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中国君权 [漫谈中国古代君权臣权]

    中国君权 [漫谈中国古代君权臣权]

    时间:2019-01-28 17:42:5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翻看中国古代历史,你就会发现中国古代一直是君权和臣权相互争斗、相互协调、相互妥协的过程。   大臣大多希望君王不必贤明,但绝不要昏愦。贤明的君主。对军国大事往往事必躬亲,洞察分毫,大臣往往要事事小心;对功勋卓著的大臣往往是事事猜忌,稍不顺心还会诛杀大臣,大臣们往往是处处小心,伴君如伴虎。
      君王英明决断,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等,这类君王统治期间,国家能够形成稳定发展的阶段。贤明的大臣即使再出色,再能干,也往往被君主的光辉所笼罩。
      昏愦的君主,要么沉湎享乐,身边净是奸险小人;要么自身朝不保夕,大权旁落,无所事事。大臣往往担惊受怕,空怀理想抱负无法施展。
      中国历史上,但凡君主资质平平的,往往依靠大臣打天下,治理天下。
      刘邦本身资质平平,尚且还有自知之明。放手让大臣去工作,自己只抓住皇权不放。于是,文有张良、萧何,武有韩信,很快打败项羽,成王天下。
      这就是刘邦的英明之处,在不牺牲皇权,不影响皇权的基础上,适当地放弃君主个人权威的君权,给大臣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满足大臣建功立业的愿望。中国古代,对于大臣来说,效忠君王往往就是爱国的表现,就是为国分忧的表现。家国一体的思想深深根植于大臣头脑之中,效忠君王,为君王统治的国家效命出力,成为忠君爱国的最直接表现。
      只要帝王本身没有重大的过错,没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臣们自始至终都是忠心耿耿地效忠君王,誓死保卫君王,绝无二心异志。更何况,中国历朝历代对谋反都是诛杀九族不赦免的重罪,很少有大臣会铤而走险冒犯皇权。
      因此,君权有时旁落,并不代表社会一定会发生动荡,不代表王朝一定会改朝换代。越是不作为的君王,越是相当大的大臣自觉和自愿地担负起为国分忧的责任,为君分忧的重担,努力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维持着王朝的正常运转,使之不至于发生大规模的动乱。
      中国古代的大臣深受儒家思想的教诲,始终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将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看成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越是君权独断的王朝,越是大权独揽的君王,大臣就越习惯对君王俯首帖耳,习惯奴隶式的生活方式。国家生活中的一切大小事务都由君王安排妥当,分配完毕。大臣只需要按部就班即可,不需要思想考虑,脑袋只是吃饭的工具。这个时候,国家运转往往依靠君王个人的人治权威,一旦君王驾崩,全部烟消云散。朱元璋推行剥皮楦草重典治理贪官污吏,延续了100年,却始终没有完备的法典制度。明朝中叶,大规模的官员贪污腐败蔚然成风,皇权都已经屡禁不止,直接埋葬了大明王朝。

    相关热词搜索:君权漫谈中国古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