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符号学视角下的中国书法|符号学视角

    符号学视角下的中国书法|符号学视角

    时间:2019-01-29 05:30:4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在古代,这个人说了一个“鸟”字,发出声音/niǎo/,于是在听话人的头脑里产生了/niǎo/的形象,同时他联系到一个/niǎo/的概念。这个概念不是实物,不是某一只特定的鸟,而是鸟这类东西的概念。有人画了一只鸟,大家看见了在头脑里产生了/niǎo/的形象,联系到/niǎo/这个概念,久而久之就会直接叫它为“鸟”;画了一匹马,大家见了产生了/mǎ/的形象,所以叫它为“马”。时间长了,类似“鸟”和“马”这样的图画,人们约定俗成,就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人们画得不那么逼真,象形性逐渐减少,抽象性日益增强,表示的概念固定化了,线条简略了,成为形象化的符号。这些符号具有象形和指示的特征,带有表意性,用来表示一定的事物和概念,并和语言发生了关系,于是形成了我们自己的文字――汉字。
      从汉字诞生之日起,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就不断创造着汉字的美,人们把这种经过美化了的汉字称为书法,书法也就成为一门表现汉字美的艺术。书法伴随着汉字的发展和使用走过了漫漫的3000余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联系,不仅是一门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品格的艺术之一,更是以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标志性符号之一。
      中国书法所讲究的道、气、线,所追求的“生命”、“自然”、“中和”,无不是中国古代哲学、美学最重要的范畴。从克罗齐的“艺术语言符号论”出发,不限于视觉的美学立场,使我们的思路可以获得极大自由。书法既是艺术,而书法又比其他任何艺术都更接近“语言”(它的物质外化是文字――汉字),于是,对书法哲学家而言,“艺术”与“语言”这两个本来差距甚大的对应,却在书法中获得很妥帖的协调。相对而言,书法既是艺术的又是语言的。
      在视觉符号作为社会生活内容的范围中,我们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含义”,而落实到视觉艺术形式自身来时,一个可视的形象本身通常只指代一个具体的含义,而要刻意去追求大于实际所指代的新的含义,有如进行密码解读一般,需要相当复杂的探检过程,而不落实到某一系统符号的特定文化背景,则也许我们无法去解读某一符号的真实含义所在。在中国书法中这样的例子甚多,比如很多中国人家里喜欢粘贴一些书法作品,最常见的可能就是福禄寿禧象征幸福、吉利、长寿的祝愿。在民间人们用蝙蝠指代“福”, 代表五福临门;用鹿指代“禄”, 代表高官厚禄;用寿星代表“寿”, 代表长命百岁;用喜鹊代表“禧”, 代表喜事临门。代表的过程也可以说是象征的过程,于是指代的简单形象即可能与丰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并存。
      中国书法艺术符号已成为数千年来书法创作和欣赏的心理定式;书法象征自然美、生命美,这也是书法在今天魅力依然不减的根本原因。今天对书法艺术符号现代化转型的诸多探索,实际上,中国书法这种艺术符号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设计当中。中国书法艺术符号与标志设计有着诸多的联系,标志设计不同于绘画创作,它必须紧密结合对象,以高度提炼、概括的形象表明事物的特征,并以图形符号的形式向人们传情达意,使人们在瞬间能对它作出识别判断。而中国书法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艺术,它既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又具有信息传递的视觉化功能。标志的一个显著特性就是识别性,标志作为一种特殊的图形符号有着传达信息的功能。人们可以通过标志对事物产生一种印象,一种认同。在文化交流、人际交往、贸易往来等方面,标志超越了语言,起到沟通交流的桥梁作用。
      例如,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书法“世”,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会徽设计中运用汉字书法艺术,将“世”字图形化,三人合臂相拥的图形,形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三口之家;也可抽象概括为“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洋溢着崇尚和谐、聚合的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这一运用汉字书法设计的“世”字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抒发了中国人民面向未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激情。
      当今,中国的汉字书法为设计造型元素已被众多的设计师采用,它是设计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因此,需要不断深入研究汉字书法艺术表现元素及其形式,同时吸收欧美文化艺术设计精华,让中国汉字书法艺术,这一民族瑰宝在世界标志设计艺术领域中,闪耀出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法]罗兰・巴特著.李幼蒸译.符号学原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龙红著.中国书法艺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3]于乐著.中国书法[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孙爽,女,汉,河南人,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08级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平面方向。)

    相关热词搜索:符号学中国视角书法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