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舞好龙头,作好表率,合力打造创新绿色智慧宜居的银川都市圈

    舞好龙头,作好表率,合力打造创新绿色智慧宜居的银川都市圈

    时间:2020-05-09 05:21:1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银川都市圈建设是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适应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发展趋势、加快区域协同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赋予了银川市“走在前、作表率”的历史担当和光荣使命。目前,银川都市圈建设初步储备涉及产业协作、基础配套、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方面的三年滚动项目133个,总投资1727亿元。部分重点项目已经全面启动,石墨烯储能材料生产线开始改造,比亚迪年产20万辆电动乘用车、“数据湖+银川都市圈”项目正式签约,葡萄酒、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相继成立,银川中关村双创中心正式揭牌,24家科技创新企业进驻园区,呈现出良好开端。

    强化功能定位,在带动都市圈共同发展上走在前作表率

    自治区明确“银川市是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中心城市不大不强,就会形成“小马拉大车”的失衡格局。为此,银川市将严格落实自治区的定位要求,不断强化自身、练好内功,以更好的服务带动都市圈整体发展。一是提高站位。坚决服从、全面贯彻自治区战略部署,主动担当、注重实干,带头推动都市圈内重点项目、重要产业,下大决心、下大力气破除行政壁垒,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推动发展自觉。二是强化自身。对标都市圈“一核两翼多点”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有效利用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和葡萄酒、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的平台、交流的平台、合作的平台、共享的平台,持续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新能源汽车、现代装备制造、葡萄酒等绿色高端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引导创新链、人才链、资源链、产业链等各类发展要素向银川集聚,集中力量把银川建设成为西北地区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市,带动“两市一地”共同走集约发展、集群发展、融合发展、协同发展之路,为提升都市圈整体建设水平作贡献。三是完善功能。聚焦自治区明确的银川市“区域性金融商贸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对外交往中心”等核心功能,已启动修编银川城市总体规划及空间规划、产业规划,进一步明确功能布局,刚性控制发展方向、业态分布、设施配套等重点内容,做强做精都市圈主体核心区各项功能,有力承载和推进都市圈建设。

    突出错位互补,在推动都市圈产业协作上走在前作表率

    产业一体化是都市圈协同发展的关键支撑。银川市将坚决摒弃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做法,按照自治区顶层设计,坚持差异化、互补化、错位化发展,着力打造产业创新都市圈。一是发展绿色高端产业。立足银川特点,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现代纺织、葡萄酒、现代服务、文化旅游、現代物流、新能源汽车和生命健康“十大产业”,全面融入都市圈五大现代化产业集群,切实提升以主导产业为支撑的核心竞争优势。二是整合优化产业园区。以中关村双创园、丝路经济园等“两园三区”建设为重点,坚持“绿色发展、创新突破、提质增效、优化服务、提升水平”,在市域层面建立整体统筹机制,加快推进产业园区优化整合,“一园一业”,全力打造级配合理、分工明确、运行高效,与都市圈建设发展相匹配的产业集聚平台。三是深化产业分工协作。按照都市圈产业整体定位,加强与“两市一地”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现代纺织、特色食品等类同产业中的分工合作,打通“上下游”和左右关联产业接续渠道,形成区域内产业既合理分布又上下游联动的良好局面。制定低端产业清出计划,逐步有序退出不适合都市圈发展的低端产业和低效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共建共享,在加快都市圈设施互联上走在前作表率

    区域协同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保障。针对都市圈内部通而不畅等问题,银川市将“开门算大账”“打通大通道”,推动都市圈内部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一是实施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积极配合推进银西高铁、包银高铁、银川火车站综合枢纽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全力抓好银川东线、艾依河至沙湖快速通道等域内“瓶颈”道路工程,积极推进都市圈内公共交通一体化和全域旅游专线,打通都市圈内半小时“经济圈”。二是实施水系资源畅通工程。启动实施西北部区域防洪排涝及湖库水系整治、贺兰山东麓防洪治理等水利工程,加快推进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银川市水源替代等项目建设,积极参与都市圈内水资源保护、城乡供水、防洪减灾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区域内水资源综合利用一体化。三是实施信息网络畅通工程。加快“数据湖+银川都市圈”建设,利用智慧银川和银川大数据中心建设成果,带动提升“两市一地”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开放数据端口、加快互联互通,推动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社区等惠民项目广泛应用,为都市圈产业发展、设施配套、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方面提供精准科学的大数据支撑,着力打造普惠型智慧都市圈。四是实施地下管网畅通工程。统筹推进供排水、供暖、天然气、光纤、电力等地下管网建设,打通主管道、织密“支管网”,推动与“两市一地”地下管线共建共用、一体联通,避免重复投资、提高使用效益。积极抢抓国家能源布局机遇,主动挖掘气源,在加密与西气东输主管线联结基础上,着力推进与蒙、陕等气田地区输气管道连通、华电东热西送项目建设,多渠道解决“气荒”问题。

