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西欧开启现代性的两条道路

    西欧开启现代性的两条道路

    时间:2020-04-22 05:23:2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中世纪末期基督教不断腐化堕落,基督教文化在理论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为了解决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先后在西欧南北部兴起。文艺复兴将“人性”从“神性”的束缚住解脱出来的道路,宗教改革将虚假的外在仪文式的信仰内化成内心的自觉要求,将精神自由和善良意志作为生活的终极目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化解中世纪末期西欧的社会危机的同时,也带来了人性的解放,“理性”的力量受到推崇,科学精神得以兴起,世俗生活得到肯定,近代民族国家开始出现,社会宽容度不断提升,新教伦理的形成,开启了西欧的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西欧;现代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现代性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大约十七世纪出现在欧洲,并且在后来岁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影响。”在吉登斯看来,现代性是历史发展的非延续性或断裂性的结果。本文拟从现代性的断裂性出发,来寻找西欧文化发展中的断裂点,并以此为起点来探讨西欧开启现代化的两条道路。

    一、中世纪后期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性

    基督教会到中世纪时期已经在西欧社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基督教会发展成为凌驾于一切分散软弱的世俗权力之上的唯一具有统一性的社会组织,它的触角延伸到西欧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由于掌握了灵魂上天堂的钥匙以及巨大的经济资源和政治权力,基督教会在控制和引导一般民众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方面都有着绝对的权威性。绝对的权威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到中世纪末期基督教会,一方面继续宣扬着早期基督圣徒们所倡导的基督教伦理,继续鼓吹对上帝的绝对信仰和对纯洁神性的忠诚;另一方面基督教会却不断为自己攫取私利,日益腐化沉沦。

    从理论上来说,基督教会的职责就是引导有罪的灵魂摆脱存在于世俗世界中的被认为是魔鬼的陷阱的种种物质诱惑,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中世纪的基督教会却从根本上背离了自己的天职,成为腐败堕落的罪恶渊薮。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使得整个西欧社会在伦理道德上陷入危机。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在理论与实践上的矛盾性,使得整个西欧社会临近崩溃的边缘。面对中世纪后期基督教文化的矛盾性,唯有两条可能的出路。一条是,理直气壮地承认人性的合理性,将“人性”从“神性”的束缚住解脱出来,另一条是,将虚假的外在仪文式的信仰内化成内心的自觉要求,将精神自由和善良意志作为生活的终极目标。而这两条可能的出路正是现代性开启的两条道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二、文艺复兴

    (一)文艺复兴的兴起

    由于基督教会教皇所在地位于意大利的罗马,而且意大利位于地中海沿岸,商业发达,这使得罗马成当时西欧的政治、经济中心。意大利也成为中世纪基督教会腐败最凸显的地区,在意大利基督教文化在理论与现实上的矛盾性也就最为突出。1453年,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东罗马帝国很多学者逃亡到罗马城,给西欧基督教社会带来了大量的灿烂辉煌的希腊文化遗产,从而引发了长期处于愚昧落后状态中的西欧人对阔别已久的古典文化的全面模仿和复兴。这样传统意义上所理解的“文艺复兴”便在意大利开始兴起。

    (二)文艺复兴的主要内容

    文艺复兴不是在纯粹的复兴传统的希腊文化,而是以恢复传统希腊文化的方式,呼唤着“人性”,肯定人生和世俗生活,反对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同时倡导探索自然,进行“理性”思维,使得科学精神得以兴起。

    1.对“人性”的呼唤

    文艺复兴直接导致了“人文主义”的兴起与流行。“人文主义”把“人” 放在中心的位置,重视人的价值。对人生和世俗生活加以肯定,反对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为例,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中,人作为独立于世界的主体,常常被置于一幅画的中心位置,人取代了以往的神成为画的主体。在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中,人的尊严与作用被受到极大的重视重视,在表现人的崇高道义和坚定意志的同时,也贬斥着人性的丑恶。乔托的《犹大之吻》中,耶稣目光严峻,充满责难和愤怒,但似乎根本没觉察到他所面临的事情。犹大斜着眼睛,整个面孔流露着凶狠恶毒的表情。

