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从《急就篇》《千字文》看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

    [从《急就篇》《千字文》看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

    时间:2019-02-02 05:30:1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汉字作为汉语的辅助性语言系统,是表意文字的典型代表,稳定性强,虽然经历了由繁到简的发展,但其本质属性并未发生变化,可以说是中国5000年历史的见证者。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的典型代表,以其独特的形、音、义三者的结合体与表音文字相区别。虽然现代汉字的发展已有朝着表音性发展的趋势,但“见字不知音”仍是汉字的重要特点之一。相比较而言,英语等印欧语系的表音文字,单词的发音与字母的组合相相对应,单词的拼写会随着语音的改变而有所变化。许多习惯了拼音文字的西方人,在他们学习汉字的时候都为此感到困难重重,“见字不知音”也成为了汉字学习过程中最大的困难。许多学者也一直都在研究汉字的教学方法和原则。事实上,汉字以其相对独立的特性,在汉语教学中一直都是一个重点。而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体系中,识字教学历史悠久,是传统教育的基础。早期的识字教育伴随着学校教育的发展而逐渐系统起来,逐渐进入了系统化的蒙学识字时期。
       在中国历史上,汉字教学有着非常悠久的传统,中国古人十分注重汉字的教学,而识字也就成为了教学的起点和突破口。据资料记载:上起周代下至近代,汉语教学的基础阶段都是以识字为中心,所谓“先识字,后读书”。早期的语文书就是整齐押韵的常用字课本,例如东汉的《急就篇》:“汉地广大,无不容盛。万方来朝,臣妾使令。边疆无事,中国安宁。百姓承德,阴阳和平。风雨时节,莫不滋荣。蝗虫不起,五谷孰成。贤圣并进,博士先生。长乐无极老夫丁。”内容涉及农艺、饮食、器用、音乐、生理、兵器、飞禽、走兽、医药、人事等方面的字词,作者有意识地把许多单字放在一起加以组织,按意义分类编成韵语。阅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使学童在学习汉字的同时增长了各方面的知识。而书名“急就”也就是速成,《急就篇》就是速成的识字课本。再如《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以儒学理论为纲,穿插诸多常识,用四字韵语作成,很适于儿童诵读,后来与《百家姓》、《三字经》一起成为了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受欢迎的启蒙教材。
       事实上,这些早期的教材虽然以识字为主,但其内涵不仅仅是认字,还包括传授知识,培养情操等特点。从总体上看有以下这些特点:
       生字密度大,《急就篇》中无一重字;《千字文》共记录了999个汉字。体现了集中识字的特点。押韵整齐,对偶工整,诵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充分体现出了汉语的韵律特征;包含多方面内容,知识丰富;通俗简明,兼有教化功能,“文以载道”的功能体现得非常明显。
       从语言教学的角度,笔者认为中国古代传统识字课本有如下优点:
       1.语音方面:语句中音节数量恰当,朗读起来沉稳悠扬,既能保证单个汉字发音饱满,又充分体现了汉语语流的音变规律。韵律和谐,语感极佳,充分体现出中国古人对语言之美的极致追求,即便是《百家姓》这样字字之间无意义联系的,也特别注重韵律的和谐,“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楚魏,蒋沈韩杨”也遵循诗歌的偶句押平声韵的原则;对应整齐,节奏分明,极易上口,用普通话诵读时依旧能体现出汉语元音“紧”的特征,显示出大开大阖,谨严高华的气度,体尽显汉语的语言仪态之美。
       2.内容方面:将不同的汉字串联成有意义的语句,用以表达与当时社会相关的各方面内容,覆盖全面,包括自然现象、农业生产、政治制度、道德标准等各方面内容。包含了大部分的汉语基础词汇,许多字词沿用至今。体现了汉语的悠久历史,也为现今的词汇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3.汉字方面:作为教育基础的启蒙读物,因而多使用当时的常用字,兼顾形义的特点。年幼的学童通过学习这些汉字,就能够阅读普通文献。
       4.语法方面:简洁明了,不乏语言之美,结构对应整齐,对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固定短语格式有一定影响,例如“寒来暑往”。
       5.修辞方面:言辞优美,多为当时的知名文人所作,文采飞扬。
       6.文化方面:介绍中国古代特有的行为活动,记载中国人的风俗传统、道德标准,蕴含着中国特有的物质文化现象。并且包含着道德标准的介绍,是“文以载道”的典范之作,教化意味浓厚。通过教育普及,能够提高平民的素养。从中反映出了中国人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以及独特的文化心理与道德准则。
       可以看出,中国早期的识字课本肩负着普及知识,规范行为,教化民众的特点。十分符合现今的教育观念:不仅注重知识的灌输,同时也注重品格的塑造。而对外汉语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也十分强调在教学中要注意知识与道德并重。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学校的教育模式越来越系统化,传统的蒙学教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但这些传统的识字教材,包含着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在封建社会的悠久历史中,它们不仅没有随历史的发展而消亡,反而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发展起来,并保持了自身的特点,可见其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产力飞速发展,这些教材可能已经失去了其教学的的公用。但在汉字文化逐渐衰弱的今天,传统的汉语文化却在这些识字教材保留了下来,显示出了独特的魅力。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我们现今的一些教学原则不谋而合,不仅在母语教育方面,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也给予了我们许多珍贵的启示。