    加强共保共治,在筑牢都市圈生态屏障上走在前作表率

    都市圈内山水林田湖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银川市将以落实自治区生态立区战略为重点,坚持“与邻为伴”,联手打造看得见贺兰山、望得见黄河水、记得住塞上江南的绿色都市圈。一是加快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全力抓好外围防沙治沙、荒漠治理工作,积极推进贺兰山东麓前山区造林绿化、葡萄酒长廊生态防护林、黄河护岸林、银西高铁两侧林网改造提升等生态绿化工程,推动建设贯穿都市圈全境的艾依河生态经济走廊,着力打造东部毛乌素沙漠前缘、西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和黄河两岸重点生态廊道,全力构筑都市圈绿色屏障。二是开展环境保护联防联治。建立跨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机制,联手“两市一地”共同实施一体化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程,统筹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成因研究,构建统一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有效提升环境污染防治和应对能力。三是加大环保协同执法力度。牢固树立“大环保”理念,积极构建区域一体化的环境监察综合执法体系,联合开展跨区域、跨领域生态环保执法检查,以“零容忍”态度打击破坏区域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共同守护好“父亲山”“母亲河”。

    聚焦便民惠民,在优化都市圈公共服务上走在前作表率

    推进都市圈建设,落脚点是让人民群众得实惠。针对区域内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银川市将主动释放在民生保障方面的优势资源,着力打造同城化宜居都市圈。一是放大“教育在银川”品牌效应。依托“首都+首府”合作共同体,与北京深入开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育科研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积极推进北师大银川附属学校、银川教师发展中心等项目建设,全方位引入北京先进教育技术和优质教育资源,着眼全域合理布局各层次教育教学设施,通过与“两市一地”组建教育联盟和发展共同体等方式推动优秀教师互聘互访、优质资源共用共享,促进都市圈内教育均衡发展。二是放大“医疗在银川”品牌效应。进一步加大优质医疗资源引进力度,与北京同仁医院等9家知名医院开展“点对点”医疗合作,加快银川妇幼保健院、紧急救援中心等项目建设,通过远程医疗、智慧医疗等模式,推动建立跨区域的医疗卫生联合体,开辟都市圈内转诊、急救等绿色通道,推行医疗保险跨境异地“一卡通”结算,推进养老等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登记服务一体化和异地办理,全力推动都市圈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放大“休闲养老在银川”品牌效应。以打造全区全域旅游核心示范区为重点,积极开展银川国际马拉松、全民健身季等特色赛事活动,开发夜游银川、冬季休闲游、乡村体验游、田园综合体等特色旅游产品,加快国际医疗城、生命谷、宝丰健康城等医养项目建设,建设一批特色商业和主题休闲街区,全力打造宜居宜游的休闲空间,为都市圈建设增添新活力。四是放大“文化惠民在银川”品牌效应。加快建设数字文化馆、图书馆、移动文化服务平台,提升文化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开展跨区域文化合作和文化惠民活动,合力打响黄河文化、贺兰山文化、红色文化、时代文化等一批都市圈文化品牌。五是放大“创业就业在银川”的品牌效应。以建设“两园三区”为契机,共建一批创业园、创意街区、孵化平台,催生一批小微企业、创业群体,以创业带动就业。建设都市圈人力资源产业园、人才服务大厅及“人才云”,推动人力资源自由流动、高效配置。

    (作者系银川市委副书记、银川市代市长)

    相关热词搜索:银川表率合力作好龙头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