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文化城市 强大城市

    文化城市 强大城市

    时间:2020-03-20 05:10:5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文化与城市是个世界性的命题。历史的演进和现实的发展告诉我们,城市文化与文化城市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孪生兄弟,一个城市的文化表现一个城市的竞争力,一个城市必然反映一个历史阶段的文化。

    文化是每个国家和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沉淀、积累下来的精神财富,文化对于塑造著名城市发挥重要作用。如果说经济是现代城市的力量,景色是现代城市的形象,而文化则是现代城市的灵魂,北京宏伟,上海新潮,大连浪漫,武汉大众,广州开放,西安古朴,城市文化的个性和品位决定着城市的个性和品位。只有文化内涵丰富、发展潜力强大的城市才是魅力无穷、活力无限的城市,才能不断发展、永远兴盛,笑傲于世界城市之林。

    城市是文化产业的摇篮,是文化事业的根基。城市不能贫穷,城市更不能没有文化。从世界城市的发展历程看,没有哪个单纯的经济城市会具有吸引力。二十世纪中叶,一些西方国家城市衰落的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城市的文化观念落后,城市的文化内涵不足。

    打造城市文化品牌,要确定好城市文化品牌的载体,一个城市的名胜古迹、自然风光、文化传统、民俗风情、人物传说等经过城市运营都可以成为城市的品牌,关键是找准城市特点。其次,要选择好打造城市文化的路径,一是对城市现有的优势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开发和包装运营,使之成为城市品牌。另外一种就是使之经营成为城市品牌。经营城市,必须高度重视城市的文化建构,打好文化这张牌。运营城市和企业营销一样,应该拥有自己的品牌,打造自己的特色。

    解读上海的解读上海的

    ——专访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陈圣来

    文/本刊特约记者 郑晓璐

    2005年10月18日至11月18日,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CSIAS)又将拉开帷幕。届时,金秋上海将沉浸于文化艺术的海洋之中——40余台国内外剧目精彩上演,十余项展博览悉数亮相,海内外艺术大师纷至沓来,名家名团云集申城,堪称中国的最大演出季。

    作为中国大陆唯一的国家级国际艺术节,上海国际艺术节无疑代表了上海在传统意义上经济中心、金融中心之外,对“以文化塑造城市灵魂”的更进一步努力,也代表了中国大陆城市承办国际性艺术节的最高水平。为此,本刊专访了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陈圣来先生,由他为大家解读这张上海的文化名片。

    “中国”的,也是“国际”的

    与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初衷相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决定举办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是为了打造中国文化品牌,提升中国在世界的形象。

    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当人们提到埃及、印度或是法国,总是难掩无限向往的神情,只因为这些国家拥有或悠久的历史,或灿烂的文明、丰富的文化内涵。国家如此,城市同样如此——世界上那些著名的、备受人们推崇的城市,绝非仅因为经济发达而著称,而是无一例外地将“文化”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说,一个国家能否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取决于经济地位。那么,在陈圣来先生看来,一个国家可爱与否,则取决于她的文化内涵。

    同样,从文化软件上来看,一个国家、一个城市需要有一批懂文化、欣赏美的观众群。如果,一个国家无缘与世界一流文化拥抱,其国民势必是孤陋寡闻的。试想,孤陋寡闻的国民如何与世界接壤?中国一直以五千年文明古国自居,起点不可谓不高。但民众的文化基础并非与生俱来,需要有培养的过程。而事实上,中国无论在民众文化基础上,还是文化孕育上,都是非常薄弱的。如果做个市场调查,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人经济开始发达了,但个人消费中文化消费比例占有多少比重,实在是少得可怜。而在欧洲,如想欣赏芭蕾、交响乐,如果不事先订票,通常只能空手而归,高雅艺术的市场非常火爆。另外,著名的捷克爱乐乐团在国外可以巡演一个半月,而在中国能演三个城市已经是奇迹了,每个城市也就只是一到两场。这种现象,从表面上看,是交响乐的市场问题。但再深挖下去,就是一个文化建设问题,甚至是一种国力的体现。