    2.倡导探索自然

    文艺复兴促进了对自我的发现和对世界的发现,这使得人们更加渴望从各个方面了解现实世界的本来面,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目,不断从对神的盲目崇拜中走出来,日益理性化,使得科学精神得以兴起。“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们坚持‘艺术摹仿自然’这个传统的现实主义的观点。”达芬奇便是文艺复兴时期,追求对世界本来面目的了解,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推崇“理性”思维的杰出代表。达芬奇认为“画家的头脑应当像一面镜子。应该懂得,如果你在用自己的技艺再现大自然的产物的一切形态时不是一个高超的能手,你就不能成为一个卓越的画家;如果你不观察大自然的产物,并且不把它们记录在心灵上,那么你就不能把它们画出来”。达芬奇亲自动手对不同男女的尸体进行解剖,并细心地进行素描,描绘出了整个骨骼系统图。他还画出一幅幅正确的人体血管图和心脏瓣膜图。达芬奇甚至想想努力把绘画也改造成一种科学。

    (三)文艺复兴对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改造

    文艺复兴的兴起就是为了弥合,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巨大偏差。文艺复兴走的是一条理直气壮地承认人性的合理性,将“人性”从“神性”的束缚住解脱出来的道路。猛烈的冲击着中世纪基督教伦理中的“伪善”,倡导“人文主义”。神不再是丈量万物的尺度,人的价值被充分的展现出来,被日益认可和尊重。在对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改造中,具有现代性的文化元素被不断凸显出来。人生和世俗生活不断得到肯定,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的市场越来越小,“理性”的光芒开始不断照亮蒙昧的黑暗,科学精神也逐渐兴起。

    可以说文艺复兴所推崇的文化和传统基督教教义所认可的文化之间所呈现的是一种断裂行和非延续性。文艺复兴用人替代了神,用世俗生活替代了天国理想,用理性驱散着蒙昧。

    三、宗教改革

    在1500年的德国和北欧,一般人民的经济生活水平和文化修养相较于十世纪时的状况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改变。罗马教会对信仰的亵渎,堕落的道德状况,对北方民族的长期欺压愚弄,以及与日耳曼诸侯们所结下的历史宿怨,共同促成了北部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兴起,进而席卷西欧北部,最后对整个西欧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宗教改革的过程

    宗教改革最先由马丁·路德在德国发起,进而影响到整个西欧南部,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和英国的宗教改革先后兴起。

    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德国最先开展宗教改革运动,在于德国本身经济、文化发展十分落后,受到罗马教廷的欺压愚弄最为深刻。为了修建圣彼得大教堂,1514年罗马教廷决定在德国兜售赎罪券,他们宣称“钱箱一响,灵魂升天”。这极大的激怒了马丁·路德,成为了宗教改革运动的直接导火索。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在维滕贝格大教堂门口贴出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对由十三世纪英国神学家、法兰西斯会修士亚历山大提出的“善功圣库”进行了猛烈的抨击。1520年他又发表了《致德意志基督徒贵族公开信》、《教会被囚巴比伦》和《基督徒的自由》,与罗马教廷的公开决裂,对他所认同的新教的基本原则进行了阐释。马丁·路德的举动很快就传遍德国,其影响波及瑞士、法国、荷兰、意大利、英国等地。

    2.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瑞士的宗教改革运动最初由有“民众神父”之称的乌利希·茨温利在苏黎世发起。在茨温利死后,瑞士宗教改革的中心由苏黎世转移至日内瓦,加尔文接过了乌利希·茨温利在瑞士进行宗教改革的大旗。1540年加尔文被请回日内瓦,加尔文对日内瓦进行改革,使得日内瓦成为归正宗的坚强堡垒,加尔文本人成为归正宗的缔造者和宗教领袖。加尔文教在遭到各种宗教力量反对的恶劣环境中,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新教教派。在荷兰,加尔文教积极支持当地人民反对西班牙统治者的民族解放斗争和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并且在后来成立的联省共和国(即荷兰共和国)中一直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在英国,加尔文教不仅成为诺克斯领导的苏格兰宗教改革的旗帜,而且还在英格兰引发了16世纪40年代的清教徒革命(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法国,加尔文教徒成为了胡格诺派的主体,在法国西南部形成了很大的势力。在美国,独立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信奉加尔文教的新英格兰孕育的。一直到20世纪上半叶,清教徒的“勤俭清洁”精神始终是美国文化的主体精神。

