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瑟先科《夫妇冲突》 先科

    瑟先科《夫妇冲突》 先科

    时间:2019-02-13 05:41:3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夫妇冲突,可说是个新的领域。迄今各国的科学研究在这方面都涉及甚少。苏联著名社会心理学家B・A・瑟先科的新著《夫妇冲突》一书,从人口学、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夫妇冲突本身及其所牵涉的各种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阐明了作者的独特见解。
      全书共分五章。其中列举了截至一九八○年的大量统计资料,说明苏维埃政权建立以来,苏联婚姻家庭领域所发生的变化及目前的状况,指出苏联的结婚率、生育率和离婚率指数所表明的不良趋势,特别谈到离婚率年年有增无减,已成为令人忧虑的社会问题。在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时,作者指出,随着苏联社会经济变革的实现,婚姻家庭领域也发生了一场真正的革命,封建宗法制度下的“权威型”家庭向社会主义的“民主型”家庭过渡,婚姻制度、家庭面貌、男女的地位都有了很大改变。然而,在新型家庭中,新旧两种道德规范时有抵触;其次,妇女作为母亲和作为社会劳动者的双重职能之间也产生了矛盾,这也是一些社会问题的主要症结。作者进而对各地区、各民族的离婚率指数作了分析,说明现代城市化、人口的流动与迁移、科技革命与教育以及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等因素对婚姻家庭的影响。作者还认为,随着妇女(尤其是城市妇女)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的大提高,出现了家庭过分“女权化”的倾向,丈夫在家庭中的地位过分降低,家里一切都由妻子说了算,这种倾向无疑已经并且正在造成某些不良的社会心理后果。
      作者还根据法院提供的许多离婚案件材料,剖析要求离婚的夫妇在法庭上陈述的离婚“理由”,试图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将离婚“动机”、“借口”和真正的“原因”加以区分。作者认为,对离婚问题作深入细致的社会心理分析和判断导致夫妇冲突的那些最敏感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对巩固婚姻家庭的途径提出可行的建议并制定有效措施以稳定夫妇关系和帮助青年进行婚前准备。作者承认,研究夫妇关系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它纯属私生活的最隐秘部分,在这个意义上,夫妇与家庭是封闭的小群体,“外人勿入”。研究人员往往苦于得不到足够的信息以判明夫妇关系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所以作者列举的一系列抽样调查材料,说明了各种因素在离婚过程中的意义。
      作者认为,失节、对夫妇义务的轻视、彼此不忠、酗酒和酒精中毒以及双方因性格不合而发生持续性冲突,是导致夫妇关系破裂的几种特别危险的情况。作者分析了某些夫妇从热烈追求到关系冷淡、不和直至互相敌视的过程,指出夫妇之间由于心理上的疏远而导致婚后生活的孤寂和失望情绪,是许多冲突产生的心理根源。例如,失节作为离婚动因,有可能是对夫妇关系长期不满意的结果,失节行为后面可能荫蔽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心理问题。作者详尽地谈到酗酒对婚姻家庭及对下一代的危害,但在某些情况下,酗酒到底是夫妇冲突的原因还是结果,似乎难以肯定。夫妇性格不合在离婚动因中居第三位。作者认为,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它与人的气质有关。认识人们的心理类型即气质,对于开展婚姻家庭咨询、预测和判断夫妇关系的发展变化,是有重要意义的。
      书中有一章着重阐述了家庭环境说与教育子女的关系。作者对夫妇关系如何影响子女的心理与性格这一问题进行了很有说服力的分析,证明了夫妇冲突与离散会造成极其严重的社会心理后果。作者指出,夫妇之间持续不断的冲突,不和睦的家庭气氛,不仅会造成子女性格和心理的畸形发展,而且会影响到子女未来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在夫妇失睦的家庭中,孩子缺乏安宁、幸福、友谊、互助与体谅,在感情上得不到温暖、爱抚与体贴,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在个性发展上出现某些缺陷,乃至在精神上和心理上产生种种病态。作者通过临床精神病学的材料证明,在患神经官能症的儿童、少年患者中,不少是来自不睦和破碎家庭的孩子。这类家庭的子女,往往性情孤僻、冷漠,缺乏利他主义和人道主义品质,不易同他人共处与合作。他们从父母家庭接受的消极影响往往会从今后他们自身的家庭关系中反映出来。
      作者继而从对“自我意识”、“自我帮助”等心理学概念的阐述入手,对调节夫妇关系的心理学机制进行了科学论证。他指出,每个结婚者,都把自己特有的品格即一个独特的“我”带到夫妇生活之中;夫妇关系怎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夫妇双方在多大程度上认识对方的那个“我”,进入对方的心理世界。夫妇彼此熟悉对方的那个“我”,有助于采取适当的方式去协调彼此的感情和行为,从而达到一种新的心理组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夫妇一方不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就可能给对方造成难以治愈的心理创伤,从而使夫妇关系笼罩上一层可悲的阴影。然而,夫妇要认识彼此的内心世界,却又是件异常困难而复杂的事。
      作者通过对“自我意识”的分析,强调意识修养的重要性。有了这种知识和修养,才能自觉地调节自己的内心活动,保护心理健康。而心理上健康的人,才有可能完全驾驭自己的行为举止,使之符合高度的道德文明准则。
      作者介绍了苏联近年来大力推广的婚姻家庭咨询工作,指出采用家庭心理疗法的重要作用。家庭心理疗法就是夫妇间不断进行心理调适的方法,一方面要求锻炼自我控制、自我开导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学会互慰、互让,用科学的认识与方法自行解决夫妇关系中出现的问题。作者说,无论社会和国家给予家庭多大帮助,夫妇关系中的许多问题仍然必须自行解决。即使在最理想的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下,人们也不能离开家庭这个重要群体。家庭气氛是否融恰,完全取决于夫妇二人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如何善于相处。
      本章最后一节谈到,为了维护婚姻家庭的稳固性,维护夫妇和子女的身心健康,青年需要接受婚前训练,已婚夫妇需要接受心理学、伦理学、生理学和卫生学的教育。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使他们准备去承担做夫妻和父母的义务,并且懂得如何持家和抚养教育子女。
      为帮助青年进行婚前准备,从一九八一年起,苏联部分中等专业学校已开设有关婚姻家庭的课程,如家庭生活伦理学、家庭生活心理学和卫生学、性教育等。与此同时,苏联的一些城市设立了婚姻家庭咨询所和“新婚者俱乐部”,聘请有经验的医生、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家等担任咨询工作,并开办讲座和举行其他形式的活动。关于这一工作的经验与成效,学术著作中迄今谈到的不多。
      
      (Cыcенко:Cупружeскиеконфликты《финaныистатиcтикa》.Моcква.1983.)

    相关热词搜索:夫妇冲突先科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