    只有经常得到世界精英文化的熏陶,国民的文化视野才能得以拓展,长此以往,中国国民的品味才能得以提高。

    “上海”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

    陈圣来先生认为,从一个城市整体功能匹配及其定位来看,它的文化发展势必要与其经济发展程度相吻合,否则,这个城市就是不健全的。上海除了目前正在打造的“四个中心”——金融中心、经济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同时也提出要将上海打造成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20世纪90年代之前,世界名团费城交响乐团首次访沪,在当时的上海居然找不到一个像样的演出场所,最终只有在上海万体馆内加了一个音罩勉强上演。上海这座城市正变得越来越有人情味,也越来越有魅力。已经很难想象,没有上海大剧院、东方艺术中心,没有上海博物馆、东方明珠这些地标性的文化建筑,这个城市会变得怎样的苍白无力。

    在欣喜看到上海进步的同时,必须要清晰地明白,上海毕竟是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发展起来的。虽然文革以后,上海在各方面算是恢复得最快的。正如文化修养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上海本身的文化积淀仍然较为薄弱,和巴黎、伦敦等国际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上海的包容性、吸纳性特别强,与生俱来一种对外来文化的认同感。这就是这个城市的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品牌形象同样如此——“经典一流、探索创新”。上海的城市精神与艺术节追求的不谋而合。上海的城市特性显然是多元的,艺术节追求的“经典一流、探索创新”恰好与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相吻合。

    此“节”与彼“节”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力争在10年内跻身国际十大国际艺术节。相较于其他国际艺术节,CSIAF有自己的定位。爱丁堡艺术节、安德拉艺术节等很多国际艺术节,艺术节的举办城市人口多为30-50万左右,也就是中国人眼中的中、小型城市。因而这些艺术节的目的,是为了带动其旅游业。于是,这些艺术节都是在所在城市最美丽的季节里举行。美丽的城市风光、宜人的气候,再加上艺术节,无疑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但上海是个特大城市,因而,吸引游客只是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目标之一。

    上海越来越重视文化发展,各种不同的节庆活动层出不穷。如何在名目繁多的各种节庆活动中保持自己的文化特性,在陈圣来先生看来,并非一件困难的事情。除了表面上各自举办的时间不同,艺术节的优势在于“节”本身的涵义上。所谓的“节”,意指一种“聚会”,从“祭祀”发展而来。顾名思义,民众就不能待在家里。但是上海电视节,民众待在家里看电视就行了;而颇有市场和知名度的上海国际电影节虽说大家可以到电影院去观看电影,可与之交流的却是一条冰冷的胶带。CSIAF则是“人与人”的直接交流。无论是音乐的演奏方式,还是舞蹈的肢体语言,或是戏剧的对白,都是一种“语言艺术”。舞台上,演员们面对面的交流、眼神与眼神的碰撞、语言的对话;舞台下,观众与演员间的共鸣,是所有其他艺术不可替代的。因而,艺术节的直接效应,最能营造出一种“节日”的氛围。

    品牌形象——经典一流、探索创新

    相较于阿德兰艺术节的“新潮、前卫”,爱丁堡艺术节的“综合性、高品质”,要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品牌形象确有一定难度。艺术节组织者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定位前卫、现代,放眼国内上海首当其冲,但对“探索艺术”的接受,除了专业人士,只有很小一部分受众;定位经典、高雅,对于年轻一代,还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定位流行,只属于“娱乐”,属于“伪文化”。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举办初衷,并不想成为一个只为圈内人士津津乐道的节庆活动。因而其内涵与外延的庞大,好比上海的城市精神——海纳百川、包罗万象。

    如果一定要总结艺术节的品牌形象,那么“经典一流、探索创新”尚属恰如其分。追求高、新品质是艺术节的一贯目标。高,即为“经典一流”,只有在艺术节上能欣赏到那些引进成本极为高昂、享有盛誉的节目;新,则为“探索创新”,原创的、新奇的、前卫的……艺术节都敞开怀抱欢迎。虽然,两者有一定的矛盾性,但这种矛盾是对立统一的。从某种意义上看,两者实则均有“顶尖”的含义。

    目标受众

    从地理位置上划分,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目前的目标受众是以上海为中心,向长江三角洲辐射的覆盖人口。上海周边的一流城市群,如杭州、宁波等,由于经济发达、消费能力强、距上海只有1-3小时的高速公路车程,而特别受到青睐。随着上海日益国际化、游客的日益增多,目标受众的份额将重新切割分配,辐射到全国、东南亚,乃至世界。

