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宋代经济重心南移_宋代文化重心的南移与宋人词选之兴盛

    宋代经济重心南移_宋代文化重心的南移与宋人词选之兴盛

    时间:2019-02-12 05:43:1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关键词:文化重心 南移 词选   摘 要:降及有宋,特别是南渡后,中国封建文化重心南移基本完成,江南地区已成为文化高度发达之地,其表征是多方面的,其中人才荟萃与印书业发达,无疑是两个不可忽视的层面。它们从编者、选源、刊刻、传播等层面,为宋人词选的编纂提供了诸多保障,成为推动宋人词选兴盛的重要动力。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词选滥觞于唐、五代,兴盛于两宋。本文所谓宋人词选,特指宋人编辑的词选本。宋人词选兴盛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相互渗透的结果,宋代中国封建文化重心的南移,无疑是一重要因素。本文拟对此加以探析。
      宋代特别是南渡后,中国封建文化重心的南移已基本完成,江南地区文化落后的面貌已从根本上得到改观,江浙、福建、江西等地已成为当时文化高度发达的地区,文化氛围已相当浓厚。江南地区文化高涨的表现是多层面的。其中,人才荟萃与印书事业发达,是两个不容漠视的重要层面,对宋人词选兴盛,作用甚大。
      
      一
      
      宋人叶适《汉阳军新修学记》云:“今吴、越、闽、蜀,家能著书,人知挟册。”(叶适《水心文集》卷九)虽不免夸大之辞,但在一定程度上道出闽浙地区文化繁荣的事实。《宋史》卷八十九《地理志五》记载,福建之民“多向学,喜讲诵,好为文辞,登科第者尤多”,“艺文儒术,斯之为盛”。即使一般平民百姓,也颇重文化修养的提高:“虽闾阎贱品,处力役之际,吟咏不辍。”(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百一十八《舆地考四》)此时江南地区已逐渐成为人才辈出之地,正如洪迈《容斋四笔》卷五引吴氏语云:“古者江南不能与中土等,宋受天命,然后七闽二浙与江之西东,冠带《诗》、《书》,翕然大肆,人才之盛,遂甲于天下。”特别是靖康之乱后,北人大批南迁,江南之地更是人才济济。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即谓:南宋初年,“平江、常、润、湖、杭、明、越,号为士大夫渊薮,天下贤俊,多避地于此。”这主要从两个层面刺激了宋人词选的兴盛。
      由编选者层面观之,至少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传世宋人词选之编者皆为江南或寓居江南的博学之士,他们有选词的才识与能力。《梅苑》之编者黄大舆,字载万,自号岷山耦耕,系蜀人,学识渊博。王灼《碧鸡漫志》卷二有曰:“吾友黄载万歌词,号《乐府广变风》。学富才赡,意深思远,直与唐名辈相角逐,又辅以高明之韵,未易求也。”《乐府雅词》的辑者曾�,福建晋江人,博雅能诗,一生著述颇多。赵与时《宾退录》卷六谓:“端伯观诗,有《百家诗选》;观词,有《乐府雅词》;稗官小说,则有《类说》;至于神仙之学,亦有《道枢》十巨编。盖矜多炫博,欲示其于书无所不读,于学无所不能。”此言虽有贬义,但也道出了曾氏之博学多识。《花庵词选》之编纂者黄�为福建人,颇有时名。游九功《答黄叔�》曾称其诗为“秀句盈章吐”、“璀璨烂寒茫,晴空见冰柱”(厉鹗《宋诗纪事》卷六十五引《诗家鼎脔》)。另著有《散花庵词》、《中兴词话》等。《增订笺注妙选草堂诗余》的增修笺订者之一何士信,亦系福建人。