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高大全”的清官是如何塑造的

    “高大全”的清官是如何塑造的

    时间:2020-04-15 05:19:1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在坚守历史事实的前提下进行了合理的虚构,颇具时代性地肯定了明朝万历年间的张居正改革,其创作理念完全符合用影视传达历史的影视史学的理论要求。但由于电视剧艺术的本质特征和艺术规律,也由于电视剧被赋予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致使剧中的张居正成为一个高大全的清官,而这恰恰是制约我国大陆影视史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瓶颈。

    关键词:清官 张居正 影视史学 瓶颈

    “影视史学”一词最早出自美国历史学家海登·怀特(Hayden White)于1988年发表在《美国历史评论》杂志上的一篇论文,①后由台湾中兴大学的周樑楷先生首先将其译为“影视史学”,将其定义翻译为:“透过视觉影像和电影话语传达历史以及我们对历史的见解。”②

    “影视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应该是它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即探讨、分析如何用视听媒体来表现历史和我们对历史的见解,或者说如何将书写史‘翻译’成影视史。”③海登·怀特提出影视史学理论,并极力推崇它在表述历史中的方法论意义,为进入21世纪的史学研究,尤其是史学的大众化和普及化注入了生机。不加戏说的历史正剧《万历首辅张居正》的创作与研究,当属影视史学关注的范畴。

    总体框架——以历史事实为基石的合理虚构

    《万历首辅张居正》改编自熊召政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其编剧也由熊召政担任。熊召政研究张居正用了五年,把有关我们能够想象到的关于明代的史料全部读了一遍,写《张居正》又用了五年,前后共十年时间。创作电视剧又用了两年的时间。他认为创作历史文艺,要考虑历史的公信力问题——尊重历史,其历史小说《张居正》的历史真实在七分至九分之间。④

    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正是在这种创作理念的指导下选取了张居正传奇一生中的重要片段,从他担任大明王朝的次辅开始,深得李太后和太监冯保的信任,荣登首辅之后理政十年,协助十岁的小皇帝,推行改革,整饬吏治,刷新颓风;整肃教育,延揽济世之才:革新税赋,梳理财政,力挽狂澜,使大明王朝出现了短暂的中兴之气。这些都是有史可查、有据可寻的历史事实。正如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家、影视史学理论的实践者娜塔莉·泽蒙·戴维斯在与玛丽亚·露西娅·帕拉蕾丝-伯克的访谈录中所说:“历史学家(历史的阐释者)需要有证据来支持他们所做的每一个陈述……不能只凭自己内心的想法,而且也要求助外在于我们的某些东西,比如档案或手稿,或者从过去遗留下来的图画或某些踪迹。”⑤用影视传达历史,也必然受制于坚实的历史史料。

    然而历史文艺毕竟不同于历史事实本身,在其创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虚构”。熊召政说:“历史小说第一是历史,第二是小说,定位于历史的时候必须符合历史的真实,定位于小说的时候,就是用小说的方式来解读这一段历史。就是说,主体的框架要真实,但是符合文学的原则,在一些问题上进行合理的虚构。”⑥熊召政虽然谈到的是历史小说的虚构问题,历史剧也当如此,玉娘就是张居正喜爱的众多女性的综合体及代表——不求回报,只求心心相印,是一种合理的虚构。

    作品内涵——以时代精神为灵魂的意义阐释

    影视史学理论的提出者海登·怀特认为:“没有任何为历史记载所见证的特定的事件系列构成为一个明显完成了的或完备的故事……我们并没有生活在故事中,即便我们是通过在回顾中赋予我们的生活以故事的形式,来给生活赋予意义。”⑦也就是说,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鸿沟,第一历史(即历史事实本身)已经无法还原。一方面,历史本身是极其丰富和复杂的,我们无法穷尽它的所有方面和细节;另一方面,我们所能掌握的历史证据又往往是不完整的、残缺的、碎片化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历史的片段化信息只有在故事化的叙事中才会产生意义。

    而在历史的叙事中,“即使是最小心试图在过去之中看过去,理解在本质上仍然是把过去的意义置入当前情境的一种调解或翻译”。⑧所以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以文艺形式阐释历史的历史剧,其创作目标不仅仅是对历史的似真还原,而且是剧作者站在时代水平和角度上的当下阐释。⑨也正如娜塔莉·泽蒙·戴维斯所说:“相信历史事实客观地、独立存在于历史学家的解释之外,这是一种可笑的谬论……‘影视史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局限于追求客观事实……而是试图探索出一种新的观察过去的方法,这种方法允许用‘虚构’来讲述历史。”⑩

    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的编剧熊召政谈到最初创作历史小说《张居正》时说:“我们当下的改革有没有可资借鉴的地方?所以我就一层一层地找,找到了张居正。就是这个人改革的进入方式、方法和他采取的策略,以及当时他改革所面临的问题跟今天的改革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无论是在小说还是电视剧中,熊召政都将再现张居正轰轰烈烈的改革过程作为作品的核心,且用诸多笔墨写张居正的用人之道:“重用循吏,不用清流”。结合上下文语境,推测其意,循吏讲才干,清流讲道德。编剧总结的张居正用人之道其实就是曹操的“唯才是举”,也就是当今时代邓小平所说的“不论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个人主义、精英主义、工具理性盛行时代的价值观的体现,因而这就为历史意义的阐释注入了时代精神。