    从年龄层次上划分,以国际性、经典性著称的艺术节并不排斥流行,如2003年的玛丽亚.凯瑞演唱会、2004年的S.H.E演唱会以及今年引起抢购热潮的五月天演唱会。而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艺术节是不涵盖流行的。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在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不仅仅只针对有消费能力的中年阶层,其组织者也希望艺术节能够充满青春的朝气,能更多地吸引青年人的关注。显然,“流行”与“青年”结成了天然的同盟。何况,流行本身不是罪过,它也是一种文化。纳入流行元素,那么艺术节也将成为年轻人的盛大节日。在吸引青年人关注、参与艺术节的同时,舞台艺术本身的魅力也将对年轻一代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此外,还有文化层次、职业层次、收入层次……,只要社会上存在的阶层,艺术节均会有相应的节目与之对应。

    目的——打造国际一流城市

    举办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目的不言而喻。一方面,希望通过举办艺术节,把世界上一流的、经典的、新潮的文化引进来,让人们足不出户就欣赏到高水准的演出;一方面,通过艺术节巨大的平台,让中国优秀的、原创的、本土的节目借船出海,打造中国文化品牌。从而营造出一种生生不息的文化生态环境,使得每年的金秋上海都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长此以往,上海将越来越有内涵,越来越有魅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一流城市。事实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正在引导上海的这种文化氛围。

    经费与商业手段

    国外艺术节很少是没有政府的投入和支持的,甚至政策支持所起的作用往往是决定性的。3:3:3是国外艺术节通常运用的模式,这个模式指的是政府提供1/3,企业赞助1/3,票房1/3。更有甚者,大部分经费都由政府承担。以蒙特利尔艺术节为例,该艺术节90%的预算由政府出资,其中联邦政府33%,魁北克省25%,蒙特利尔市政府33%,展览费用和社会捐赠只占10%。那么,作为城市形象工程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运营模式又是怎样的呢?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必须承认,在当今市场经济下,资金的基础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剧目的运作,还是节庆氛围的酿造,都需要资金支撑。可以说,资金在整个运作模式中占多大的比重,它就能相应起到多大的作用。经济对实现商业手段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国外艺术节有基金支持和政府投入,这些艺术节本身也希望能尽量自负盈亏,收支平衡。并且,如果赢利,这些赢利也必须用于其艺术节本身,决不能另行投资。

    按照国外标准,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属于非赢利机构,因而并非以赢利为目的,而是以打造城市新形象,提高、繁荣文化,发展文化产业为己任。很显然,当前中国的文化艺术更强调其艺术形态功能,而非其产业功能。陈圣来先生认为,艺术节的主要目标是打造城市形象,但希望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并重,在达到社会效益的同时,在整个产业的运作上、在市场运作上,有所建树。

    “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市场运作”,是艺术节市场化运作最好的诠释。

    政府推动,一部分是资金投入,具体体现在深受百姓欢迎的低价票、群文活动等方面。这是任何一个有远见和经济实力的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支持。除此以外,艺术节获得了一些政策性资源,如一定额度的公益广告。这无形中大大降低了艺术节的宣传成本,所谓开源节流,节流是也。

    社会支持,艺术节是人民大众的节日,需要全民参与。

    市场运作,由于当前上海、整个中国的文化市场还不够健全,培养文化市场还显得比较艰难。艺术节在这几年已经加大了行业运作和市场开发力度,市场开发的金额每年也有所增长。与此同时,艺术节在上海、在中国、在亚洲、在全世界已经形成了品牌效益。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形资产,利用这个无形资产,艺术节又可以进行进一步商业开发,再反馈、反哺艺术节,形成良性循环。

    当然,要达到“名利双收”的压力不言而喻。名,不是为艺术节本身争名,而是为上海争名、为中华文化争名;利,希望通过市场运作,让百姓得到更多实惠,同时使艺术节不断壮大并得到滋润。陈圣来先生非常自豪地说:“世界上几乎没有办节的人要靠自己来养活自己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基本做到了。我甚至敢说,我们的艺术节是目前国内所有节中运作最好的之一。”

    传播策略

    主题

    “经典一流、探索创新”是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目标。但说到主题,陈圣来先生坦言,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尚处于无主题状态。但就他个人的想法,艺术节一定会有一个主题,类似于“让艺术来滋润这座城市”。城市生活节奏如此之快,以至于人际关系、生活都变得艰涩。艺术恰能起到润滑剂的作用,滋润这座城市。确立了长期主题后,艺术节会围绕此长期主题,确立每年的细分主题。