       目前,人们对传统识字教材的认识大都停留在汉字教学的层面。但笔者认为,传统识字教材传递给我们的信息不仅只存在于汉字教学方面,而在各个语言要素方面都会对我们产生影响。
       传统的识字教材体现出各方面语言要素相结合的特点,将语言学习和文学修养融会贯通,不仅兼顾到形、义的结合,还充分考虑到学习者对语音韵律的认知特点。在形式上多以三音节、四音节为主;在内容上,由单个的汉字过渡到成句的表达,由“汉字”过渡到“语文”;在编排上运用韵语,诵读时琅琅上口,能大大提高记忆的效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传统识字教材将单个的汉字组成词组或句子,充分依赖语境的作用,便于整体理解和记忆。除此之外,传统的识字教材文学色彩浓厚。重韵律,重文采,要求学童记诵。相比较而言,现代汉语教学中,对韵律的关注较少。现有的对外汉语教材注重功能偏重口语,内含的文化教学流于表面,学生难以从中感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针对以上这些特点,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学完全可以接受或采纳传统识字教学的方法,使用韵语进行教学。可以设计有趣的教材,充分利用形、音、义之间的联系提高教学效率。也可以直接从传统的识字教材中截选容易的内容进行辅助性教学。其优点大致包含以下几方面:
       1.在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协调单个字的发音和韵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单个字音发音饱满,语流中音变自然,韵律上符合人们的认知方式。语流中的“洋腔洋调”也可以通过韵语的诵读得到改善。如若从传统教材中截选片段进行辅助性教学,要求学生诵读时不要过快,形成舒缓的语流,注意吐字归音,帮助学生养成清晰的发音习惯;朗读时注意分明节奏,从中体会汉语词汇的内部节奏以及汉语语调的韵律特征。在这个过程总能使学习者充分体会到汉语语音的美感:音乐性强,发音饱满圆润,气势恢宏。
       2.通过语境中的意义联系,有助于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据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类大脑短时记忆容量大约为7±2个记忆单位。记忆的多少取决于记忆单位组块的大小。通过意义、韵律等因素将学习内容集结成块,符合学习记忆的规律。已有教师在教学中采取韵语教学的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将所教的词汇串成韵律整齐的有趣故事,无论从语感还是从记忆的角度上来说,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浓厚。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片、动作等方式形象、直观展示韵语的内容,保证了音、形、义的直接联系,而非通过母语翻译进行联系。
       3.传统识字材料中的许多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都已经发展成为能产性较高的词根。通过对词根意义的了解能够帮助学生感知汉语词的构造,有助于提高理解新词的能力。如“天”、“地”、“日”、“月”等。
       4.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选择适合的结构编排韵语材料,让学生在反复地诵读中习得汉语的结构规则。
       5.可以充分发挥传统识字材料的文化优势。《急就篇》、《千字文》、《三字经》中有许多关于中国人生活习惯、道德标准的记载。根据学习对象,选择相关的文化内容,进行诵读,有助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体会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将诵读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相融合,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纳中国文化,提高交际技能。例如,对儿童的教学,可以选择与生活习惯的相关的内容,一方面准确地习得语音,一方面还能帮助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这点与我们的教育目的相匹配。针对成人的教学,可以选择一些描述自然现象的语句,和最能体现中国人思维特点的道德标准。成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强,能够理解其中的意义。
       综上所述,《急就篇》《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等传统汉字教材以及教学方法,对语音、语义、词汇、语法、文化方面都起到良好的启发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汉语的特点,借鉴传统汉语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凸显汉语的优点,充分体现出对外汉语教学的人文关怀。同时可以借鉴传统的教学方式,严格要求学生,必要时要求背诵篇章。但必须指出的是,韵语这种语言形式诗歌韵味浓厚,较少使用复杂的语法形式,且与自然语言相距较远,所以建议只作为培养语感的辅助性教学方法,不宜喧宾夺主。
      
       参考文献:
       [1]周健.汉字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毛世桢.对外汉语语音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吴俊英.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汉字教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4]胡文华.汉字与对外汉字教学[M].学林出版社,2008.
       [5]李香平.汉字教学中的文字学[M].语文出版社,2007.
       [6]崔永华.词汇文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刘莺倩(1986-),女,江西南昌人,硕士,武汉大学文学院毕业,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人文学部中文系教师,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相关热词搜索:对外汉语教学千字文急就篇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