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水井坊――追忆老成都的诗酒年华 水井坊

    水井坊――追忆老成都的诗酒年华 水井坊

    时间:2019-02-21 05:29:1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美酒之于成都,就像佳人眼波流转的妙目,关系着这个城市的风情。常言道,蜀中自古多佳酿,不是没有原因。      水井街美酒飘香      在过去千年时光里,若顺濯锦浣花的锦江而下,至临江送客、缠绵婉别的合江亭,常见文人雅士宴集于梅花疏影下。二江交汇之处,锦官驿挟交通之便,商贾云集,百工咸备,码头舟楫林立,樯橹相望。穿过“长虹卧波”的拱桥,顺江东逸,即为缅怀“红粉成灰”的薛涛而建的望江楼,楼上名士宴宾送客,楼下渡口美女如云,赏景看花,吟诗作赋,盛主嘉宾,其乐融融。
      古典成都的一大文化特征,就是富庶绮丽,风雅悠游。成都人喜好冶游宴饮由来已久,这样一个城市,怎能少了琼浆玉液?
      水井坊所在的水井街,虽长不足5里,宽不过5米,却身嵌锦官驿,枕流濯锦江,举目合江亭,旁靠九眼桥,侧望望江楼,正是成都“东门之胜”的汇集之地,占尽了当年成都的诗情画意、繁华风流。此外,水井街因水取名,地有美泉,必出佳酿,可谓囊括了出产美酒的天时、地利、人和,确实是酿酒卖酒的“风水宝地”。
      据说水井街称得上号的酒坊,其所用酿酒之水均出自锦江畔两口美井,一名新泉,一名薛涛。薛涛井源出江泉,经沙石过滤后,清澈甘冽,乃是成都东郊第一井。传说唐代才女薛涛曾用此井水创制深红小笺,闻名长安,此井因而得名薛涛井。明代藩王取此井水造纸入贡,精美绝伦。清代秋季会试,考官们特地从井里取水烹茶,清香扑鼻,沁人心脾;考生们则用薛涛井水磨墨润笔,以求吉利。
      水好,加上作坊内代代相传的精湛酿酒技艺,所得之美酒,透香绵延数百年、数千里。杜甫诗云:“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雍陶诗云:“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李商隐曰:“歌从雍门学,酒是蜀城烧。”
      明代水井街酒坊是川酒历史文化的集大成者。到清初之时,一位王姓客商来成都开店酿酒,他胸怀大志,一心想集水井街酿酒之大成,创立自己的酒业。经过不懈努力,其孙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在水井街大佛寺旁酒坊旧址中建号,数年之间,使水井街再现鼎盛之势。
      每每烧坊开窑取酒,酒香飘散,浸至街坊,令人闻之欲醉、酒兴盎然。烤酒系在后面深院里,而临街设酒店,供客小酌,喝酒用锡制的高脚小口酒器,称之为“棒子”,每棒一两装或二两装,颇有风趣。一时酒客们云集,既醉且饱,逸兴遄飞,陶陶然矣。清代文坛巨子金圣叹游历成都时,对酒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返回家乡后,金圣叹思念成都,有诗云:“卜肆垂帘新雨霁,酒垆眠客乱花飞。余生得至成都去,肯为妻儿一洒衣。”
      千百年来,锦江暖风,吹得水井街十里远近皆是酒香,常使路人“知味停车,闻香下马”,使这里成为成都东门胜景里画龙点睛的一笔。
      