    CI

    目前为止,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长期确定的CI为“艺术鸟”LOGO和节歌《地球是个美丽的圆》。这是首届艺术节开幕之前,向社会广泛征集得来的。一个月内,共收到来自22个省市的LOGO、海报应征作品588份,节歌应征作品345首。陈圣来先生对节歌甚为满意,他甚至认为,在中国众多节歌中,《地球是个美丽的圆》无论从旋律还是歌词上,都无出其右。LOGO的三原色则没有得到应有的强化。国外的很多艺术节都有自己的代表色,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也应有自己的代表颜色和其他CI形象。

    *目标受众——艺术节的几大板块就是为不同目标受众设计的,群众文化活动追求的是万民同乐;而主题剧节目的目标人群仍以收入中高、有文化涵养的人士为主;展博览既是以上两种人群的过渡,又是专业人士的盛会……人们身着正装步入大剧院,而群众文化的地点则放在了南京路步行街和豫园。

    *公关——仅就“节”本身而言,所有的节日都是人为组织而成的。作为节日之一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更是从实体本身,到内部的各项活动,无一例外地通过有意识的设计,主动制造各种事件和新闻点。如艺术节群文活动的传统品牌“天天演”、每年一度的嘉宾国文化周,都凝聚了艺术节中心上上下下的创意与精彩。

    *宣传——艺术节宣传的重中之重,莫过于艺术节宣传画册了。画册汇聚了每届艺术节的所有演出剧目、展博览项目、群文活动等所有板块的相关信息。由于资料涉及数十个项目承办单位,各种演出信息又因客观因素反复调整,每年艺术节中心均为宣传画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但宣传画册利用率之高,堪称艺术节的门面,作为中心总裁的陈圣来先生对画册大到封面设计、大体风格,小到每一剧目的亮点,都会亲自过问。除此以外,艺术节海报、宣传片、购票指南、刊登在平面媒体上的节目信息、每年10月至11月悬挂在高架上的旗帜……都已经成为了艺术节的常设宣传手段。

    *媒介——就目前来看,上海媒体为艺术节品牌的建立及广而告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陈圣来先生认为,艺术节是“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原定基础上,宣传目标将逐步更侧重于如何将艺术节的影响扩散至全国。此外,艺术节的“国际”性,势必考虑到品牌的海外效应。这几年,艺术节组织者一直非常注重海外宣传。除了积极配合上海市政府进行城市形象的推广与宣传,艺术节每年都到香港、澳门、新加坡进行推介,每年的嘉宾国文化周也是为了通过这些国家和地区渗透、拓展艺术节的影响。事实上,艺术节在国际上已经做出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在亚洲艺术节联盟大会中被推选为副理事就是最好的证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整体传播量,每年都有详尽的既定计划。陈圣来先生坦言,目前艺术节中心只能检验具体的实施是否与既定计划合拍,但缺乏对传播效果的适时统计。所幸,相关部门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及时做出积极反应,将这一工作交付专业公司评估已经纳入艺术节工作日程。

    背景资料: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上海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国家级国际艺术节。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以吸取世界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繁荣文化艺术节市场为宗旨,自1999年起每年在上海举办一届,其内容包括舞台艺术演出、文化艺术展览、群众文化活动、国际交易会、学术研讨与交流和嘉宾国际文化活动周等。

    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艺术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为中外艺术家营造一个各展身手的舞台,在中外艺术的大交融、大汇合、大交流中,为广大观众构筑了一个尽揽天下文化交流风采的窗口。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已经成为中外艺术的盛会、人民大众的节日、文艺创新的载体、文化交流的桥梁、人才培养的舞台。

    编者按:

    关于“中国城市在国际上的品牌传播成效”,本刊与国外业界的专家进行过一些深入的交流。结论认为,中国城市品牌推广的当务之急,在于加强文化传播的力度,使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国际接轨的多元化内涵更好的向世界展示出来。

    美国Oregon州的Jimme Peters女士这样说道:北京实际上已经发展成为可以与纽约媲美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都市,但是,这种多元化的城市形象和品牌推广却远远没有跟上。国际旅游者来到中国,可以看见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拥挤不堪的城市街道、地铁,可以感受到炎夏和寒冬,然而,中国所蕴涵的更多极为丰盛的人文内涵常常处于被忽略、不可查的状态。比如引人入胜的园林、辽阔壮美的山河,以及效率极高的运输系统、三世同堂的天伦之乐……所有这些令世人惊叹的闪光点除非亲历,否则很难得以领略。

    究其原因,Peters女士认为,目前中国向外界传递的核心认知,在于中国是一个日益具有强大经济竞争力的国家,而不是一个风光秀丽、高素质的国家。地铁里和网络上随处可见的广告就是一个明证——永远是手机、饮料的产品广告,何曾见过旅行的山水风光宣传、博物馆的纪念活动预告?