    3.英国的宗教改革

    英国的宗教改革源起于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的一桩离婚案,由于亨利八世的原配夫人凯瑟琳,没能为其生下男孩,亨利八世于1529年向罗马教皇提出了与妻子凯瑟琳离婚的请求,这个请求遭到了罗马教皇克莱门七世的拒绝,亨利八世遂与罗马教廷决裂。1534年11月,英国国会通过了著名的“至尊法案”,明文规定国王是英格兰教会在尘世的唯一的最高首脑。亨利八世死后,英格兰的宗教势力分为三派,一部分英格兰人继续保持亨利八世的不偏不倚的宗教态度,在罗马天主教和新教之间走钢丝;另外两派分别为力图恢复教皇权力的天主教徒和试图全面推行大陆宗教改革路线的新教徒。直到伊丽莎白时代,英国国教会才最终形成。1563年英国国会以“埃拉斯都主义”为灵魂,制定的“三十九条教规”,这部教规同时兼顾了天主教和新教利益,成为英国国教会的纲领。

    (二)宗教改革对传统基督教文化的冲击

    宗教改革的领袖们的初衷并非是要分裂教会,只是想革除教会的弊端。但是宗教改革却导致了基督教世界的大分裂,造成了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对立。新教教义与传统基督教教义之间的冲突,猛烈的冲击着传统基督教文化。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强调“因信称义”,打破了神圣与世俗之间壁垒森严的对立状态,在个人的内在信仰和精神自由的基础上重建了基督教。加尔文的宗教改革除了坚持“因信称义”之外,也强调“善功”的重大意义,倡导“禁欲主义”的新教伦理。这种的新教伦理对于西欧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英国的宗教改革以“埃拉斯都主义”为其教义的灵魂,主张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权力并有权干预教会事务,极大的提升了世俗权力,使得民族国家的主权意识得到彰显。

    宗教改革对于西方文化转型和近代欧洲政治、经济、文化格局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构成了西欧现代性发生的历史前提之一。宗教改革为了克服了中世纪基督教会的腐败所导致的在灵魂与肉体、天国与人间之间造成的二元对立以及由这种对立中所展现的信仰虚假和道德堕落,对传统的基督教教义进行了改造,肯定世俗生活的价值,把基督教的宗教理想与平凡的现实生活和谐地统一起来。宗教改革使得大一统的基督教世界不断分裂,促进了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国家的发展。宗教改革使政教相分离,世俗权力得以摆脱宗教的控制。新教伦理的形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合理性的根据。多元新教的出现,促进了宗教宽容的发展,使得西欧社会在文化上越来越宽容,越来越多元化。

    宗教改革走本想通过走一条将虚假的外在仪文式的信仰内化成内心的自觉要求,将精神自由和善良意志作为生活的终极目标的道路,来弥合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但是宗教改革却有了一系列的“意外结果”,这些“意外结果”促使了西欧现代性的兴起。宗教改革导致了大一统的基督教会的分裂,世俗权力得以摆脱宗教的控制,近代民族意识不断得到觉醒,民族国家获得发展。宗教改革肯定了世俗生活的价值,将基督教的宗教理想与平凡的现实生活和谐地统一起来。宗教改革塑造了新教伦理,这一伦理对于西欧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文艺复兴用人替代了神,用世俗生活替代了天国理想,用理性驱散着蒙昧。文艺复兴对中世纪基督教伦理中的“伪善”进行了猛烈的冲击,倡导“人文主义”人的价值被充分的展现出来,被日益认可和尊重。在对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改造中,具有现代性的文化元素被不断凸显出来。人生和世俗生活不断得到肯定,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的市场越来越小,“理性”的光芒开始不断照亮蒙昧的黑暗,科学精神也逐渐兴起。

    宗教改革使得大一统的基督教会不断分裂,新教的多元化导致了宗教宽容与文化宽容,促进了西欧社会的文化多元化与文化繁荣。世俗权力得以摆脱宗教的控制,近代民族意识不断得到觉醒,民族国家获得发展。宗教改革肯定了世俗生活的价值,将基督教的宗教理想与平凡的现实生活和谐地统一起来。宗教改革塑造了新教伦理,这一伦理对于西欧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可以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所推崇的文化和传统基督教教义所认可的文化之间所呈现的是一种断裂行和非延续性。这两场运动导致了人性的解放,“理性”的力量受到推崇,科学精神得以兴起,世俗生活得到肯定,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社会宽容度不断提升,新教伦理的形成。这些都成为开启西欧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元素。

    【参考文献】

    [1]赵林.西方文化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3]赵林.中世纪基督教道德的蜕变[J].宗教学研究,2000(04)

    [4]列奥那多·达·芬奇.艺术大师论艺术[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

    [5]陈颖.人文主义思想特征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绘画作品中的表现[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增刊

    相关热词搜索:西欧现代性两条开启道路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