      水井坊盛世重现
      
      数百年世事沧桑,水井坊花琴月色一杯酒的风流气象在历史的更迭中,或沉寂或繁盛地传承至今。
      历史注定要让水井坊重起广厦。1998年闷热的8月,故事从河水与雾气潮湿了不知多少个春秋的水井街19号开始,全兴酒厂准备对位于院落内的一个配制车间进行扩建改造。厂里八十多岁的崔体泉等老师傅们想起了前辈们曾传说,院子地下埋藏着宝贝。万一传说是真的,随便一搞建设,不就把宝贝弄坏了?于是大家先试探性地挖开一处,真挖出了很多明代的碎瓷片。
      经过考古发掘,水井坊再次完整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水井坊遗址的总面积约1700平方米,有三个依次叠放的历史层面,上面一层为近现代,直到目前还在使用,下面一层为清代遗迹,再下面一层为明代遗迹。
      蒸煮粮食,是中国人酿酒的第一道程序:粮食拌入酒曲,经过蒸煮后,更有利于发酵。考古队在水井坊一共发现了4处灶坑遗址,其中两个是近代灶坑,两个是清代灶坑。
      在传统工艺中,半熟的粮食出锅后,要铺洒在地面上,这是酿酒的第二道程序,也就是搅拌、配料、堆积和前期发酵的过程。晾晒粮食的地面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晾堂。水井坊遗址一共发掘出3座晾堂,依次重叠,建筑材料有青灰色方砖和三合土两种,清代的方砖晾堂表面凹凸不平,而年代更早的明代和元代的土质晾堂却显得十分平滑。专家分析,这是由于清代的晾晒工具更为坚硬造成的,
      中国的蒸馏酒分为浓香型、清香型和酱香型等,水井坊酿造的酒属于浓香型白酒,它在酿造技术上最大的特点是用泥窖酿酒。晾堂旁边的土坑就是酒窖遗址,就像一个个陷在地里的巨大酒缸。水井坊发掘出了8口酒窖,泥窖内壁和底部都用纯净的黄泥涂抹,厚度8厘米到25厘米不等。据说这些窖泥并不是普通的泥土,而是采自成都附近凤凰山的黄泥,黄得发亮,粘得腻人。酿酒的老师傅都记得“惜土如金,视窖如命”的古训,偶尔挖伤窖泥,都要及时补好。
      为什么要把酒窖建在地下呢?据说这和历代的禁酒制度有关。中国古代禁酒的历史很早,传说商朝就灭亡于酗酒,到了西周建立时,周公就做出决定,禁止大家喝酒,朝廷也不能喝酒;以后的历朝历代都有禁酒令,就是不许喝酒;酒可以卖,但必须是国家专卖。由于北方在历史上经常打仗,四川因地理的原因比较封闭一些,大量中原人逃难逃到四川,朝廷鞭长莫及,在此的统治比较薄弱,而在地下挖窖酿酒也不容易被发现。
      更重要的是,这个最初偶然产生的应对方法,在日积月累的演变中,居然成为中国酿酒工艺中一个特殊的门类。因为外地从古代到现在都是用陶缸发酵,或者说是在陶器里面进行发酵的。而用土窖发酵,直接跟土壤接触的酿酒方法,其发源地就是成都平原和四川盆地――只有这里才能产生独特的浓香型酒。
      经过窖池发酵老熟的酒母,酒精浓度还很低,需要进一步蒸馏、冷凝,才能得到更为醇厚的白酒,传统工艺采用俗称天锅的蒸馏器来完成。
      但是,一开始考古人员并没有在水井坊遗址发现天锅的遗迹。后来,人们在清代层面上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圆形遗存,乍一看,有点像水井,据研究,这就是生产蒸馏酒的地方。当年在基座上架着巨大的天锅,天锅分上下两层,下面的锅里装酒母,上面的锅里装冷水,基座上柴火旺盛,蒸煮酒母,含有酒精的气体被上面的冷水冷却,凝成液体,从管道流出,就形成了蒸馏酒。
      水井坊考古证实了中国最晚在元末明初,就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蒸馏酒酿造技术。被埋藏了数百年的蜀酒文化也随即被启封,人们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古代中国人酿酒的全过程,找到了佳酿诞生的奥秘。
      水井坊出土的大量青花瓷片,都来自江西景德镇,形体优美,釉色沉静,花纹含蓄。像这样大批量使用景德镇的高级瓷器作为自己的餐具和酒具,而不用本地生产的土瓷器,说明这里曾经是一家财力雄厚、拥有宽敞高档店堂、能稳定供应自酿美酒的高规格大作坊。
      水井坊遗址中真正让世人震惊的出土文物,是一个600年来一直都在使用的窖池,就是它,鲜活地传承着水井坊的历史和成都人的酒文化。
      窖池乃酿酒之根本。千年酒窖万年糟,越是古老的酒窖,酿出的酒越香。这个600年的窖池会孕育出怎样的好酒?科研人员运用现代微生物技术,从这古酒窖中分离出大量赋予水井坊极品香型的特有菌种。现在的水井坊酒,是古水井坊酒窖得天独厚的微生物环境、精妙的古法酿酒工艺,与现代科技水乳交融的结晶,具有上佳的品质――晶莹剔透,窖香浓郁,陈香优雅,醇厚绵甜,回味悠长。此酒一出,以长达600余年的厚积薄发,引来无数惊异和羡慕的目光。
      “携斗酒双柑,往听黄鹂;试新酿,醉听四野虫吟,及樵歌牧唱,薄暮焚畔月香,垫菊观鸿,理琴数调。”古人的酒风酒韵,我们只能从流传的诗歌中得以一窥,幸好还有美酒长存,载着那段诗酒华年的奢侈,经盛衰而无废,历百代而弥珍。
      (责编 郑 红)

    相关热词搜索:成都的诗追忆年华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