《阳春白雪》之辑者赵闻礼,虽系临濮(今山东境内)人,但曾寓居杭州,《阳春白雪》卷八所载丁默《齐天乐•庚戌元夕都下遇赵立之》可证,其著尚有《钓月集》。《绝妙好词》之编者周密,原籍山东济南,后寓居吴兴(今浙江湖州),能诗词,善书画,除编有《绝妙好词》外,尚有《草窗词》、《�洲渔笛谱》、《齐东野语》、《武林旧事》、《浩然斋雅谈》、《癸辛杂识》等著述传世。至于有些佚失宋人词选之编辑者,如杨冠卿、王柏等人,亦为江南著名文人。杨冠卿,江陵人,进士及第,知广州,著有《群公词选》、《客亭类稿》,今存词36首。王柏,婺州金华人,曾执教于书院,著有《雅歌》、《鲁斋集》。这些词选编有才有识,且本身为词人,对词坛状况较熟悉,选词更具优势。《梅墩词话》曾言:“文人选词,与诗人选词,总难言当行者。文人选词,为文人之词。诗人选词,为诗人之词。”(沈雄《古今词话•词品》下卷引)既然如此,词人选词,为词人之词,总该差不多当行了。其二,选编者多有自觉的传播意识。每一时代的人都有其独特的审美风尚。张端义《贵耳集》卷下有曰:“汉人尚气好博,晋人尚旷好醉,唐人尚文好狎,本朝尚名好贪。”“尚名好贪”虽不见得为宋人独专,但宋人此种意识较强烈,却是不争的事实。宋人编辑词选,即有借他人之词传播扬名、以求不朽之意。黄�编辑《花庵词选》已表明此意:“亲友刘诚甫谋刊诸梓,传之好事者,此意善矣。”(黄�《词选序》)杨冠卿编辑《群公词选》“锓目寓室”,亦有“以广其传”(杨冠卿《群公乐府序》)之目的。
      就选源层面言之,宋代词人之众、词作之多,为唐、五代无法比拟。曾昭岷、刘尊明等所编《全唐五代词》“《正编》共收有姓氏可考的词人83人,性质确定的词作1962首(不计《副编》所收作者60人),性质不定的作品863首”①。唐圭璋《全宋词》共录词人1330余家,词作19900余首,残篇530余首。孔凡辑补之《全宋词补辑》收词430余首,分属140余人。其中41人已见《全宋词》。②如此看来,后二辑至少收录宋词1400余家,词作20000余首,分别是唐五代23倍、10倍之多。如此众多的词人词作,为宋人词选的编纂提供了充足的选源,选编者可据一己选词观念,灵活、自由选择。存史者可兼顾各类词人、各种风格之词,如《花庵词选》;立派者可选符合一己流派宗旨之作,如《绝妙好词》;应歌者可多角度择取便歌之什,如《草堂诗余》。
      需要指出的是,南北宋词人词作分布是不平衡的。以词人言之,江南词人占绝对优势。唐圭璋《两宋词人占籍考》一文,收录词人871位,其分布状况为:浙江216人、江西158人、福建111人、江苏82人、河南68人、安徽46人、四川61人、山东32人、湖北17人、湖南17人、陕西14人、广东6人、广西2人、山西7人、河北34人。③就词作而论,南宋词较北宋词多。胡云翼《宋词选•前言》有言:“词至南宋发展到了高峰。向来人们都认为宋朝是词的辉煌灿烂的黄金时代,如果把这话说确切一点,这光荣称号应归之于南宋前期。”④“归之于南前期”,不免有武断之嫌,但南宋词之繁盛,由此亦可见一斑。其实,南宋的选词编者于此早已留心,并将其反映到自己操政的词选中。主要表现有二:一是入选者以江、浙、闽、赣等地词人词作居多。如《草堂诗余》选词占前四位的是浙江13家67首、江西14家40首、福建16家41首、江苏9家25首(据《四部丛刊》本标明主名者统计)。二是有些词选选词以南宋词居多。如黄�选词以存史为宗旨,南宋词人词作众多,要如实反映当时词坛状况,理所当然倾向于南宋。《花庵词选》选词1277首,其中南宋词760首(据《四部丛刊》初编本)。《绝妙好词》选词132家,词作390首,皆为南宋词(据查为仁、厉鹗《绝妙好词笺》本)。当然,周密选词专重南宋还与他推尊崇姜、张,开宗立派有关。无论如何,他选词专注南宋无可置疑。要之,江南地区人才荟萃,对宋人词选的兴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
      