    中国城市品牌营销不够吸引人的另一原因,在于中国并没有传递出海纳百川的文化融合信息。有关中国的宣传图片中只看见中国人,而没有欧洲人、黑人和美国人,这对于同样迷恋西方娱乐、体育明星的中国来说不能说不奇怪。尽管中国有极佳的多文化基础,但是世人无法从日常渠道感受得到。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中国理应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来使“中国”的含义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充满魅力,使中国真正成为全世界人们的梦想国度。作者简介

    郑晓璐,2004年获复旦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后加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宣传公关部工作

    Jimme Peters女士简介

    Non-Stop公关公司总监,拥有资深的品牌、公关行业阅历,曾先后2次来到中国,最近一次到北京是今年7月份。

    位于美国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市的Non-Stop公关公司专注于为优秀企业提供专业的公关和市场战略咨询。其客户包括英特尔、三星和ADC电信等国际著名企业。

    国际大型艺术节简介

    1.惠灵顿国际艺术节

    简介 新西兰的国家级艺术节之一,世界 级艺术节理念 艺术节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带来欢乐

    内容涵盖新西兰民族艺术和国际精品艺术演出菜单,从古典音乐、现代音乐、舞蹈、木偶戏、爵士乐、…,乃至于文学和电影都包括在内。

    特色 每一届的新西兰国际艺术节都会推出一出重量级的歌剧,艺术节最近一次所呈现的是贝多芬的《费德里奥》

    受众各年龄层及各领域的观众

    2.澳大利亚的艺术节

    简介 澳大利亚艺术节门类繁多,主题广泛,常年不断。据澳大利亚节日委员会不完全统计,澳大利亚全国各地每年约举办近800个文化艺术类节庆。

    主题 涵盖音乐、电影、舞蹈、戏剧、美术、文学、食品、酒文化和园艺等数十个领域,其中以艺术为主题并具一定规模的节日约有152个,音乐节比例最大。

    受众每年吸引观众逾千万,其中25%为外地游客,观看收费演出或展览的人数约200万,观看免费表演和展览的人数超过800万。

    经费来源 政府拨款(24%)、商业赞助和票房收入(76%)

    主要艺术节 悉尼艺术节、墨尔本艺术节、珀艺术节等

    3.奥地利维也纳艺术节

    简介创立于1951年,成功地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国际性艺术节之一,几乎所有世界级的乐团或独奏者都曾出席过,如维也纳爱乐、柏林爱乐等。理念最初用意是告诉世人“奥地利将会继续存活下去”。推展文化活动的世界,呈现出世界艺术脉动的新风貌。

    内容 3种制作:艺术节季委托制作(通常都是世界首演的作品),联合制作(包括跨国或跨艺术节),以及邀请作品。除了德语系的剧作家作品以外,也邀请来自英国及爱尔兰的团体演出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贝克特的荒谬剧乃至于俄国文豪陀斯托也夫斯基的小说。

    特色它所推出的节目,绝大多数都是跨国性、大规模的作品。这些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金钱的节目,是其他中小型艺术节所无法负担的。

    4.巴西圣保罗国际表演艺术

    简介1974年创办,中南美洲规模最大,表演团体质量最整齐的具有国际级水准的艺术节。

    创办人创办人露斯.艾斯寇巴女士早在60年代就是欧陆剧场里的知名演员。由于她的国际知名度和丰富的历练,使她能邀请到包括罗伯.威尔逊等名列世界剧场大师的导演和他们的剧团。

    内容在欧陆、美国、和中南美洲的节目以外,这个艺术节也把目光放在东欧、中东、和亚洲。1998年第七届的艺术节主题,就是以亚洲为主。

    5.美国林肯中心艺术节

    简介美国纽约的林肯中心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多元艺文表演场所,也是纽约市区著名的观光胜地之一。艺术节1996年首次成功出演,呈现国际一流独特而丰富的多元表演艺术节目。其中包含兼具东西方传统特色的首演节目、特约创作和初次公开的经典表演。每年夏季,林肯中心都为市民提供三个星期密集而精彩的艺术飨宴。

    受众 美国及世界各地表演艺术爱好者

    内容世界顶尖的音乐家、独奏家、舞者、歌剧团、交响乐团、剧团、室内乐团以及影片和展览。节目范围广泛,涵盖大型至小型,知名至创新,正式及非正式,成人至儿童与老少咸宜的表演特色 丰富的不同艺术形式的高水平演出,每年的莫扎特纪念表演,享受来自世界各地音乐精英针对莫扎特作品不同的诠释,表演阿玛迪斯及其当代同济或受其影响的作曲家的作品。

