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未来的孩子不得不“发明”工作

    未来的孩子不得不“发明”工作

    时间:2020-05-18 05:19:5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在维系上一代中产阶级的那种中等技能拿高薪的工作越来越少的时代,这种情况是危险的。现在只有高等技能拿高薪的工作。现在所有中产阶级工作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升级、淘汰或降级了。就是说,这种工作要么需要更多的技能,要么可以由世界各地更多的人来做,或者被埋葬,变成过时的东西——这种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瓦格纳认为今天的教育目标不应该再是让每个孩子“为大学做准备”,而应该是“为创新做准备”——准备为他们的工作增加价值。

    这是一项艰难的任务。我找到瓦格纳,希望他说得更具体一些。他在电子邮件中说:“在今天,知识可以通过任何一台接入互联网的设备获取,你用自己知道的东西能做什么远比你知道什么更重要。创新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或给生活带来新的可能性的能力,以及批判式思考、沟通和合作等技能,这些都远比学术知识更重要。”一位企业管理人士曾告诉我:“我们可以把内容交给新员工,我们也必须这么做,因为内容在不断变化,但是我们没法教他们如何去思考,去提出正确的问题,以及如何采取主动性。”

    我这一代人活得挺容易的。我们可以去“找”一份工作。但是将来我们的孩子要比以往更有必要“发明”一份工作。(幸运地是,如今要发明工作的成本和难度都比之前下降了许多)当然,运气好的还是能找到第一份工作,只是鉴于当今世界变化的速度,如果他们想更进一步,他们也要比他们的父母更加频繁地对工作进行再发明、再策划和再设想。我问瓦格纳,如果真是这样,今天的年轻人需要了解些什么?

    “当然,每个年轻人都一样还是需要基础知识。”他说,“但是,他们更需要技能和动力。这三个教育目标里,动力是最关键的。有内在动力的年轻人有好奇心,坚韧不拔,愿意冒险,他们会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他们有能力寻找新机会或自己创造机会——随着很多传统职业的消失,这种特质会显得越来越重要。”

    那么,当今的教育改革应该专注的重点是什么?

    我们教授并测试了一些多数学生不感兴趣也不需要的东西,还有他们可以用谷歌搜索到并在考试一结束后就马上忘记的信息。”瓦格纳这么说,“因此,孩子在学校里呆的时间越长,就变得越没动力。盖洛普(Gallup)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学生的动力从五年级时的80%蜕变到高中时的40%。一个多世纪以前,我们为工业经济“重新发明”了一个共聚一屋的教室和工厂式学校。为21世纪重新构想学校教育,必须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需要重视技能的传授,增强学习和做出改变的意愿,并且把内在动力的三个最强因素带进课堂,即游戏、激情和目的。

    这种变化对教师和校长意味着什么?

    他说:“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达到优异的表现,校长必须是一个能够创造创新所需要的合作文化的教学领导人。但是现在考试的内容还是传授的内容,所以我们需要“问责制2.0”。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有一份数字档案,以表明他对各项技能的掌握情况,如批判性思考和沟通能力,这些技能是他们在从幼儿园到高等教育的过程中获得的。选择性地运用一些高质量的测试是很重要的,比如大学和工作准备状态评估(college and work readiness assessment)。最后,对教师的评价需要根据学生全年的学业进步表现做出,而不是靠5月份一场泡沫考试的分数。我们需要试点学校,在那里学生只要在像“企业经营”等领域获得一系列基于技能的“荣誉勋章”,就可以拿到高中文凭。教育性学校里所有新教师应该跟随高级教师完成一个实习期,应该将学习表现标准而非内容标准作为整个系统的新规范。

    谁的做法是对的?

    “芬兰是世界上最具创新力的经济体之一,”他说,“这是唯一一个让学生在高中毕业时‘为创新做好准备’的国家。他们学到的是概念和创造力,而非事实。他们有很多选修课程,而且教学日更短、家庭作业更少,几乎不考试。全美有500家中小学加入了休利特基金会(Hewlett Foundation’s Deeper Learning Initiative)深度学习倡议组织,还有一个由100个校区组成的团体Edleader21正在开发全新的教学方法来传授21世纪的技能。“被重新发明”的大学也越来越多,比如欧林工程学院(Olin College of Engineering)、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MIT Media Lab)和斯坦福大学的‘D学校’(D-school),在那里学生学习如何创新。

    (译自《纽约时报》)

    责任编辑:尹颖尧

    相关热词搜索:发明未来孩子工作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