      宋代特别是南渡后,江南尤其是江、浙、闽等地,印书业得到迅猛发展,已发展成为当时著名的刻书中心。这为宋人词选的编纂奠定了充实的物质文化基础。
      宋初,民间刻书受到限制,熙宁以后,情况得以改观。宋人罗璧《罗氏识遗》卷一即云:“宋兴,治平以前,犹禁擅镌,必须申请国子监。熙宁后方尽弛此禁。”(《学海类编》第7册)加之宋代商品经济的发达,宋代出版业迅速繁荣起来。其一重要标志是书坊、书铺、书肆众多。据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三“宋坊刻书之盛”条载,仅福建、浙江的刻书坊就有建宁府黄三八郎书铺、建阳麻沙书坊、建宁书铺蔡琪纯父一经堂、武夷詹光祖月�书堂、崇川余氏、建宁府陈八郎书铺、建安江仲达群玉堂;杭州大隐坊、临安府太庙前尹家书籍铺、杭州钱塘门里车桥南大街郭宅□铺、临安府金氏、金华双桂堂、临江府新喻吾氏等。另外,“宋私宅家塾刻书”条还记载了大量私宅家塾刻书铺。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种版本书籍的大量涌现,正如元人吴澄《赠鬻书人杨良辅序》所云:“宋百年间,锓板成市,板本布满乎天下。”(吴澄《吴文正公集》卷十九,《元人文集珍本丛刊》本)
      印书业发达为宋人词选的出版提供了强大的外部技术支持与保证。曾�《乐府雅词》、黄�《花庵词选》等词选的刊刻,就借助了当地便利的出版条件。除此外,印书事业的发达对宋人词选繁荣的促进作用,还体现于以下三方面。
      其一,从编选者角度来看,印书业的繁荣为宋人词选的编集提供了便利的选源。印书业发达为书籍普及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个人读书、藏书已非常便利。此时已很少有欧阳修贬官夷陵时“欲求《史》、《汉》一观,公私无有也。无以遣日,因取架阁陈年公案,反复观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三“欧阳公多谈吏事”)的情形了。普通读书人家里都有数量不等的藏书,如南宋福建建宁府被誉为“图书之府”,是“家有《诗》、《书》”,“户藏法律”(祝穆《方舆胜览》卷十一)。士大夫家藏书更为丰富,且不乏善本、孤本。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三云:“闽中不经残破之郡,士大夫藏书之家宛如平时。兴化之方、临漳之吴,所藏尤富,悉是善本。”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二“书籍之厄”条所记更详:
      
      宋承平时,如南都戚氏,历阳沈氏,庐山李氏,九江陈氏,番易吴氏,王文康,李文正,宋宣献,晁以道,刘壮舆,皆号藏书之富。邯郸李淑五十七类二万三千一百八十余卷,田镐三万卷,昭德晁氏二万四千五百卷,南都王仲至四万三千余卷,而类书浩博,若《太平御览》之类,复不与焉。次如曾南丰及李氏山房,亦皆一、二万卷……
      至若吾乡故家如石林叶氏、贺氏,皆号藏书之多,至十万卷。其后齐斋倪氏,月河莫氏,竹斋沈氏,程氏,贺氏,皆号藏书之富,各不下数万余卷。……近年惟直斋陈氏书最多,盖尝仕于莆,传录夹�郑氏、方氏、林氏、吴氏旧书至五万一千一百八十余卷。……至如秀岩,东窗,凤山三李,高氏,牟氏皆蜀人,号为史家,所藏僻书尤多。
      
      如此丰富的藏书之中,词集或附有词作的诗文集,当不在少数。这客观上为宋人词选的编纂提供了便捷、丰富的选源;主观上也激起宋人辑佚、编辑之热情。
      词选编者多藏书丰富,其词选不少便是据家藏书籍裒集而成。曾 《乐府雅词》即据其“所藏名公长短句,裒合成篇”(曾 《乐府雅词引》)。黄 “暇日裒集”《花庵词选》,很大一部分亦出于家藏词集。景宋本《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末有书牌记云:“玉林此编,亦姑据家藏文集之所有,朋游闻见之所传。”此言不虚,《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五刘叔拟小传即云:
      
      名仙伦,庐陵人,自号招山。有诗集行于世,乐章尤为人所脍炙,吉州刊本多遗落,今以家藏善本选集。
      
      此善本即黄 家藏旧抄本。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二十一载黄 《中兴词话》云:
      
      蛾眉亭题咏甚多,惟《霜天晓角》一曲为绝唱。……词意高绝,几拍谪仙之肩。世传其词,不知为刘招山所作。余旧抄其全集得之。招山之词,佳者极多,近世庐陵刊本,余所有者,皆不载。莫知何也。
      
      可见,黄 家藏词集有些尚不止一种版本,这多得益于当地发达的印书业。编辑《花庵词选》时,黄 参考了这些版本,择用善本选集。他曾据刘氏全集,将世人“不知为刘招山所作”之《霜天晓角•题蛾眉亭》一词,归于刘仙伦名下。另外,黄 选词可能还参阅过一些假托或盗版词集。《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一康与之小传有曰:
      