    6.雅典艺术节

    简介始于1955年,由希腊国家发展部所属国家旅游组织(EOT)主办,已经发展成为在欧洲有一定影响的艺术节。

    初衷促进希腊旅游事业

    受众除为希腊吸引大量外国游客外,也吸引了大批的希腊观众

    内容 世界各著名艺术团体几乎都在这里演出过。1998年中国京剧院第一次在雅典艺术节上演出了两场京剧折子戏,引起轰动。

    7.柏林艺术节

    简介1951年创办,是目前世界上极为重要且盛大的艺术节之一,然而它只是整个柏林庆典里的一部份。柏林庆典共包括了八个的艺术节,分别着重于各种不同形式的艺术。也因此,柏林庆典的内容非常广泛,几乎包含了艺术的各个层面,从表演艺术的音乐、舞蹈、戏剧,到二十世纪新兴的电影艺术,再到静态的展览以及文学创作,给予观众一个极为丰富而多样化的欣赏经验。

    使命让长期与外界隔绝的德国大众能够重新接触国际上表演艺术的新发展;其宗旨则是要扮演桥梁的角色,以消弭东、西方与南、北半球的隔阂。

    内容音乐、舞蹈与戏剧为其呈现的主要艺术类型,而其中又以当代音乐为中心。

    特色 柏林艺术节每年都会提出一个各有特色的主题,使得柏林艺术节除了广泛地介绍世界各地的不同作品之外,又能对某一主题做较为深入的呈现。

    8.爱丁堡国际艺术节

    简介 创立于1947年,是世界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国际性艺术节。被公认为目前最重要艺术庆典活动之一。理念 以具有世界一流艺术水准的艺术节丰富并活跃欧洲、英国,甚至苏格兰等地的文化生活,促进人类性灵的发展与交流。

    内容 音乐、舞蹈、戏剧并重

    特色 一个城市因为一个艺术节而闻名于世,同时还带动了地方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并进而影响了当地文化与艺术的发展;“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的成功,的确带给许多以城市命名的艺术节许多的启示。

    观众有百分之六十三来自苏格兰当地;同时它却也吸引了数目可观的各地游客;其中有二十四的观众来自英国其它区域,百分之十二的观众来自海外。平均来说,游客停留爱丁堡的观光期间约为11天,其中有五分之一的观光客停留时间更长。

    资金来源 三成的资金来自爱丁堡市议会和苏格兰艺术评议会,三成三来自票房,另外有二成七来自企业赞助而其它盈余。

    9.新加坡艺术节

    简介 是世界上少见的几个完全由官方出资、主办的国际性艺 术节。

    使命 新加坡政府希望在致力于替代香港成为亚太金融中心外,不忘艺术活动的推广。

    内容 戏剧、舞蹈、音乐、视觉艺术展览等

    特色 除了售票演出以外, “新加坡艺术节 ”的开幕与闭幕演出,大多以大型的户外演出来汇集人气以吸引大众的焦点。强调东西方的艺术并陈,同时又邀请传统与现代的团体一起在艺术节当中演出。

    10.香港艺术节

    简介 1973年创立,华人地区规模最大的艺术节,无论就参与人数、演出水准、节目种类等各方面而言,均堪称为当地艺坛的盛事之最。

    使命 提供国际一流的艺术表演,丰富港人的文化生活,提高大众(特别是年青人)对艺术的兴趣,同时鼓励艺术创作及文化交流。

    原则 一方面既不忘传统经典艺术,另一方面也力求创新前瞻,带来形式新颖、极富探索性的演出。

    内容 具备各种特色,并不仅限于古典传统口味,也有创意新奇和当地罕见的表演形式。

    11.威尼斯双年艺术节

    简介 1895年创立,已有110年历史,堪称是目前欧洲历史最悠久的艺术节。规划 “威尼斯双年艺术节”的组织是一个非营利的基金会,它接受私人企业、民间单位的赞助,也接受意大利政府和国会的监督及支持。

    内容 艺术节旗下共有戏剧、音乐、舞蹈、电影、建筑、视觉艺术等六大范畴,每一个艺术领域现已发展出自己独立的运作及活动举办方式。

    特色 庞大多元,内容丰富

    相关热词搜索:城市强大文化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