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科举中的荒唐事_成龙自传揭荒唐事

    科举中的荒唐事_成龙自传揭荒唐事

    时间:2019-02-21 05:32:5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科举制从隋代开始至清末,共延续了1300多年。这一貌似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制度后面,除了贿赂这一尽人皆知的腐败丑闻外,还有诸多鲜为人知的荒唐事。      错认颜标为鲁公
      
      唐宣宗大中八年(公元854年),侍郎郑熏任主考官,录取了30名进士。确定状元时,是成绩与推荐相结合。郑熏撇开那些成绩优异的,将成绩一般的颜标定为了状元。原来,郑大人一见此人姓颜,就想起了颜鲁公――颜真卿,料想他必是颜真卿的后代,将他定为状元,既可告慰颜公在天之灵,又弘扬了忠良正气。哪知在例行的门生谢恩师时,郑大人向颜标打听祭祀颜鲁公的情况,颜标却说他出身贫寒,不是颜真卿之后,也不是一个地方的人。这时郑大人虽知搞错了,也只好将错就错。此事传出,有人编了首打油诗讥讽郑大人:“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
      
      因名得祸或得福
      
      明永乐年间,有一次殿试,孙日恭为第一名,明成祖一看,“日恭”两字合起来,不是“暴”字么!同榜中又有一位叫邢宽,于是大笔一挥,以“宽”易“暴”,邢宽成了状元。
      清道光皇帝在御批主考官呈上的十本试卷时,见有一人叫“第一史球”,立即联想到“第一死囚”,心中老大不快,当即划去不取。当看到第九名戴兰芬时,“龙心大悦”:大清朝天长地久(第九),代代(戴)兰芬,真乃大吉大利。于是,此公成了状元。
      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状元本是朱汝珍,大清夺取了明朝江山,明代皇帝姓朱;朱汝珍又与革命党康有为、梁启超同籍,慈禧太后咬着牙,将他一笔勾掉。然而,因当时大旱,一个叫刘春霖的,因名中带“雨”,便沾光成了状元公。
      
      文盲主考的高招
      
      买官卖官在清朝是合法、公开的,称“捐纳”。张朋瑶花钱买了个显赫的官位,可惜他是个庸碌之辈,胸无点墨,跟文盲差不多,偏偏又遇到个糊涂上司,派他去某省任主考官。试卷呈上来后,他根本看不懂,又不愿请别人看,怎么办呢?他想出了一个高招:把试卷一份一份编上号,然后卷成长管状,再放到竹筒里摇,像算卦摇签那样,最先摇出的试卷是第一名,依次为第二、第三……
      这样录取的结果可想而知:有真才实学的考生说不定会名落孙山,而那些学问平平的人反倒容易出人头地。
      
      用鼻烟壶决定取舍
      
      科举考试是选拔、录取官吏的,按说不可有丝毫马虎。可是,实际情况并不完全是这样,使用“摇”、“碰”这类办法的也并非仅仅是文盲考官,在进士出身的“知识分子”官员中也不乏其人。
      穆彰阿,清嘉庆十年进士,道光初任内务府大臣,后晋升文华殿大学士。他“典乡试三,典会试五”。“典乡试”是皇帝派他到各省去主考,“典会试”是主持在京城进行的考试。而他的“工作方法”,竟也和张朋瑶大同小异。
      那时时兴鼻烟(把烟末用长指甲直接撮入鼻腔),因此装烟末的鼻烟壶便成了达官贵人争奇斗胜、炫耀身价的奢侈品。穆彰阿随身带有两只外形一样、颜色不同、工艺精巧的鼻烟壶,一只是琥珀制成,一只是白玉制成。考官推荐给他的卷子,他一个字也不看,只从装着两只鼻烟壶的口袋中摸出一只,如是琥珀的,则此卷录取;如是白玉的,就不录。取舍一个考生,摸一次鼻烟壶,比逐字逐句阅卷既省时又省力,何乐而不为?至于录取质量以及公正性,且放一边再说。穆彰阿偏偏官运亨通,这个三朝元老,直到咸丰皇帝不喜欢他了,才被革职。他发明的独一无二的“穆氏录取法”也随之被揭发出来。

    相关热词搜索:科举荒唐事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