    艺术效果——被电视剧艺术和电视剧审美意识形态双重绑架后的妥协

    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不惜浓墨重彩地再现张居正协助小皇帝,推行改革,整饬吏治,刷新颓风;整肃教育,延揽济世之才;革新税赋,梳理财政等实际事物外,还刻画了他不畏皇权,勇敲登闻鼓,向不理朝政的皇帝报告广西匪患,并毅然抓捕深受皇帝宠爱的杀人越货的王九思;他爱民如子,帮工人讨薪,亲赴广西追要工程款;他大义灭亲,极力规劝父亲退还地方官赠送的土地;他临终强忍病痛,觐见皇帝,保护流民;皇帝满心欢喜地抄他的家,却并没有抄出多少银两等。所有这些塑造都使张居正成了传统意义上高大全的清官。

    虽然,电视剧中也有一些情节试图塑造张居正的立体化人格,如张居正与冯保勾结排斥高拱、张居正与李太后的暧昧、张居正与玉娘的关系、张居正回乡所乘之三十二抬大轿豪华无比等,但这些情节处理得非常含蓄、非常低调,置于长达43集的电视连续剧中,几乎不构成对张居正高大全正面形象的解构,因而,张居正在电视剧中“被”塑造成了清官。

    为什么电视剧在以历史事实为基石的合理虚构中,以时代精神为灵魂的意义阐释中,最终却将历史上争议较大的张居正刻画成了一个高大全的清官?这是本文试图着力探究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结果,制约因素有两个:

    其一,是电视剧作为传播媒介的特殊要求和艺术规律。

    以文字为载体的文学文本具有模糊性强、想象空间大、心理蕴涵丰富的特点,而以视听为载体的影视媒体则具有清晰性、单纯性、具象性的特点,因而,电视剧不适宜表达内涵丰富、含蓄深沉的内容,不善于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人物形象刻画以粗线条和类型化见长。该剧中张居正形象的太过完美,也与电视剧艺术载体的这种本质特征有一定的关系。

    其二,是电视剧艺术被赋予的审美意识形态。

    编剧熊召正说从小说到剧本的改编是个痛苦的过程,“历史正剧不同于一般的古装戏说,不能随意添油加醋,又不能拿一个坏人做主角,最终妥协出一个‘正面’的张居正。”编剧所坦言的“妥协”其实就是我们国家赋予电视剧的审美意识形态。仲呈祥先生就曾明确地指出:“中国电视剧概观以崇高、壮美即阳刚之美为美学品格的基调。”之后,学者们基本上将崇高之美作为电视剧的主要审美特质,为适应电视剧艺术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采用抽离部分人物性格塑造扁形人物的叙事方式,显然不利于张居正立体型人格的塑造。这是制约编剧以及导演等创作方对历史剧进行更深入的、立体化开掘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大批的所谓历史正剧如《雍正王朝》、《康熙王朝》、《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等,都有类似的命运,最终塑造出的君王、清官都是高大全的典型。如此处理,显然与影视史学理论的发展方向是背道而驰的。

    通过对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的创作路径及其艺术效果的分析,笔者认为电视媒体艺术的本质特征与艺术规律,以及电视剧艺术被赋予的独特而保守的审美意识形态是制约我国大陆影视史学发展的瓶颈,如何突破这两个瓶颈,是需要影视史学实践操作者和理论研究者共同探讨的话题。〔本文为2008年度天津市文化艺术类规划项目《影视剧中的清官文化研究》(项目编号:A08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①“影视史学”一词虽然出现在海登·怀特的一篇论文中,但是该理论的支撑则是海登·怀特后现代历史观的著作,如《元史学: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后现代历史叙事学》等。

    ②周樑楷:《影视史学与历史思维》,载(台北)《当代》,1996(118)。

    ③蒋保:《影视史学刍议》,载《安徽史学》,2004(5)。

    ④⑥http://news.163.com/06/1124/15/30N1MTR50001218K_2.html:《熊召政谈〈张居正〉:他人写“骨”,我写“血肉”》。

    ⑤玛丽亚·露西娅·帕拉蕾丝-伯克著,彭刚译:《新史学:自白与对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9页。

    ⑦Tropics of Discourse,Essays in Cultural Criticism,Baltimore.The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78,P90.

    ⑧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德]著,夏镇平、宋建平译:《哲学解释学·编者导言》,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6页。

    ⑨崔文华:《寻找屏幕叙事艺术的根本》,《现代传播》,2005(3),第59页。

    ⑩Natalie Zemon Davis,“On the Lame”,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Vo.l93,No.3(June1988),p573.

    http://phtv.ifeng.com/program/sjdjt/200907/0727_1613_1270756.shtml

    何谓循吏,何谓清流,该剧编剧并没有加以界说。其实从司马迁《史记》开始,中国历史上的良吏、循吏与清官的内涵是一致的。

    《〈万历首辅张居正〉主人公形象引发争议》/ent/2010-04-27/401318.shtml。

    《中国电视概观及其审美特征论纲》,《中国电视》,1996(9)。

    (作者为天津财经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编校:张红玲

    相关热词搜索:清官塑造高大全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