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证金公司“救市”之后:退不退?怎么退?

    证金公司“救市”之后:退不退?怎么退?

    时间:2020-04-25 05:17:4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作为“国家队”救市最直接的通道,证金公司最近一个多月来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市场的热议。

    在证金公司的托市力量下,上证指数自7月9日的低点开始出现反弹,A股主要指数大都反弹了30%,不少个股甚至累积或超过了50%的反弹幅度,市场人气逐渐恢复,交投活跃,上证指数一度于7月24日触及4184点高点。但在此背景下,关于“证金公司退出”的说法开始在7月24日流传于网络,不少业内专业人士也纷纷就此发表观点。

    7月27日上证指数暴跌8.48%,创出半年来最大单日跌幅,市场上近1800只个股跌停,这样的恐慌情绪无疑与“证金公司退出”的说法紧密关联。

    证监会于7月27日晚上连夜紧急澄清:证监会将继续把稳定市场、稳定人心、防范系统性风险作为工作目标,全力做好相关工作。中国证券金融公司没有退出,并将择机增持,继续发挥好稳定市场的职能。尽管“证金公司退出”仅是虚惊一场,但值得决策层和投资者思考的是,尽管证金公司目前没有退出,但市场资金潜藏着对其退出的预期。

    证金公司退出机制、退出时点是否应该明确?证金公司的持仓及持仓变动情况是否应该公开?在“救市”之后,如何对这样的预期进行管理已是现实的问题。

    退出机制是否应该给市场一个明确的预期

    自国家队入场以来,证金公司一直高调释放多重利好消息,并以数千亿真金白银输血股市:7月3日,证监会对外公布证金公司将进行第三次增资扩股,注册资本从240亿元增至1000亿元;7月6日,21家券商出资的1280亿划拨证金公司账户,同一天,证金公司开始入场买入蓝筹股;7月8日,证金公司向21家券商提供2600亿元信用额度,用于增持股票,同一天证金公司向五家基金公司申购2000亿元主动型基金;7月9日,央行继8日之前向证金公司再贷款不少于1200亿元资金之后,表示继续向其提供流动性支持;截至7月13日,17家商业银行总计借予证金公司1.3万亿元,证金公司获商业银行授信规模约2万亿元。

    由上述行动可以看出,证金公司此番救市的资金体量巨大。因此,证金公司在后期退出时将会极度困难,首先面临的是何时退出的问题,如果退出过于短期化,可能会对市场产出较大的冲击,从而违背了金融市场稳定的方向。

    与此同时,证金公司的救市资金退出市场还将面临以何种形式退出的问题。目前市场上关于救市资金退出股市的方案有三种选择:一是按出资比例分给各家券商;二是将股票留在中国证券金融公司,留作以后融券业务的券池;三是将股票换成ETF基金,按比例分配给券商。也有人建议,可以借鉴香港的盈富基金,来处理及消费由国家队卖入的股票。

    但无论是哪种方案,其可行性都不可取,这不仅在于资金来源显现多方面,而且参与主体十分广泛与复杂,很难做到万亿元资金退出时股市能够平稳过渡而不引发股市的震荡,甚至有可能因为退出而再次引发股市暴跌问题,27日的暴跌,很大程度上受到证金公司退出的谣言所冲击。

    除此以外,证金公司在选择退出前还将面临是否应该给市场一个明确预期的困扰。毕竟是上万亿元的资金体量,就算目前证监会辟谣了,但是官方也并没有给出证金公司何时离场、如何离场的明确信号,这就难免会让投资者产生各种揣测。证监会虽然没有明说,但投资者都知道证金公司是迟早都要走的,这种预期就像一个定时炸弹,只要一有风吹草动,随时都会给市场带来致命打击。

    证金公司的持仓应不应该公布?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证金公司的持仓情况应不应该公之于众也成为本轮国家队救市过程中产生的后遗症之一。

    从现有的法律法规来看,证金公司持股数量如果达到或超过举牌标准,按照A股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应该而且必须进行信息披露。但是如果没有达到举牌标准,那么上市公司不必进行信息披露。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尽管无法直接查询到证金公司参与救市具体持仓情况,但是自证金公司开始进入二级市场以来,就不断涌现关于证金公司买了哪些股票、多少股的报道。本刊记者根据公开信息统计得出(不完全统计),截止7月28日,证金公司入场救市持股股票达53只。事实上,该数据仅仅根据上市公司公告的披露或根据上市公司通过互动平台向投资者“提前”透露的信息统计得来,而未披露证金公司持股的上市公司,显然更多。

    事实上,由于证金公司并没有公布具体的持股数据,市场上反而对此更加“耿耿于怀”,与此同时,媒体则不断挖出证金公司的背景资料。据了解,这家仅73名员工的公司管理着数千亿资金,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股市的波澜起伏,并让人浮想联翩。

    首先,证金公司买入股票的依据并不十分明晰。是以市值为标准还是以业绩为标准,或者看估值等指标?而从救市初期来看,证金公司明显偏爱中字头股票和中石油等大盘蓝筹股,从前期的救市结果来看,尽管上证指数被托住了,但是个股依然大面积跌停。显然,一味抬拉指标股也不是办法。7月9日,国家队的操盘手法开始改变,介入部分指标股和中小盘龙头股的竞价接盘,用一点资金就托起小票直奔涨停。从媒体7月22日曝光的证金公司入股股票来看,确实有不少创业板、中小板股票的身影,如华丽家族、华兰生物、三聚环保等。大盘也确实从7月9日开始反弹。然而,新一轮的杀跌,国家队如果照旧套用这种作战方式,其效果还能保持此前的成效吗?