      名与之,号顺庵。渡江初有《声乐府》,受知秦申王,王荐于太上皇帝,以文词待诏金马门。凡中兴粉饰治具,及慈宁归养、两宫欢集,必假伯可之歌咏,故应制之词为多。书市刊本,皆假托其名。今得官本,乃其婿赵善贡及其友陶安世所校定,篇篇精妙。
      由此推知,黄 最初寓目的《声乐府》,可能是假托康伯可之名的“书市刊本”,后来得到赵善贡、陶安世所校定的“篇篇精妙”之官本,于是将其中23首词作录入《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五。《绝妙好词》的编者周密,其家藏书名闻江浙。《齐东野语》卷十二有曰:“吾家三世积累,先君子尤酷嗜,至鬻负郭之田以供笔札之用。冥搜极讨,不惮劳费,凡有书四万二千余卷。”尽管后遭变故书多佚失,但周密雅爱诗词,博学强识,可能于其中词籍早有留意,这也有助《绝妙好词》的编纂。书籍的普及与流通,也方便了词选编辑者借阅词集为己所用。个人藏书无论如何丰富,也不可能尽善尽备,借助他人所藏非常必要。黄 编辑《花庵词选》就借助于“朋游闻见之所传”。另外,黄 编辑《花庵词选》还参阅了《乐府雅词》、《花间集》、《尊前集》、《遏云集》等前人词选本⑤,其为家藏还是借阅,不得而知。不管怎样,这两种选词途径可省去选编者许多辑佚之劳。可以说,词集是宋人选词最直接、便利的选源。
      其二,从刊刻者角度言之,刊刻书籍既可扬名,又能获利,有人乐此不疲。张之洞《书目答问二•别录》“劝刻书说”云:“凡有力好事之人,若自揣德业学问不足过人,而欲求不朽者,莫如刊布古书一法。……其书终古不废,则刻书之人终古不泯。”⑥刻古人书者意在祈求不朽,刻时人之书者又何尝不如此?南宋陈起名传后世,与其汇刻当时江湖诗人之作《江湖集》,甚为有关。黄 之亲友刘诚甫谋刊《花庵词选》,除了出于亲情外,恐怕亦有以此求不朽之意。再者,书商刊刻大部帙词集,可从中射利。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于《笑笑词》下有注云:“自《南唐二主词》而下,皆长沙书坊所刻,号‘百家词’。……市人射利,欲富其部帙。”据陈氏记载,《草堂诗余》二卷、《类分乐章》二十卷、《群公诗余前后编》二十二卷、《五十大曲》十六卷、《万曲类编》十卷等大部头词选,“皆书坊编集者”。无论书坊出于何种目的,客观上都为宋人词选的编辑与出版提供了便利的外部支持。
      其三,从营销者角度来讲,为了获利,以营销为主的书肆主人乐于为书坊推销书籍。书坊主为获取更多利润,所刻书除自行直销,还需要专门的书肆为之兜售,书肆主人为获利亦愿与之合作。“南宋临安之书棚、书铺,风行一时”(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二),即与此有直接关系。此举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宋人词选的流通渠道,扩大了流播域限,对宋人词选的繁荣,显然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此,还需特别指出,由上文不难看出,江南地区人才荟萃与印书业发达两个层面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有时难以截然分开。本文之所以分列,为论证之便。
      综上所述,宋代特别是南渡后,中国封建文化重心南移基本完成,江南地区文化落后的面貌得到根本改观,文化氛围已非常浓厚。此地人才荟萃与印书业发达,从编者、选源、出版、传播等层面,为宋人词选的编纂提供了诸多便利保障,成为促成宋人词选兴盛不可或缺的动力。
      (责任编辑:原 琳)
      
      作者简介:薛 泉(1969- ),文学博士,博士后,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宋元明清文学。
      
      ①刘尊明、陈金鑫.宋词的昌盛气象及其繁荣原因[J].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6):7-10.
      ②孔凡礼.全宋词补辑[M]. 北京: 中华书局,1981,2.
      ③唐圭璋. 词学论丛[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76.
      ④胡云翼. 宋词选[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3.
      ⑤萧鹏. 群体的选择――唐宋人选词与词选通论[M]. 台北: 文津出版社,1992,152-153.
      ⑥张之洞,范希曾. 书目答问补正[Z].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56.

    相关热词搜索:宋人兴盛宋代重心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