飞机(如F/A-18E/F、F-35C)和约3000名水手、航空兵。但是,它单舰造价超过100亿美元,每架飞机按平均耗资8000万美元的保守估计,整艘航母的总花费将近20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数以千计人员的开支,以及为其护航、补给、维护的相关费用。“美国”号两栖攻击舰相对廉价,这款中型载机舰是美海军两栖远征部队的核心作战和兵力投送平台,造价20多亿美元,可混合搭载约40架F-35B STOVL(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直升机和旋翼机,以及舰上的1000多名水手和2000多名陆战队队员。同样,按每架飞机8000万美元估计,单舰和舰载机总价为50多亿美元。显然,不论是200亿美元的超级核航母方案,还是50多亿美元的中型载机舰方案都不是一个中小国家的首选。

    再看看威胁度。对于印太亚洲地区日益增强的导弹威胁和探测能力,以上两类战舰都将成为极有价值的打击靶标。当前,价格在100万美元上下的先进反舰导弹多不胜数,并且包含岸基、空射、舰载甚至潜射等多样化的发射方式。如此换算,建造一艘“福特”号超级核航母的资金大约可以制造2万多枚反舰导弹。若要建立一个反介入打击系统,200枚导弹足矣。不仅如此,导弹还不会涉及人员伤亡问题,即便成百上千的导弹坠入大海,也不会引发政治或社会危机。

    在2006年的第二次黎巴嫩战争中,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在与以色列国防军交火的个把月内,向以色列境内目标发射了4000多枚火箭弹,以色列海军一艘隐形护卫舰被一枚小型反舰导弹击伤。众所周知,真主党的火箭弹几乎都是精度不高的短程自制货,试问,如果真主党拥有俄制“日炙”那样几吨重的超音速导弹,后果将怎样?如果与真主党同等规模的游击队拥有数以千计的“土导弹”,一个国家将怎样?结论显而易见:无论水面舰艇体积多大、技术多先进,都无法抵挡导弹的密集攻击。

    也许有人会问:导弹已经存在几十年,为什么水面舰艇没有走向尽头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海洋的广袤无边。庞大的超级航空母舰,在茫茫大洋上如同沧海一粟。如果没有先进的航空航天侦察手段,很难被发现。因此,水面舰艇战斗群很多时候都可以躲在敌方的探测范围之外。二战期间的太平洋战场就是很好的例子。当时,美国海军的F-6F“地狱猫”舰载战斗机最大航程约为1600公里,也就是说,航母战斗群的作战半径最多可以达到800公里的极限—这个距离超出当时很多雷达的探测范围。

    今非昔比,卫星技术的发展已经使战场高度透明。从太空俯瞰,每一寸海洋都一览无余,水面舰艇永远失去了赖以隐蔽的距离优势。在几乎透明的战场环境中,只要把目标精确的三维坐标输入反舰导弹,或是将反舰导弹的雷达、红外、激光导引头锁定目标,水面舰艇将无处遁形。比较而言,对于水下目标的监控和搜索则要困难好几个数量级。现代搜潜的手段主要以声呐为主,和雷达相比,声呐的作用距离要小很多。不过,最影响声呐侦测效果的是海洋的背景噪声,当潜艇在水下200米以蓄电池提供动力低速航行或停车时,几乎难以被发现。这就是冷战期间,纵使美国及其盟国拥有极强的立体反潜兵力,还要在苏联海军潜艇进出大洋的必经之路海域布设大量水下监听装置的原因。

    相关热词搜索:杀机水下严峻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