    其次,虽然证金公司并没有公布其持仓情况,但是却不能阻止投资者对“证金概念股(即‘国家队’证金公司近期买入的股票)”的炒作。投资者对于“护盘”资金的动向异常敏感,据360新闻搜索数据,截至2015年7月26日,入选A股一周热搜榜前十名的上市公司依次为:中国中铁、中国平安、东方航空、中国铁建、四川长虹、国投新集、伊利股份、张家界、中国远洋和中粮屯河。从二级市场上的走势来看,由于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这些股票在新一轮杀跌中明显表现得较为抗跌。

    链接

    世界各国(地区)平准基金的运作及退出时间

    美国

    成立至退出时间跨度:2008—2012,4年

    2008年,金融动荡加剧,雷曼兄弟宣布破产,美国政府通过不良资产救助计划等援助方案,向许多大型金融机构注资。其中,美联储联合美国十大银行成立700亿美元平准基金,用来确保市场流动性,阻止次贷危机进一步加剧。此外,还投资2250亿美元购买“两房”发行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此后,财政部逐步从救市计划中退出,包括出售手中持有的花旗集团等金融机构的股票等。美国财政部2012年3月宣布,已经完成出售其所持有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美国纳税人因此获利250亿美元,此举是美国政府从金融危机期间的救市政策退出的重要一步。

    日本

    成立至退出时间跨度:1962—1969,7年

    1962年,日本发生“股灾”。1964年,作为救市基金,日本共同证券基金共向股市投入1905亿日元资金,相当于当年股票总市值的约6.9%。这一举措也令日本股市在当年上涨了50%,日经指数也随之收复1200点关口。1965年1月以后,以银行业为最大出资方的日本共同证券逐渐枯竭,并渐渐淡出历史舞台。同月,由证券业主导的日本证券保有组合成立,以野村证券濑川董事长为首的证券业救市方案继续扮演救市角色。该基金最终于1969年1月份解散,其所获得的收益高达490亿日元,其中一半捐给了资本市场振兴财团,这也为日后日本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金来源。

    韩国

    成立至退出时间跨度:1990—2007,17年

    韩国股市平准基金设立于1990年,资金来源最初以证券公司为主,之后扩大到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及基金、公共团体和上市公司,并于1996年6月解散。此后2003年,韩交所、韩国证券业协会、韩国证券保管中心共同设立了总值4000亿韩元的投资基金,其中韩交所出资50%,这部分投资在2006到2007年间卖出,收益超过三倍。

    台湾地区

    成立至退出时间跨度:2000—2007,7年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促使台当局酝酿成立一个常态性的金融稳定机制。2000年,1999年提出的“国安基金”的设想获得台湾 “立法院”通过,这是一种以公权力来保证实现行政意志的经济管制行为。台湾股市平准基金规模为5000亿新台币,其中3000亿由中国台湾当局控制的四大基金投入,另外2000亿由当局以所持有的官股向金融机构融资而得来。2001年9月时,国安基金曾创下面值的亏损额共768亿新台币的最高额。直到2007年8月,利用当时台湾股市的大好行情,该基金才全部出清,最终盈利37亿新台币。

    中国香港

    成立至退出时间跨度:1998—2002,4年

    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香港联系汇率和香港股市受到立体式袭击,在港元兑美元汇率急速下降的同时,恒生指数也下挫至6500点附近,香港特区政府动用了1181亿港币的外汇基金进行接盘,经过半个月的较量,最终恒指以7829点告捷。2002年,香港外汇基金在盈利1100多亿港元的情况下,通过盈富基金将港股平稳地转交回投资者手中。

    德国

    成立至退出时间跨度:2008—2013,5年

    2008年美国雷曼兄弟破产,全球金融危机拉开序幕,德国部分大型商业银行由于购买了大量美国次贷资产受到严重冲击。德国政府出台了一揽子措施,如通过了金融市场稳定基金法案,成立了金融市场稳定基金。2008年10月,金融市场稳定局(FMSA)在法兰克福成立,专门用来管理金融市场稳定基金。2011年和2013年,德国商业银行分两次偿还了金融市场稳定基金所有的不具有投票权的股份。截至2013年5月底,德国政府在德国商业银行的股份降至17.2%。德国商业银行也成功渡过了危机。

    相关热词搜索:不退公司救市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